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高位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骶丛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麻醉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0例,按入院顺序编号,根据单双号法分为全麻组(全凭静脉麻醉组)和联合阻滞组(全凭静脉麻醉+超声引导下高位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骶丛阻滞),各40例。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24 h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药量及麻醉苏醒时间。比较两组在入室时(T0)、插管(T1)、手术开始5 min(T2)、手术结束时(T3)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两组拔管30 min和出恢复室时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两组术后3、6、12、24 h静息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术前及术后24、48、72 h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认知障碍发生率。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阻滞组麻醉药物(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和术后24 h静脉自控镇痛用药量低于全麻组,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全麻组(均P<0.05)。HR及MAP组间、时间及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江苏省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择期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喉罩全麻组(LMA组)、髂筋膜阻滞组联合喉罩全麻组(F+LMA组),各30例。LMA组采用喉罩静脉全麻,F+LM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喉罩静脉全麻。观察两组静脉全麻诱导前(T0)、手术切皮时(T1)、手术30分钟(T2)、手术结束时(T3)及喉罩拔出时(T4)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记录两组麻醉用时(麻醉开始到手术开始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中用药(丙泊酚,舒芬太尼)情况,观察术后2小时、12小时及24小时静息状态下的疼痛评分;记录24小时内麻醉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1)T0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河南省肿瘤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择期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麻组(G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G组),每组40例,G组进行单纯全身麻醉,TG组进行全身麻醉联合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术后采用右美托咪啶、氟比洛芬酯和舒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手术开始后30 min时(T1)、手术结束后1、6 h(T2、T3)采集患者静脉血样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记录术后2 d舒芬太尼用量、患者PCIA次数、补救镇痛次数及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记录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TG组术后2 d内舒芬太尼总用量、PCIA次数和曲马多镇痛补救率均低于G组(P<0.05);TG组T1~3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低于G组(P<0.05);TG组术后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和术后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G组...  相似文献   

4.
熊英 《中国医学创新》2022,(29):144-148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结合髂筋膜置管持续镇痛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2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6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麻醉与镇痛方法分为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结合髂筋膜置管持续镇痛组(持续镇痛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结合经静脉自控镇痛组(自控镇痛组),各30例,统计分析两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生命体征、应激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持续镇痛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6.67%(29/30),高于自控镇痛组76.67%(23/30)(χ2=5.192,P<0.05)。术后2 h、12 h、1 d、2 d,持续镇痛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自控镇痛组(P<0.05)。T1、T2、T3、T4,持续镇痛组患者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均高于自控镇痛组(P<0.05)。T1、T2、T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CSEA)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1月-2022年4月拟行THR的113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研究组(56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CSEA,研究组采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CSEA;比较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较对照组,研究组镇痛维持时间长,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早,阻滞至最高平面所需时间短(P<0.05);对照组T1、T2时HR、MAP均低于T0时,研究组T0、T1、T2时HR、MAP无明显变化,且T1、T2时HR、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R患者采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CSEA可提高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效果,平稳血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定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髋部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髋部手术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F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两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于全麻诱导前5分钟(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24小时(T2)、术后48小时(T3)抽取非输液侧静脉血3 ml检测血清中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IL-6和TNF-α变化情况(ELISA法),观察两组患者唤醒时间、术毕NRS评分、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在T1-T3,F组患者的血浆cTnI、CK-MB、IL-6和TNF-α比G组明显降低(P<0.05)。F组在术中的瑞芬太尼使用量、唤醒时间、术毕NR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低于G组(P<0.05),恶心呕吐G组有8例,F组有4例(P<0.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手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联合前路腰方肌阻滞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下肢手术病人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手术结束后观察组病人患侧在超声引导下行前路腰方肌阻滞,注射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30 mL,对照组不进行腰方肌阻滞,2组病人均行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分析2组术后6 h(T1)、12 h(T2)、24 h(T3)、48 h(T4)5个时间点的静态及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舒芬太尼用量及谵妄发生情况,观察2组术后T2、T3、T4各时段髋关节最大屈曲度和外展度。比较2组术后次日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包括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分析2组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T1、T2、T3、T4各时段静态、运动VAS评分,舒芬太尼用量及谵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术后T2、T3、T4各时段髋关节最大屈曲度和外展度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术后次日血清TNF-α、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老年下肢手术后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联合前路腰方肌阻滞,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可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用量,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及早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应用于前列腺穿刺活检舒芬太尼与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2例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51例。常规组采用文丘里面罩氧疗法应用于前列腺穿刺活检舒芬太尼与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试验组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应用于前列腺穿刺活检舒芬太尼与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意识清醒时(T3)、完全苏醒时(T4)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麻醉效果、缺氧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缺氧事件、托下颌、面罩加压给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与T4时,两组PaO2、PaC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与T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复合腰骶丛神经阻滞(lumbosacral plexus block, LPB)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全身麻醉复合腰骶丛阻滞组(LPB组,n=50),全身麻醉复合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ICB组,n=50)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n=50)。3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相同,术后采用持续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至术后48h。全身麻醉诱导前LPB组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FICB组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记录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后1、8、12、24、48h患者静息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术后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操作时VAS评分及穿刺成功率。结果 LPB组和FICB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帕瑞昔布钠使用人次明显少于G组(P<0.05)。LPB组和FICB组在术后1、8、12、24、48h VAS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5)。LPB组和FICB组48h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G组(P<0.05)。LPB组在术后8、12、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FICB组。LPB组操作时间明显长于FICB组(P<0.05),穿刺成功率明显低于FIBC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均可以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腰骶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更佳且镇痛时间更长,但腰骶丛神经阻滞操作难度较大,失败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宁军宏  吴安石 《北京医学》2015,37(6):564-566
目的 探讨术前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体位改变的镇痛效应.方法 选择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风险评分(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组)和静脉注射地佐辛组(D组),每组40例.于入室前60 min,F组以0.4%罗哌卡因30 ml行髂筋膜间隙阻滞,D组以地佐辛注射液5 mg静脉注射.记录第1次过床(T1)、第2次过床(T2)、麻醉体位摆放(T3)时间点被动活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局麻药毒性反应情况.结果 F组T1、T2、T3的VAS评分分别为(4.5±1.4)分、(3.8±1.2)分、(3.9±0.7)分,明显低于D组各时间点VAS评分[(7.9±1.2)分、(7.5±0.8)分、(7.0±1.1)分,P均<0.05].F组无局麻药中毒发生;D组在静脉注射地佐辛60 min内,恶心3例(7.5%),头晕2例(5.0%).结论 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的转运及椎管内麻醉前体位的摆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麻醉在肺叶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行肺叶切除术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超声引导下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TPVB麻醉(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入室后(T0)、切皮前(T1)、切皮后即刻(T2)、切片后1 h(T3)、切皮后2 h(T4)时刻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和麻醉苏醒时间、气管插管拔管时间、术后48 h舒芬太尼消耗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T0比较,观察组T1~T4时刻HR降低,MAP升高,且同时刻观察组HR、MA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血清IL-6、TNF-α、Cor、NE水平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血清IL-6、TNF...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多模式镇痛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0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拟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S组(54例)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舒芬太尼0.2μg/kg;FT组(54例)术前椎旁神经阻滞+手术开始前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手术结束前30 min氟比洛芬酯50 mg。术后两组患者均应用舒芬太尼1μg/(kg·d)静脉自控镇痛,手术结束后待生命体征稳定后返回病房。记录患者入室时(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结束时(T2)、手术结束后20 min(T3)、手术结束后2 h(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值,术后2、6、12、24、48 h患者VAS评分,术中应用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总量,手术结束后患者拔管时间,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FT组术后2、6、12、24、48 h各时间点的VAS...  相似文献   

13.
唐芳  王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9):1169-1172, 117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行择期手术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罗哌卡因+全麻(R+G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DR+G组),各20例。G组采用全身麻醉,R+G组采用全身麻醉+0.25%罗哌卡因两侧各20 mL腹横肌平面阻滞,RD+G组采用全身麻醉+1 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0.25%罗哌卡因两侧各20 mL腹横肌平面阻滞,术后病人均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观察3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以及术后24 h舒芬太尼的用量。比较病人术后2 h(T1)、6 h(T2)、12 h(T3)、24 h(T4)时点静息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咳嗽VA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3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DR+G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G组(P < 0.05);DR+G组、R+G组、G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在T1、T2、T3时间点3组静息VAS和咳嗽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间点,DR+G组静息VAS和咳嗽VAS评分均低于R+G组、G组(P < 0.05~P < 0.01)。DR+G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G组(P <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减少术中、术后全麻药物用量,改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减轻病人疼痛,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正>髂筋膜腔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FICB)最早由Dalens[1]报道作为替代3合1神经阻滞的方法,它能有效阻滞股外侧皮神经和股神经,现作为下肢神经阻滞主要方法之一,广泛用于下肢手术术后患者的镇痛。舒芬太尼作为芬太尼的衍生物,是一种μ阿片受体高选择性激动药,镇痛效价为芬太尼的10倍,临床已用于术后硬膜外和静脉镇痛,但用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中不设置背景剂量,文献少见报道[2]。本文观察髂筋膜腔隙阻滞以及舒芬太尼在髌骨手术术后镇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规律间断注射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对分娩结局、产间发热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16例采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0.1%罗哌卡因规律间断给药,观察组采用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规律间断给药。比较两组孕妇镇痛即刻(T0)、镇痛后1 h(T1)、镇痛后2 h(T2)、镇痛后4 h(T3)及分娩后1 h(T4)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与鼓膜体温,以及产间发热发生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镇痛后30 min Bromage评分、新生儿体温、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胎儿窘迫发生率及镇痛后30 min至产程结束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T1、T2、T3、T4时的VAS评分及鼓膜体温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产间发热发生率、产程时间、破膜至分娩时间及剖宫产发生率均低于或短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术治疗,依据术后镇痛方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43例.给予A组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给予B组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被动体位改变的镇痛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_2015年12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择期手术的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风险评分(ASA) I~Ⅲ级。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组(A)和静脉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组(B),每组40例。 A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在超声引导下行单次髂筋膜间隙阻滞,注入0.3%盐酸罗哌卡因30 mL。 B组患者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g。评估各个时间点:完全阻滞成功后30 min和静脉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药后30 min (T1),病人搬动至手术床时(T2﹚,术后再次搬动病人至推车时(T3﹚被动活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A组患者各时间点疼痛评分VAS分值分别为(3.5±0.72)、(4.8±0.76)、(2.8±0.73)分,均明显低于B组(6.0±0.78)、(7.9±0.80)、(5.2±0.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组在T1时间点MAP(83.2±2.94)mmHg、T2时间点MAP(94.0±5.43)mmHg、T3时间点MAP (70.8±4.90﹚mmHg,均明显低于B组(85.7±2.94﹚、(103.0±3.81﹚、(82.1±3.8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筋膜间隙阻滞相对于静脉用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镇痛效果更加显著且安全,对患者的搬运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骶管麻醉复合舒芬太尼喉罩麻醉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舒芬太尼喉罩麻醉,观察组采取骶管麻醉复合舒芬太尼喉罩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T0)、喉罩置入时(T1)、切皮时(T2)、术毕拔除喉罩时(T3)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术后镇静评分,以及麻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T1、T2时心率、MAP水平均高于T0,但观察组T1、T2、T3时心率、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T3时心率、MAP水平均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SpO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月在三亚中心医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术后镇痛给予舒芬太尼,研究组术后镇痛给予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应激指标及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RCSQ)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T1、T2、T3、T4、T5时VAS评分、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VAS评分、SBP、DBP、HR及MAP有差异(F=8.257、6.814、8.679、7.035和6.548,均P=0.000);(2)两组VAS评分、SBP、DBP...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CPB)诱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4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其中对照组(A组)于主动脉阻断前以1 ml/min静脉输注生理盐水隔5 min,重复3次;低剂量舒芬太尼预处理组(B组)和高剂量舒芬太尼预处理组(C组)分别在主动脉阻断前以0.2、0.4 μg·kg-1·min-1静脉输注舒芬太尼5 min,间隔5 min后重复输注舒芬太尼,重复3次。于麻醉诱导前(T1)及主动脉开放后4 h (T2)、8 h (T3)、24 h (T4)、48 h (T5)采静脉血,测定血浆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及心肌肌钙蛋白I (cTnI)浓度。记录血流动力学和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24 h收缩力评分、术后24 h引流量、重症监护病房(ICU)驻留时间等指标。结果: A组血浆cTnI水平T2时点开始升高,T3时点达到峰值,以后开始回降,至T5降至接近正常,但仍高于T1时点值(P < 0.01)。B组和C组cTnI水平于T2时点显著升高达到峰值,T3时点开始回降,T4时点已回降至接近正常水平,T5时基本正常。与A组比较,B组和C组T2~T5时血浆cTnI水平明显降低(P < 0.05~P < 0.01),B组和C组T4和T5时血浆CK-MB活性明显降低(P < 0.05~P < 0.01)。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24 h收缩力评分、术后24 h引流量、ICU留驻时间均明显减少(P < 0.05)。结论: 舒芬太尼预处理可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CPB诱导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