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热温度及时间对丹参饮水提液中酚酸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丹参饮水提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含量,经典恒温加速试验法考察各成分含量变化。【结果】3个成分中丹酚酸B的含量随温度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其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结论】丹参饮水提液中水溶性成分不稳定,檀香和砂仁会加快丹参的降解,提示在提取、浓缩等工艺中应注意加热温度及时间对其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丹酚酸B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温度对丹酚酸B在水溶液中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经典恒温加速试验法考察丹酚酸B在对照品水溶液中和丹参水提液中的含量变化,对比两条件下的试验结果;通过各条件下浓度的自然对数InC与时间t作图,确定丹酚酸B随温度降解的反应级数;预测各温度下的半衰期(t_(1/2))及有效期(t_(0.9)).结果 2种条件下丹酚酸B的含量均随温度的变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温度升高而含量降低,且丹酚酸B对照品溶液中降解速度明显高于丹参水提液.结论 丹酚酸B在不同温度下稳定性差别较大,制备制剂过程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丹参活血化瘀有效组分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丹参活血化瘀有效组分的最佳提取纯化工艺.方法:以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作为丹参活血化瘀作用脂溶性有效组分的指标成分,丹酚酸B为水溶性有效组分的指标成分,考察不同的提取、纯化方式,并优选出提取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丹参中脂溶性的总丹参酮有效组分采用乙醇渗漉法提取,最佳工艺为6倍量的乙醇以5mL·min-1·Kg-1的速度渗漉提取;水沉法纯化,最佳条件为20倍生药材量的水进行沉淀.丹参中水溶性的总酚酸有效组分采用水提法,对丹参渗漉醇提后的药渣进行水提取,最佳工艺为8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小时;大孔树脂纯化,最佳条件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0.5g生药/mL样品以1mL·min-1的流速吸附,最大上样体积为60mL,再以10倍药材量,流速1mL·min-1的30%乙醇洗脱.结论:优选最佳工艺得到的丹参活血化瘀有效部位中总丹参酮和总酚酸含量均较高,且工艺简单,适宜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丹酚酸的提取工艺,提高丹酚酸B的提取率。方法以喷雾干燥法获得的丹酚酸固体粉末的收率和丹酚酸B含量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丹酚酸的乙醇浸提工艺,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丹酚酸B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45%(体积分数)乙醇,提取时间为1 h,提取次数为2次,提取温度为70℃。结论提取物中丹酚酸B纯度达到70%以上,优化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5.
黄金分割法筛选丹参提取工艺参数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黄金分割法对丹参提取工艺参数进行筛选的可行性。方法以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用黄金分割法筛选回流提取的醇浓度和温度,用均匀设计法结合星点设计法验证,得出丹参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丹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55%乙醇,90℃水浴提取,提取3次,每次1 h,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提取率分别为73.13%、106.10%。结论将黄金分割法用于丹参提取工艺研究基本可行,可作为中药提取工艺的筛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选丹参木耳降脂复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以丹参素、丹酚酸B、总多糖和出膏率等4个指标综合评价,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 提取方法以加热回流提取最好,提取温度对提取工艺影响最大;最佳提取工艺为:100℃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h,第1次加水60 BV,第2、3次各加50 BV水.结论 本提取工艺合理、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丹参木耳降脂复方的提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丹参的乙醇渗漉工艺进行正交试验.以丹参酮ⅡA的提取率及渗提物得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丹参乙醇冷渗的合理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为90%、乙醇用量为药材的12倍量、药材的粉碎度为一号筛及渗漉速度为3mL·min-1(以倍量关系表示).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确定多稳金粟兰党参内酯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浸渍法、加热回流和渗漉法3种方法提取多稳金粟兰浸膏,以党参内酯含量为指标,确定最佳的提取方法.结果:渗漉法提取率最高,加热回流提取法提取率次之,但含量几乎相等,浸渍法提取效率最差,用10倍量的95%的乙醇为溶剂,对100目的多穗金粟兰粉末以4mL·min-1·k-1流速进行渗漉,提取率在90%以上.结论:用渗漉法提取金粟兰结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丹酚酸B提取工艺。方法以提取物的得率及HPLC法测定丹酚酸B含量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加醇量、提取时间、温度对提取的影响。结果除提取时间外,其它因素对提取物得率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而对其含量的影响以乙醇浓度和温度影响显著。综合最佳提取工艺为70%醇浓度,12倍加液量,于50℃提取1 h。结论以此工艺可获得最佳提取物得率和丹酚酸B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滇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丹酚酸B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的丹酚酸B的含量和提取物出膏率为指标,采用以乙醇浓度、加醇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的正交试验法,对滇丹参中丹酚酸B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滇丹参中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的最优提取工艺为8倍量2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结论 此工艺稳定可行,可为滇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的提取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文题所述塔的操作特征及隔板高度对其影响。为了提高此种塔的流通能力,作者引入温和的脉冲,并对此改进塔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比较了改进前后的塔的性能。作者发现,引入温和脉冲后塔的流通能力可增加一倍以上,各种操作性能也较好。可以认为,脉冲闭式涡轮搅拌萃取塔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萃取塔。  相似文献   

12.
微波提取设备在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微波提取装置在中药提取车间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及配套辅助设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酸浆水提物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 精称酸浆粉20 g,按正交试验列号提取,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膏状.结果 影响酸浆出膏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提取次数>提取水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结论 酸浆水提物的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水量6倍,提取温度110℃,提取时间2h,提取次数3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姜黄药材中总姜黄素的提取纯化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实验研究,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总姜黄素的含量。并对超声辅助提取法做了考察,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超声提取法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得到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姜黄粉碎成40目,75%的乙醇超声提取,提取时间为60min.,姜黄素的提取得率为4.96%。  相似文献   

15.
综述传统中药提取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中药提取的本质和影响固液萃取作业的因素为理据,分析国内中药厂现有提取装置的状况,并着重介绍RL连续逆流提取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研究润肠丸的提取溶剂和提取工艺条件。方法:用小肠推进实验筛选比较方剂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的推进率,以浸膏得率和大黄素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合理的提取工艺参数。结果:其中以水提物小肠推进率最大,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3次,每次分别加6倍水,每次提取1.5h。结论:确定的提取工艺能使有效成分充分提取,保证药效与制剂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从原料药提取结构分析与生产数据采集的角度,对传统与现代提取工艺多方面进行了实验对比和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不同提取方法对麻黄中麻黄碱提取得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比较优选麻黄浸提方法。方法 以盐酸麻黄碱为化学成分指标 ,对中药麻黄 5种提取方法 (半仿生法、水煎煮法、温浸法、酸性乙醇回流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 )进行平行比较研究。结果 麻黄碱的提取得率为半仿生法 >水煎煮法 >酸性乙醇回流提取法 >温浸法 >水蒸气蒸馏法。结论 半仿生法提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以醋酸丁酯为萃取溶剂,采用预分散溶剂萃取法从含菌丝发酵液中直接萃取林可霉素。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胶状液沫、胶状气沫和菌丝体的相互作用,被萃取液中适量菌丝体的存在有利于萃取和分层,分层效果好于不含菌丝体的林可霉素水溶液。当发酵液的菌丝体含量控制在15~150g/L时,分层效果较好,油相富集迅速,在实验条件下一次萃取率最高可达78.6%。  相似文献   

20.
以正辛醇为萃取剂,研完了从酸性(HNO_3)介质中萃取甲醛的动力学。实验是在一恒界面池中进行的。通过改变搅拌强度、两相接触面积、操作温度和酸浓度,判定甲醛的萃取反应过程为在有机相膜内反应与扩散并列进行的过程,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包含有机相膜的界面反应。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验结果,建立了萃取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