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脑轴在维持机体内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肠道微生物群在肠道和大脑的双向沟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故学者们建立了肠道微生物群-肠-脑轴这一概念。肠道微生物群可通过神经、免疫、神经内分泌和代谢途径对宿主产生影响,包括神经发育、传递和行为,并参与多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结合本中心的临床经验,对肠道微生物群、肠道、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肠道微生物群-肠-脑轴在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发生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以肠道微生物群为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治疗靶点的肠-脑轴干预策略进行讨论,以期为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治疗提供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益生菌制剂的临床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肠道是一个复杂的菌群微生态环境,包容80%以上寄生于人体的微生物。根据肠道菌群对宿主健康的影响可将其分为有益菌群和有害菌群。微生态学认为,当人体肠道内栖息的有益菌群在数量上占优势时,有利于人体保持健康。通常情况下,健康人肠道菌群的组成相对稳定,但也随着季节、年龄、饮食、疾病、用药和个体差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机体正常微生物群之间及组成正常微生物群的微生物之间的平衡被破坏所引起的病理状态称为微生态失衡,包括菌群失调和细菌易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体肠道微生物群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肠道微生物群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双向联系,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调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密切相关,肠-脑轴会影响药物成瘾的发生发展。药物成瘾行为的形成和戒断症状的产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而肠道微生物群又会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因此,进一步探明人体肠道微生物群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对于开发新的治疗成瘾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婴儿时期,肠道微生物的构成一直处于非随机的动态变化中。此期间,肠道微生物群在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噬菌体在肠道中含量非常丰富,具有很大的多样性。肠道中的微生物群之间互相影响,直到两岁形成类似于成人的、稳定的肠道菌群结构。因此探究婴儿时期人类肠道菌群与噬菌体的动态平衡与相互作用,可以分析噬菌体驱动对肠道微生物组的重构作用,以及噬菌体在肠道中的其他潜在作用。在肠道中噬菌体和宿主菌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互利共生的关系,两者共同成为肠道微生态协同进化的要素。本文对婴儿肠道菌群与噬菌体的动态平衡和相互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中医药在亚洲被广泛地用于改善疾病。然而,由于缺乏正式的科学验证,缺乏有关中医药药理机制的信息限制了其应用。在口服后,中医中药成分往往不会被宿主直接吸收,而是进入肠道被肠道微生物群转化。肠道微生物群是生活在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其功能是维持宿主的平衡和健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医草药密切影响着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这与中草药成分转化为活性代谢物与药理机制强相关。这些可能会大大影响中药的治疗活性。微生物与中医药代谢相互作用包括以下活动:肠道微生物群将中医药化学物质生物转化为代谢物,这些代谢物具有与其前体不同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活性/毒性;中医药化学物质改善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从而改善其功能障碍以及相关的病理状况;和肠道微生物群介导中医药中多种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协同和拮抗)。微生物群分析与现代多组学平台相结合,可以共同确定新的功能代谢物,探索药理路径,并构成未来中医药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作为一种临床中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系统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因其与宿主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而受到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在PCOS的发生发展及其临床表型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变化及其代谢紊乱与PCOS相关的肥胖、能量代谢异常、慢性炎症反应等表型特征密切相关。同时,肠道微生物群与PCOS相关的生育功能障碍和卵巢组织病理变化也存在关联。近期研究显示,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可显著改善PCOS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代谢参数。因此,肠道微生物群对PCOS的临床表型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为PCOS的预防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肠道微生物群种类繁多,对人类健康起至关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群可以影响人类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目前发现精神疾病中的抑郁症、焦虑症、孤独症均与肠道微生物群存在相关性,这将有望为治疗相关精神疾病提供新方法.此文就肠道微生物群与这3类精神疾病相关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人体正常微生物群是微生物与其宿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微生物群、宿主和外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正常情况下,这个生态系统是互相平衡的,即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对宿主非但无害而且有益。在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宿主及与微生物间的平衡遭到破坏所引起的病理过程为微生态失调。肠道内的微生物群因各生态区的外环境和生理功能不同而变化。肠道正常微生物群除细菌外,还有少量的病毒、支原体和螺旋体等。肠内菌群失调与胃肠功能障碍互为因果。由胃肠功能占该引起肠内菌群失调,致使肠内有害菌如难辨梭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不能被及时清除,  相似文献   

9.
孙强  宋维亮 《天津医药》2023,51(1):105-108
肠道微生物群与肠黏膜屏障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维持肠道内环境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直接或间接破坏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影响肠黏膜屏障的结构与代谢。肠道内稳态与微环境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发病机制及全身炎症反应的增强中至关重要,提示肠道微生物群及黏膜屏障可作为逆转该类患者病理进程重要的治疗靶点。就COVID-19所致肠道微生物群及相关肠黏膜屏障缺陷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在维持肝脏稳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肝脏通过门静脉与肠道紧密联系,而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转移到肝脏,能够影响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随着近年来对肠道微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在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不断有研究证明,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可能是慢性肝病潜在的治疗靶点。该文总结了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在慢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旨在为临床慢性肝病的预防,以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人体消化系统中存在正常菌群,它是定植在宿主消化道,有益宿主并为宿主所必需的微生物群落,统称为肠道正常微生物群.肠道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环境形成相互依赖.  相似文献   

12.
翟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8(20):2955-2960
众所周知,微生物菌群失调与人体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口腔和肠道作为人体两大微生物栖息地,在微生物相关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口腔和肠道是通过胃肠道连接的连续区域,但由于口腔-肠道屏障的存在,口腔和肠道微生物分布得到很好的隔离。然而,在口腔-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情况下,口腔微生物群可以转移到肠黏膜。相反,肠道菌群失调也会对口腔微生物组成造成一定影响。口腔到肠道和肠道到口腔的微生物易位可以重塑彼此的微生物生态系统,最终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过程。然而迄今为止,口腔-肠道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在口腔疾病中的发病机制一直未被充分认识。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口腔-肠道微生物串扰在口腔疾病及儿童龋齿中的作用,为后续通过操纵肠道微生物治疗口腔疾病和儿童龋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儿童矮身材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复杂。肠道微生物群与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代谢、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可调节宿主生长。该文主要从内分泌角度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对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甲状腺、性激素影响的作用机制和前景,以期将来为改善儿童矮身材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正>虽然宿主-微生物共生可能有益于微生物群和人类[1,2],但最近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3]可能是有害的微生物成分结合肠道屏障,可能诱导肠道生态失调导致全身性炎症,或特定的细菌发酵增加脂多糖向循环中的扩散通过破坏肠道屏障可能导致代谢性内毒素血症从而诱发全身性炎症[4]。然而,  相似文献   

15.
朱红  甘可  周学平  陆燕 《江苏医药》2020,46(11):1165-1167
干燥综合征(SS)是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人体微生物群,尤其是口腔和肠道微生物群,在SS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微生物群变化和微生物生态失衡在SS中的作用途径进行综述,以期为SS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肠道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和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共同参与肠脑双向交流,即肠脑轴。本综述详细介绍了肠道微生物群的结构、组成与功能,肠脑轴理论内容,大脑对肠道微生物组成的调控机制,肠道微生物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反向调节大脑的发育及功能。概括了肠道菌群失调与神经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症、自闭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抑郁症等的关系,探究基于“肠脑轴”理论治疗脑部疾病的作用机理,并基于该理论寻找合适的中药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多糖类、多酚类、皂苷类等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脑部疾病。基于肠脑轴理论,为脑部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为传统中药口服应用实现脑部疾病治疗提供理论支撑,促进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肠道微生物可以介导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等途径,与大脑进行双向调节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的通道被称为微生物-肠-脑轴。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的结构和多样性影响着宿主神经系统疾病,包括抑郁症、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异常的肠道微生物结构可以引起疾病的发生、发展,而合适的微生物群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该文对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与部分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肝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且已成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最大的潜在风险。肠道微生物群被认为是代谢器官之一,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肠道微生物群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展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新型靶点,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菌群代谢物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与“多重打击”有关。本文综述近几年国内外肠道菌群代谢物短链脂肪酸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机制,如改善脂代谢紊乱、恢复胰岛素敏感性、修复肠道屏障功能和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涉及解偶联蛋白2/腺苷酸活化激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和禁食诱导脂肪因子/脂蛋白脂酶等多个信号途径,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肠道微生物群不仅参与人体代谢及免疫调节等过程,还可参与某些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并直接影响药物的药动学,导致药物活化、失活及毒性的产生。该文综述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参与糖皮质激素代谢过程的研究报道,从崭新的视角分析表观盐皮质激素过多综合征等临床表现发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哺乳动物的胃肠道寄居着复杂的微生物种群,这些微生物种群被称为肠道微生物群,其与宿主的健康和疾病状态息息相关。肠道菌群可以防止外源病原体在胃肠道中定植,这种现象被称为“定植抗力”。对肠道微生态的干扰,譬如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会改变微生物的组成,影响宿主免疫功能,并导致定植抗性的丧失,从而使宿主易于被病原体定植。本文对肠道定植抗力的形成机制以及抗生素对定植抗力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人们合理使用抗生素、研发抗生素替代疗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