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液反应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现象。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临床越来越多采用静脉给药的方式,以求达到更快、更好地治疗、检查、诊断疾病的目的,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输液反应也因此而出现。输液反应主要包括:发热反应、循环负荷过重、静脉炎及空气栓塞等。发生输液反应的患者多表现为发热反应,其临床症状为发冷、发热、寒战,轻者体温一般在38℃左右,重者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并有恶心、呕吐、头痛、脉搏快等症状。笔者对十余例患者因输液引起的发热反应进行了分析,其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笔者认为手术病人由于禁食、麻醉、失血、内脏暴露、疼痛,紧张诸多因素,故术中输液护理不同于常规,应注意:①输液器及静脉选择:输液器针头以大12/9号为宜,静脉不一定采取先远后近、先细后粗的原则,而要根据手术情况选择暴露明显、易固定、无弯曲的粗大静脉为宜,以保证术中意外的紧急  相似文献   

4.
随着一次性输液器的广泛应用,使静脉输液普及到最基层卫生单位,但也存在一些隐患。输液过程是复杂的、多环节的,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把关不严,就会出现输液反应。最常见的是发热反应,其次是过敏反应、急性肺水肿及细菌污染等。总结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对预防输液反应的体会报告如下: 一、严格查对制度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确保医嘱、处方、药液准确无误,配药时严格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缺损、  相似文献   

5.
卢丽爱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906-3907
将200例患者采用隔日法将静脉穿刺分为传统组和改进组各100例,传统组采用握拳式传统持针穿刺,改进组采用新的非握拳式持针法穿刺。结果改进组较传统组穿刺时间明显缩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提示穿刺改进法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7.
秦红云 《现代保健》2010,(9):136-136
目的随着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护服务直接进入家庭为广大居民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服务。笔者通过亲身体会,认为家庭输液在社区护理防范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将家庭输液导致发热反应的案例资料报道如下,以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药物静脉输液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管理.方法本次参与研究的为我中心收治的56例静脉输液患者,对其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安全管理对策.结果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过敏反应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4.28%.结论在药物静脉输液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存在不良反应,因此需要了解输液工作中的注意事项,提高输液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作为当代做主要的医疗手段,是执行医疗护理工作中的关键内容,配置不当直接影响药的疗效.本文则分析静脉输液溶液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使静脉给药能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是将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人体静脉内的治疗方法,是临床上最频繁的无菌操作。它同时也为细菌侵入静脉提供了直接通道,成为潜在的感染因子,增加导致并发症的危险。因此,要保证输液安全,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现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对静脉输液技术与安全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11.
静脉输液法是护理工作者需掌握的最常用的一项操作技术,也是临床工作者最基本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静脉输入大量无菌溶液和药物,达到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和维持酸碱平衡,输入解毒、抗生素等药物,达到解毒、控制感染、利尿和治疗疾病,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输入脱水剂,提高血液渗透压,以达到预防或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同时借助高渗作用,达到利尿消肿的作用。显而易见,静脉输液在护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浅谈门诊静脉输液的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艳 《工企医刊》2006,19(3):37-38
为了解决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临床护理提出了安全输液和舒适护理的新理念。要求护理人员为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对病人的安全高度负责,加强无菌观念,防止微粒污染,更要注重“人性化”的护理过程、实施“处处以病人为中心”的全面护理,使病人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全面提高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穿刺成功率的高低直接体现护士的操作技术水平,也对治疗效果和医患关系产生重要影响。本人通过二十年的临床积累,在药物配制、静脉穿刺、输液管使用、拔针与按压等方面总结出一些操作技巧,在临床应用中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在临床应用上,具有痛苦小,作用快,计量准确等优点。特点在小儿口服药物困难,病情变化快时,输液是目前任何方法不能取代的措施之一。但由于药品质量原因、无菌操作不规范、输液速度过快等情况下,偶尔也可出现输液反应。输液反应多发生在输液10min至数小时内。临床表现首先为发冷,继之寒战,然后体温骤升,体温可达38℃~41℃。有时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口周发绀,皮肤出现紫色花纹,四肢末梢凉,重者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处理:⑴立即更换液体,或停止输液。⑵异丙嗪每公斤体重1mg肌注,地塞米松每公斤体重1mg肌注。发烧38℃以上可给安痛定肌注,同时给予保温,口服热水。一般较轻的输液反应可逐渐好转。⑶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口周发绀,应立即吸氧。有休克表现可抗休克治疗。避免输液反应发生的措施:⑴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三查:执行前查,执行中查,执行后查。八对:对床号,对姓名,对药名,对药的浓度,对给药时间,对药的用法,对药的有效期。⑵护士接药后,首先选择光线充足的位置,将药瓶以直立,倒立,平视三个角度检查药液有无混浊沉淀。必要时可左右晃动,再仔细观查有无絮状物。⑶察看封口是否牢固,安瓶是否有裂纹或破损,液体颜色是否正常,瓶口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加强门急诊输液过程中的环节管理,对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保证输液患者的安全,减少输液相关的纠纷发生。方法:强化护士安全意识,对输液安全认识到位,必须保证输液患者绝对安全。加强输液过程中接药、配药、穿刺、换液、巡视等环节管理,对容易引起纠纷的细节进行分析,提高护士规避风险的能力,最终实现输液安全。结果:针对门急诊输液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相关不良事件显著减少。结论:强化护士安全意识,对门急诊输液各环节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提高静脉输液质量,减少相关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临床输液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比较了当前国际上流行的五大厂商的输液系统相关产品,并对未来输液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趋势作以展望。  相似文献   

18.
浅谈输液微粒的危害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液疗法是临床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大量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可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热原反应、过敏反应、心肺功能损害、静脉炎、局部渗漏及组织坏死等,而输液微粒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也应引起临床护理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严静静  曾华萍 《现代保健》2008,(36):133-133
在临床上,有不少患者由于长期反复输液或输入高渗性液体,或由于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原因,使血管壁弹性越来越差、血管直径越来越小,致使输液时穿刺成功率明显降低。在临床工作中,提高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显得尤为重要,也成为患者判断医院医疗护理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在临床工作中,笔者所在科室通过尝试使用硝酸甘油湿敷局部小静脉后进行静脉穿刺,能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输液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防腐剂或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由于其用量大而且是直接进入血液的,故质量要求高,管理流程多,而且输液反应等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但在各方利益的驱动下,中国已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输液大国"."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在中国早已被颠覆.国家发改委统计: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中国输液用量突飞猛进,年均增长率近20%,输液成为与抗生素、针剂、片剂等并列的医药行业五大制剂之一.与高输液率一起伴生的就是抗生素滥用,在中国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70%,是欧美国家的两倍.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其实,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还不到20%.如今,医学界及社会各部门已充分认识到高输液率和滥用抗生素的严重危害.为此,浙江省委省政府2012年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1],期目标之一就是推进输液率的管理和抗生素的规范使用.作为基层的医务人员,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现结合日常工作谈些体会,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