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三尖瓣环成形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245例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比DeVegar成形术与使用成形环三尖瓣环成形方法在治疗中、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中的有效性.方法:自2003-01至2006-01,对245例中度至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患者施行了三尖瓣环成形手术.其中,115例施行了De-Vegar成形术(DeVegar成形组),130例使用了三尖瓣成形环(成形环组).成形环组选用的成形环包括:Sovering成形环(n=37)、Carpentier-Edwards Classic成形环(n=41)及Edwards MC3成形环(n=52).结果:245例患者围手术期共死亡8名,死亡率3.3%.随访期末,DeVegar成形组与成形环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肺动脉收缩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eVegar成形组中度以上三尖瓣反流为21.3%(23/108);成形环组中度以上三尖瓣反流为12.7%(15/11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治疗中,使用三尖瓣成形环进行三尖瓣成形具有更良好的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三尖瓣反流在左心瓣膜疾病纠正后难以自行改善,如果不对三尖瓣病变加以处理,三尖瓣反流可持续存在并可逐渐加重导致右心功能衰竭[1].因而,目前普遍认为,三尖瓣关闭不全尤其是中度以上的三尖瓣关闭不全应积极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2].文献报道,使用成形环的三尖瓣成形术远期效果优于不使用成形环的三尖瓣成形术[3].但使用成形环的术式中,究竟应选择何种成形环,无统一标准,自2007年9月至2010年5月我院对110例左心系统瓣膜疾病合并三尖瓣反流的患者在实施左心系统瓣膜置换或成形手术同期以三尖瓣硬质三维成形环行三尖瓣成形手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与缝线成形术对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成形效果.方法 选择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69例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69例患者分为缝线成形组及人工瓣环组.两组间在术前三尖瓣反流程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肺动脉压力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右心房内径(RAD)、右心室前后径(RVD)、三尖瓣反流面积、心排出量(C0).结果 两组病例均无手术死亡及住院死亡.两组患者组内术后1 w、术后6个月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前后径、三尖瓣反流面积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心排出量术后6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三尖瓣反流面积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心排出量术后6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缝线成形组出现4例(4/36)三尖瓣重度反流;人工瓣环组未出现三尖瓣重度反流.结论 缝线成形术和人工瓣环成形术均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方法;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成形效果优于缝线成形术;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可明显增加术后中期心排出量,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自体心包条三尖瓣成形与人工瓣环三尖瓣成形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将2000-2010年间收治的76例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6例)以人工瓣环行三尖瓣成形,B组(30例)以自体心包条环缩三尖瓣环行三尖瓣成形.分别于术后3年、5年、8年对两组患者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和三尖瓣反流程度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术后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提高1~2级,两组患者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和三尖瓣反流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心包三尖瓣环成形术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有效方法,其中远期疗效与人工瓣环三尖瓣成形术相似,但治疗费用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应用Carpenter环三尖瓣成形术治疗左心系统瓣膜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25例.18例放置28号人工瓣环者出院时无1例出现三尖瓣少量以上反流,3例放置30#环者出院时出现三尖瓣少量以上反流1例,中量反流2例;3例放置32#瓣环者术后出现三尖瓣少量以上反流1例.认为采用成形环同期三尖瓣成形术治疗左心系统瓣膜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三尖瓣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应用成形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FTR)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方法以简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使用人工瓣环行三尖瓣成形术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三尖瓣成形术后复发三尖瓣反流(TR)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患者随访2~5年,随访期末三尖瓣反流构成比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3级、术前左心房前后径(LA)、术后右心房横径(RA)、术后右心室内径(RV)、合并心房颤动、瓣环类型、术前三尖瓣反流程度重、术后右心室缩短率与三尖瓣成形术后复发有关;经多因素Lgo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左心房前后径60 mm、术前三尖瓣反流程度重、术后右心室缩短率是三尖瓣成形术后复发三尖瓣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传统的佰仁思硬环相比,MC3 Edwards成形环能更有效地减少术后三尖瓣反流的发生。结论三尖瓣成形术后三尖瓣反流的发生与患者术前左心房前后径60 mm、术前三尖瓣反流程度重、术后右心室缩短率、瓣环类型有关。应用硬质成形环行三尖瓣成形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近中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三尖瓣返流(The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TR)往往是继发性功能性反流。因此, 最初认为大多数患者行左侧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后三尖瓣反流问题就自然恢复。然而,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残留或复发TR显示均有预后不良,所以说三尖瓣被称为“被遗忘的瓣膜”。经过对三尖瓣有解剖上的三维结构研究,发现三尖瓣环不同与“马鞍形”的二尖瓣环,并且三尖瓣的关闭不全不同于二尖瓣的关闭不全,三尖瓣的成形决定于三尖瓣的反流程度及瓣环的扩张程度,三尖瓣成形术后防止返流情况显示长期结果优于三尖瓣置换,本文将进行对三尖瓣成形手术是否应用成形环或其他手术术式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应用自体心包夹涤纶条的方法治疗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经验.方法:2001-07至2007-10间67例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术中全部应用自体心包夹涤纶条间断缝合将其固定于三尖瓣环上,根据瓣环扩大部位及程度决定该处缝缩多少.结果:手术后早期死亡1例.44例术后无三尖瓣反流或仅有极少量反流,16例术后轻度反流,7例为中度反流.随访3~72个月,平均46.5个月,随访期间,术后无反流的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反流,术后轻度反流的患者8例未出现反流,术后中度反流的患者4例变为轻度反流.1例患者术后3年死于脑出血.结论:自体心包夹涤纶条三尖瓣成型术是纠正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应用自体心包片延伸三尖瓣前叶治疗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对31例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采用自体心包片延伸三尖瓣前叶手术结合人工瓣环成形术进行治疗。并通过术前、术后心脏超声测量Tei指数及右心房变化,反映三尖瓣手术结果,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患者均顺利出院,无手术死亡,患者手术后心脏超声提示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4例,微量反流5例,无反流22例,均顺利出院。随访4~40个月,31例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Ⅰ~Ⅱ级,Tei指数明显下降,右心功能改善。三尖瓣关闭不全除1例有早期的轻度关闭不全变成轻-中度关闭不全外,其余没有变化。结论:自体心包片延伸三尖瓣前叶结合人工瓣环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在短期内基本消除了残余反流/复发反流。长期随访将证明其消除残余反流/复发反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继发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重度二尖瓣病变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合理手术指征、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分析三尖瓣成形矫正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84例,男性52例,女性32例,年龄12~69岁,其中采用Devega成形30例,节段性Devega成形34例,Key’s成形和改良Key’s成形各10例。同时施行二尖瓣置换5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3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48%;迟发性心包压塞6例均经心包引流治愈。随访3个月~15年,获访66例,2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其余心功能均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右心室较术前明显缩小。26例三尖瓣仍有轻、中度反流。结论根据三尖瓣环扩大部位和反流程度,选择不同成形方式对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治疗满意。围手术期及术后加强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及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可进一步提高三尖瓣成形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三尖瓣曾称为“被遗忘”的瓣膜,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中、重度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影响患者预后。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FTR)是TR最常见的类型。心房功能性三尖瓣反流(atrial 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AFTR)作为一个新的亚类,有其独特的解剖学和功能学特点,通过不同成像技术可准确评估TR的类型及严重程度,对于诊断和治疗AFTR至关重要。本文简要概述了AFTR的定义、解剖特点、发病机制、评估以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2.
成形软环应用于三尖瓣关闭不全修复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国产三尖瓣成形软环对继发于左心系统瓣膜病变造成的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效果. 方法:自2002-08至2004-08,我院收治的63例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病人,在行左心系统瓣膜病变矫治时,应用国产三尖瓣成形软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49例病人获得随诊,平均随诊时间为17.4±10.3(3~33)个月. 结果:63例病人在术后早期均治愈出院.49例病人随诊时有l例病人死于非三尖瓣成形所致原因;其余48例随诊病人较术前症状均有改善,心功能较术前提高,超声检查示三尖瓣中量反流3例,大量反流1例. 结论:国产三尖瓣成形软环对三尖瓣关闭不全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成形效果优劣的关键在于术中对三尖瓣瓣环的有效处理.三尖瓣瓣环越大,则更应选择相对较小的人工瓣环,成形时不仅要缩小三尖瓣的游离缘瓣环,还要将部分三尖瓣隔瓣瓣环予以缩小和固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缘对缘瓣膜成形术在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继发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24例,先矫治其心内畸形,对三尖瓣瓣环成形不良者采用缘对缘瓣膜成形术。结果本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病例,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出院时超声检查示,无或仅有微量的三尖瓣关闭不全20例,轻度反流4例;术后平均随访52.4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示,无或仅有微量的三尖瓣关闭不全10例,轻度关闭不全12例,中度关闭不全2例,无三尖瓣狭窄。结论缘对缘瓣膜成形术用于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BalMedic成形软环治疗三尖瓣功能性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同顾性分析18例行左心瓣膜手术同时应用BalMedic成形环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三尖瓣功能性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和手术结果,通过胸心脏B超榆查来评估手术前后三尖瓣反流情况.结果 共植入27#成形环13枚(72%,13/18),29#成...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1例行介入三尖瓣置换术的重度导线相关性三尖瓣关闭不全(LITR)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全身麻醉行介入三尖瓣置换术,接受LuX-Valve置入后三尖瓣反流完全纠正,术后1、6个月随访结果良好。文献回顾发现3款同类装置,均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提示LuXValve置入是一种可靠有效的重度LITR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永久性心房纤颤术后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发生情况。方法 758例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其中行瓣膜手术+房颤射频消融374例(观察组),仅行瓣膜手术384例(对照组)。术后随访6~54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病例术后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随访数据。结果观察组术后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永久性心房纤颤的远期疗效确切,可降低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分析2016-01至2017-12我院膜周部VSD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44例患者,通过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VSD形态、三尖瓣反流程度及原因,评估VSD介入治疗效果及三尖瓣反流在介入术前、术后的变化.结果:43例患者介入治...  相似文献   

18.
对4例三尖瓣瓣叶发育不良、缺如或瓣叶、瓣下结构毁损患者行自体心包三尖瓣成形术.2例Eb-stein's畸形行新鲜自体心包片修复三尖瓣前瓣及腱索转移技术,同时准确测量三尖瓣隔瓣环长度(SL),按照1.75倍SL修剪经0.2%戊二醛处理的自体心包片用于精确环缩三尖瓣前瓣环及后瓣环,同期行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缘对缘"三尖瓣成形手术各1例.2例三尖瓣细菌性心内膜炎病变者采用病变瓣叶切除,新鲜自体心包片修复瓣叶及人工腱索技术;同期行"缘对缘"三尖瓣成形术1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出院前心脏超声检查示三尖瓣启闭良好,无反流或残留微量反流;随访4~24个月,微至少量反流3例,少至中量反流1例.心包片替代的三尖瓣前叶活动尚好,无增厚,无钙化.证明三尖瓣器质性病变应用自体心包片行瓣环成形术、瓣叶成形术早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9.
三尖瓣反流常继发于肺动脉高压、心房颤动、风湿性瓣膜病和外伤等, 常伴有症状性心力衰竭及高死亡率, 传统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 但外科手术死亡率较高, 且很多患者无法耐受外科手术, 故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文报道1例外科手术高危的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 行经股静脉异位三尖瓣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 并结合文献分析了异位三尖瓣植入术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对比经典De Vega环缩术与Carpentier成形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左心系统瓣膜病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的患者,在左心系统瓣膜置换手术的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行三尖瓣成形术。其中24例应用Carpentier成形环行三尖瓣成形术,22例行经典De Vega环缩术。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对两组患者术后三尖瓣反流程度、左室射血分数、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进行比较。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恢复良好。术后早期超声结果证实,两组患者三尖瓣成形效果均良好,心功能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远期随访显示,Carpentier成形环组较经典De Vega组效果佳,经典De Vega组三尖瓣反流程度及例数多于成形环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arpentier成形环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效果优于经典De Vega环缩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