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结合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Sein-sheimerⅤ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1月收治12例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1~65岁,平均53岁。受伤原因:车祸伤7例,高处坠落伤4例,重物砸伤1例。按Seinsheimer分类均为Ⅴ型。均采用动力髋螺钉结合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内固定治疗。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0~38个月,平均28个月。全部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3个月(3~4.5个月)。未发生深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骨不连等并发症。按Merled'Aubigne髋关节功能评分为(16.75±1.14)分,其中优4例,良8例。结论:动力髋螺钉结合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治疗股骨粗隆下SeinsheimerⅤ型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可选择的理想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宋肖舟  陈位  郑杰 《中国骨伤》2014,27(8):697-699
目的:探讨倒置LISS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钢板结合钢缆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SeinsheimerV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11例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35~61岁,平均51岁.受伤原因: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3例.经X线证实为Seinsheimer Ⅴ型股骨粗隆下骨折,采用LISS钢板结合钢缆进行治疗,并按Merle d'Aubigne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患侧髋关节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分.结果:11例均获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6个月.全部病例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3~4.3个月).未发生深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骨不连等并发症.按d' Aubigne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优7例,良4例.结论:倒置LISS钢板结合钢缆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Seinsheimer Ⅴ型骨折疗效满意,可为骨折端提供稳定的固定,为治疗该骨折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内固定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1年10月,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44例,男27例,女17例;年龄34~68岁,平均48.5岁。按Seinsheimer分型,Ⅱ型9例,Ⅲ型23例,Ⅳ型8例,Ⅴ型4例。所有病例均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本组病例获5~24个月随访,平均14.6个月。1例患者在术后4个月发生钢板断裂并再骨折;1例术后出现部分螺钉退钉致髋部疼痛并滑囊形成;1例患者因术前并存脑中风偏瘫,术后功能及关节活动欠佳。其余随访病例均骨性愈合,无髋内外翻畸形、螺钉切割等并发症发生。Harris功能评分,优32例,良9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3.2%。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复位满意、操作简便、固定牢固,功能恢复好,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可选择的理想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动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ar screw DC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男18例,女11例,平均年龄52.2岁;车祸伤7例,坠落伤8例,跌伤14例;骨折按照Seinsheimer分类,Ⅱ型5例(ⅡB型2例、ⅡC型3例)、Ⅲ型12例(ⅢA型7例、ⅢB型5例)、Ⅳ型5例、Ⅴ型7例。手术方式均采用切开复位动力髁螺钉固定。所有病例随访9~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3.5个月(3—5个月),仅1例患者术后16个月骨折愈合后因外伤发生钢板断裂并粗隆间再次骨折。术后可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及无负重下地活动。未出现感染、髋内翻畸形、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按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优(55~60分)18例,良(45—54分)10例,差(35~44分)1例,优良率96.5%。[结论]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可有效避免股骨缩短、旋转及髋内翻畸形,具有疗效好、康复快、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可选择的理想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辅助复位加长型股骨重建钉联合钢缆环扎内固定治疗SeinsheimerⅣ、Ⅴ型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6-05诊治的18例SeinsheimerⅣ、Ⅴ型股骨粗隆下骨折,采用小切口辅助骨折复位后加长型股骨重建钉联合钢缆环扎内固定。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6.7(24~51)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愈合时间为(6.2±1.4)个月。钢缆固定部位未损伤周围血管、神经。术后3 d颈干角为(132.7±5.2)°,术后2年颈干角为(130.2±4.8)°,颈干角维持良好、未丢失。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疗效,疼痛(39.7±2.4)分,日常功能(37.3±2.4)分,肢体畸形(4.0±0.5)分,髋关节活动度为(5.2±0.2)分。结论对于采用加长型股骨重建钉内固定治疗的SeinsheimerⅣ、Ⅴ型股骨粗隆下骨折,小切口辅助复位骨折并联合钢缆环扎固定不仅提高了骨折复位质量,还增加了局部稳定性,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6.
95°DCS治疗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目的研究和评价95°DCS(动力髁螺钉)在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不稳定骨折中的应用。方法自1998年8月~2003年1月对23例髋部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股骨粗隆下骨折8例)采用闭合复位95°DCS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10个月~3年随访,主要指标为颈干角、髋关节伸屈活动度等。骨折全部愈合,无钢板松动、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1例轻度髋内翻。优16例,良6例,优良率95.7%。结论95°DCS能提供有效的固定,其治疗髋部骨折是DCS的另一种用处,是值得推荐的治疗粉碎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和粗隆下骨折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AO动力髁螺钉在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研究和评估AO动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ar screw,DCS)在股骨粗隆下骨折治疗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36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DCS内固定,结果:36例患者随访≥24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无一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DCS操作简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稳定性,适用于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板治疗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1—2013—01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15例,按Seinsheimer分型,Ⅰ型2例,Ⅱ型10例,Ⅲ型2例,Ⅳ型1例。结果所有患者获5~24个月的随访,骨折于术后2—3个月获临床愈合,术后5~10个月骨性愈合后行内固定取出,术后3例出现过度生长,增长0.4—1.2cm(平均0.8cm)。未出现髋内翻,钢板断裂、关节僵硬,肢体短缩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按Sanders标准:优13例,良1例,可1例。结论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是一种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愈合率高和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1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粗隆下骨折.结果 本组随访12~24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2~8个月.根据黄公怡临床评定标准:优12例,良5例,差1例.结论 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粗隆下骨折具有简单实用,安全有效,创伤小,内固定牢固,能早期活动和负重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SeinheimerⅣ、Ⅴ型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新方法。方法对20例复杂SeinheimerⅣ、Ⅴ型股骨粗隆下新鲜骨折用倒置的股骨远端外侧锁定钛板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20例均获得平均36.2(4~36)个月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3.6个月,未出现内固定失效。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92.5(85~95)分。结论倒置股骨远端外侧锁定钛板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是治疗复杂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股骨粗隆下Seinsheimer Ⅲ-Ⅴ型骨折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股骨粗隆下骨折是指发生在股骨小粗隆至股骨干峡部之间的骨折,SeinsheimerⅢ—Ⅴ型骨折即股骨粗隆下粉碎骨折,一般为高能量创伤所致,股骨长度常有短缩,有时骨折波及大小粗隆及梨状窝,受伤后由于外展肌、外旋肌、髂腰肌等牵拉,出现骨折近端屈曲、外展、外旋的典型畸形。股骨粗隆下骨折手术治疗常见的内固定方式有两大类:一类为髓外固定,另一类为髓内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加长型重建钉联合钛缆捆扎治疗粗隆下骨折的疗效和体会。方法回顾研究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50例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骨折按Seinsheimer分型:ⅢA型10例,Ⅳ型22例,Ⅴ型1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12~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7.5(13~24)周。在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断裂、切出,髋内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间患者伤肢功能情况恢复良好,接近于受伤前肢体功能,髋关节Harris评分88~96(89.3±3.6)分。结论对于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经皮钛缆捆扎有利于加强髓内固定的稳定性;该技术由于其操作简单,且对骨折端局部骨膜血运影响小,因此适用于临床上的运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动力髁螺钉在股骨粗隆周围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目的:探讨动力髁螺钉(DCS)在股骨粗隆周围骨折中的应用及并发症原因,方法:对20例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粗隆间骨折12例,粗隆下骨折8例。其中粗隆间骨折根据Evans分型方法:I型10例,均为不稳定型:II型2例。)采用间接复位DCS内固定治疗,结果:经8个月-3年(平均2年)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尚存1例轻度髋内翻等并发症。结论: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是DCS的一种新用途,是其他内固定的一个补充,适用于不稳定型的粗隆间骨折和特别靠近近端的粗隆下骨折,当术中其他内固定造成大粗隆游离,影响固定效果时,可改用DCS固定补救,应用间接复位技术,不需要固定小粗隆或内侧小粗隆植骨,术中反复穿钉,术后过早负重,可能引起髋内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锁定钢板桥接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Seinsheimer V型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3月至2014年9月,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桥接固定治疗18例股骨粗隆下Seinsheimer V型骨折,男16例,女2例;年龄22~67岁,平均41岁。车祸伤12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1例;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4~9 d,平均6.2 d。11例使用股骨髁锁定钢板倒置内固定,7例使用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 :18例患者手术时间90~155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量350~650 ml,平均425 ml。术中或术后输血共16例,平均输血量300 ml。住院天数为12~18 d,平均14 d。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8~22个月,平均1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5~8个月,平均6.6个月。术后未发生感染、内固定失败、髋内翻、下肢外旋畸形、脂肪栓塞等并发症。末次随访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53.22±6.48,其中优12例,良6例。结论:在坚持生物学固定的前提下,锁定钢板桥接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Seinsheimer V型骨折,具有力学强度高、血供干扰少、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安全可靠的优点,是治疗该类型骨折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螺旋刀片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螺旋刀片交锁的股骨重建髓内钉在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7例非病理性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按照Seinsheimer分类,其中Ⅰ型2例、Ⅱ型9例(ⅡA型5例、ⅡB型3例、ⅡC型1例)、Ⅲ型12例(ⅢA型7例、ⅢB型5例)、Ⅳ型3例、Ⅴ型1例,均采用AO/ASIF带螺旋刀片的股骨重建型髓内钉(UFN-SB)固定。[结果]所有27个病例随访9~42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可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及无负重下地活动,未出现交锁螺旋刀片断裂、退出或松动等并发症。[结论]螺旋刀片交锁的股骨重建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有利于骨折愈合、有效避免股骨缩短、旋转及髋内翻畸形,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康复快、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特别是对于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患者,这种新型交锁方式有效地减少了交锁钉周围的骨量丢失,增加了骨与内植物的接触界面,提供了更加理想的成角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动力髋系统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力髋系统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股骨粗隆下骨折28例,按Seinsheimer分类:Ⅱ型5例,Ⅲ型8例,Ⅳ型12例,V型3例,均采用动力髋系统内固定治疗,术后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均获随访,平均15(6~24)个月。术后3~5个月复查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按Harris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3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2.9%。结论采用动力髋系统内固定和规范的功能锻炼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有效降低髋内翻、患肢短缩、外旋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下不稳定性骨折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下不稳定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01年1月~2003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不稳定骨折23例.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站立及行走等恢复情况评价内固定效果.结果: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根据黄公怡评定标准,优9例,良6例,差2例.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高位股骨粗隆下不稳定骨折具有安全可靠、能允许术后早期部分负重等特点,是治疗高位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股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对侧股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自2004年6月~2008年1月,选用对侧股骨远端锁定钢板翻转应用于股骨粗隆周围骨折144例.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104例,按AO分型:A1型24例,A2型48例,A3型32例;股骨粗隆下骨折加例,按Seinsheimer分类法:Ⅱ型10例,Ⅲ型14例,Ⅳ型8例,V型8例.结果 随访5~20个月,平均14个月.伤口一期愈合140例,浅表感染4例,经换药于术后2~6周均愈合.平均切口长度6.42 cm,平均手术时间57.34min,平均出血量212.39 ml.骨折平均愈合期:股骨粗隆间骨折为8~12周,粗隆下骨折为12~16周,骨折愈合率100%;无钢板松动、断裂及骨折再移位.功能评定:按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平均96分.结论 锁定钢板的钉-板角度稳定性强,有效减少了传统髓外内固定把持力不足、松动以致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侧股骨远端锁定钢板翻转应用后可用的锁定螺钉可达5~7枚以上,且可穿出股骨距皮质经股骨粗隆部最坚强的股骨距部固定,操作更简单,固定更牢固,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少;对股骨头的血运无明显破坏,同时无需显露更多的软组织,能有效保护骨折端的血运,更符合微创内固定原则,是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较理想的髓外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位器牵引有限切开髓内钉固定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6月,采用复位器牵引有限切开髓内钉固定治疗闭合复位困难SeinsheimerⅡ~Ⅳ型股骨粗隆下骨折34例患者,总结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发生,平均随访时间(20.00±3.16)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髋关节屈伸及内外旋ROMs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达到临床骨折愈合,下肢力线良好。影像方面,骨折复位质量优8例,良24例,差2例,优良率94.12%。术后3个月影像骨折愈合23.53%,末次随访时为100%,无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者。[结论]复位器牵引有限切开髓内钉固定治疗闭合复位困难SeinsheimerⅡ~Ⅳ型股骨粗隆下骨折,具有手术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下骨折特点及内固定的选择,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52例高龄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使用DHS(20例)、DCS(12例)、PFN(10例)、Gamma钉(10例)固定治疗,并行术后疗效分析。结果 50例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死亡2例,内植物松动3例,再骨折2例,其余骨折均愈合,髋关节等级评分总有效率80.7%,优良率65.4%。结论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下骨折疗效满意。但Gamma钉因其设计和力学上的弊端,较DCS、DHS、PFN为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