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左氧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以光谱技术的方法研究在不同酸度条件下,左氧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结合作用的机制.方法:荧光猝灭方法.结果: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左氧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根据Fōrster能量传递原理计算出左氧氟沙星在牛血清白蛋白上的结合距离为4.41 nm,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左氧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类型.结论:牛血清白蛋白与左氧氟沙星分子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且结合力以范德华力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连翘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不同温度(302K、310K)时连翘苷对BSA的猝灭光谱,根据Stern-Volmer方程求得302K、310K时连翘苷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速率常数kq,并计算二者的结合位点数n。结果 302K、310K时连翘苷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速率常数kq分别为1.26541×10^12L/(mol·s),1.24196×10^12L/(mol·s),二者的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9410、1.0395。结论连翘苷对BSA荧光的猝灭属静态猝灭,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大黄素甲醚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主要采用荧光光谱法结合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不同酸碱度、温度及金属离子条件下2者间的结合作用,计算了各种条件下的作用参数,确定了2者相互作用的机制及作用力类型.结果与结论:大黄素甲醚与BSA有较强的结合作用.酸碱度、金属离子对2者的相互作用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金刚烷甲酸(Ad)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方法以BSA为荧光剂,Ad为猝灭剂,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圆二色性光谱等方法研究在生理条件下Ad与BSA的相互作用。结果 Ad与BSA二者间的结合常数为7.83×104L.mol-1(291 K),1.59×104L.mol-1(301K);Ad与BSA相互结合时,结合反应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距离为r=3.12 nm,结合位点数n=1;BSA的α-螺旋由22.4%降低为19.6%,β-折叠分别由30.2%上升为43.6%。结论 Ad对BSA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荧光猝灭;紫外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性光谱数据证实Ad与BSA相互作用后,BSA的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索球形纳米金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获得相应的热力学参数以及猝灭机理.方法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对反应体系进行光谱学实验.利用圆二色谱法对BSA的分子结构进行研究.结果 随着球形纳米金溶液浓度的增加,反应体系的紫外吸收峰强度增大,而荧光强度却明显猝灭且荧光峰位由278 nm蓝移到了268 nm.3种温度(298K,303K,308K)下的Kq值分别为3.513×1010、4.033×1010和4.787×1010 L·mol-1·s-1,均大于2.0×1010L·mol-1·s-1,由此可以得知球形纳米金和BSA的相互作用是静态猝灭过程.由ΔG<0,ΔH<0和ΔS<0,可知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自发进行的,且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球形纳米金的存在影响了BSA分子的二级结构,使其α-螺旋结构含量由56.9%降低到32.2%.结论 本研究获得了球形纳米金与BS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以及蛋白质二级结构含量的变化特征,为金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山萘酚(kaem pferol,KF)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al bumin,BSA)相互作用的特征。方法应用荧光光谱法检测KF对BSA内源性荧光的猝灭作用,应用校正的Stern-Volmer方程计算动态荧光猝灭常数和静态猝灭常数,应用荧光猝灭双对数方程计算KF与BSA之间的结合位点数,并且根据热力学参数,推断结合反应的主要作用力类型,在此基础上根据Frster的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KF与BSA结合时供体-受体之间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结果 KF对BSA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和动态猝灭的复合方式,结合常数KA在108数量级,结合位点数接近2,结合距离r=1.45nm,能量转移效率E=0.73,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结论 KF可通过动态和静态猝灭结合的机制对BSA的内源性荧光产生明显的猝灭作用,两者之间的结合力为疏水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类型、结合位点、结合常数和作用力类型。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两者的相互作用,并通过计算得到相关参数。结果: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发现,在灯盏花素的作用下,牛血清白蛋白的最大吸收峰发生了轻微蓝移,蛋白质疏水性增强;通过荧光光谱法发现,灯盏花素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猝灭类型为静态-动态联合猝灭,其中静态猝灭起主导作用。通过计算热力学参数,得到两者的相互作用力主要为静电引力。结论:阐明了灯盏花素和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机制,建立了灯盏花素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模型。  相似文献   

9.
兰瑞家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9):1715-1718
目的 研究姜黄素(CU)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变温试验研究二者之间的猝灭类型,求算结合数(n)和结合常数。结果 静态猝灭是导致BSA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CU与BSA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K0)为5.26×106(21 ℃)和4.60×106(31 ℃),n为1.35。通过计算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推断CU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以疏水力为主。结论 荧光法适合于研究CU与蛋白质的结合反应,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化学修饰改善齐墩果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两者之间的结合能力。以齐墩果酸为先导物,分别对其C-3位羟基和C-28位的羧基进行修饰,得到4种不同的衍生物,并用IR和1H NMR进行结构表征。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齐墩果酸及4种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温度和Cu2+,Co2+等金属离子对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与齐墩果酸相比,4种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都有提高,其中衍生物OA2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提高了近16倍。Cu2+和Co2+等金属离子能明显增强衍生物OA2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化学修饰是提高齐墩果酸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光谱法研究头孢尼西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在不同的温度下去探讨头孢尼西钠(C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方法 用Stern-Volmer、Lineweaver-Burk和双对数方程计算了速率常数(Kq)、猝灭常数(Ksv)、静态荧光猝灭缔合常数(KLB)、结合位点数(n)和有效结合常数(Kb).结果 CS能结合BSA.由于生成CS-BSA复合物,头孢尼西钠对BSA的猝灭是静态猝灭机制.热力学参数表明是一个自发过程,其作用力类型主要为静电作用力.BSA的亚螺旋域ⅡA是主要结合位置,离酪氨酸残基更近.有药物负协同作用.同步荧光光谱法表明CS能改变BSA的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微环境.结论 CS与BSA发生了静态相互作用,有一个结合位点,为CS的临床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槲皮素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为阐明槲皮素在体内的运输过程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荧光光谱法进行实验,采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处理实验数据。结果静态淬灭是导致槲皮素对牛血清蛋白荧光淬灭的主要原因,氢键和范德华力在槲皮素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中占主导作用。结论槲皮素可以被血清蛋白储存和运输。  相似文献   

13.
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硅钨酸(SiW)及硅钨钴酸(SiWC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发现SiW和SiWCo与BSA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其结合常数KLB分别为4.94×104、6.06×104(298 K)与4.33×104、5.86×104(310 K),结合位点数n均为1,它们与BSA相互作用方式为静电引力。采用同步荧光法考察了SiW和SiWCo对BSA构象的影响,发现SiW和SiWCo与BSA均发生了相互作用,但都没有改变BSA的构象,通过比较发现SiWCo与BSA作用活性比SiW强。  相似文献   

14.
黄芩苷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生理pH值下黄芩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主要应用了荧光猝灭法及能量转移原理.结果:黄芩苷对BSA荧光猝灭方式是静态猝灭;结合距离小于7 nm.结论:黄芩苷与BSA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可以被血清白蛋白储存和转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牛血清蛋白(BSA)与肝素(HP)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机理.方法 通过共振光散射光谱(RLS)、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来考察BSA与HP相互作用前后的光谱变化,考察体系的分子结合机理.结果 随着HP的持续加入,体系RLS强度迅速增加;BSA在298 nm左右的吸收峰不断升高和蓝移;BSA的荧光强度出现了显著的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红花忍冬黄酮类成分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荧光猝灭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计算黄酮类分子与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距离,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它们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结果:红花忍冬黄酮类小分子能够插入BSA内部与BSA形成复合物,导致BSA内源性荧光猝灭,黄酮分子中羟基对内源性荧光猝灭有一定的影响,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结合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变化表明上述过程是一个熵增的自发分子间作用过程。结论:BSA与红花忍冬黄酮类小分子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且结合以疏水作用为主,同时还存在偶极-偶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合成表面具有功能性基团的CdS量子点(QDs),研究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方法室温下水溶液中以硫脲(Tu)、巯基乙酸(TGA)和L-半胱氨酸(L-Cys)构筑3种功能性CdS QDs,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3种功能性CdS QDs的粒度和形貌;利用荧光光谱测定3种功能性CdS QDs的荧光性能及L-Cys-CdS QDs与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该方法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3种功能性CdS QDs,所制得的功能性CdS QDs具有较稳定的荧光性能,且L-Cys-CdS QDs与BSA分子之间可能存在静电或配位作用。结论具有功能性的CdS QDs可作为荧光探针选择性的用于生物样品的测定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QDs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在生理条件下青藤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光谱和圆二色性光谱等方法,研究在生理条件下青藤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 青藤碱与牛血清白蛋白二者间的结合常数(KA)为(9.77±0.01) ×105 L· mo1-1(291 K)和(2.47±0.02)×105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