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程控刺激不能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射频消融慢径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且疑诊为AVNRT的患者(A组)。电生理检查有房室结双径(DAVNP)但不能诱发AVNRT,在基础状态和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索后有18例患者程控刺激可诱发出单个心房回波。4例患者程控刺激可诱发出2个心房回波,35例患者均进行射频消融慢径治疗。从同期接受射频消融的有自发心动过速且程控刺激可诱发AVNRT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5例作为对照组(B组)。比较A组和B组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征,术后均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及电生理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射频消融慢径治疗后随访(32.2±13.9)个月,A组1例于术后4个月复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B组无一例复发,两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且心电图疑诊为AVNRT,电生理检查有DAVNP但不能诱发AVNRT者,射频消融慢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间断放电消融方法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对复发率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的影响,寻求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2~1999年118例经射频治疗的AVNRT患进行分析。其中男性64例,女性54例,年龄10~70岁(平均年龄45岁)。结果 117例治疗成功,成功率99.15%。复发2例,复发率1.71%。并发永久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发生率0.85%。结论 使用下位法间断放电消融慢径是AVNRT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并可降低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对7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进行慢径消融治疗。结果显示即刻消融成功率为100%,3例(38%)复发,复发者均为慢径传导未消除者;术中术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4例,其中3例发生前有快速交界性心速。提示慢径消融是治疗AVNRT的有效方法,保留慢径传导可能与复发有关,消融部位和快速交界心速与房室传导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老年人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临床和射频消融特点.方法 老年组(年龄≥65岁)AVNRT患者81例和非老年组(年龄<65岁)AVNRT患者98例,射频消融术前经常规检查、心内电生理检查后采用消融慢径路进行房室结改良术,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平均年龄、AVNRT病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均为100.0%)、复发率(分别为1.2%、2.0%)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消融是治疗老年人AVNRT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断放电消融方法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对复发率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的影响,寻求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92~1999年118例经射频治疗的AVNRT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性64例,女性54例,年龄10~70岁(平均年龄45岁).结果117例治疗成功,成功率99.15%.复发2例,复发率1.71%.并发永久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发生率0.85%.结论使用下位法间断放电消融慢径是AVNRT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并可降低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射频电消融(RFCA)术后慢径残存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对202例AVNRT患者RFCA术后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其电生理资料。结果202例中12例复发,复发率5.9%,复发组9例(75.0%)术后慢径残存,非复发组17例(8.9%)慢径残存,二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慢径残存患者复发率高。将202例患者分为三组,既无双径现象又无交界性回波(A组)176例,3例复发,有双径现象无交界性回波(B组)23例,6例复发,既有双径现象又有交界性回波(C组)3例,均复发。结论AVNRT复发电生理基础是房室结双径路,应尽可能消除双径现象,并去除交界性回波。  相似文献   

7.
孟斌  张红霞  陈风 《现代保健》2010,(26):26-27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慢径治疗不典型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分A、B、C三组,A组,18例不能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B组,15例房室结前传及逆传均无跳跃现象;C组33例,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比较三组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放电能量、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及成功率及复发率,观察并发症,尤其房室阻滞的发生比例.结果 A组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放电能量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组放电次数、放电时间与C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A、B两组间X线照射时间、手术时间与C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A、B两组与C组间消融成功率、发生房室传导阻滞(AVB)及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射频消融慢径治疗不典型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多种X线投射位结合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206例AVNRT患者分别于后前位(PA)、右前斜30°(RAO 30°)和左前斜45°(LAO45°)X线投射位下,测量希氏束(His)至冠状窦(CS)口连线距离,选择距离最大投射位开始标测确定靶点,放电前再次于另外两种X线投射位下确认消融电极与His的距离.结果 于PA、RAO 30°和LAO 45°X线投射位下显示最大His至CS口连线距离的病例数分别为66、75、65例(P>0.05),距离分别为(2.94±0.87)、(2.98±0.76)和(2.91±0.52)cm(P>0.05).经三种不同X线投射位确认,靶点均位于His至CS口连线中点水平以上患者22例,其余患者184例,两者于放电过程中出现一过性第一度或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例数分别为4例和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均获得成功,未发生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采用多种X线投射位相结合的方法,并且熟练掌握不同X线投射位下的消融电极操作特点,有助于提高导管射频消融治疗AVNRT的手术成功率和预防消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ECG)在鉴别典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隐匿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中的价值。方法240例窄QRS波心动过速经成功的射频消融确诊为慢-快型AVNRT和逆向型AVRT,开始的168例患者用于确定心动过速时哪些ECC特征对AVNRT和AVRT有鉴别诊断意义,另外的72例患者用于前瞻性评价基于ECG特征的分步式鉴别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心动过速时5个心电图特征对AVNRT和AVRT有鉴别诊断意义,支持AVRT诊断的ECG特征包括心动过速时可见P波(敏感性90%,特异性71%);RP间期(心动过速时QRS波起点到P波起点的时距)≥100ms(敏感性88%,特异性81%)和ST段压低≥2mm(敏感性55%,特异性81%)。支持AVNRT诊断的包括V1导联假r波和下壁导联假S渡(敏感性分别为54%和21%,特异性均为100%)。笔者制定一个根据心动过速时体表ECG假r波或假s波,RP间期和ST段压低的分步式鉴别诊断方法。在另外的72例患者(32例AVNRT,40例AVRT)中检测该鉴别诊断方法的准确性为89%。结论根据心动过速时ECG特征能较准确区分室上速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RFCA) 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选择频繁发作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7 例。经药物治疗无效,愿意接受射频消融术者,常规导管插管行电生理检查及标测靶点,进行射频消融。结果:67 例中男性42 例,女性25 例;左侧显性旁路和隐性旁路共39 例,成功率为94-9 % 。房室结双径路28 例,成功率为96-4 % 。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房室旁路及房室结双径路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1.
射频电流为频率1130~1.5Mhz的交流电流,可经心内电极导管在心脏局部组织产生60~70度的热量,导致心肌细胞很小范围的干燥性坏死,与直流电和激光能量相比,不产生气压伤,不损伤血液有形成份,心肌损伤面积较小,部位容易确定,安全度较高。1987年,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折返机制引起的心动过速应用于临床以来,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研究及临床治疗发生了重大的进展。目前,有关研究正在深入进行,临床应用得到进一步推广,现将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酸关附甲素治疗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盐酸关附甲素治疗组41例,普罗帕酮对照组41例,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8%,对照组有效率70.7%.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盐酸关附甲素治疗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有显著疗效,且疗效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十二导联穿戴式心电设备对于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院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4月 ~2021年8月使用十二导联可穿戴式心电设备后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的356例患者,根据穿戴式心电图初步辨别SVT机制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  相似文献   

14.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是一种常见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但食管电生理检查时诱发的AVNRT伴 2 :1希氏束传导阻滞少见。现就我院在经食管电生理检查中遇到的 7例AVNRT伴 2 :1希氏束传导阻滞者进行临床电生理分析。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7例患者 ,男 1例 ,女 6例 ,年龄 14~6 2 (38 7± 19 1)岁。所有患者均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数月至数年 ,食管电生理检查时均诱发了AVNRT伴 2 :1希氏束传导阻滞 ,且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并行证实为AVNRT射频消融治疗。1·2 方法 应用东方DF - 5A型心脏电生理…  相似文献   

15.
16.
<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简称阵发性室上速,是指连续出现3次以上的房性早搏或房室交界性早搏所组成的异常心律,多数表现为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期规则的快速心律。根据近几年的临床电生理研究:折返是阵发性室上速的最常见机制,约占阵发性室上速的95%以上,较少见的机制有自律性增高及触发激动等[1]。依据心动过速的机制可分为:(1)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3)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4)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7.
射频消融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射频消融(RFCA)是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老年人患PSVT者常有心血管合并症,致使RFCA的操作难度增加,并发症增高。本文旨在探讨老年PSVT患者RFCA的特点,以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总结102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谭爱梅  徐国帆 《现代医院》2007,7(6):103-104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性疾病。心动过速指心率在休息时超过正常范围(60~100次/min),通常在150次/min以上,常伴有心悸,气短,出冷汗,头昏,眼发黒或昏倒等症状,大多突发突止[1]。射频消融术是利用射频电流产生热能经导管消融,使心肌细胞凝固性坏死而打断心脏异常通路,从而达到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目的。该技术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安全性高的特点[2]。射频消融术(RFCA)用于临床治疗心动过速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文报告13例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配合及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9.
9例间隔房室旁路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管射频消融术 (RFCA)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有效的根治手段 ,间隔旁路由于其靠近房室结和希氏束 ,导管消融时有可能损伤房室传导系统 ,因而消融治疗有其特殊性。我们总结了 9例间隔旁路的RFCA ,对其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方法作初步探讨。资料与方法1 病人选择  1998年 7月~ 1999年 8月期间在我院行导管射频消融的患者共 9例 ,男 3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48± 18(16~ 6 7)岁 ,平均病程 17± 9(5~ 30 )年。 9例患者均有反复发作心动过速 ,4例为显性预激 ,3例为间歇性预激 ,2例为隐匿性预激 ,发作频率为 186~ 2 13次 /分 ,临床症…  相似文献   

20.
李珍翠 《中国保健》2009,(16):742-74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大部分室上速由折返机制引起,折返可发生在窦房结、房室结与心房,分别称为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与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其中,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是最常见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