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联合传统内分泌治疗能显著改善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 但不同的药物、给药剂量、用药周期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的疗效和安全事件。确认CDK4 /6抑制剂对我国乳腺癌患者是否同样适用, 既是国内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 也是实际诊疗工作中的需要。文章介绍了不同药物的经典临床试验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是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抗肿瘤药物, 其中, 哌柏西利、阿贝西利和达尔西利已在中国获得批准用于乳腺癌的治疗。CDK4/6抑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不良反应、肝功能异常、皮肤及皮下组织不良反应等。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共识专家组总结了CDK4/6抑制剂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分级, 结合临床经验并参考国内外研究进展, 制定了不良事件的管理措施, 形成乳腺癌CDK4/6抑制剂相关性不良反应管理共识, 旨在从不良反应管理角度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帮助选择CDK4/6抑制剂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15日至2020年10月30日本中心83例采用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的83例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5.5个月,一线(n=25)和二线(n=38)采用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患者的ORR高于多线治疗患者(n=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0%vs 44.7%vs 30.0%,P=0.466),3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96.0%vs 89.5%vs 80.0%,P=0.337)。哌柏西利联合组全人群mPFS为13.0个月(95%CI:11.4~14.6个月),一线/二线治疗患者的mPFS较多线治疗患者延长(20.0个月vs 14.0个月vs 5.0个月,P<0.001),仅有骨转移的患者mPFS优于非骨转移患者(未达到vs 13.0个月;HR=0.42,95%CI:0.22~0.84,P=0.01);无内脏转移患者的mPFS优于存在内脏转移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个月vs 13.0个月;HR=0.65,95%CI:0.35~1.22,P=0.38)。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耐药患者应用哌柏西利治疗仍可获益(mPFS=5个月)。83例患者采用哌柏西利联合治疗后常见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均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中12例因不良反应下调剂量。结论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尤其是一/二线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哌柏西利作为第一个上市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抑制剂,显著改善了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乳腺癌的生存。哌柏西利的开发是抗肿瘤药物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文回顾了哌柏西利作用机制,总结了药物相关临床试验、相关不良反应以及药物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截至2023年6月1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56个用于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相关药物(含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 按照其作用机制可分为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芳香化酶抑制剂、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孕激素类44个内分泌药物以及CDK4/6抑制剂、mTOR抑制剂、HDAC抑制剂12个内分泌治疗联合使用的靶向药物。内分泌药物不同的作用机制和药学特性以及长期用药等因素能直接影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用药安全, 为规范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药学服务,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中国药师协会肿瘤专科药师分会联合全国多学科专家, 基于临床循证证据、药事管理相关法规和药学服务实践, 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定及评价证据分级法、德尔菲法和专家访谈, 制定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药学服务指南(2023版)。指南主要聚焦于HR+/HER-2-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 由于篇幅所限指南中未纳入HER-2阳性靶向药物。指南涵盖内分泌治疗全程化药学服务的6个维度、22个关键问...  相似文献   

6.
甲基化转移酶3(METTL3)是N6-甲基腺嘌呤(m6A)最主要的甲基化酶, 通过影响甲基化水平、癌症相关基因mRNA稳定性、癌基因表达及癌细胞信号通路等多种调节机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发挥作用。文章对METTL3在乳腺癌中的调节机制进行整理和分析, 并总结METTL3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紫杉醇脂质体在中国人群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情况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收集中国11家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接受紫杉醇脂质体解救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时间(PFS), 次要观察指标为客观缓解率(ORR)及安全性。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 单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647例接受紫杉醇脂质体解救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 一线治疗占比为43.3%(280/647), 二线治疗占比为27.7%(179/647), 三线及以上治疗占比为29.1%(188/647)。一线和二线治疗每周期中位总剂量均为260 mg, 三线及以上治疗中位总剂量为240 mg。治疗中位周期数为6个周期, 单药治疗中位周期数为4个周期, 联合化疗或联合靶向药物治疗中位周期数为6个周期。全组647例患者中, 采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培他滨±曲妥珠单抗方案治疗167例(25.8%), 采用紫杉醇脂质体单药方案治疗123例(19.0%), 采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药物±曲妥珠...  相似文献   

8.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 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理念逐渐趋向精准化。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在所有乳腺癌中占比>70%, 探讨新的治疗策略以突破此类患者面临的传统治疗瓶颈意义重大。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起步较晚, 自首个CDK4/6抑制剂哌柏西利于2015年进入临床应用于治疗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之后, 这类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显著改变了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模式, 患者生存预后也随之获得突破性改善。文章从基础药理机制出发, 分析了现有的研究数据, 就将来如何在临床实现精准化用药以及未来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阳性初诊Ⅳ期乳腺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339例ER阳性初诊Ⅳ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年龄、主诉时间、临床T/N分期、转移部位、分子标志物表达及治疗模式等相关因素, 采用单因素log-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其对患者总生存(OS)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 ER阳性患者初诊临床N分期、初诊转移部位、ER表达水平、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Ki-67阳性指数、p53表达、内分泌治疗、初诊化疗情况、原发灶手术、原发灶放疗情况分层患者间OS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初诊转移部位、Ki-67阳性指数、原发灶手术、原发灶放疗情况均是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寡转移、Ki-67阳性指数≤20%、接受原发灶手术、原发灶放疗的ER阳性初诊Ⅳ期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通过抑制DNA损伤修复, 导致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的肿瘤合成致死。目前已有两种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和他拉唑帕利获批用于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变、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挽救治疗和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PAPR抑制剂单药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PAPR抑制剂联合化疗、放疗、抗血管治疗及免疫治疗等多项临床研究正在开展, PARP抑制剂的适应证也由BRCA突变延伸至HRD, 从卵巢癌和乳腺癌扩展到其他实体瘤, 将来有希望能惠及更多的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 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目前, 通过采用综合治疗手段, 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腋窝前哨淋巴结(SLN)1~2枚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腋窝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 预测nSLN转移风险。方法选择2002—2017年手术治疗的、SLN 1~2枚阳性的乳腺癌患者917例, 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建模组(497例)和验证组(420例)。以nSLN是否转移为因变量, 建立列线图模型, 并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 917例患者的nSLN转移率为27.4%。单因素分析显示, 病理分级、原发肿瘤脉管瘤栓、淋巴结包膜外受侵、SLN阳性数、SLN阴性数、SLN是否宏转移与乳腺癌患者腋窝nSLN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SLN阳性数、SLN阴性数和SLN是否宏转移为乳腺癌患者腋窝n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以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 建立了列线图模型。建模组预测nSLN转移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18, 验证组预测nSLN转移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2。结论利用6个危险因素建立的nSLN转移风险预测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 可能有助于临床医师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的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78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  结果  7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8岁,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7个月,总体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36.7%(22/60),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为73.3%(44/60)。既往使用解救治疗 < 2线和≥2线的ORR分别为71.4%(20/28)和6.3%(2/3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转移部位数目、既往解救治疗线数和是否行解救化疗是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不良事件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为96.2%(75/78)最常见,3~4级占62.8%(49/78),14.1%(11/78)患者因3~4级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而调整用药剂量。最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事件是乏力,占23.1%(18/78)。不良事件引起的停药发生率为7.7%(6/78)。  结论  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更适合既往解救治疗线数少、未行解救化疗的患者,较后线使用有更好的疗效,且不良事件可控。   相似文献   

14.
S100A9是一种钙结合蛋白, 在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证实S100A9异常表达与乳腺癌增殖、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但S100A9是否可作为乳腺癌诊疗标志物至今尚存争议。文章就S100A9研究现状及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诊疗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秦巴地区农村妇女免费乳腺癌筛查项目结果, 探讨提高筛查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〇一医院及南江县妇女儿童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两癌筛查中秦巴地区35~64岁农村妇女共计5 974人的乳腺癌筛查资料。统计分析筛查人群的特征及其乳腺超声(BUS)、乳腺X线(MG)和病理检查结果, 比较各年龄段之间BUS筛查临床乳腺癌阳性的差异及BUS补充MG筛查临床乳腺癌阳性的差异。结果乳腺癌筛查参与率最高的为45~49岁人群, 占比29.56%(1 766/5 974), 60~64岁人群参与率最低, 为3.65%(218/5 974)。BUS筛查可疑阳性976人(16.34%), 阳性282人(4.72%);84人(1.41%)进行MG筛查, 可疑阳性18人(21.43%), 阳性6人(7.14%);乳腺癌检出率66.96/10万(4/5 974)。各年龄段之间BUS筛查临床乳腺癌阳性的差异及BUS补充MG筛查临床乳腺癌阳性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秦巴地区乳腺癌筛查有一定成效, 查体联合BUS补充MG的筛查模式合适本地区, 但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ALB2基因突变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 030例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资料, 患者均来自家族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的遗传学研究队列(GIFTS研究, 临床试验注册号ChiCTR1900024050)。所有患者进行BRCA1、BRCA2、PALB2等50个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区域的二代测序(NGS)。根据基因检测结果, 将患者分为有PALB2基因突变组和无基因突变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 并与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基因检测标准进行对比。结果 2 030例乳腺癌患者中, 存在致病性胚系突变184例(9.06%), 其中有PALB2基因突变22例(1.08%), 无基因突变1 666例(82.07%)。PALB2基因突变组发病年龄早于无基因突变组[(39±7)岁比(43±9)岁, t=-2.40, P=0.016], PALB2基因突变组早发型乳腺癌(年龄<35岁)患者比例高于无基因突变组[31.82%(7/22)比14.83%(247/1 666), χ2=4.90, P=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相关肝癌预后的影响因素, 建立该类患者预后列线图模型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PD-1抑制剂治疗的121例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使用PD-1抑制剂开始进行随访, 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将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筛选出的变量及临床中认为与预后有关的变量纳入总生存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 采用逐步回归法筛选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总生存独立影响因素, 运用R3.5.1软件建立PD-1抑制剂治疗乙肝相关肝癌的总生存列线图模型。采用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与实际的一致性, 采用Harrell一致性指数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影像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模型预测患者1、2年总生存率的效果。结果 121例患者中位随访12.40个月, 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4.30个月, 6、12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82.60%、62.3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 清蛋白(ALB)(HR=0.946, 95%CI 0.901~0.992)、国际...  相似文献   

18.
晚期食管癌在所有食管癌病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目前指南推荐的治疗模式为系统治疗。放疗作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 临床应用广泛。回顾性分析和小样本前瞻性研究显示, 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 放疗与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均有提高疾病控制率、改善症状和延长生存时间的优势。因此, 更好地发挥放疗对食管癌的快速起效、持久控制和激发新抗原等方面的优势是重要的临床课题。本文就如何优化晚期食管癌的治疗策略, 综述了寡转移性食管癌、多发转移性食管癌的放疗策略及放疗适宜人群的筛选方法, 为提升放疗在晚期食管癌综合治疗中的地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随着对乳腺癌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乳腺癌的治疗进入了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时代, 并不断取得新进展。目前, 针对乳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不断出现, 主要包括针对雌、孕激素受体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药物,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 针对BRCA1/2突变的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等。由于某些信号通路异常可发生于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 因此同一类分子靶向药物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存在交叉使用。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题录     
律回春渐, 新元肇启。值此辞旧迎新之际, 《肿瘤研究与临床》编辑部向全国肿瘤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美好的祝愿!向长期以来关心、指导、帮助和支持本刊成长的各级领导、各位编委、广大作者和读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