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比较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和宫颈环行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2~3级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2例CIN 2~3级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观察CKC和LEEP两种宫颈锥切术治疗CIN 2~3级的临床疗效,比较二者的临床价值。结果: 与CKC组相比,LEEP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平均出血量少,术后出血发生率及宫颈管黏连率低,术后病变复发率高,术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清除率低(P均<0.05)。CKC组术后病灶残留率低于LEE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高危HPV感染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病理显示,LEEP组病变复发患者均为CIN 3级,80%标本为多象限受累,病变残留占60%。结论: LEEP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但在减少复发(尤其是病变级别高,标本多象限受累的情况)及高危HPV持续感染方面不及CKC,因此LEEP尚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CKC。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情况及宫颈锥切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方法 选取宫颈病变患者28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宫颈锥切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宫颈炎症组(34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组(58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组(180例)、宫颈浸润癌组(15例)。比较4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率、HPV单一感染情况与多重感染情况、HR-HPV感染亚型分布情况,统计HSIL组宫颈锥切术后12个月复发率,并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比较不同复发情况患者基线资料、HPV感染亚型,分析HSIL患者宫颈锥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结果 4组总HRV感染率、HRV多重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HRV 52、58、16、18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IL组术后复发与未复发者术后切缘状态、绝经状态、多象限受累、术后HR-HPV持续感染、术后HR-HPV持续感染亚型、宫颈转化区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缘阳性状态、绝经状态、多象限受累、术后HR-HPV持续感染、术后HPV 52感染、HPV 58感染、宫颈转化区分型Ⅲ型是HSIL患者宫颈锥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不同宫颈病变患者HPV 52、58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助于指导临床评估宫颈锥切术后疗效、预后,为防治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寻找更合理临床诊疗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大明  郭丽俊 《当代医学》2010,16(16):29-30
目的探讨宫颈电圈环切术(LEEP)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2月~2008年12月经阴道镜多点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CIN,实施宫颈LEEP术178例;同时实施宫颈冷刀锥切术(CKC)22例,随访治疗效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LEEP组手术时间和手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3±4.1)min和(14.4±12.8)ml;CKC组为(30.4±15.2)min和(70.6±30.8)ml,均高于LEEP组(P〈0.01);(2)LEEP术后病理阴性60例(33.71%),CINI63例(35.39%),CINII31例(17.42%),CINIII22例(12.36%),微小浸润癌例2(1.12%);宫颈病变级别升高15例(8.4%),完全符合86例(48.3%),降低77例(43.3%);CKC术后病理阴性0例,CINI8例(36.36%),CINII6例(27.27%),CINIII6例(27.27%),微小浸润癌2例(9.09%);病变级别升高为6例(27.3%),完全符合13例(59.1%),降低3例(13.6%);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3)LEEP组术后病理切缘阳性7例(3.93%),病灶残留2例(28.57%);切缘阴性171例(96.07%),病灶残留2例(1.17%);CKC组术后切缘阳性1例;切缘阴性21例,均无病灶残留。所有子宫切除标本病理诊断级别再无升高病例;(4)随访期间LEEP组复发3例,CKC组1例复发,首次LEEP术后治愈率96.06%,CKC术后治愈率95.45%。结论 LEEP是诊断及治疗宫颈CIN的安全有效方法 ;不仅可完整切除病灶,而且能销毁切缘病灶;但应特别注意标本边缘的病理结果 ,宫颈标本边缘受累与否是病变残留和复发的高危因素;高级别的CIN治疗前先行LEEP处理,对早期发现宫颈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宜徽 《中外医疗》2013,(24):76-77
目的探讨冷刀锥切(Cold-Knife Conization,CKC)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优缺点。同时,评估冷刀锥切术中是否行缝合术对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ithelial Neoplasia,CIN)Ⅱ-Ⅲ患者。比较LEEP组与CKC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平均术中出血量等;分析术后出血量、术后发生宫颈狭窄以及两组术后病理结果。对CKC术中缝合组与非缝合组在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①LEEP组与CKC组术前和术后病理一致率,治愈率,术后并发症及出血量和宫颈管狭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KC术中,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在切口缝合与非缝合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变面积较大、绝经患者、宫颈管受累及的特定人群的CINⅢ患者,CKC更优于LEEP,可使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减少,切缘阳性降低;切口缝合术有助于锥切创面的对合,更利于宫颈塑性,建议在CKC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6,(4):454-455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和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II-III(CINII-CINII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6例单纯性CINII-CINIII患者进行研究,宫颈环形电切术为LEEP组,冷刀锥切术为CKC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率、切缘阳性率、术后累积腺体阳性率、锥切面积及锥高、病变情况、病变最深处到切缘的距离、术后复发情况、术后妊娠情况、随访情况等。结果:LEEP组较CK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切口愈合更快(P<0.05),其余指标均无差异(P<0.05)。结论: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及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其中LEEP组患者整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更少,操作更简单、直观,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绝经后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的特点、术后并发症及HPV转阴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因宫颈高级别病变行宫颈锥切的绝经后患者共10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冷刀锥切术(CKC组),另一组采用宫颈LEEP环形电切术(LEEP组),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宫颈长度、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情况及术后HPV转阴情况,分析对于绝经后的患者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疗效的区别。结果 CKC组切除标本的锥高与锥底长度明显高于LEEP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多于LEEP组,LEEP组术后切缘阳性情况明显高于CKC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病例升级情况,CKC组明显高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CKC组明显高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2年,CKC组HPV转阴率明显高于LEEP组,平均转阴时间较LEEP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冷刀锥切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三种术式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的15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Ⅱ级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宫颈冷刀锥切术(CKC)组53例,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A式组24例和LEEP B式组75例。比较三组手术情况及住院时间、切缘阳性率、12个月内的复发率、术后12个月的人乳头瘤病毒(HPV)转阴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LEEP A式组和CKC组出血量、病变最深处距离切缘的距离均明显高于LEEP B式组,且CKC组高于LEEP A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组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LEEP A式组、LEEP B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LEEP A式组、LEEP B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时间、切缘阳性率、复发率及术后HPV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术式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样CINⅡ级病变的效果存在差异,采用LEEP B式的治疗效果更显著,且有明显的微创优势,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超高频电波刀宫颈锥切(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术后复发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行LEEP治疗的CIN患者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定期复查确诊随访期间复发病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256例术后检出复发55例,复发率为21.48%,复发病例术后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均为阳性,低危型向高危型转变率显著高于高危型向低危型转变率(P<0.05),复发后HPV阳性率和高危型HPV阳性率较术前高。复发后整体病变程度有所减轻,但术前病变程度与复发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398,P<0.05)。年龄、吸烟、绝经、高危型HPV感染、病变程度、切缘情况、腺体累及、病变象限累及数目均与CIN患者锥切术后复发有关(P均<0.01)。高危型HPV感染、病变程度、切缘情况及腺体累及是CIN患者锥切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 CIN患者LEEP术后复发率及复发后高危型HPV检测阳性率较高,高危型HPV感染、病变程度、切缘情况及腺体累及是CIN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并进行宫颈锥形切除术的患者126例,比较LEEP和CKC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 LEEP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出血时间上与CKC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病灶残留率及复发率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KC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切缘阳性者少于LEEP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LEEP手术与CKC手术相比,在宫颈重度CIN病变的治疗中仍具有一定的优势,但LEEP手术的热损伤可能影响手术切缘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0.
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标本切缘82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LEEP术治疗策略。方法对2007年4月~2009年4月期间我院82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标本切缘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82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标本中有85例切缘阳性,高度病变组70例,低度病变组15例,内切缘阳性43例,外切缘阳性35例,内、外切缘均阳性7例,HPV阳性组78例,HPV阴性组7例。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标本存在10.3%的切缘阳性率,切缘阳性主要存在于高度病变组,随年龄增长,内切缘阳性率增加,切缘阳性与HPV感染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清除情况,评价HR-HPV检测在预测病变残留或复发中的意义.方法:对2008年10月01日至2009年12月30日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用第二代杂交捕获( HC2)法检测HR-HPV阳性,在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CIN的90例患者进行宫颈锥切术,术后6,12,18,24个月分别行HR-HPV(检测).对HR- HPV检测在预测病变残留或复发的价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IN治疗后HR-HPV持续阳性人群病变残留或复发率达39.3%.HR-HPV阳性组与阴性组复发或残留有统计学意义(P<0.001).HPV在预测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8.20%,阳性预测值为41.37%,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术后HR-HPV持续阳性提示病变残留或复发的可能性.对于术后HPV持续阳性者宜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术后复发/持续危险因素,以指导确定锥切范围及制定术后随访计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妇科病房行锥切治疗并诊断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113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与术后复发的关系.随访时间2~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结果 113例患者中有9例复发,多因素分析提示标本厚度(锥切宽度)与术后复发密切相关(HR:7.094,95% CI:1.350 ~ 37.279,P=0.021).手术中锥切宽度小于1.77 cm时,其预测术后复发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83.8%,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5% CI:0.650 ~0.971);锥切深度小于2.24 cm时,预测复发灵敏度为44.4%,特异度为87.9%,曲线下面积(AUC)为0.689(95% CI:0.492~0.886).此外,高危HPV感染(HR:8.674,95% CI:1.047 ~71.862)、阴道分娩≥2次(HR:10.708,95% CI:1.543~74.322)亦为复发危险因素(P<0.05).结论 锥切范围不够是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复发高危因素,建议尽可能行深宽锥切,对合并高危HPV感染、多次阴道分娩、锥切宽度小于1.77 cm、锥切深度小于2.24 cm者,术后需联合宫颈细胞学、HPV基因分型和阴道镜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3.
郭祥瑞  李玉芝  王蓓蓓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11):1447-1449,1452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宫颈锥切术用于治疗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14例,接受高频电刀宫颈锥切术者172例作为观察组,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者4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术中出血情况、术后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感染率、术后宫颈管粘连率、切缘阳性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21.02±1.81)min,与对照组手术时间(21.57±1.4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13.61±2.39)mL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2.60±2.08)mL(P<0.05)。观察组切缘阳性率和复发率分别为1.74%和1.59%,均低于对照组切缘阳性率9.52%和复发率10.81%(P<0.05)。2组术后感染率、术后宫颈管粘连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电刀宫颈锥切术手术操作便捷,易于掌握,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较LEEP术无明显提高,切缘阳性率及复发率优于LEEP术,为增加清除病灶率、减少复发,高频电刀可作为优先考虑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宫颈锥切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总结 2005年8月至 2010年 1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院行治疗的 383例CINⅢ患者,随机行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 213例,行普通电刀宫颈锥切术治疗170例,比较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随访资料。结果:电刀锥切组和冷刀锥切组两种手术方式在所切下宫颈锥体的直径及锥高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1±5.2) mL和(25.5±17.2)mL,电刀锥切组的出血量比冷刀锥切组减少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83例锥切术后病理检查,350例没有病理升级,33例出现了病理升级,被确诊为Ⅰa1期宫颈浸润癌21例,Ⅰa2期宫颈浸润癌7例,Ⅰ b1期宫颈浸润癌5例。Ⅰa1期宫颈癌中,3例(14.3% )有生育要求且切缘阴性的患者宫颈锥切术后接受严密随诊,1例(4.8% )切缘阳性但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进行了再次锥切,其余 17例(80.9 % )实施筋膜外全子宫(或加双附件)切除。Ⅰa2期和Ⅰb1期宫颈癌中12例全部进行了根治性切除术。随诊383例患者未见有肿瘤的复发。结论:CINⅢ患者常规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和个体化要求,有选择性地实施单纯宫颈锥切术或全子宫切除手术方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TCR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在宫腔镜下对CIN(Ⅲ级)患者74例行宫颈锥切术(TCRC组),65例行冷刀宫颈锥切术(CKC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病理一致率、复发率、宫颈粘连率、以及妊娠率等。结果 TCRC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5.1±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2.5±1.8)ml,治愈率为94.6%,复发率为5.4%;CKC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5.8±3.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1.6±2.4)ml,治愈率为81.5%,复发率为18.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治愈率、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冷刀宫颈锥切术比较,宫腔镜下宫颈锥形切除术出血量少,耗时短,定位准确,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对妊娠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PV E6/E7 mRNA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宫颈锥切术后病灶残留和复发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已行宫颈锥切术并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II,III)、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54例患者,在术后第3~6个月、第12个月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HPV-DNA检测、HPV E6/E7 mRNA检测,对细胞学异常[≥未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 ]或高危型HPV-DNA(+)或HPV E6/E7 mRNA(+)者均再次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病灶残留9例,复发22例。术后HPV-DNA(+)的57例中,残留/复发30例;HPV E6/E7 mRNA(+)的26例中,残留/复发24例。HPV-DNA检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6.8%,78.0%,52.6%,99.0%及81.8%;HPV E6/E7 mRNA检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7.4%,98.4%,92.3%,94.5%及94.2%。HPV E6/E7 mRNA检测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HPV-DNA检测(P<0.05)。结论:将HPV E6/E7 mRNA检测纳入随访检查内容可以及时有效预测宫颈锥切术后CIN残留/复发的风险,并能减少过度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宫颈锥切方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A、B两组,其中A组患者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CKC)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术后宫颈上皮内瘤复发率、HPV持续感染率均明显低于B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和HPV感染率,但其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情况同宫颈环形电切术相比较差,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病人行宫颈锥切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高级别CIN病人14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复发情况进行分组;比较2组病人的年龄、孕产次、绝经情况、腺体累及情况、CIN分级以及术前和术后HPV感染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病人锥切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45例CIN病人术后2年随访复发30例、未复发11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人绝经情况、腺体累及情况、CIN病理分级及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与术后复发相关(P<0.05~P<0.01),年龄、孕产次与术后复发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人绝经情况、腺体累及情况、CIN病理分级及术后HPV感染情况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病人绝经情况、腺体累及情况、CIN病理分级以及术后HPV感染情况是高级别CIN病人锥切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INⅢ和早期浸润癌冷刀锥切术后病变残存的病理因素。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妇产科2001年10月至2007年10月间冷刀锥切术后行子宫切除术的25例CINⅢ和早期浸润癌标本进行病理分析,探讨冷刀锥切术后切缘状态、病变累及象限、累腺状态和间质微浸润与冷刀锥切术后宫颈病变残存的关系。结果冷刀锥切术后标本中无病变残存者17例(68%);有病变残存者8例(32%),其中,5例早期浸润癌患者术后均有病变残存但级别降低,3例CINⅢ患者术后有病变残存且降级。冷刀锥切术标本切缘状态、病变累及象限和累腺状态与术后宫颈病变残存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病变中有累腺、多象限发生或间质微浸润者冷刀锥切术后容易有病变残存。结论术后诊断为早期浸润癌和CINⅢ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