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肥胖症的流行,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排名第1位的慢性肝病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NAFLD与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互为因果,共同促进肝硬化、肝细胞癌、心血管疾病,以及肝外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NAFLD患者全因死亡率显著升高,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终末期肝病是NAFL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和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心血管疾病有许多共同的致病因素, 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肥胖、血脂代谢异常、氧化应激、炎症以及脂肪因子谱改变等。近年研究发现, NAFLD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又是NAFL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NAFLD及其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联机制是一个热点问题。该文对NAFLD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外周组织, 5-羟色胺(5-HT)作为血管收缩剂, 其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在中枢神经系统, 5-HT作为抑制性神经递质, 其水平降低常伴随抑郁的发生。抑郁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常伴随抑郁发生。该文通过系统介绍5-HT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相关机制, 分析5-HT在心血管疾病共病抑郁中的作用机制, 并探讨相关治疗建议, 为心血管疾病合并抑郁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肝脏脂质过度沉积为基础发生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系列疾病,常伴发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为其主要致死因素,其治疗措施主要针对NAFLD的致病因素、发病与进展关键环节和相关代谢紊乱,推荐药物包括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利拉鲁肽、卡格列净等改善胰岛素抵抗,他汀类降脂药物、ω-3长链脂肪酸,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和PPARγ激动剂等调节糖脂代谢、减少肝脏脂质沉积,维生素E、奥贝胆酸和复方中药等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肠道微生态调节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多种正在研究中的新型靶向脂代谢调节、抗炎和抗纤维化的药物有待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5.
展玉涛 《山东医药》2011,51(16):6-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趋势。过去认为NAFLD系良性疾病,但近年来研究表明,NAFLD对人们的健康有一定危害。资料显示,NAFLD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患者易患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引起肝病相关死亡,NAFLD可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肾病的发生。因此,应重视对NAFLD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0%-30%。NAFLD不仅仅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而且它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NAFLD与冠心病的许多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相关,但NAFLD与冠脉疾病的发生是否存在直接相关性?目前这类临床研究文献鲜有报道。  相似文献   

7.
提高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认识,早期防治代谢紊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十分常见,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为10%~24%,在糖尿病人群中高达70%~80%,近年来在亚太地区和我国呈上升趋势,我国上海城市社区人群中NAFLD患病率已达15%.大量研究表明NAFLD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NAFLD不仅与代谢综合征密切伴随,而且还可预测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由于肝脏是调节和控制糖脂代谢的中枢器官,肝脏脂肪沉积在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对专科医生尤其是内分泌科医生来说,认识到NAFLD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密切关系至关重要.对NAFLD应该及早正确诊断,并且及时评估这些患者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对于预防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的流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和发病率不断攀升, 并且儿童和青少年(年龄≤21岁)、瘦人(体重指数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 以及慢性乙型肝炎等其他慢性肝病患者并发NAFLD也较常见。NAFLD现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慢性肝病, 也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越来越常见的病因, 并与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互为因果, 共同增加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和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特征为非酒精性因素所致的肝脂肪变性,其发病机制、疾病演变过程以及治疗和预防都逐渐受到广泛重视。目前关于肠道微生态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近来也有许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与NAFLD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多种机制影响NAFLD的发生发展,如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胰岛素抵抗以及减弱肝线粒体氧化应激等,研究丁酸与NAFLD疾病发病的关系有望为NAFLD的防治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并非良性疾病, 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合并肝纤维化F2~4患者发生肝脏相关事件和死亡的风险较高, 因此, 被认为是"有风险"的NASH。我国NAFLD患者群体庞大, 如何筛查出存在肝纤维化人群是一个重要社会经济学问题。目前, 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方法(NITs)有血清学模型、基于振动控制瞬时弹性成像及磁共振弹性成像的肝硬度检测, 现结合近年来NITs的研究进展及NAFLD国内外防治指南, 梳理了NAFLD患者肝纤维化筛查、评估路径及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逐渐成为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作为NAFL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NAFLD患者CVD发生发展的风险更大,其机制可能与血管和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胆汁酸代谢、氧化应激、全身炎症反应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等相关.其中,代谢综合征在两者联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早期识别NAFLD患者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而减少心血管相关并发症,对于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成为我国成年人中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NAFLD可由非酒精性肝脂肪变性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及NAFLD相关性心血管事件、死亡等重大疾病。现对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相关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等重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以便进一步探讨NAFLD发生发展的机制,降低NAFLD的患病率,减缓NAFLD的进展程度,降低相关疾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作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其肝外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门静脉血栓(PVT)等]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增加。NAFLD并发PVT的机制与传统肝硬化有明显区别。从三级凝血障碍角度入手,从三个不同等级且阶梯式地阐述了NAFLD并发PVT的发病机制,描述了运动预防和治疗NAFLD发生PVT的全新观念,为NAFLD并发PVT的肝移植受者提出了技术挑战,对提高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展玉涛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0):868-86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富裕地区最常见的肝病,美国成人患病率约为30%。过去认为NAFLD是良性病变,现认为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且近年研究发现NAFLD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NAFLD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7):1713-17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疾病,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内脂肪滴大量蓄积。NAFLD不仅成因复杂,还可诱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和专门的治疗药物。自噬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具有维持细胞内稳态的作用。自噬选择性降解细胞中脂质的机制称为脂噬,该机制为缓解因脂质蓄积引起的疾病提供了新思路。从NAFLD发生发展、脂肪滴降解过程、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展相关因子入手,探讨了自噬与NAFLD的相关性。这可能为从自噬入手治疗NAFLD提供理论基础,并为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6.
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由一系列包括遗传易感性及环境暴露的复杂过程引起。无论代谢综合征是因、还是果,NAFLD常与一个或多个代谢综合征相关表型共同发生。也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NAFLD与代谢综合征具有共同的发病机制。然而,6跨膜蛋白超家族成员2(TM6SF2)基因变异是一例外~([1]),在增加NAFLD风险的同时,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保护作用,表现出NAFLD与心血管疾病出人意料的负相关。尽管值得怀疑,但是目前并没有令人信服的研究表明NAFLD与代谢综合征有共同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认知障碍发生。认知障碍可造成心血管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和照护负担加重, 导致患者的生存质量低下和疾病不良预后发生。本文就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和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4种主要心血管疾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心血管疾病导致认知障碍的可能发病机制和防治心血管疾病对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等进行综述, 以期为深入探索心血管疾病与认知障碍之间复杂关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被公认为是引发慢性肝病的一大主要病因,其影响了超过25%的美国以及全世界人口。每4例NAFLD患者中就有1例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其可以导致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与患病和死亡显著相关。尽管NAFLD主要存在于肥胖和(或)2型糖尿病患者中,但据估计有7%~20%的NAFLD患者为瘦人体质。在临床评估患有遗传性疾病、脂肪代谢障碍、药物源性脂肪肝和炎症性疾病等的瘦型NAFLD患者时,临床医师所能参考的指导性意见十分有限。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为瘦型NAFLD患者的流行病学、疾病自然史、预后和死亡的特征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证据。多项研究发现,瘦型NAFLD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与肝脏疾病死亡率以及全因死亡率相较于无NAFLD的瘦人群体均有升高。本文作为美国胃肠病学会临床实践更新,将提供“最佳实践建议”以通过循证医学途径来帮助临床医师对瘦型NAFLD进行诊断、分期和处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非肥胖人群中的流行,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了NAFLD在非肥胖人群中的意义。与肥胖型NAFLD患者相比,非肥胖型NAFLD患者虽缺乏肥胖表型,但仍存在代谢紊乱,其发生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大。目前针对非肥胖型NAFLD尚无治疗相关的有效药物,且现有的治疗方式各有优势,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非肥胖型NAFLD的病因及治疗进展方面进行综述,为指导非肥胖型NAFLD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臧馨雅  姜绍文  谢青 《肝脏》2023,(12):1395-139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全球流行率达30%~40%,特别是患有2型糖尿病、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发生NAFLD的风险尤其高,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NAFLD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肝癌。NAFLD患者的绝对数量巨大,疾病负担重,然而在基层医疗和糖尿病管理机构中,NAFLD患者进展性肝病风险的识别仍然非常不理想。本文总结一种对NAFLD患者进行危险分层的方法,这将有助于医务工作者对NAFLD患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