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途径经皮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102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经皮颈内静脉置管组50例和经皮股静脉置管组52例.记录两组患者与导管相关的即刻及远期并发症,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减少率(URR)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经皮颈内静脉置管组较经皮股静脉置管组与导管相关的远期并发症感染率(P=0.042)及血栓形成率(P=0.027)均较低,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清除指数(Kt/V)(P=0.046)及尿素减少率(URR)(P=0.041)均较高,与导管相关的即刻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是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临时性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股静脉隧道式带涤纶套导管(股静脉半永久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完成血液透析过渡通路138例,其中股静脉半永久导管(股静脉组)36例,颈内静脉半永久导管(颈内静脉组)40例,各种中心静脉临时导管(股静脉、颈内静脉临时导管,临时导管组)62例,3组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均在置管1周内完成,记录3组插管时并发症(手术出血情况)、插管次数、导管留置时间、透析充分性、透析血流量、导管使用情况。结果 3组患者手术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插管次数、导管留置时间、尿素清除分数(Kt/V)、透析血流量、导管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股静脉组和颈内静脉组插管次数少于临时导管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临时导管组,Kt/V高于临时导管组,透析血流量多于临时导管组,导管功能良好率高于临时导管组(P<0.05或P<0.01)。结论 股静脉半永久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优于各种临时导管,与颈内静脉半永久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的作用类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路径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按照置管路径分为两组:颈内静脉入路组42例,股静脉入路组45例。记录两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氮下降率(URR)、尿素清除指数(Kt/V),与导管相关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颈内静脉入路组的透析充分性指标URR及Kt/V均高于股静脉入路组(P<0.05),而与导管相关的远期并发症血栓形成率及感染率均低于股静脉入路组(P<0.05),与导管相关的近期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是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临时性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颈内静脉及股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中心静脉临时置管后8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其中股静脉置管组45例,颈内静脉置管组35例。将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使用次数、透析血流量及透析充分性评估指标和并发症等相关数据指标进行对比。结果颈内静脉置管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使用次数、透析血流量及Kt/v值均显著大于股静脉置管组。颈内静脉置管组患者的栓塞、感染、穿刺血肿、周围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比例均显著低于股静脉置管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颈内静脉置管是更为理想的临时血管通路,留置时间更长,导管使用次数更多,透析血流量更大,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带涤纶套透析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以带涤纶套透析导管为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内瘘为血管通路的透析患者为对照,对比分析带涤纶套透析导管的相关并发症以及以尿素清除率(Kt/V)为代表的透析充分性的客观评价指标。结果:留置长期带涤纶套导管术102例次,成功101次,成功率99%;留置导管时间分别为:>60月2例,48-60月10例,36-48月19例,24-36月28例,6-24月23例,<6个月20例。共21例次退出,退出时间为2-40月。导管功能良好;血流量均在200-250ml/min,导管透析充分性良好,导管组尿素下降率(URR)=70.42±6.59,Kt/V=1.42±3.48;内瘘组URR=68.66±5.52,Kt/V=1.34±0.1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结论:带涤纶套的血液透析导管可保留数月至数年,可以达到充分透析;良好的置管技术及严格的管理,可提高导管的有效使用寿命,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的效果。方法对16例尿毒症患者运用Seldinger技术留置带涤纶环(Cuff)双腔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导管置入后均能够正常使用,血流量均达到230~300ml/min.Kt/V为1.44±0.15,与使用内瘘的透析患者[Kt/v=1.43±0.19(n=1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半永久双腔导管平均留置15.2个月,最长25个月,最短4个月;16例患者中,2例出现感染,经抗感染2周后治愈,感染率12.5%;4例出现血栓,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2例治愈;血栓形成率25%,l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6%。结论对于血管条件差,内瘩建立困难,需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应用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可以达到透析充分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自体动脉-静脉内瘘(AV内瘘)、半永久插管和聚四氟乙烯(PTFE)人工移植血管透析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Kt/V)、血栓、感染的差异.方法 将入选的58例血液透析患者分成3组:AV内瘘组(30例)、半永久插管组(18例)、PTFE人工血管组(10例),比较3组患者的透析血流量、Kt/V以及感染、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的透析血流量、Kt/V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永久插管组的血栓形成、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V内瘘组和PTFE人工血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V内瘘组和PTFE人工血管组的血栓形成、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V内瘘为血液透析的首选血管通路;PTFE人工血管较半永久插管有更低的感染和血栓形成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作为血透长期通路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我科2004年7月~2006年10月行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8例,观察导管使用情况及并发症,并以尿素下降率(URR)和尿素清除率(Kt/V)为指标评价透析效果。结果采用颈内静脉置管8例次,采用股静脉置管3例次,导管使用时间为2—26个月,平均(11.3±8.2)个月,进行维持性血透1400余次。常见并发症:导管内血栓形成4例,3例再通,1例放弃长期导管;3例患者共发生5次导管相关性感染,经抗炎治疗导管均继续使用。8例的平均URR67%,平均Kt/V 1.3。结论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可以达到充分透析;良好的导管留置技术和护理,可以提高导管的使用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静脉穿刺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替代选择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4例.血管通路建立的优先级依次为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双静脉穿刺(VVP),根据通路建立情况将患者分为VVP组、TCC组及AVF组,每组均28例.对3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通路再循环阳性率及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结果 通过6个月的随访比较,发现透析0、3、6个月时3组患者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平衡后尿素清除指数(eKt/V)、尿素下降率(U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VVP组患者通路再循环阳性率低于TCC组和AVF组(0 vs 14.28%、21.43%,P<0.05),通路通畅性不良发生率低于TCC组(0 vs 21.43%,P<0.05);3组患者通路相关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VP操作简单,并发症及通路再循环阳性率低,透析充分性与常规通路无明显差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考虑作为AVF无法建立且无法或不愿置入TCC患者的血管通路替代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
血流量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增加血流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5例,设定血液透析开始后血流量在200ml/min、260ml/min各透析4周,分别在第3周和第4周透析时选取1次计算各组尿素清除指数(Kt/V)及尿素下降率(uRR),取两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患者该血流量的Kt/v及URR,采用成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增加血流量对Kt/V及URR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每例患者构成自身对照,研究前后一般情况一致。血流量为260ml/min时Kt/V及URR均较血流量在200ml/min时增加,且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血流量从200ml/min增加至260ml/min,可增加Kt/V及URR,提高透析充分性,进一步明确血流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带涤纶套双腔静脉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发症及处理。方法随访我院32例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的使用情况、并发症,记录导管使用终点。结果共计32例患者导管置入后均正常使用,其中2例为颈外静脉切开置管,其余均为右颈内静脉置管。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11.2±8.5)个月,最长时间为61个月。2例因导管感染拔除,1例因栓塞拔除,1例导管拔脱,4例因原发病死亡。结论带涤纶套双腔静脉导管可长期保留,感染率较低,血流量可以达到充分透析,为不能建立瘘管的患者解决血管通路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带涤纶套双腔静脉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发症及处理。方法随访我院32例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的使用情况、并发症,记录导管使用终点。结果共计32例患者导管置入后均正常使用,其中2例为颈外静脉切开置管,其余均为右颈内静脉置管。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11.2±8.5)个月,最长时间为61个月。2例因导管感染拔除,1例因栓塞拔除,1例导管拔脱,4例因原发病死亡。结论带涤纶套双腔静脉导管可长期保留,感染率较低,血流量可以达到充分透析,为不能建立瘘管的患者解决血管通路问题。  相似文献   

13.
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因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永岚 《河北医学》2008,14(10):1158-1160
目的:分析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因素.方法:对437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按置管部位、时间、病因及导管的通畅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股静脉置管的感染率高于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病因;置管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而导管血流量是否充足对感染发生无显著影响.结论:为减少感染发生,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应作为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缩短.对那些有易感因素的患者,如股静脉置管,病情需要不得不长期留置导管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更加严格无菌操作,提高护理质量,才能有效预防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Central venous thrombosis is a serious and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 in hemodialysis (HD) patients with an indwelling catheter.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rombosis of the superior vena cava and auxiliary branches in Chinese HD patients with an indwelling internal jugular venous catheter and to explore its risk factors.
Methods Fifty-four patients o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 with an indwelling catheter were enrolled in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The thrombosis of the internal jugular vein, subclavical vein, brachiocephalic vein and superior vena cava was assessed by vascular ultrasound. Collected were data on age, gender, ultrafiltration volume, Kt/V, blood pressure, levels of hemoglobin, serum albumin, lipid, calcium, and phosphorus, and parathyroid hormone.
Results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short-or long-term double lume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Among them, 42 patients had the catheter placed into the right internal jugular vein, and 12 patients into the left internal jugular vein. Different degrees of central venous thrombosis were found in 33 patients (61.1%). The prevalence of thrombosis in the jugular vein, brachiocephalic vein, subclavical vein and superior vena cava was 61.1% (33/54), 44.4% (24/54), 16.7% (9/54) and 5.6% (3/54), respectively. Among the 33 HD patients with central venous thrombosis, the percentages for one, two, three and four affected veins were 27.3% (9/33), 45.4% (15/33), 18.2% (6/33) and 9.1% (3/33), respectively. Twelve (12/33, 36.4%) of the 33 HD patients with central venous thrombosis had clinical symptoms. Nine patients (27.3%) had edema of the upper extremity and 3 (9.1%) had new-onset symptoms of pulmonary embolism such as cough, chest distress and short breath. The incidences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malignant tumor and levels of lipoprotein a and homocysteic aci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HD patients with central venous thrombosis than in those without central venous thrombosis. Logistic regressiv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high level of homocysteic acid was the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central venous thrombosis in HD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catheterization of the internal jugular vein.
Conclusions The prevalence of central venous thrombosis in Chinese HD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catheterization of the internal jugular vein is quite high, especially in thos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malignant tumor, high levels of serum lipoprotein and homocysteic acid. Its clinical symptoms are insidious but dangerous. High level of homocysteic acid may be the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central venous thrombosis in Chinese HD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catheterization of the internal jugular vei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颈内静脉留置涤纶环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为4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右颈内静脉涤纶环双腔导管作为血透用血管通路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情况。结果:⑴导管留置时间(14.3±10.5)月,经导管血透时血流量200~300mL/min;⑵导管使用终点12例次,导管退出时平均使用时间(8.2±6.1)月;⑶术后渗血或血肿发生率43.9%,导管位置不良发生率2.4%;⑷平均感染率0.586次/100导管日,导管血栓发生率31.7%;⑸尿素下降比例为(71.5±0.06)%,尿素清除指数(KT/V)为1.42±0.19。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右颈内静脉留置涤纶环导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定期尿激酶封管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行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25000U/mL尿激酶+25mg/mL肝素溶液24h停留封管,对照组采用5mg/mL肝素生理盐水封管,观察两组凝血功能、导管留置时间、实际血流量、导管通畅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均行28个月观察,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实际血流量及导管通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5 000U/mL尿激酶+25mg/mL肝素溶液24h停留封管可有效预防导管血栓形成,提高置管时间,增加透析治疗血流量,改善导管功能作用明显,临床应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带cuff血液透析导管颈内静脉长期留置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带cuff血透导管相关资料,以期更好保护导管,延长使用寿命.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透患者56例,长期留置带cuff血透导管,观察并记录一般实验室检查、血压、肾衰竭病因、置入带cuff长期导管的原因、导管类型、手术入路、导管相关并发症(感染、血栓形成等)、导管使用寿命及退出原因.结果 现阶段应用带cuff血透导管作为血管通路者21例,占同期透析患者的19.23%.最长使用时间37.6个月,平均时间(32.2±3.2)个月.血流量200~300 ml/min.并发症情况:出口感染2例,导管相关菌血症9例,导管扭曲、位置不适当2例,血栓性并发症8例,导管完全脱出1例,部分脱出1例.所有并发症均进行适当治疗.结论 带cuff血透导管作为长期血管通路使用安全有效,可以作为等待动静脉内瘘成熟期间较理想的过渡通路.规范化管理、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留置带cuff血透导管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经颈外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颈外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使用情况,以提供新的置管途径。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经颈外静脉置管的患者情况,观察导管留置时间、血流量情况、导管相关并发症及透析充分性。结果:经颈外静脉置管术856例次,成功率93.22%(798例),双腔223例,单腔575例。留置导管时间为(3.46&#177;2.21)个月。共拔管405例,占50.75%,其平均使用时间(3.12&#177;1.22)个月。退出原因有内瘘成功、死亡、肾移植、感染、血流量不佳、无法使用等。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血流量〈150mL/min者32例(4.01%)(18例为双腔留置导管);经调整导管位置及尿激酶等处理改善20例。随机取100例患者透析后的尿素氮下降率平均为70%,平均Kt/V为1.37&#177;0.35;与经颈内静脉置管透析患者(Kt/V为1.39&#177;0.33,n=100)比较,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置管过程中局部血肿4例(0.5%),渗血3例(0.38%);感染是留置过程中主要的并发症,包括局部皮肤感染32例(4.01%)和导管腔内感染26例(3.26%);导管腔血栓形成6例(0.75%)。结论:血液透析中经颈外静脉留置导管操作简单,无严重并发症,可保证充足的血流量,可推荐用于颈外静脉显露好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颈内静脉导管留置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探究。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入我院进行胃癌根治术后留置颈内静脉导管患者112例,对患者拔除静脉导管后血凝块情况进行记录观察,分析术后颈内静脉导管留置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讨论相关护理方式。结果 (1)患者手术后留置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患者年龄、日均用管时间、留置导管时间、手术后止血药应用与患者术后留置相关性血栓形成存在一定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术后留置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多元Cox回归分析结果得出:留置导管时间≥10 h、无手术后止血药应用非影响患者手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患者年龄≥30岁、日均用管时间≥15 h为影响患者手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年龄较大或手术后日均用管时间较长的胃癌患者需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减低手术后导管内血栓形成机率,提高患者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20.
杨胥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5):113-113,95
对46例行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结果术后并发症13例,其中导管意外脱出1例,尖端贴壁4例,感染3例,血栓形成3例,局部渗血及血肿2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导管使用时间过长,病人缺少相关知识。提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精心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留置导管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