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与瑞舒伐他汀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瑞舒伐他汀组每晚口服瑞舒伐他汀片10 mg;辛伐他汀组每晚口服辛伐他汀片20 mg~40 mg,共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治疗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辛伐他汀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下降明显,HDL-C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病人颈动脉IMT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瑞舒伐他汀组较辛伐他汀组治疗后斑块缩小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均可起到降脂、促进斑块体积缩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剂量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 对71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L)降脂治疗,共24周,并检测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CIMT.结果 治疗后LDL-C、HDL-C、左侧CIMT、右侧CIMT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结论 小剂量瑞舒伐他汀可有效减少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IMT,降低血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  相似文献   

3.
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70岁以上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脂及临床疗效。方法 184例UA患者随机分为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5mg/d组(A组)与瑞舒伐他汀10mg/d组(B组)。分析比较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的变化,同时观察UA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瑞舒伐他汀5mg/d与瑞舒伐他汀10mg/d均能显著降低TC(P<0.01)、LDL-C(P<0.01),瑞舒伐他汀10mg/d作用强于瑞舒伐他汀5mg/d(P<0.05),瑞舒伐他汀5mg/d与瑞舒伐他汀10mg/d均能升高HDL-C,并降低TG,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5mg/d与瑞舒伐他汀10mg/d均能显著降低TC、LDL-C,但瑞舒伐他汀10mg/d作用优于瑞舒伐他汀5mg/d。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中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雄性载脂蛋白E(apoE)~(-/-)小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瑞舒伐他汀组[10 mg/(kg·d)蒸馏水稀释后灌胃],每组1 2只。雄性C57BL/6J野生型小鼠12只作为对照组。12周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清,测定血脂及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取主动脉根部做病理切片,HE染色,检测校正斑块面积。取小鼠的胸腹主动脉检测IFNγ、IL10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C、TG、LDL-C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小鼠血清TC、TG、LDL-C、IFN-γ、动脉粥样硬化校正斑块面积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主动脉IFNγ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除具有较强的调脂作用外,还可以明显改善外周血及局部组织中的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失衡,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非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踝臂指数(AB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130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10mg/d)、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40mg/d),比较两组在服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ABI、PWV、颈动脉IMT以及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P<0.05);瑞舒伐他汀组TC、LDL-C随治疗时间延长仍有明显下降,HDL-C出现明显上升(P<0.05);辛伐他汀组在治疗3个月TC、TG、LDL-C下降,然而不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进一步下降,治疗9个月HDL-C升高,两组间比较瑞舒伐他汀在降低TC、LDL-C、升高HDL-C方面明显优于辛伐他汀(P<0.05)。瑞舒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ABI、PWV、颈动脉IMT在治疗9个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瑞舒伐他汀组在升高ABI和降低颈动脉IMT方面优于辛伐他汀(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能减轻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及控制血脂,瑞舒伐他汀的作用明显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10只C57小鼠作为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同品系22只Apo 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1)、干预组(n=11),高脂喂养8 w后,干预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悬液灌胃,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继续喂养12 w后所有老鼠处死,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血脂,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主动脉斑块形态及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测动脉粥样斑块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0.05);主动脉可见明显粥样斑块;Bcl-2表达明显减少,Caspase-3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TC、TG、LDL-C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小鼠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减小(P0.05),Bcl-2表达明显增多,Caspase-3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高脂饮食可引起Apo E-/-小鼠主动脉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aspase-3的变化,瑞舒伐他汀可以通过上调Bcl-2、下调Caspase-3的表达,抑制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72例高脂血症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d,服药前后做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斑块体积、C反应蛋白(CRP)、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肝功能的变化.发现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患者TC、TG、CRP均明显下降(P均<0.05).认为瑞舒伐他汀调脂治疗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稳定作用,是高效、安全的降脂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瑞舒伐他汀与氟伐他汀对冠心病的调脂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7月在我院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33例作为瑞舒伐他汀组,选取2012年在我院采用氟伐他汀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20例作为氟伐他汀组.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治疗2周后瑞舒伐他汀组患者TC、TG、LDL-C及hs-CRP水平均低于氟伐他汀组,HDL-C水平高于氟伐他汀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瑞舒伐他汀与氟伐他汀相比,调脂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瑞舒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5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组、瑞舒伐他汀组,饲养8周。观察实验前后各组家兔血脂、IL-6、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主动脉血管内皮病理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实验前各组家兔血清脂质、IL-6和VCAM-1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8周末与高脂饲料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IL-6和VCAM-1水平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瑞舒伐他汀具有降低血脂、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抗血管壁炎症的作用.方法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80只和C57BL/6小鼠20只,均为8~9周龄.分为2周药物处理组和6周药物处理组,每组各40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和10只C57BL/6小鼠.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每日1次皮下注射不同浓度的瑞舒伐他汀,剂量分别为0、1、5和20 mg/kg.药物处理满2周或6周时,心内穿刺取血,并收获小鼠主动脉.结果 经瑞舒伐他汀处理2周或6周后,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但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无明显变化.经瑞舒伐他汀处理2周后,20 mg/kg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内皮一单核细胞黏附率有明显下降;经瑞舒伐他汀处理6周后,5、20 mg/kg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内皮一单核细胞黏附率均有明显下降.经定量RT-PCR分析,瑞舒伐他汀20 mg/kg能明显抑制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VCAM-1、MCP-1 mRNA表达.结论 瑞舒伐他汀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及瑞舒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降血脂效果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 11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及对照组,比较每组治疗前后(3和6个月)的血清脂质指标变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数量变化、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瑞舒伐他汀组治疗3、6个月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和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6个月TG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6个月总胆固醇(TC)、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和瑞舒伐他汀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治疗6个月TC、TG、LDL-C明显降低(P0.05)。和瑞舒伐他汀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LDL-C明显升高(P0.05)。各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治疗6个月斑块治疗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在短期内降血脂效果明显,阿托伐他汀钙在长期内降血脂效果明显,在抗动脉硬化稳定斑块方面,均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CHD)患者对其血清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Rho激酶(ROCK)活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120例CHD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研究方法分为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一致的基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8周后的血清Vaspin、ROCK活性、FMD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的TG、TC、LDL-C、HDL-C水平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的ROCK活性低于与阿托伐他汀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的FMD、血清Vaspin水平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低于与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CHD患者能抑制ROCK活性、提高FMD及Vaspin水平、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中国产与进口瑞舒伐他汀治疗高龄糖尿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影响。方法 74例高龄糖尿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国产瑞舒伐他汀组(37例)和进口瑞舒伐他汀组(37例),两组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国产瑞舒伐他汀(10 mg/d)和进口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CIMT用超声检测,并检测血脂、hs-CRP、IL-6、TNF-α和MMP-9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IMT、斑块积分、hs-CRP、IL-6、TNF-α和MMP-9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TC、TG、LDL-C、CIMT、斑块积分、hs-CRP、IL-6、TNF-α和MMP-9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HDL-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国产组8.1%,进口组5.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产与进口瑞舒伐他汀均有明显的调脂和抗炎效果,并可显著改善颈动脉硬化程度,两者疗效相当,使用均较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药物瑞舒伐他汀钙对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LDL-C/HDL-C)和脂蛋白a[Lp(a)]的干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辛伐他汀为对照,采用随机平行组间对照研究的方法,将筛选合格的受试者随机分配为A组40例、B组40例(A=瑞舒伐他汀10mg,B=辛伐他汀20mg)连续8周。分别于受试后的第4周和第8周随访。观察调脂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数据统计。结果: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组在治疗第4周、第8周LDL-C/HDL-C均有显著下降(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效果均优于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4周时Lp(a)水平均有下降,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时,瑞舒伐他汀组Lp(a)明显下降,且效果优于辛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显著降低LDL-C/HDL-C和Lp(a)的水平,且有良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小鼠心肌线粒体稳态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瑞舒伐他汀1组、瑞舒伐他汀2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在手术前1周予以5 mg/kg的蒸馏水灌胃;瑞舒伐他汀1组在手术前1周予以5 mg/kg瑞舒伐他汀灌胃;瑞舒伐他汀2组在手术前1周予以20 mg/kg瑞舒伐他汀灌胃。各组均为每日1次,共灌胃8周。观察各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心肌线粒体各相关标志物蛋白表达、线粒体膜电位及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合成活力。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左心室收缩期内压(LVESP)、左心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水平降低,左心室压力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压(LVEDP)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瑞舒伐他汀2组+dp/dtmax水平升高,-dp/dtmax、LVEDP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2组+dp/dtmax高于瑞舒伐他汀1组(P<0.05),-dp/dtmax低于瑞舒伐他汀1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线粒体功能学指标膜电位、ATP合成活力降低,活性氧(ROS)生成速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瑞舒伐他汀2组膜电位、ATP合成活力升高,ROS生成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INK1、Beclin1、Drp1蛋白表达升高,Mfn2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瑞舒伐他汀2组、瑞舒伐他汀1组PINK1、Beclin1、Mfn2蛋白表达升高,Drp1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线粒体生物合成指标COXⅣ、PGC-1α、Tfam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2组COXⅣ、PGC-1α、Tfam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瑞舒伐他汀1组PGC-1α高于模型组(P<0.05);瑞舒伐他汀2组心肌线粒体生物合成指标COXⅣ、PGC-1α、Tfam蛋白表达均高于瑞舒伐他汀1组(P<0.05)。结论与5 mg/kg的瑞舒伐他汀用药方案比较,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心肌梗死PCI术后的心肌线粒体稳态更加具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的影响,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5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2例)与对照组(53例),研究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mg,每日1次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血清VEGF、NO、TNF-α、IL-1、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及颈动脉斑块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NF-α、IL-1、IMT、斑块面积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VEGF、NO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能明显改善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升高VEGF、NO的表达,减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形成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抑制AS病变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将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高、低剂量组、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8只,给药第8周后全部处死。酶法检测血清脂质含量;比色法检测氧化指标一氧化氮(NO)、总抗氧化能力(TAC)及丙二醛(MDA);病理图像分析法测定主动脉AS斑块面积及其与管腔面积的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主动脉壁VCAM-1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apoE-/-小鼠比较显示:(1)阿托伐他汀(高、低剂量)可以显著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P<0.01),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1);(2)明显增加血浆NO及TAC(P<0.01),减少MDA的生成(P<0.01);(3)阿托伐他汀可减少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比值(P<0.01);(4)阿托伐他汀可下调VCAM-1的表达(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调节apoE-/-小鼠血脂代谢、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及下调主动脉壁VCAM-1表达,抑制apoE-/-小鼠AS病变形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CTCA评价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 82例经CTCA检出的冠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d和辛伐他汀20 mg/d口服,12个月后复查冠脉CTA,观察斑块变化,同时随访患者的血脂水平。结果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组12个月后,治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治疗后分别下降33.5%、52.6%,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CTCA显示,治疗组患者斑块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斑块CT值明显增加(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血脂,明显逆转冠脉粥样斑块,稳定斑块,CTCA可对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疗效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葛根总黄酮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主动脉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将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葛根总黄酮低剂量组、葛根总黄酮高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阳性药物组。常规生物化学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采用主动脉根部连续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测定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主动脉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管腔面积比。结果4组小鼠共检出斑块65个,4组虽都有典型的粥样斑块或/及纤维斑块等中晚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但组织学观察发现模型组部分斑块体积较大,汇合成片,管壁弥漫性增厚,管腔较狭窄,而葛根总黄酮治疗组及阿托伐他汀阳性药物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较局限,管腔狭窄程度较轻,并且葛根总黄酮高、低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阳性药物组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之比值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0.11%±0.04%、0.27%±0.04%和0.76%±0.33%,P<0.01),葛根总黄酮高剂量组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比值显著低于葛根总黄酮低剂量组(P<0.01)。结论葛根总黄酮一定程度抑制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该作用可能与降低小鼠血脂作用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 Wistar大鼠主动脉组织Bel-2甲基化水平及其表达的影响,探讨瑞舒伐他汀逆转Hhcy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选用33只健康雄性5周龄Wistar大鼠,体重150±10 9,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1只,Hhey组11只,瑞舒伐他汀组11只;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Hhcy组给予正常饮食和蛋氨酸1 g/(kg·d)灌胃,瑞舒伐他汀组给予正常饮食和蛋氨酸1g/(kg·d)加瑞舒伐他汀10 mg/(kg·d)灌胃.16周末处死大鼠,心脏取血,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提取主动脉组织DNA,甲基化特异性PCR(MSP)联合巢式PCR(nested PCR)检测Bcl-2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cl-2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16周蛋氨酸灌胃1 g/(kg·d)可以诱导Hhcy(P <0.01);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升高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Hhcy组主动脉组织中Bcl-2启动子区域发生去甲基化,Bcl-2 mRNA、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瑞舒伐他汀组主动脉组织中Bcl-2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水平高于Hhcy组,Bcl-2 mRNA、蛋白的表达低于Hhcy组(均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拮抗Hhcy大鼠主动脉组织的去甲基化,下调Bel-2的表达,这可能是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