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为非住院患发生的肺部急性实质性感染,可有多种病原体引起。我国由于缺少可信的CAP病原谱资料,临床抗菌治疗混乱,特别是2003年SARS流行时期,人们对其认识不足,存在着过度的警惕甚至恐慌,医务人员既怕漏诊又怕误诊的心理状况事实上有诊断“扩大化”的现象。我们将2003年4~6月期间,上海市闸北区5家发热留院观察定点医院收治的148例病患,根据病原学检查、流行病学及病情转归的情况,证实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有助于CAP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健康儿童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炎,也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在美国、欧洲、拉丁美洲及亚太地区均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目前,CAP病原体构成出现了新的变化,但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仍是主要病原体,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CAP临床和流行特征均有所差异。本文对CAP的病原谱与耐药性、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疾病负担、预防控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肺炎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泰州市流感样病例(ILI)的病原谱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5年泰州市两家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每月随机抽取10份监测哨点采集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提取核酸,进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流感病毒、肠道病毒、冠状病毒等病原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描述病原谱分布特点。结果泰州市2015年共报告流感样病例30 587例,流感样病例占门诊病例总数的比例(ILI%)为6.5%;年龄以0~15岁为主,占68.3%;7—8月为全年发病高峰检测样品;检测样品核酸120份,共检出阳性72份,检出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流感嗜血杆菌13.3%、肺炎链球菌12.5%和鼻病毒10.8%。结论泰州市2015年度流感样病例呈现季节性和多病原交替特征,需根据病原谱和流行病学特征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下呼吸道感染对人群健康产生重大威胁, 特别在婴幼儿及老年人群, 其造成的健康损害与疾病负担尤为显著。受到地域、人群、病原检测手段等多方面的影响, 下呼吸道感染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流行情况、病原谱差异很大。该组疾病的流行及严重程度受到病原体、人群特征、外界环境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及时了解当地下呼吸道感染的疾病流行情况、病原谱及其影响因素, 有助于因地制宜地制定综合防控策略及更加合理地分配和利用医疗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5.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具有较高的病死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病原菌的不断变异及抗生素耐药的日益严重, CAP的治疗难度不断加大。本病归属于中医"风温肺热病""咳嗽"等疾病范畴。中医治疗可有效改善CAP症状, 控制疾病进展, 缩短住院时间, 同时在预防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本文主要从CAP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方面进行概述, 为CAP的临床中医诊治与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6-2021年上海市儿童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及病原谱特征, 为上海市儿童感染性腹泻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系统抽样方法, 在上海市5家儿童感染性腹泻监测点医疗机构的儿科肠道门诊或儿科门/急诊中开展腹泻症状监测, 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和流行病学资料等, 同时采集患者粪便标本, 送至医疗机构所在区CDC开展12种细菌和5种病毒的病原学检测, 分析比较2016-2021年不同人群、季节和时期的病原谱等特征。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2 456例感染性腹泻患者中, 常见肠道病原总阳性率为45.11%(1 108/2 456), 单一细菌感染阳性率为16.00%(393/2 456), 单一病毒感染阳性率为20.81%(511/2 456), 混合感染为8.31%(204/2 456)。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2.95%, 318/2 456)、诺如病毒(10.91%, 268/2 456)、轮状病毒(7.49%, 184/2 456)、沙门菌(5.82%, 143/2 456)和空肠弯曲菌(4.68%, 115/2 456)为主。儿童感染性腹泻病患者病原谱呈现明...  相似文献   

7.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在我国是5岁以下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见病原包括细菌、病毒及非典型病原(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儿童CAP的最主要细菌病原,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最常见病毒病原.儿童年龄越小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越大,住院时间越长细菌感染的比率随之增高,儿童CAP病原分布随国家、地区、时代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动态了解当地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和各年龄组患儿感染病原的主要种类,既可以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还对当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儿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择保定市儿童医院儿科于2014年2月-2016年9月收治的CA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根据治疗后的预后状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入组患儿血液及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其中病原微生物,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CAP患儿预后的因素。结果 肺炎支原体是CAP住院患儿的主要病原。呼吸道合胞病毒是CAP住院患儿主要感染的病毒类型,占50%以上。肺炎链球菌感染是CAP住院患儿感染的最主要细菌类型。年龄<3岁(OR=0.298,95%CI:0.128~0.692)及心功能不全(OR=0.690,95%CI:0.555~0.858)是CAP住院患儿预后良好的不利因素;有创机械通气治疗(OR=2.257,95%CI:1.709~2.981),初始抗菌联合用药(OR=1.587,95%CI:1.135~2.219)是CAP住院患儿预后良好的有利因素。结论 CAP住院患儿病原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支原体、病毒和细菌,有利于预后的因素包括有创机械通气和初始抗菌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贵州毕节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细菌病原谱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3年10月毕节地区448例CAP儿童患者呼吸道痰液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和PCR法检测患者病原菌。结果70.76%患儿痰液病原学检测呈阳性,其中检出率最高的为肺炎链球菌,占18.08%,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卡他莫拉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10.49%、5.58%和2.46%。0~6个月年龄组的细菌总检出率最高达19.64%,5岁患儿占细菌总阳性检出率的43.53%。结论毕节地区儿童CAP以肺炎链球菌感染为主,5岁患儿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苑晓冬  刘梅生  王蕾  鲍中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407-2409,2412
[目的]研究分析发热病人中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发病状况以及临床特征,为CAP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发热门诊2007年度诊治的发热病人全部进行胸部X线摄片,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进行CAP诊断,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发热天数、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等)、外周末梢血常规检查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39例发热门诊就诊病人中10~39岁者占61.0,60岁以上仅为15.6;共诊断CAP病人402例,总体患病比例为6.1,其中60岁以上的CAP病人占38.1,患病比例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升高,CAP病人确诊时体温一般在38.0℃以上,20~40岁CAP病人中外周末梢血白细胞计数不升高比例为62.4,而50岁以上白细胞升高比例则为58.5,无呼吸道症状的CAP病人占CAP病人的36.8,86.1的CAP病人可在3d内确诊,4d内确诊则达92.3。[结论]在发热病人中有较高的CAP患病比例,患病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老年人更易患CAP,CAP患者中36.8无呼吸道症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深圳市成人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发病情况和规律,为CAP的进一步研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深圳市病案首页信息系统收集2014-01-01/2014-12-31期间入院的,全市15岁以上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病例信息,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收集2014年初全市人口数据资料,进行发病率的计算。结果 2014年深圳市共有15岁以上CAP住院病例11 823例,以20~49岁青壮年为主,占总病例数的55.36%;男性和女性病例数之比为1.22∶1;1~6月份是深圳市CAP住院病例发病的高峰期,11、12月份为全年发病最低时期。15岁以上CAP发病率为123.37/10万,其中65岁以上人群CAP发病率为1 509.07/10万。病原学诊断以细菌性肺炎为主(51.77%),其次为支原体肺炎占29.12%。病原体的季节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菌性肺炎比例随年龄增高而增加,支原体肺炎随年龄增高而降低。结论 CAP发病率受季节及年龄影响,老人是深圳市CAP的高危人群,不同年龄病原体分布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8):591-594
目的深入分析2013年辽宁省手足口病例的病原监测资料,掌握本地区病原分布特征及影响监测结果的因素。方法收集辽宁地区手足口病例样本的核酸检测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地区分布则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根据离差平方和法进行判定。结果 2013年辽宁省手足口病的病原分布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病原谱具有地区差异。1~6岁年龄组的病原构成决定本地区的病原谱。在采样至检测时间28d的条件下,发病至采样时间与样本阳性检出率呈负相关(r=-0.770,P0.05)。结论手足口病病原监测以1~6岁年龄组为主要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采集病例发病7d内的样本,采样至检测的时间28d的阳性检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研究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合并肺实变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收治的361例CAP住院患儿临床资料, 合并肺实变的189例为肺实变组, 无肺实变的172例为无肺实变组, 根据年龄分为婴幼儿期(<3岁)、学龄前期(3~6岁)、学龄期(>6岁), 分析各年龄组CAP合并肺实变患儿临床资料、受累肺叶、病原特点等。结果 189例肺实变患儿男80例, 女109例, 中位年龄5.7(3.7, 7.8)岁, 婴幼儿期33例, 学龄前期67例, 学龄期89例, 两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随年龄增长, 肺实变率上升, 学龄期最高, 达47.1%。肺实变组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水平[(1.22±3.03)mg/L、(22.89±29.16)mg/L]均高于无肺实变组[(0.56±0.88)mg/L、(14.92±20.97)mg/L](均P<0.01);肺实变中单叶实变比例高达74.6%, 婴幼儿期以右上叶为主, 占39.4%, 学龄前期及学龄期以右下叶和左下叶相对多见, 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云南省玉溪市一起儿童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对此次暴发进行现场调查, 对病例发病过程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研究。采集与此次暴发有流行病学相关的住院病例咽拭子样本, 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样本进行腺病毒核酸检测, 并对腺病毒核酸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 对分离株进行六邻体基因扩增、测序。结果此次疫情历时11 d, 共出现58例住院患儿, 临床症状以发热、畏寒和扁桃体发炎为主, 在发病前7 d内有某游泳馆暴露史。所采集的20份咽拭子样本腺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 分离培养得到13株腺病毒毒株。六邻体基因测序得出所测13株腺病毒序列相同, 基因进化树显示这批分离株均为腺病毒B群, 与人腺病毒7型参考株处于同一分支, 同源性为100.00%。结论此次疫情有明显的聚集性和儿童易感性, 引起疫情的病原为腺病毒7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赣州市章贡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今后该区控制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和开展风险评估等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监测点医院的病原学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发病趋势、流行特征及病原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赣州市章贡区2011—2016年手足口病年平均发病率为302.61/10万,6年间手足口病发病率呈现隔年高发的特征.春、秋季为发病高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为1.66:1;1~3岁为高发年龄段.病原学监测肛拭子标本阳性率高于咽拭子.6年间该区手足口病病原谱不断变化,EV71、CoxA16和其他EV交替成为优势病原体后趋于平衡,随后再进行交替.结论 赣州市章贡区手足口病有明显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差异,各部门应加强联防联控,密切监测病原谱,及时处置疫情,重点防控城区和流动人口较多的城乡结合部的1~3岁散居和幼托儿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铜陵地区脂肪性肝病(FLD)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安徽铜陵地区FLD的流行病学和相关性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男女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趋势,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在不同年龄组,FLD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患病率不同,皆为年龄50-60岁高发(P〈0.01),并常重叠存在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组成。结论:脂肪性肝病与性别、年龄、肥胖及各种代谢紊乱疾病相关,开展健康教育,控制体重、加强锻炼,是预防FLD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HCV感染是我国慢性肝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其流行率和基因型分布随人群和地理区域不同存在差异。近年来, 我国HCV感染分子流行病学发生变化, 在血液透析患者、静脉药物注射人群、高危性行为人群中具有较高流行率, 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呼吸道传染病病原监测平台,提高我国呼吸道传染病病原监测的能力,了解我国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病原谱构成。方法标本采集、病历收集、标本运输、检测、结果汇总与反馈、信息入网。结果发热呼吸道监测系统可以将其结果快速回馈给临床,让临床获得诊治的科学依据,激发临床送检的积极性,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还可以阐明监测地区重要传染病的流行特征。结论发热呼吸道监测系统为传染病防控策略的制订提供依据,为传染病防控体系建立一个流行病学监测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聊城市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病原谱构成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确诊的67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呼吸道8种病毒及3种非典型病原体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70例病例中有425例病原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低危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疗效,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方法 选择呼吸科2010年11月-2012年3月收治的75例入选北京市肺炎监测网课题的低危CAP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其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疗效及相关因素.结果 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组中选择β-内酰胺类联合阿奇霉素的比例为63.16%,明显高于初治有效组;低危CAP的病原菌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炎支原体、病毒、肺炎支原体+病毒、肺炎链球菌,分别占44.74%、39.47%、10.53%、5.26%.结论 低危CAP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是最常见的致病原,其对阿奇霉素高度耐药;其次,低危CAP患者中病毒感染率高,目前经验性治疗方案中未能覆盖,均是导致CAP初始经验性治疗无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