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68例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郑咏池 《西部医学》2005,17(6):638-639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主要特点,以提高临床用药认识,从而减少ADR的发生率.方法对168例16-88岁的ADR患者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涉及的器官系统及患者年龄分布情况进统计分析.结果在168例ADR患者中,以抗感染药物的发生率最高,占116例(69.05%);皮肤、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最多,分别达40.48%及30.95%;且患者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结论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对老年患者用药的安全性监控,是降低ADR发生率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余露娟  罗君  杜明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784-278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进展情况,为进一步促进我院ADR监测工作和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我院2003年至2006年期间575份ADR报表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结果:医务人员ADR认知度的提升,是保证ADR上报数量和质量的前提和关键;合理选用抗生素和选择恰当的给药途径是降低ADR发生率的主要途径。结论:我院由“医、药、护”构建的ADR自发报告系统基本形成,ADR监测工作逐显成效,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药品不良反应136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临床用药品种的日益增多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增加,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几率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ADR监测,对提高药品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拟就引起ADR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及涉及药物种类等方面对本院所收集的136例ADR报告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的发生、发展的特点,探讨ADR发生的因素,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院2009年至2013年间收集的177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77例ADR报告中≤10岁共计92例(52%),21 ~40岁女性61例(35%);抗菌药物91例(52%),中成药54例(31%);静脉给药150例(85%);主要ADR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37例(77%).结论:发生ADR的因素涉及患者的年龄、性别、药物的种类、给药途径等,因此需要加强ADR的监测力度,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和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药品不良反应45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有利于尽早发现各种类型的药品不良反应,研究药物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和诱发因素,使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医务人员及时了解有关不良反应的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为了保障人们的用药安全,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我院开展了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现将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临床药学室2009年2—8月收集到的4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情况、报告数量、反应类型、  相似文献   

6.
作为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品不良反应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专门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药品是预防、诊断、治疗和保健的特殊商品,是防治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药物治疗学基本追求合理的使用药物达到安全有效之目的。要达此目的,首先要有合格的药物制剂,要有熟悉专业的专业人员掌握使用以及患者的顺从性。我们知道药物的研制是建立在严密的医药学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之上的。虽如此,由于药品的实验和试验是在一定条件和范围之内,药品上市后还应接受应用的考验,对其再评价。药品不良监察就此运用而生,在正常的用法用量情况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深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进行ADR监测能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ADR的重复发生及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本文就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12月收集到的94例ADR,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临床用药种类和数量的日益增多,保障患者安全用药已成为临床治疗的突出问题.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工作,可强化临床医务人员安全用药意识,最大程度减少ADR的发生率.现对我院收集的160例ADR报表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静脉滴注用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间静脉滴注用药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情况.结果 静脉滴注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涉及器官中,皮肤及其附件占比63.4%;免疫系统占比18.3%;循环系统占比7.3%;神经系统占比6.1%;消化系统占比4.9%.药品种类中,抗菌药物占比54.9%;中药静脉注射剂占比25.6%;血液系统用药占比2.4%;心血管系统用药占比4.9%;泌尿系统用药占比2.4%;免疫系统用药占比2.4%;神经系统用药占比3.7%;消化系统用药占比2.4%;抗肿瘤药占比1.2%.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时间≤10 min占比24.4%;10~20 min占比26.8%;20~30 min占比11.0%;30 min~1 h占比23.1%;1~4 h占比11.0%;5 h~1 d占比3.7%.静脉滴注用药常见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呼吸困难、低血压、头痛、恶心、呕吐、心悸、面色苍白、水肿、瘙痒、寒战等类型.结论 给予静脉滴注用药时,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多种药品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所以需加强对静脉滴注用药的监测,清除各类风险隐患,以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维护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11.
27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发生的27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主要年龄在60岁以上;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主要临床表现多为皮肤及其附件。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隋况及其分布特征,以期通过加强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对ADR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R报告116例,涉及的药物共36个品种,其中抗菌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心血管系统药物,以静脉用药为主。全身性损害为主,其次是皮肤反应。结论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管理、技术指导,推进临床合理用药,进而有效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药品不良反应1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的深入开展,尤其是“齐二药事件”和安徽“华源药业”等药害事件的发生,给卫生界尤其是药学界工作带来了极大震动。医院如何保证用药安全、杜绝假劣药、推进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疗效,既是临床医生的重要课题,也是药剂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建立完善的ADR监测制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364例ADR患者(男218例,女146例,年龄13~88岁),并把收集的这些ADR患者进行统计、分类和分析。结果 364例ADR的发生与抗菌类药物的使用、中药注射剂质量、静脉给药和患者年龄有关;男性(59.9%)高于女性(40.1%),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是ADR常见临床表现。结论抗菌类药物使用要严格掌握和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要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同时要关注老年用药。临床用药务必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才能做到安全、有效、合理用药,从而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及报告问题的研究逐渐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但在国内,从经济学角度研究ADR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主要探讨了药物经济学在药品不良反应(ADR)成本费用研究中的意义与应用,旨在为我国进行ADR经济学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药品不良反应121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杨勤  臧云吉  范岳邦  袁勇 《西部医学》2009,21(6):1014-1015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其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1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1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菌药物67例,占55.37%;中药注射剂11例,占9.09%;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03例,占85.12%。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以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笔者所在医院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收集到的174例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4例不良反应中,医师上报165例,占总数的94.8%,其中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上报12例,占总数的6.9%;药剂科上报9例,占总数的5.2%;个别科室上报数为0.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感染药96例,占总数的55.2%;最常见的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169例,占97.1%.结论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不良反应的关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某医院3年内上报的不良反应。方法对该院近3年间上报的不良反应作回顾性分析和归类。结果不良反应共75例,药品剂型以注射剂为主(占66.67%),药品种类以抗生素物最多(占41.33%),其中又以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和头孢类为多;损害以消化系统和皮肤及附件为多。结论临床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相关知识宣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院临床药学室在指导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药品的不良反应比较严重,现选取1例,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许金香 《吉林医学》2014,(2):327-328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60例的报告情况。方法:选择药品不良反应患者60例,对相关一般资料、用药情况与不良反应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23例,恶心呕吐14例,发热乏力10例,皮疹过敏8例,其他5例。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包括中药注射剂、西药注射制剂(主要是抗生素类)、中药口服制剂等。结论:药品不良反应多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皮疹等,主要由中药注射剂和西药抗生素制剂所引起,要积极加强预防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