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国老年人血红蛋白水平与心率增快的关联性。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中≥60岁的老年人。根据WHO关于贫血严重程度的定义和非贫血者血红蛋白浓度的三分位数, 将男性和女性研究对象分别分为5组。考虑群内相关性后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红蛋白分组与心率增快风险的关联, 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探讨两者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最终纳入≥60岁老年人71 409名。血红蛋白浓度为(142.6±17.7)g/L, 心率为(78.5±12.2)次/min。调整混杂因素后, 与男性血红蛋白130~147 g/L组相比, <110、110~129、148~158、≥159 g/L组心率增快的优势比(OR值)分别为1.39(95%CI:1.17~1.64)、1.10(95%CI:0.99~1.21)、1.16(95%CI:1.09~1.23)、1.42(95%CI:1.33~1.51)。与女性血红蛋白120~133 g/L组相比, <110、110~119、134~142、≥143 g/L组心率增快的OR值分别为1.17(95%CI:1.02~1.33)、1....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重庆市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老年人群ADL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重庆市11个县(区),每个县(区)抽取2~3个社区≥65岁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ADL量表评估躯体生活自理能力(P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DL受损的影响因素。结果发放问卷1 4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341份,回收有效率为95.79%。ADL受损596例,占44.44%;其中轻度受损321例,占53.86%;明显障碍275例,占46.14%。PADL受损385例,占28.71%;IADL受损575例,占42.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2.858~7.507,95%CI:2.119~11.816)、居住在非主城区(OR:2.073~3.709,95%CI:1.434~5.613)、参加商业保险(OR=3.202,95%CI:1.419~7.223)和至少患1种慢性病(OR:2.909~5.629,95%CI:1.562~10.681)是老年人ADL受损的危险因素;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0.236,95%CI:0.090~0.621)、有保姆(OR=0.466,95%CI:0.260~0.835)、月收入1 000~4 000元(OR:0.480~0.664,95%CI:0.274~0.923)是老年人ADL受损的保护因素。结论≥65岁老年人ADL受损率为44.44%,年龄大、居住在非主城区、参加商业保险和至少患1种慢性病是老年人ADL受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老年人多重慢病患病现状,分析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山西省3 25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估老年人自理能力。采用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对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调查对象的多重慢病患病率为30.3%,平均每人患有2.8种慢性病,常见模式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听力障碍、眼病中的二元或三元组合。年龄(参照:60~69岁,≥80岁OR=1.897,95%CI:1.252~2.874)、现在是否从业(参照:是,否OR=3.576,95%CI:1.467~8.716)、月收入(参照:≥3 000元;无收入OR=2.267,95%CI:1.254~4.097;1 000元OR=2.194,95%CI:1.223~3.936;3 000元OR=1.990,95%CI:1.233~3.213)、社区内是否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参照:是;否OR=2.258,95%CI:1.564~3.259;不知道OR=2.205,95%CI:1.441~3.374)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人面临多病共存的严峻挑战,生活自理能力不容乐观,应根据患病模式和可能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健康管理措施以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老年人失能状况并分析失能影响因素。方法以2013年CHARLS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为基础,对中国≥60岁农村户籍老年人的失能状况进行分析,利用Katz指数量表评价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判断其失能状况;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失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从CHARLS 2013数据库中选取≥60岁农村老年人样本,共7 629人,其中失能农村老年人668人,失能率为8.8%;洗澡的失能率最高5.8%,吃饭的失能率最低1.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80岁(OR=4.186,95%CI=3.364~5.210)、低经济收入(OR=2.689,95%CI=1.832~3.947)、患有≥3种慢性病(OR=2.301,95%CI=1.827~2.897)、睡眠状况较差(OR=1.727,95%CI=1.384~2.155)、心理健康状况较差(OR=2.511,95%CI=1.962~3.214)的农村老年人失能风险较高;每月饮酒超过1次对农村老年人失能具有保护作用(OR=0.530,95%CI=0.417~0.675)。结论中国农村老年人失能率较高,应针对高危人群开展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国听力残疾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以≥60岁单纯听力残疾者为研究对象,对听力残疾的老年人基础性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对听力残疾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国≥60岁听力残疾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率为23.62%。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高听力障碍残疾等级越高(极重度OR=2.97,95%CI=2.68~3.29)、家庭人均户收入低于等于国家平均水平听力障碍老年人发生生活不能自理的风险越高(OR=1.17,95%CI=1.08~1.28);居住在农村(OR=0.86,95%CI=0.79~0.95)、所在地为东部(OR=0.59,95%CI=0.55~0.63)、受教育程度高(高中及以上OR=0.62,95%CI=0.53~0.72)听力障碍老年人发生生活不能自理的风险越低。结论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构成的情境因素与听力残疾老年人活动受限密切相关,影响其日常生活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我国老年人痴呆患病,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及抑郁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受损的交互作用对老年痴呆的影响。方法 利用2018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CLHLS),对7 588例60岁以上老年人的痴呆状况进行统计学描述,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抑郁及不同类型ADL对老年痴呆患病的交互作用。结果 高慢病共病水平(OR=1.634,95%CI:1.133~2.355)、抑郁(OR=2.141,95%CI:1.505~3.044)、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sic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BADL)受损(OR=5.576,95%CI:4.249~7.317)、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IADL)受损(OR=2.663,95%CI:1.738~4.082)等均为老年人患痴呆的危险因素;抑郁症状与BADL受损之间存在相加交互作用,有抑郁症状且BADL能力受损的老年人患痴呆的风险是对照组的13.917倍(OR=13...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9—2020年安徽省城乡≥65岁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的差异。方法利用2019—2020年安徽省实施全国老年心理关爱项目的68个社区调查数据, 采用患者健康状况抑郁量表评价老年人抑郁症状现况, 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城乡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的差异,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城乡老年人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5 532名≥65岁老年人, 抑郁症状检出率为7.12%, 乡村(9.08%)高于城镇(6.4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显示, 无论城乡, 患有慢性病均是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 老化态度积极和心理韧性好均是老年人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有兴趣爱好(OR=0.64, 95%CI:0.45~0.91)、与子女关系好(OR=0.56, 95%CI:0.41~0.76)、与配偶关系好(OR=0.51, 95%CI:0.37~0.71)、朋友数量≥6个(OR=0.48, 95%CI:0.32~0.71)是城镇老年人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与邻居关系好(OR=0.58, 95%CI:0.41~0.82)、朋友数量1~2...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湖北省抽样点老年人群跌倒风险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年1-12月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湖北省抽取1个区和1个县作为研究点。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970名年龄≥60岁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以标准化问卷进行调查,并进行身体测量和跌倒风险评估。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2970名老年人中存在跌倒风险的人数为1703人(57.34%),1年内摔倒1、2和3次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42%,0.88%和0.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681,95%CI:1.431~1.975),高龄(70~74岁OR=1.925,95%CI:1.338~2.669,75~79岁OR=2.698,95%CI:1.883~3.886,≥80岁OR=5.014,95%CI:3.327~7.556),无配偶(OR=1.305,95%CI:1.054~1.615),跌倒相关药物服药史(OR=1.440,95%CI:1.215~1.70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OR=3.238,95%CI:2.104~4.984)及患有眼疾(OR=2.844,95%CI:1.711~4.729)的湖北省抽样点老年人群跌倒风险较高,居住在农村(OR=0.515,95%CI:0.429~0.620)、每天进行体育锻炼(OR=0.715,95%CI:0.555~0.921)的湖北省抽样点老年人群跌倒风险较低。结论湖北省抽样点老年人群跌倒风险较高,且呈现影响因素多样化,个体跌倒影响因素叠加等现象,应重点关注女性、高龄独居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的老年人,通过社会、家庭和个体3个维度的综合性干预措施来降低老年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云南省某城乡≥60岁居民日常生活能力受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云南省某城乡具有当地户籍并居住满1年的≥60岁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行为因素及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受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对3 978名≥60岁居民进行调查,平均年龄为(68.5±6.6)岁,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为(15.3±4.0)分,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率为2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71~80岁(OR=2.48)、81~93岁(OR=7.10)、所患慢性病数量越多(OR=1.27、1.90、2.35)的居民日常生活能力受损风险越高。男性(OR=0.77)、文化程度越高(OR=0.46、0.34、0.21)、尚维持婚姻状态(OR=0.69)、偶尔或经常与邻居交流(OR=0.66、0.51)、偶尔或经常参加社区活动(OR=0.78、0.54)、经常锻炼身体(OR=0.68)、偶尔或经常看书或阅读(OR=0.51、0.31)、偶尔或经常打牌或玩麻将(OR=0.47、0.64)、城市地区(OR=0.51)的≥60岁居民日常生活能力受损风险越低。结论云南省某城乡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率较高,且受损影响因素较多,应提高城乡间医疗资源配置公平性、可及性,增加慢性病预防及治疗、老年人护理、保健、康复等相关保健知识的宣教,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65岁老年人正常范围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组分的相关性和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以2019年常州市武进区≥65岁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ALT与MS患病的相关性和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共91 889人纳入研究,MS患者30 555人,占33.25%.随着血清ALT水平的增加,MS及其各组分的患病率逐渐增加(x2值为45.47~1 177.10,P值均<0.05).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男性:与 ALT<13.9 U/L组相比,ALT在 13.9~17.9、18.0~23.4、23.5~40.0 U/L 组,患 MS 的 OR(95%CI)分别为 1.39(1.30~1.48)、1.83(1.72~1.95)、2.74(2.57~2.92);女性:与 ALT<13.0 U/L组相比,ALT在 13.0~16.9、17.0~21.9、22.0~40.0U/L组,患 MS 的OR(95%CJ)分别为 1.28(1.21~1.35)、1.51(1.43~1.60)和2.33(2.21~2.46).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男、女血清ALT水平与MS患病率均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值分别为0.77、0.46).结论 ≥65岁老年人正常范围内血清ALT水平与MS及其组分相关,且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贵州省农村地区老年人口腔衰弱(OF)的流行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老年人口腔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7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和贵阳市花溪区农村地区1 298名老年人(≥60岁)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研究对象的OF流行情况。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检验采用趋势性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OF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1 298名≥60岁老年人纳入分析,OF者580人(流行率为44.7%)。男性OF的流行率(37.7%)低于女性(49.6%),OF流行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588,95%CI:1.147~2.198)、70~79岁组(OR=1.339,95%CI:1.035~1.733)、≥80岁组(OR=1.855,95%CI:1.294~2.658)、睡眠质量较差(OR=1.352,95%CI:1.025~1.784)、患慢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贵州省部分农村地区老年人轻度行为损害(mild behavioral impairment,MBI)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老年人精神健康和预防认知功能下降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1 298名≥60岁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使用轻度行为损害量表(mild behavioral impairment checklist, MBI-C)评估研究对象MBI患病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MBI的影响因素。结果贵州省部分农村地区老年人MBI患病率为32.97%(95%CI:30.41%~35.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有慢性病(OR=1.32,95%CI:1.01~1.72)、日常生活功能受损(OR=1.61,95%CI:1.24~2.09)和自评不健康(OR=1.81,95%CI:1.40~2.35)的老年人MBI患病风险较高,参加体育锻炼(1~30 min:OR=0.74, 95%CI:0.55~0.99;>30 min:OR=0.65, 95%CI:0.48~0.89)、睡眠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国老年人的口腔缺失牙现状及生活方式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0年全国慢病监测抽样调查数据,以14 877位≥60岁老年人作为分析样本,对中国老年人口腔缺失牙状况进行描述,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统计分析方法对吸烟、饮酒、口腔卫生习惯、休闲看电视时间和蔬菜饮食频率等日常生活方式与口腔缺失牙患病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我国老年人口腔缺失牙患病率为68.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看电视时间≥1.5小时/天(OR=1.228,95%CI=1.039~1.324)、进食蔬菜频率2次/天(OR=1.173,95%CI=1.061~1.296)、近12个月饮酒(OR=1.096,95%CI=1.006~1.206)是缺失牙患病危险因素,没看过牙的老年人缺失牙患病风险是看过牙的8.033倍(95%CI=7.388~8.734)。结论中国老年人口腔缺失牙患病率较高,生活方式尤其是近期曾看过牙与中国老年人缺失牙的患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男性血清铁蛋白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痛风的关系及痛风患病风险。方法选择确诊为痛风病的男性患者600例作为痛风组,高尿酸血症者600例作为高尿酸血症组,随机抽取同期男性健康体检者600例为对照组。收集三组人群体检及相关指标的检测信息,如身高、体重、血清铁蛋白(S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结果血清铁蛋白(SF)分析结果显示:痛风患者SF平均水平为135.27μg/L,明显高于高尿酸血症组114.45μg/L(P0.05)和对照组76.02μg/L(P0.05);而hs-CRP水平在痛风患者高达0.3 mg/dL,明显高于高尿酸血症组和对照组的0.13和0.09mg/d L(P均0.05)。在校正BMI、TG、TC、FPG和UA五项混杂因素后,高尿酸血症组和痛风组SF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而对照组SF与hs-CRP水平无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F(≥69.01μg/L)是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校正了BMI、TG、TC、FPG和UA五项混杂因素后,高水平的SF(≥155.78μg/L)是痛风发生的危险因素,OR为2.678(95%CI 1.484~4.833);且较高水平的hs-CRP(0.9 mg/dL)也是痛风发生的危险因素,OR为3.104(95%CI 1.727~5.580);而SF和hs-CRP并不是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痛风患者SF和hs-CRP明显升高,揭示SF、hs-CRP可能参与了痛风患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石河子垦区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市区和团场各7个社区的1 400名≥60岁常住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垦区生活完全自理的老年人1 101人,占78. 8%,完全不能自理的有87人,占6. 2%,仅有39人无慢性病,占2. 8%,生活中遇到自己做不了的事情,75. 4%的老年人得到家人及亲戚的照顾,9. 5%的人表示从不求人或寻不到帮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导致垦区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因素及OR值(95%CI)为高龄(OR=18. 38; 95%CI:10. 11,33. 44)、患慢性病(OR=16. 36; 95%CI:1. 93,139. 05)、非独居(OR=2. 6; 95%CI:1. 36,4. 99);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主要因素及OR值(95%CI)为文化程度高(OR=0. 43; 95%CI:0. 20,0. 94)、月收入高(OR=0. 14; 95%CI:0. 05,0. 40)、锻炼(OR=0. 14; 95%CI:0. 08,0. 23)。结论垦区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好,独居、锻炼、文化程度高、月收入高是生活自理能力的保护因素,高龄、患慢性病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探究我国老年人抑郁的相关因素,为我国老年人抑郁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中≥60岁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n=6 976),利用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对变量进行筛选,最终纳入样本4 361例。对变量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究老年人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 我国≥60岁的老年人中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9.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0.732,95%CI:0.620~0.864),有配偶(OR=0.681,95%CI:0.551~0.84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OR=0.749,95%CI:0.613~0.915),有读书习惯(OR=0.727,95%CI:0.556~0.950),自评健康一般(OR=0.463,95%CI:0.370~0.580)和良好(OR=0.462,95%CI:0.383~0.557)等与老年人抑郁呈负相关;有慢性病(OR=1.300,95%CI:1.101~1.535),在业(OR=1.261,95%CI:1.061~1.498),对生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承德市农村留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功能受损现状,并分析日常生活功能重度受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623名农村留守老年人用一般人口学特征、慢性病调查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承德市农村留守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损,重度受损率为45.4%。年龄低(OR=0.154,95%CI:0.070~0.340)、汉族(OR=0.407,95%CI:0.178~0.934)、有医疗保险(OR=0.499,95%CI:0.307~0.810)、不吸烟(OR=0.479,95%CI:0.249~0.924)是农村留守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的重度受损保护因素,中风(OR=1.183,95%CI:0.719~1.948)、2周内患病(OR=1.762,95%CI:1.179~2.633)是其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留守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受损率较高,针对影响留守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重度受损的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留守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人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2009年解放军总医院在北京市石景山区进行的横断面研究数据库中的老年人(≥60岁)993例,比较MS不同组分间校正年龄、性别因素后NT-proBNP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T-proBNP与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老年人NT-proBNP水平≥125 ng/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校正性别、年龄后,老年人MS组分中三酰甘油(TG)水平较高者血清NTproBNP水平反而较低(32.51 ng/L vs 38.73 ng/L,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老年人NT-proBNP水平与女性、年龄、收缩压呈正相关,与舒张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C、eGFR呈负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S组分个数(OR=1.581,P=0.034)是老年人NT-ProBNP水平≥125 ng/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NT-proBNP水平与MS无关;在MS组分中,老年人NT-proBNP水平与收缩压呈正相关,与舒张压、甘油三酯呈负相关。MS组分个数是老年人NT-ProBNP水平≥125 ng/L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国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与抑郁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年的调查数据,应用Logistic回归对我国3 463名老年人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慢病情况、户口、教育水平、人均消费、躯体生活自理能力(B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的老年人在抑郁状况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在控制混杂影响因素后,BADL受损(OR=1.754,95%CI=1.470-2.093)、IADL受损(OR=1.774,95%CI=1.510-2.084)仍是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可作为抑郁的预测因子。结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抑郁有正向预测作用,通过提高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帮助其建立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为开展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河南省焦作市≥60岁老年人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原因,为进一步提高≥60岁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覆盖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焦作市98个乡镇中≥60岁未接种新冠疫苗的老年人作为未接种组,选择居住在同村或同社区≥60岁已接种新冠疫苗的老年人作为接种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接种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接种组和未接种组各918人。未接种组老年人未接种的主要原因为:有基础性疾病处于稳定期,但本人或家人害怕不良反应占31.37%,有基础性疾病处于急性期占26.80%,本人或家人认为年龄大,不外出,没有接种的必要性占12.75%,有基础性疾病稳定期但临床医生判定为暂缓或禁忌接种占12.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组:OR值(95%CI):1.247(0.954~1.630),80~岁组:OR值(95%CI):2.860(1.994~4.102),90~组:OR值(95%CI):5.220(2.378~11.458)]、罹患基础性疾病数量[1种:OR值(95%CI):6.86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