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2.
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临床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其发病机制仍未彻底阐明。目前,发现一个巯基化合物N-乙酰-L-半胱氨酸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不仅能够转化为谷胱甘肽起保护细胞的作用,也能直接清除自由基,抑制内皮细胞粘附和白细胞浸润,对心、肝、肺等多种内脏器官具有很好的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本文对N-乙酰-L-半胱氨酸在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N-乙酰-L-半胱氨酸对染矽尘大鼠肺间质成纤维细胞MMP-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为抗氧化剂,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方法,探讨NAC阻断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过氧化后肺间质成纤维细胞(lung fibroblast,LFb)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乙酰-L-半胱氨酸(NAC)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脑组织损坏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NAC治疗胰性脑病(PE)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经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黄胆酸钠复制AP模型组和AP伴NAC处理组。AP伴NAC组在注射牛黄胆酸同时静脉注射NAC。造模后第24 h,处死所有实验组大鼠检测脑组织水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微血管内白细胞聚集附壁,在电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结构。结果经NAC干预后,脑组织含水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量以及微血管内白细胞聚集附壁现象显著降低。结论 NAC对大鼠急性胰腺炎时的脑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N-乙酰-L-半胱氨酸对H2O2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拮抗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N-乙酰-L-半胱氨酸(NAC,痰易净)对H2O2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通过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值,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凋亡率,研究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不同浓度H2O2作用下的细胞损伤及凋亡,以及NAC对抗细胞损伤及凋亡的效应。结果 随着H2O2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细胞增殖活力降低,细胞脂质过氧化物生成增加,LDH释放率增加,并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在H2O2中同时加入0.5mmol/L NAC,可使细胞活力增强,凋亡率降低,细胞脂质过氧化物生成显减少,LDH释放率降低。结论 NAC可以对抗H2O2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在大肠杆菌中高效重组表达的O-乙酰丝氨酸(硫醇)裂解酶A(OASS-A)合成药物中间体S-苯基-L-半胱氨酸,并对合成产物进行纯度及结构鉴定.方法 通过PCR扩增目的基因Cys K,并连接到pET-22b(+)载体上构建原核表达质粒,重组体转到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蛋白诱导表达,重组蛋白采用Ni2-树脂柱亲和层析纯化,利用SDS-PAGE鉴定表达纯化蛋白,通过HPLC对合成产物纯度进行检测,应用1H NMR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了OASS-A原核表达载体,在IPTG诱导下获得了高效表达.重组酶高效合成非蛋白质氨基酸S-苯基-L-半胱氨酸.合成的化合物以晶体形式析出,采用HPLC和1HNMR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合成产物的纯度为100%.结论 利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的OASS-A能够高效合成药物中间体S-苯基-L-半胱氨酸. 相似文献
7.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辅助性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双相抑郁有良好效果。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举行的第9次国际双相情感障碍大会(ICBD)上,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提交了一份开放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以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N-苄氧羰基甘氨酰-L-脯氨酸为原料,首次合成了10个新型鬼臼毒素衍生物(Ⅲa~Ⅲi、Ⅳ),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确认。采用MTT法测试化合物Ⅲa~Ⅲi和Ⅳ对HepG2、THP-1、HeLa、MCF-7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Ⅲa对HepG2细胞的活性最突出,IC50达0.58 nmol/L。通过分子对接模拟技术进一步研究了化合物Ⅲa和FAPα酶的结合模式,Ⅲa可以与FAPα酶的多个位点产生相互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其抗肿瘤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抗氧化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eysteine,NAC)对胃缺血/灌注(gastric ischemia/reperfusion,GI/R)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股静脉注射NAC后,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再灌注1 h的GI/R模型,计数胃黏膜损伤指数(gastric mueosal damage index,GMDI),测定胃黏膜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结果 股静脉注射NAC能降低GI/R胃黏膜损伤指数,使胃黏膜组织中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增强,凋亡相关因子COX-2的表达减少.结论 NAC对大鼠G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少胃黏膜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羧基功能化聚合物-量子点荧光微球,基于量子点荧光猝灭建立一种槲皮素低浓度检测的方法.方法:通过溶剂挥发法,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马来酸酐-1-十八烯交替共聚物(PMA-ODE)对油溶性CdSe/ZnS核/壳量子点进行包裹制备羧基功能化聚合物-量子点荧光微球.基于槲皮素能够猝灭量子点荧光的特性,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CdTe/ZnSe核壳量子点标记卵清白蛋白(OVA)探针OVA-CdTe/ZnSe,并检测其特异性荧光示踪作用。方法:将CdTe/ZnSe核壳量子点与OVA偶联制备荧光探针,通过凝胶电泳和光谱分析鉴定偶联效果;然后示踪OVA致敏的小鼠外周血嗜碱粒细胞(BASO)表面IgE高亲和力受体FcεRI。结果:偶联OVA后的量子点分子量增加,荧光增强且荧光峰位从628 nm红移至635 nm。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能清晰观测到OVA-CdTe/ZnSe探针对BASO表面IgE-FcεRI复合物的荧光标记。结论:OVA-CdTe/ZnSe探针能示踪OVA特异性IgE-FcεRI复合物,此探针在OVA致敏动物模型的特异性IgE检测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水相法制备3-巯基丙酸(MPA)稳定的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s),即MPA-CdTe QDs。研究Cu2+对发射波长为599 nm的MPA-CdTe QDs荧光猝灭效应,发现Cu2+浓度与荧光猝灭强度之间满足Stern-Volmer修正方程的线性关系。通过多项式拟合得出Cu2+浓度在2.28×10-6~18.24×10-6 mol/L和4.8×10-7~12×10-7mol/L两个区间范围内与MPA-CdTe QDs的荧光强度F0/F的多项式关系分别为:F0/F=7.999-2.470c+0.339c2,F0/F=3.154-0.160 c+0.049 c2,拟合度分别为0.991,0.993。MPA-CdTe QDs对Cu2+检测限可达1.326×10-7 mol/L。 相似文献
13.
目的合成表面具有功能性基团的CdS量子点(QDs),研究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方法室温下水溶液中以硫脲(Tu)、巯基乙酸(TGA)和L-半胱氨酸(L-Cys)构筑3种功能性CdS QDs,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3种功能性CdS QDs的粒度和形貌;利用荧光光谱测定3种功能性CdS QDs的荧光性能及L-Cys-CdS QDs与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该方法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3种功能性CdS QDs,所制得的功能性CdS QDs具有较稳定的荧光性能,且L-Cys-CdS QDs与BSA分子之间可能存在静电或配位作用。结论具有功能性的CdS QDs可作为荧光探针选择性的用于生物样品的测定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QDs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发展一种基于量子点的重现性好、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检测叶酸的荧光探针。方法:以聚乙烯亚胺功能化量子点,使其表面拥有大量氨基,利用叶酸的羧基和量子点表面氨基的静电吸附作用导致的电子转移调控量子点的荧光。结果:该探针对于光照和pH变化均有良好的耐受性,而且对于叶酸的检测有良好的选择性,可以抵抗很多金属离子和小分子的干扰。2.0μmol/L叶酸的加标回收率在99%~104%。检测限为35 nmol/L,与同类型的叶酸荧光探针的最佳检测限具有可比性。结论:基于PEI-QDs的叶酸荧光探针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灵敏度和选择性,有望成为替代液相色谱检测叶酸的高效、廉价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近红外量子点(NIR QDs)与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RGD)肽段连接的NIR QDs-RGD探针对小鼠的毒性作用,阐明NIR QDs-RGD作为一种新型肿瘤治疗手段的生物安全性。方法: 用NIR-QDS与RGD肽段连接,制备探针;将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单次注射组在第1 天通过尾静脉注射100 μL的QD800-RGD(含200 pmol的QD800);单次注射对照组在第1天通过尾静脉注射100 μL的PBS;重复注射组分别在第1 天和第7天通过尾静脉各注射100 μL的QD800-RGD(含200 pmol的QD800);重复注射对照组分别在第1天和第7 天通过尾静脉各注射100 μL的PBS。注射14 d后行毒性检测,包括小鼠全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生化分析(总蛋白、白蛋白、白球比、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和血尿素氮),计算小鼠肝、脾、肾和肺的脏器系数,检测肝、脾、肾和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单次注射组小鼠脏器系数稍有降低,重复注射组小鼠脏器系数增高,但4组小鼠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单次注射组小鼠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淋巴细胞数都有所增高,中性粒细胞数未见明显变化;重复注射组小鼠红细胞、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增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无明显变化;4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生化指标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单次注射组小鼠总蛋白、白蛋白、白球比、血尿素氮减少,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和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增加;重复注射组小鼠总蛋白、白蛋白增加,白球比、血尿素氮减少,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和丙氨酸氨基转换酶降低;4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氧化和抗氧化指标的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单次注射组和重复注射组小鼠肝、脾、肾和肺组织中SOD、GSH活性、MDA含量有少量增加,但4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肾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与对照组比较,单次注射组和重复注射组小鼠肝、脾、肾和肺的细胞形态规则,分布排列有序,均无坏死。 结论: NIR QD800-RGD在能达到对体内肿瘤成像所需的剂量下重复静脉注射在小鼠体内未导致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新型嵌段共聚物为稳定剂,制备水系CdSe荧光量子点.方法 分别用L-半胱氨酸、3-巯基丙酸、羧甲基纤维素钠或嵌段共聚物YS-027B为稳定剂,水相法合成水系CdSe荧光量子点(CdSe@YS-027B),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光电子能谱和荧光光谱等技术进行分析测试.结果 嵌段聚合物质量分数达4.5%时,制备得到的水系CdSe荧光量子点(CdSe@YS-027B)荧光强度高、稳定性能好,CdSe的平均粒径小于10 nm;161.15、166.55、404.65、411.5 eV等处的能谱峰表明合成了纳米CdSe.结论 制备了具有良好稳定性且有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水系CdSe荧光量子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了一种以CdTe量子点为离子探针测定微量银的新方法。方法:选择谷胱甘肽作为表面修饰剂,合成水溶性CdTe量子点。根据Ag+对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效应,用CdT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实现了对Ag+的定量检测。结果:在0.000 1 mol/L、pH值为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当量子点浓度为0.004 g/L时,反应时间为5 min,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与Ag+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25.06~98.60μg/L,线性系数为0.995 7,检出限为0.15μg/L。结论:该法已成功应用于实体水样中微量银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Tv)检测为切入点,构建以量子点和磁微粒技术为基础的夹心法快速检测抗原技术,为同步多项抗原检测作准备.方法 针对Tv特异性黏附蛋白AP33制备其抗体,以碳二亚胺交联法,分别连接抗体.量子点及抗体-磁微粒加入待测抗原AP33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测结果.结果 确立了本检测系统的最优条件,对AP33的检测与儿种阴道常见病原菌无交叉反应,检测限为0.05υg/ml.结论 成功构建了量子点磁微粒检测技术,对Tv抗原检测,特异度为90%,准确率为88%.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CdTe量子点的荧光淬灭现象,建立一种简便、经济和高灵敏度的检测硫酸庆大霉素的新方法。方法:以巯基乙酸(TGA)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CdTe量子点,并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实验过程中,优化了CdTe量子点TGA、镉、碲三者之间的比例,考察了不同pH与回流时间对量子点荧光性质的影响。通过测定CdTe量子点荧光强度的下降,实现了对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浓度的测定。结果:合成了荧光发射峰在607 nm、粒径在4.0 nm左右的CdTe量子点。硫酸庆大霉素对CdTe 量子点的荧光有淬灭作用,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硫酸庆大霉素的浓度在0.10~2.00 mg/L范围时,量子点荧光强度比值与硫酸庆大霉素浓度符合Stern -Volmer方程且相关系数R2=0.9989。结论:该方法灵敏度较高,快速简便,可用于硫酸庆大霉素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荧光量子点标记的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并研究该纳米粒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靶向性.方法 先通过缩合荆将量子点与白蛋白纳米粒相结合,再利用叶酸活性酯在碱性条件下与白蛋白表面上的氨基反应,制得叶酸修饰的白蛋白/量子点纳米粒,通过量子点荧光标记的方法对结肠癌HT-29肿瘤细胞摄取Folate-HAS/QDs纳米粒进行相关研究.结果 成功制备了具有良好粒径分布和荧光性能的Fo-late-HAS/QDs纳米粒,并证实该纳米粒对HT-29细胞有较强的靶向性.结论 通过量子点作为荧光标记物,简单直观的证实了叶酸修饰的白蛋白/量子点纳米粒能通过细胞膜上的叶酸受体介导内吞入细胞,可显著靶向于叶酸受体丰富的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