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骨表皮样囊肿误诊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资料女,14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头顶部有一约黄豆大小包块,无红肿、疼痛。1个月前自觉头部包块增大,1周前在外院做包块穿刺病理检查报告为胆脂瘤,来我院门诊拟行包块切除。门诊行颅骨CT检查示:左侧顶骨见一直径2 cm穿凿样骨质破坏(见图1),考虑为左侧顶骨嗜酸细胞肉图1 CT示顶骨穿凿样骨质破坏芽肿。遂收入院。查体:左侧头顶部可触及一2 cm×3 cm大小包块,质地较硬,局部无红肿,无窦道开口及溢液,深压痛。择期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瘤呈实性,包膜完整,直径2 cm大小,向上侵犯头皮并突出于颅骨表面,向下侵犯颅骨与硬脑膜粘连,钻孔…  相似文献   

2.
男,48岁。以头顶部无痛性逐渐长大包块7a入院。查体:头顶部正中见约4cm×4cm×1cm囊实性肿物,表面肤色正常,光滑,无脱发,质中等硬度,无压痕,基底活动差,与表皮连接不紧密。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头颅X线片示头顶部正中一圆形透光区,无钙化影。CT:头顶部正中线上2cm×2cm大小的骨质缺损,边界清晰,骨质外可见软组织突出影及弧形囊壁。诊断为脑脊膜膨出。拟行脑脊膜修补手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颅骨生长性骨折的病理学基础和临床X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10例生长性颅骨骨折,对该病的形成机理、病理学基础、X线表现及其类型进行了探讨。该病的特征为骨折多见于额骨和顶骨,多发生于颅骨生长的活跃期,在骨折同时伴有硬脑膜和蛛网膜的破裂,随后硬脑膜缺损,骨折扩大形成一个颅骨缺损,伴随着骨折下方脑的挫伤和局限性脑肿胀,常致使头部局限性包块形成。局限性大脑损害可导致一组晚期的病理学后遗症改变包括:局限性脑萎缩、脑穿通或囊肿、局限性脑室扩大以及复杂的疤痕可累及硬脑膜、软脑膜、蛛网膜和大脑。除此之外,我们认为颅骨下硬脑膜的分离和局部缺血也可是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1 病历简介女 ,1.5岁。半年前发现头顶部有一黄豆大小包块 ,近半年来逐渐长大至蚕豆大小 ,触摸时患儿无哭闹。饮食如常 ,玩耍自如 ,无哭闹、乏力、盗汗、低热等症状。查体 :右顶冠状缝后矢状线旁有一 1.5 cm× 1.5 cm× 1.0 cm包块 ,位于皮下 ,触之硬 ,压痛 ,光滑 ,无活动 ,表皮色泽 ,毛发如常。颈部、耳后淋巴结无肿大。实验室检查 :Hb16 0 g/ L,WBC10 .2× 10 9/ L,N0 .2 89,L 0 .5 2 3,M0 .189,血沉 15 mm/ h。颅骨 X线片示右顶骨 2 cm× 2 cm类圆形骨破坏区 ,边界清 ,无骨膜反应。诊断 :颅骨骨囊肿。术中见骨肿位于板障内 ,与骨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颅骨生长性骨折(GSF)的发病因素及自体骨成型术的疗效。方法对5例GSF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儿均有颅脑外伤史,发病年龄在1岁以内,病程呈现缓慢发展逐渐加重的趋势,以头部肿物表现突出而其他症状不明显,影像学检查显示有骨折线、骨缺损、脑膨出、蛛网膜囊肿、脑挫伤及脑软化等。术中发现硬脑膜破损同时证实影像学检查所见。结论颅骨骨折和硬脑膜破损是GSF的病理基础,硬脑膜的完整性与否在GSF的发病环节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婴幼儿期颅脑发育、颅骨薄及硬脑膜与颅骨内面紧密粘连、外伤后颅内压力对骨折线的作用、骨折缘缺血、骨折处蛛网膜囊肿形成为发病的重要因素。严密修补硬脑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自体全层骨板行颅骨成型术适合于婴幼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3岁.无意间发现右头顶部包块就诊.CT轴扫:右顶骨右见一2.0 cm×1.7 cm大小似椭圆形骨质缺损区(图1),边缘清晰、锐利,周围轻度硬化,穿破颅骨内板及板障,外板仅骨皮相连,可见部分脑组织深入其内,局部软组织有隆起、层次清晰;改用冠状强化扫描,见右顶骨正中偏右见一约1.8 cm×0.5 cm大小之骨质凹陷区(图2A),到达骨外板内缘,外板骨皮菲薄,边缘光整、规则呈椭圆形,并可见部分脑组织深入其内,局部骨皮稍隆起,软组织无肿胀,层次清楚;强化未见骨缺损区增强,深入其内脑组织表面见血管影(图2B).CT诊断:巨大蛛网膜颗粒压迹.  相似文献   

7.
正颅骨生长性骨折(growing skull fracture,GSF)是由于小儿外伤后颅骨骨折伴硬脑膜破裂,致局部脑组织、软脑膜及蛛网膜突向骨折的裂隙,加之脑搏动的长期冲击,骨折裂缝逐渐加宽,最终形成局部囊性脑膨出,患儿常伴发癫痫或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1])。此种骨折成人少见,如缺乏小儿脑外伤治疗经验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延迟治疗会使患儿出现持续性脑损伤并遗留神经系统并发症。故本研究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从2006年8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20例GSF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 ,4个月。因头顶部包块就诊。患儿出生时即发现头顶部一包块 ,未见明显红肿 ,当触摸团块时 ,患儿有摇头躲避或哭闹现象。患儿一般情况好 ,生长发育未见异常。团块随患儿生长发育稍长大。院外曾诊断为新生儿头皮血肿、头皮血管瘤 ,未予特殊治疗处理。超声检查 :患儿头顶部团块为一厚壁囊性团块 ,大小约 10mm× 7mm× 9mm ,团块内为无回声 ,团块深面颅骨不连续 ,有约 4mm的颅骨缺失 ,团块内的无回声区经该缺损处与颅内蛛网膜下腔无回声区相通 ,探头触压团块可变扁。颅内脑实质未见异常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颅内脑膜血管在颅骨缺…  相似文献   

9.
1 病例报告女 ,74岁。因头部渐进性增大肿物 2个月入院。查体发现右顶部见约 5 .0 cm× 5 .0 cm× 3.0 cm肿物 ,质韧 ,实性 ,基部与颅骨相连 ,不可活动 ,未与头皮相连 ,边界较清 ,局部无红肿、压痛。头部 X线摄片检查见右顶骨 3.0 cm× 3.0 cm大小之穿凿样骨皮质破坏 ,破坏区骨质边缘清楚 ,无硬化 ,提示右顶骨良性骨质缺损破坏 ,考虑黄脂病可能性较大 ,头部 MRI示顶骨板障可见约 2 .5 cm× 2 .5 cm× 2 .5 cm不规则形肿块 ,边界清晰 ,信号均匀 ,向颅内及颅外突出。脑内组织无受压。临床诊断 :右顶骨占位性病变。该肿物可能为颅骨黄脂瘤、…  相似文献   

10.
颅骨先天性缺损合并脑膜膨出是颅脑较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笔者得见 2例 ,现报告如下 :例 1:患者男性 ,3个月。出生时就见枕部有鸡蛋大的包块隆起 ,质软 ,无明显搏动 ,逐日增大。查体 :见枕部有巨大的球形软组织包块 ,扪及质软 ,并呈液性感 ,扪及全颅盖骨 ,感颅盖骨不连续 ,顶骨凹凸不平 ,包块穿刺抽出为脑脊液。X线 :顶、颞骨、颧骨呈地图状缺损。枕部见 9cm×10cm× 7cm的软组织包块向颅外突出 ,密度均匀 ,内无钙化(图 1)。X线诊断为颅骨先天性缺如伴脑膜膨出症。  例 2 :患者男性 ,3个月出生时就见额部有鸡蛋大的包块隆起。…  相似文献   

11.
病例简介 一位 19岁的男青年 ,因驾车行驶速度过快 ,在沿堤岸行驶的途中发生车祸 ,4h后被发现 ,立即送往外伤急救中心救治。当时检测病人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为 2 94mg/dl,尿液中可卡因呈阳性反应。体检情况 :病人清醒 ,语言刺激有反应 ,无气道损伤 ,血压正常 ;双肺野布满水泡音 ,呼吸音减弱 ,有轻度心动过速等体征。影像学显示  (1)X线片显示 :左侧顶骨发现硬膜外血肿 ,左侧顶骨、颅骨及腓骨骨折 ;右侧骶骨、胫骨骨折。 (2 )X线胸片显示 :气管居中 ,心脏大小正常 ,双肺有浸润 ,肺部血管不显影 ;右侧第 5、 6肋骨骨折 ,左侧锁骨骨折 ,左侧胸…  相似文献   

12.
樊天禹  向鹏 《医学临床研究》2012,(11):2226-2227
【目的】总结颅骨凹陷性骨折合并无骨折脱位型高位颈髓损伤患者的诊治体会,提高对此类特殊复合伤的诊疗水平。【方法】收集本中心2006~2011年颅骨凹陷性骨折合并无骨折脱位型高位颈髓损伤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受伤机制及诊疗过程。【结果】5例患者中3例为额骨合并顶骨骨折,2例为单纯顶骨骨折,2例预后良好,2例存在严重功能障碍,1例死亡。入院时漏诊2例高位颈髓损伤。【结论】额顶骨凹陷性骨折患者其高位颈髓损伤发生率较高,严重并发症是其预后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先天性脑膜脑膨出的影像学诊断表现,分析各种检查方法(B超、X线、CT、MRI)的优缺点。材料与方法 共8例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6个月~2 4/12岁,病变分别位于枕后、顶部及鼻部。结果 B超2例,X线4例,CT3例,MR15例。X线发现颅骨缺损及颅外软组织肿块。B超、CT、MRI均见脑膜及脑膨出,后二者可见血管移位及异常分布。结论 4种检查方法均可作出诊断,但各有优势和不足,应用时注意互相弥补,互为印证,作出脑膜脑膨出的诊断是不难的。  相似文献   

14.
病例男性,4岁,其母无意发现左顶枕黄豆大小囊性包块,逐渐增大,患儿无不适。查体:仅左顶枕触及2.5cm包块,囊性感,质软,可推动,压痛不明显。余米见异常。患儿既往无病,无家族病史,无外伤及手术史。or平扫左顶后颅骨见约ZCm的缺损区,边缘不太规则,无明显硬化,有碎屑状少量小碎死骨。从缺损区向头皮生长出软组织影约2cm×2cm边界不清,相应脑膜密度增高增厚。脑实质未见异常。因患儿太小不能配合而未进行增强扫描。术前考虑:①嗜酸性肉芽肿;②恶性肿瘤。手术见项后骨质上mX入m骨缺损,边缘整齐,其内有肿瘤组织充满,肿瘤组…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19岁,因头晕、头痛20天入院.右侧头顶部可触及一肿块,质较硬,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颅脑X线平片及CT片示右侧颅顶骨类圆形骨质破坏,境界清楚,边缘光整,邻近软组织肿胀(图1、2).颅脑MRI于右侧顶骨见一类圆形骨质缺损区,表现为类圆形等T1稍长T2信号,边界清楚,病变突出于颅骨内外板,邻近皮下软组织增厚,增强扫描显示病变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皮下软组织及邻近脑膜有中等强化(图3、4).  相似文献   

16.
背景:对于小儿颅骨粉碎凹陷性骨折的手术治疗,如能做到既保留自身颅骨及缩小手术切口,又能保证手术安全及治疗效果,不但符合微创手术的理念,更是患儿家长们的经常要求。目的:探讨小切口游离部分骨片原位回植治疗小儿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试验选择3-16岁闭合性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患者15例,全身麻醉后根据CT检查及触摸骨折处头皮等方法标记出骨折范围,再选定适当部位及大小的一二个骨片,采用游离部分骨片原位回植加撬拔术治疗,术中采用长度与可取下切口下一二个碎骨片外侧缘等长的小切口。术后随访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与结论:切口长度5-7cm,取出1个骨片6例,取出2个骨片9例;术中清除硬膜外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3例,扩大硬膜切口处理脑挫裂伤及出血6例;使用1个颅骨锁固定8例,2个颅骨锁6例;使用3个连骨板固定1例。术后CT显示12例骨折复位良好,与对侧颅骨基本对称;3例部分骨片仍略有凹陷,但均小于0.5 cm;6例遗留少许颅骨缺损,直径〈1.0 cm;6例伴少量硬膜外血肿或积液,保守治疗后吸收。11例患者随访2个月-3年,CT检查骨折区颅骨形状与出院时无变化,稳定性良好;1例遗留肢体轻度偏瘫,1例遗留轻度语言障碍,1例出现轻度癫痫发作,药物控制良好。提示游离部分骨片原位回植治疗小儿颅骨粉碎凹陷性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裴蕾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4):8448-8448
对脑膜黑色素细胞瘤误诊为颅骨肿瘤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4岁。发现头部肿物2a,进行性增大入院。查体:左顶部可见一大小约10cm×8cm的不规则形肿物,表面光滑,质软,边界清楚,无触痛。头颅正侧位片显示:头颅左侧顶骨可见不均匀低密度区,呈膨胀性向内向外生长,内部可见不规则高密度分隔影,边缘颅骨外板翘起、硬化,局部软组织肿。头颅CT显示:左颅顶骨大面积骨质破坏,边缘不规则,内外板障上翘,稍呈膨胀性改变,内有残留不规则的小骨片,破坏区未穿越颅缝,  相似文献   

18.
患儿、女、8岁,病案号03496。5岁时左顶部有小指头大小无痛性包块,不红肿,逐渐增大,7岁时增至鸡蛋大小,经用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入院前一个月肿物自行破溃流脓。平素健康,否认结核病史及接触史。查体:一般状况好,体温36℃,左顶部有4×4cm~2肿胀区,有脓汁自破溃处溢出,肿胀区皮肤发红有触痛,质软有波动。颅骨X线示左顶骨有3×3cm~2缺损区,周边骨质有轻度硬化区。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外周血红细胞450万,白细胞8400,中性粒细胞54%,淋巴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颅骨骨质缺损症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36岁,农民,因车祸撞伤头部就医。体检:发育正常,头颅外观正常,头皮无缺损,无局部压痛及肿胀,未触及包块及凹陷现象,双侧瞳孔等大,各种生理反射存在,下颌中部可见一个约2×2cm伤口。临床诊断:脑震荡。 X线表现:头颅正侧位平片于双侧颅顶骨中后部矢状缝两旁分别见大小为1.2×1.5cm及1.2×1cm的类园形骨质缺损透光区,其内未见死骨影,周围骨质结构正常,未见骨质增生及骨质破坏。X线诊断:双侧顶骨先天性骨质缺损症。 讨论:颅骨先天性骨质缺损症较为少见,其形成机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资料 男,7岁。因反复发热、胸痛伴气急20天入院。查体:体温40.5℃,头顶部多个0.3 cm×0.5 cm~3.0 cm×3.0 cm大小不等的脓肿,左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四肢杵状指(趾)。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22.9×109/L,中性粒细胞0.62,淋巴细胞0.35;红细胞沉降率20 mm/h。B超示:左侧胸腔积液(脓胸)。胸腔穿刺抽液未见脓液,培养未见细菌生长。X线胸片检查示于左肺下叶偏后方见一9 cm×7 cm×10 cm圆形肿块,密度均匀,轮廓较清,无明显分叶。CT检查示左下肺巨大肿块影,与后胸壁关系密切,CT值35~46 Hu,最大层面约7 cm×8 cm,密度欠均匀,肿块内可见多个小圆形低密度区。X线、CT诊断为左后胸壁包裹性积液,不除外肺部感染。予大量抗生素治疗,患儿体温趋于正常,2周后复查X线胸片肿块未见改变。拟诊左肺肿块行剖胸手术。术中见肿块位于左肺下叶,约10 cm×8 cm×8 cm大小,质硬,累及胸壁,肺门淋巴结不大,切除病灶。术后病理诊断为左下肺叶干酪样结核。患儿术后第4天因呼吸衰竭死亡。 2 讨论 误诊原因:①病儿入院时头顶部有脓肿,持续高热,血白细胞明显升高,因对小儿结核认识不足,忽略高热可为小儿结核中毒症状,故易考虑为败血症。②X线影像表现不典型。小儿结核常表现为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而该例胸内肿块较大,与胸壁关系密切,无卫星灶,肺门淋巴结不大,因而误诊。③诊断思路狭窄,未做结核菌素试验。该例提示我们,对诊断不明的小儿胸内肿块,应于术前及时行穿刺活检,避免盲目剖胸探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