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边善堂 《中医药研究》2010,(10):1272-127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病人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病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MA)水平变化及预测意义。方法比较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病人hs-CRP、FBG、HBA1c、MA水平,并行头颅CT检查,分析非糖尿病性腔隙性脑梗死病人与2型糖尿病性脑梗死病人的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hs-CRP、FBG、HBA1c、MA水平均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P〈0.05)。结论 hs-CRP联合FBG、HBA1c、MA可作为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高危预测因子,对高hs-CRP的糖尿病病人,特别合并FBG、HBA1c、MA增高应注意监测和追踪。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总结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82例104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视力、眼底、视野、电生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CT等资料,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AION之间的关系。结果(1)全部患者均经视野检查确诊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2)82例患者中有40例做了CT或MRI检查,其中17例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阳性率为42.5%;(3)82例患者中有高血压病者31例,占32.8%;有糖尿病者21例,占25.6%;腔隙性脑梗死者17例,占20.7%,单眼9例,双眼8例。结论(1)腔隙性脑梗死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密切相关;(2)对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应常规行脑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方法对60例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中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43例,基底节区部位梗死32例,无症状14例,年轻患者15例。所有病例经正规治疗,预后恢复良好。结论糖尿病是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控制和调节好血糖是防治腔隙性脑梗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80例腔隙性脑梗患者(简称腔梗)和80例非腔梗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并将二者发生颅外、颅内动脉病变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同侧颈动脉斑块及同侧颅内大动脉病变显著相关(P〈0.05),非腔梗组容易发生颅内大动脉病变及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可导致腔隙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相关因素病。方法选择导致或诱发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结果年龄≤55岁的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明显少于年龄>55岁的患者(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存在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和吸烟史的患者明显增多(P<0.05);结论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和吸烟史是本病的直接原因,而年龄是多发性腔隙脑梗死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塞3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塞32例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030012)郭俊杰邢台钢铁公司职工医院张增建关键词糖尿病,腔隙性脑硬塞,中西医结合疗法我们自1993年4月至1995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Ⅱ型糖尿病(NIDDM)并发腔隙性脑梗塞3...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家庭中医药》2010,(8):24-25
(一) 编辑同志:您好! 我姐姐患腔隙性脑梗死,一直用药治疗。请问,平时应该如何注意选择食物,才能预防此病的发生?读者姚利姚利同志:您好!现介绍几种具有预防腔隙性脑梗死作用的食物:1.荞麦:在我国古代,人们就重视荞麦的食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相关发病因素。方法:选择导致或诱发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吸烟等。结果:年龄≤55岁的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明显少于年龄≥55岁的患者(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存在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和吸烟史的患者明显增多(P<0.05);结论: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吸烟史是本病的直接原因,而年龄是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张慧  闫咏梅 《陕西中医》2008,29(2):174-176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中医证候及CT特点。方法:对50例糖尿病性脑梗死与50例非糖尿病性脑梗塞的中医证候、CT特点进行比较。结果:50例糖尿病性脑梗死中,以痰、瘀、阴虚阳亢三证出现的最多,出现率依次为64%、56%、44%,其中有40例腔隙性脑梗死,38例为多发性梗死病灶;50例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中,以风、火、瘀三证出现的最多,出现率依次为70%、58%、48%,其中有36例腔隙性脑梗死,21例为多发性梗死病灶,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糖尿病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各证型之间比较,糖尿病性脑梗死痰证出现率较非糖尿病性脑梗死高(P<0.01)。非糖尿病性脑梗死较糖尿病性脑梗死风证、火热证的出现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糖尿病性脑梗死常见痰、瘀、阴虚阳亢三证,以多发性腔隙性梗死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煤工尘肺(CWP)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的报道比较少,二者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2006年1月-2009年5月我们对122例煤工尘肺(CW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检出30例并发腔隙性脑梗死,患病率为24.60%,仅次于并发高血压的发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ABCA1基因V825I多态性与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以病例对照方式研究97例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及129例正常对照,对ABCA1基因V825I多态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个体血脂水平及其与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的易感性。结果 ABCA1基因V825I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年龄、性别、血脂水平、吸烟等危险因素进行校正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VV基因型比较,Ⅱ基因型患病的风险显著降低(OR:0.31,95%CI:0.13~0.72)。结论在中国福建汉族人群中ABCA1基因V825I多态性与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有相关性,Ⅱ基因型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临床认为微血管致脑血管病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高,达35.5%[1],其中以腔隙性脑梗死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类型[2].腔隙性脑梗死因病灶小,直径在15~20 mm以下的新鲜或陈旧性脑深部小梗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CT或MRI表现与临床症状、体征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提高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认识,指导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年龄35~78岁,男女比例为3.04:1,梗死分布在大脑深部的位置,包括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等部位,以基底节区最多,有78例,占71.6%。较多病例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为75例,占68.8%,极少数病例单发且无症状,病灶发生在脑内的重要功能位置,可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在发病因素中,以合并高血压者最多,为93例,占85.3%。结论: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多样,CT或MRI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常用方法,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将有助于预防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1病历介绍 例1:男,53岁,2004年11月23日入院。入院时神志恍惚,呼之不应,右侧肢体瘫痪4h。查体:血压210/130mmHg(1mmHg=0.133kPa),心肺听诊无异常。右上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不高,腱反射(+),右巴氏征(+),右卡道克征(+),右戈登征(+),颈硬有抵抗,布氏征(+),克氏征(-)。  相似文献   

15.
1资料 患者,男性,61岁,主因“行走偏歪14d”,于2006年6月19日以“小脑梗死”收入院。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65/85mmHg(1mmHg=0.133kPa),右侧锁骨下动脉听诊区可闻及杂音。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射灵敏,眼动各向充分。额纹对称,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四肢肌力V级,病理征(-),Romberg(+),中医辨证为肝阳化风,痰热内扰。头CT示双侧基底节放射冠多发腔隙性梗死,左侧小脑梗死。  相似文献   

16.
周宝宽 《国医论坛》2011,26(6):18-19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常见类型,因症状及体征轻于其他脑卒中,常被忽视;又因腔隙性梗死大都发生在终末支,没有侧支循环,因而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临床往往只是对症处理或干预其危险因素,如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临床实践证明,腔隙性梗死反复发作易形成重症脑卒中,应引起高度重视。中医药治疗该病有一定优势,不但能消除症状及体征,尚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笔者经常采用平肝熄风、活血化瘀、通腑泻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腔隙性脑梗死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疗法,治疗组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疗程均为14d。于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由(9.5±2.3)分降至(2.6±2.0)分,临床有效率为90.32%(28/31);对照组NIHSS评分由(9.4±2.1)分降至(5.4±2.4)分,临床有效率为53.33%(16/30),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效果显著,能明显的改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8.
1996年6月-2004年6月,新疆额敏农九师医院收治(资料完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12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腔隙性脑梗死是以病理诊断而命名的,系指直径在20mm以下的新鲜或陈旧性脑深部小梗死的总称。这种梗死多发生在脑的深部,尤其是基底节区、丘脑和脑桥,部分也可发生在大脑半球的辐射冠。因梗死的血管不同,常表现不同的神经系统症状,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头痛、头晕、失眠、健忘、肢体麻木、动作失调、发音困难——笨手综合征,严重时可发生痴呆、偏瘫、失语等。这种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病,约占9096;其次为糖尿病和高血脂症。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率不断增高,根据生理及临床特征,诊断容易,而且此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笔者总结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12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逍遥丸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后伴广泛性抑郁焦虑状态的疗效。方法:设立对照分析,治疗组口服逍遥丸加扩张脑血管药、降低血小板凝集药及营养脑细胞药并停用其它抗焦虑、抑郁药,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8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对情绪、抑郁、焦虑及其绝望症状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逍遥丸配合西药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焦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