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颅内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D DSA和三维重建影像进行对比,来比较血管狭窄处能否正常显示、直径狭窄率和面积狭窄率对血管狭窄程度的精确反映及血管内斑块显示的准确性。结果:2D DSA和三维重建影像在显示颅内狭窄时,无统计学差异,但三维重建影像比二维影像显示更准确,82处狭窄,三维图像均能显示,而二维影像只能显示出其中80处狭窄;三维重建影像通过计算面积狭窄率比2D DSA更加准确地反映出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三维重建影像利用VA技术,比2D DSA影像在斑块显示上更具优势。结论: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2D DSA影像能提供更加丰富、准确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2.
DSA家庭中的新成员-FPD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DSA血管机的成像装置多年来均采用传统的I.I-TV影像链系统,随着医学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I.I-TV影像链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数字化平板技术在DSA血管机上的应用已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3.
消除背景结构影像、突出血管信息是DSA技术中的基本要求。由于X线成像过程的复杂性和非线性 ,普通的减影方法并不能完全消除与血管重叠的其它组织的影像。通过以“等效单能”模型对具体DSA系统的成像过程进行了分析校正 ,最终的减影结果表明了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腹部DSA影像质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简称DSA,是计算机与常规X线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检查方法,它能清晰地显示病变血管及肿瘤供血的情况,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DSA技术在介入治疗(intervenfional radiography)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为其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腹部血管DSA造影作为腹腔脏器介入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诊断的正确与否,并影响到治疗方案的制定。作者对2000年5月至2004年8月所完成的917例腹腔脏器DSA造影进行分析研究,现对影响腹部DSA影像质量的因素及提高措施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琳 《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0):53-5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新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目前数字化平板DSA已经取代影像增强器DSA成为数字减影设备发展的主流方向。本文以SIEMENS artis zee ceiling为例,从平板探测器数字影像采集、高压发生器和球管、导管床机架系统、图像显示及存储、X射线防护和配套设施、DSA高级功能等方面就大型数字化平板DSA设备的进展作一较详细的介绍,对旋转DSA、三维DSA图像重建、3D血管路径图和步进DSA等先进功能的发展以及临床使用作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旋转DSA技术和三维血管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临床意义和应用。方法:收集了385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128例进行了三维血管成像,257例实施了旋转DSA。使用PHILIPSV-5000数字减影系统、MARK V Plus型高压注射器、SIEMENS双平板数字X线成像系统Artis dBA,配备Liebel-Flarsheim Angiomat illumena高压注射器,选用300mgI/ml欧乃派克造影剂。先行常规肝动脉DSA造影检查,对肝动脉血管影像显示欠佳或相重叠的患者实施旋转DSA或三维血管成像技术。结果:385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128例进行了三维血管成像,有5例成像质量不满意。257例实施了旋转DSA,仍有血管部分重叠的15例,显示欠佳的3例。经过一次旋转DSA良好地显示了病变处供血动脉的起源、数目、分布以及走行情况的有239例,经两次旋转DSA达到满意效果的有3例。结论: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和旋转DSA是肝癌介入治疗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为肝癌的介入治疗提供清晰明确的路径,为手术计划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目前流行的下肢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比较了不同影像诊断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适合的检查方法提供了帮助。首先,下肢动脉的超声检查是最经济、简便、无创且重复性好的检查方法,以血管造影为标准,敏感性、特异性可以达到90%以上,但诊断多处狭窄的下游狭窄的准确性较低,另外,深部血管显示仍不够清晰,不能穿透血管壁钙化,检查质量严重依赖操作者经验等。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目前公认的检查下肢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但它们是有创检查,同时需要使用大量造影剂,从而增加了患者的风险,普通DSA对无法一次获得完整的下肢动脉图像,只有步进DSA能一次性获得直观连续的动态血管及血流图像。CT血管造影(CTA)是新兴的无创伤血管影像技术,以DSA为标准,CTA检查结果按狭窄程度精确分级,总符合率>90%,有望成为血管外科领域最为实用的检查方法。但CTA也需要造影剂且对远端细小动脉的狭窄诊断准确性较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是颇具潜力的无创血管成像技术,以DSA为标准,MRA检查有很高的符合率,但仍存在局限性,如扫描时间长,不加对比剂的普通MRA准确性较低,容易夸大或掩盖血管狭窄程度。血管腔内超声技术尚属研究和初步应用阶段,对病变显示较DSA更全面、更准确,弥补了DSA因不能显示血管壁及投照角度限制所造成的误诊,但血管腔内超声(IVUS)是有创检查且对残余管径极小的狭窄无法使用。  相似文献   

8.
王晓辉 《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0):123-124
目的:通过分析减影失败或质量较差的图像,找出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对使用GE公司的Innova4100数字血管造影机采集的800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造影剂注射速度、浓度、总量、注射压力及患者的配合程度等几方面来分析影响DSA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优质的图像占96%,良好的图像占3.5%,需要再次减影的占0.5%。结论:造影剂的用量与浓度、注射流率、注射压力及医患之间的配合程度均对DSA影像质量产生影像,采集DSA影像时应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MR、MRA对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颈动脉海绵窦患者的MR、MRA表现,并对比分析6例颈动脉海绵窦的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表现。结果:颈内动脉海绵窦瘘MR表现为眼球突出,海绵窦扩大,属支静脉扩张、吻合支扩张及脑挫裂伤。MRA与DSA血管影像表现相一致,但MRA结合常规序列可以观察到血管外结构,DSA电影可动态观察病变血管显影情况。结论:若仅为诊断颈动静脉海绵窦瘘,MRA结合常规MR,其优势大于DSA;但DSA存在介入治疗优势,是目前MR所不能及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术前CTA评估锁骨下动脉及分支对咯血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咯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根据影像资料进行介入治疗,再行锁骨性动脉造影,以DSA影像为对照,分析术前支气管动脉CTA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的影像结果。结果:50例咯血患者术前CTA、术中DSA分别显示锁骨下动脉或其分支动脉发出前述咯血责任血管16支、18支,以术中DSA为金标准,术前CTA的诊断符合率为88.89%(P0.05),18支锁骨下动脉起源的出血责任血管均成功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术后随访结果良好。结论:术前CTA能够对咯血患者锁骨下动脉及分支的起源的出血责任血管进行准确评估,可为咯血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促进介入治疗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机是将注入造影剂时拍摄的X线图像输入计算机并经数字化来获得清晰血管影像的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DSA机有透视和曝光两种模式:透视过程射线剂量低,主要用于导管、导丝、支架等的定位,系统不存储图像;曝光过程主要用于血管和支架等的显影,可记录患者检查和治疗的过程和结果,且图像可永久存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容积去骨重建在头颅CTA检查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回颇性分析间隔1周内疑颅内病变行CTA检查并容积去骨重建、同时行头颅DSA检查患者93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血管细节及其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头颅CTA扫描后容积去骨重建能重复性直观显示血管及颅内病变,与头颅DSA比较,对颅内血管细节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颅减影CTA容积去骨重建能重复、直观显示全脑血管影像,且对血管细节的显示及诊断精准性与DSA比较无差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动脉DSA影像的图像质量控制方法,总结质量控制措施,提高影像质量。方法通过对88例肺动脉DSA影像进行主观评价分析,并进行统计,确定影响肺动脉DSA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肺动脉DSA图像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图像优质率相对较低,这与患者的屏气动作与方式、摄影的滤过方式、图像采集时机和频率、导管头端位置及对比剂的浓度和速率总量等密切相关。结论要获得良好的肺动脉DSA影像,应从多方面综合考虑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machine,DSA)因其在血管成像领域的独特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血管、肿瘤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1-3]。近年来,随着各级诊疗机构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的建立,DSA设备作为必要的诊疗设备被大量购置。但随着DSA设备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其体积庞大、设计精密、结构复杂,且使用时间过长,故障率也逐渐增加,其中以电源故障最为常见[4]。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团注步进跟踪造影技术在下肢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使用TOSHIBA Infinix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检查了12例下肢血管团注跟踪造影,其中的8例还进行了常规DSA。结果:本方法一次注射造影剂可跟踪显示一侧下肢动脉的全程,并拼接成完整下肢血管影像。结论:下肢血管团注步进跟踪造影技术较其他方法获得的信息量大,一次造影可显示完整下肢血管影像,减少造影剂用量,缩短检查时间,明显减少医生及患者的辐射量,具有快捷、准确、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旋转DSA在脑动静脉畸形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旋转DSA在脑动静脉畸形造影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脑动静脉畸形传统及旋转DSA的造影影像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供血动脉的显示RDSA显示14例,常规造影10例;引流静脉的显示RDSA显示13例,常规造影8例;静脉窦狭窄的显示RDSA显示11例,常规造影6例。结论旋转DSA较常规DSA能更清楚地显示脑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畸形血管团的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7.
在CT诞生之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就很快地进人了人们的视野,并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诊断,目前已完全代替了AOT、Puck电影等,广泛地应用于介人放射工作,成为主要的导向设备及血管性疾病的诊断设备。随着技术的进步,大量的影像增强器已被平板探测器替代;精尖复杂的X射线系统得到简化,这就使得DSA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应用更加广泛;尤其是近几年,DSA技术的进步,使得一些新功能及特殊功能己经应用于临床。本文就一些新的特殊功能在临床应用方面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峰值保持功能在DSA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常规方法与峰值保持功能显示,对80例行外周血管DSA术患者的图像进行处理,由经验丰富的DSA医、技师各2名对所有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常规方法,图像显示良好的31例,图像显示一般的45例,效果差的4例;采用峰值保持功能处理,图像显示良好的58例,图像显示一般的15例,图像显示差的7例。结论:在DSA术中,采用峰值保持功能显示DSA图像,能得到良好的影像效果。  相似文献   

19.
闫瑾  仲建生 《医疗装备》2021,(5):121-12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在20世纪80年代继CT之后出现的一项新的医学影像学技术,是结合了计算机与常规X线心血管造影的一种检查方法[1]。DSA主要由X线产生与控制系统、影像增强器和摄像机(平板探测器)﹑图像处理计算机组成的视频图像采集及处理部分及机械系统(C臂、L臂和床面构成)组成[2]。现将近年来我院对PHILIPS Integris Allura 12 DSA的部分维修实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中技术参数对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对67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进行介入诊疗过程中,根据不同需要或部位设定不同参数,使得到最佳的影像质量。结果 获得603个采集序列。图像质量优的518个序列,占85.90%;质量良的59个序列,占9.79%;质量差的15个序列,占2.49%;图像采集失败11个序列,占1.82%。结论 技术参数的合理设定和介入人员规范化操作是获得冠状动脉DSA高质量影像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