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非髓外病变(non-EMD)、骨旁髓外(EM-B)和软组织髓外(EM-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对EM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515例NDMM患者,114例(22%)伴EMD患者,其中EM-B组91例(18%),EM-E组23例(4%)。通过卡方检验比较3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通过Kaplan-Meier法比较3组患者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差异;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多因素分析确定独立预后因素。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轻链、肌酐清除率、细胞遗传学危险度、17p缺失、是否接受ASCT和诱导方案类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EM-E患者M蛋白为IgD型,显著增高(P=0.021)。non-EMD、EM-B和EM-E 3组患者中位PFS时间分别为27.4、23.1和14.0个月,中位OS期分别为未达到、76.8个月和25.6个月,EM-E的PFS(对non-EMD,P=0.004;对EM-B,P=0.036)和OS(对non-EMD,P<0.001;对EM-B,P=0.002)最差,而EM-B与non-EMD组之间P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中,EM-E是NDMM患者O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HR=8.779,P<0.001),对PFS也产生不良影响(HR=1.874,P=0.050)。在未接受ASCT患者中,EM-B患者OS显著差于non-EMD组(中位76.8个月对未达到,P=0.029),但在ASCT患者中,EM-B和non-EMD组P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初诊non-EMD、EM-B比较,EM-E患者预后最差,而且EM-E是NDMM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ASCT能克服EM-B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伴骨相关髓外(EM-B)和骨外髓外(EM-E)病变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9年3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诊治的80例伴髓外病变的NDMM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80例累及髓外的NDMM患者中伴EM-B者51例,伴EM-E者29例。与EM-B组相比,EM-E组β2-微球蛋白水平(5.82 mg/L对3.99 mg/L,P=0.030)、乳酸脱氢酶水平(256 U/L对184 U/L,P=0.003)、1q21扩增发生率(78.6%对53.1%,P=0.035)、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50%对25%,P=0.002)升高,CD56阳性率(14.3%对66.7%,P=0.057)和治疗总有效率(60.0%对82.3%,P=0.034)降低。EM-E组和EM-B组的中位总生存(OS)时间分别为14.5、49.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分别为9.0、18.0个月。与EM-B组患者相比,EM-E组患者的OS、PFS时间均明显缩短(P值分别为0.035和<0.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药时代早期复发对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和指导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根据无病生存期(PFS)是否超过12个月将患者分为早期复发组和晚期复发组,分析两组患者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贫血、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髓外病变、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修订版国际分期系统(R-ISS)分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及疗效,筛选出有意义的临床指标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探讨早期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170例NDMM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早期复发者25例(14.7%),晚期复发者145例(85.3%)。早期复发组中位OS时间为20个月,晚期复发组中位OS时间为140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早期复发组最佳疗效≥VGPR为14例(56%),晚期复发组为113例(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对于不同的缓解程度,早期复发患者均预后不良。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危遗传学异常和髓外病变是NDMM患者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新药时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和新药化疗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的临床疗效、生存期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采用新药方案诱导化疗的149例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接受ASCT的患者为移植组,125例未接受ASCT的患者为非移植组,中位随访时间43(1-90)个月。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组间混杂因素后比较组间缓解深度、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通过匹配组间的协变量达到均衡,51例患者进入研究,移植组15例,非移植组36例。匹配后,移植组完全缓解(CR)率较非移植组接受维持治疗的CR率高(93.3%vs 42.3%,P=0.004),而深度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3.3%vs 65.4%,P=0.103;93.3%vs 96.2%,P=1.000)。匹配前,移植组较非移植组3、5年的PFS率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 PFS)分别为(89.6%vs 66.5%,P=0.024;69.8%vs 42.7%;未达到vs 51.0个月),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7+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r/r AML)患者的临床及分子学特征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入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行allo-HSCT的172例r/r AML 患者, 根据初发免疫表型是否表达CD7分为CD7+组75例, CD7-组97例。采用Mann-Whitney U和卡方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子学及细胞遗传学特征, Kaplan-Meier分析两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中位总生存时间(OS), Cox回归筛选影响患者预后因素。结果中位随访19个月, CD7-组复发率23.71%, CD7+组复发率50.67%(χ2=13.428, P<0.001)。复发患者中CD7-组86.96%不表达CD7, CD7+组86.84%表达CD7。CD7-组和CD7+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25个月和5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28, P=0.003);中位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34个月和15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9, P=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伴髓外病变(EMD)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伴髓外病变的4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初次住院时原发性EMD组和复发EMD组MM患者临床资料及生存预后的差异.分类基线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二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在本院就诊的6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原始细胞MPO的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MPO低表达组(抗原表达率<70%,35例)和MPO高表达组(抗原表达率≥70%,25例)。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情况,并分析影响OS及PFS的相关因素。【结果】MPO高表达组首次诱导完全缓解(CR)率为52.0%(13/25),显著高于MPO低表达组的25.71%(9/35),且差异有显著性(χ^(2)=4.339,P<0.05)。MPO高表达组最终CR率显著高于MPO低表达组(P<0.05)。ROC结果显示,MPO预测死亡、疾病进展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71。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MPO低表达组累积OS、PFS率较MPO高表达组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NCCN危险度分层、MPO表达、首次诱导CR是急性髓系白血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MPO表达、首次诱导CR是急性髓系白血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MPO低表达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首次诱导CR率及最终CR率较低,OS及PFS缩短,MPO表达水平可有效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评估合并糖尿病(DM)及治疗过程中发生血糖升高对DLBCL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481例初诊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关注其治疗前及治疗中的血糖水平,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评估预后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血糖异常对DLBCL患者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结果82例(17.0%)患者在诊断DLBCL前患DM,88例(18.3%)患者在DLBCL治疗过程中至少发生一次血糖升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Ann-Arbor分期、IPI评分、是否合并DM与OS、PFS相关(P值均<0.05)。组间比较显示,合并DM组与治疗过程中血糖升高组的OS和PFS均较无血糖异常组差(OS:P值分别为0.001、0.003,PFS:P值均<0.001),合并DM组与治疗过程中血糖升高组相比OS和PF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57、0.463)。化疗期间血糖控制良好组的OS和PFS优于血糖控制差组(OS:P=0.037,PFS:P=0.007)。结论合并DM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治疗过程中血糖升高与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R-ISS分期系统对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5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412例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传统化疗和反应停或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诱导化疗方案。根据ISS分期、细胞遗传学、LDH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R-ISS-Ⅰ期、R-ISS-Ⅱ期和R-ISS-Ⅲ期,比较3期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412例患者中,R-ISS-Ⅰ期76例,R-ISS-Ⅱ期259例,R-ISS-Ⅲ期77例,3期患者的中位PFS时间分别是44、25和14个月(P=0.000),中位OS时间分别是未达到、54和25个月(P 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传统化疗组(P=0.042)、硼替佐米为基础化疗组(P=0.000)、以反应停为基础的化疗组(P=0.000)、移植组(P=0.034)、不同年龄分层组(≤65岁组P=0.000,66-75岁组P=0.001,≥76岁组P=0.000)、肾功能损害组(P=0.003)、髓外浸润组(P=0.000)中,不同R-ISS分期患者的OS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R-ISS分期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PFS和OS时间不同,R-ISS分期系统对初发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初诊伴肾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肾功能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7年8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伴肾损害的MM患者181例, 其基线慢性肾脏病(CKD)分期为3~5期。对不同肾功能疗效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血液学反应深度、生存情况等进行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纳入181例初诊时即有肾功能损害患者, 以277例肾功能正常(CKD分期1~2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大多数患者应用BCD和VRD方案。与无肾损害患者相比, 肾损害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时间(14.0个月对24.8个月, P<0.001)和总生存(OS)时间(49.2个月对79.7个月, P<0.001)均显著缩短。肾功能疗效有效组和无效组高钙血症(P=0.013, OR=5.654)、1q21+(P=0.018, OR=2.876)和血液学反应达部分缓解及以上(P=0.001, OR=4.99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且均为肾功能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后肾功能有效者的PFS时间和OS时间均较治疗后肾功能无效者延长(PFS:15.6个月对10.2个月, 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CD33和CD1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初诊的121例MM患者中CD33和CD13的表达情况及CD33和CD13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21例初诊MM患者中,CD33+组有30例(24.8%),CD13+组有12例(9.9%)。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与CD33-组比较,CD33+组MM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和总体生存(OS)时间显著缩短(PFS 17.5 vs 23个月,P=0.000;OS 18.5 vs 25个月,P=0.000);与CD13-组比较,CD13+组MM患者的PFS时间和OS时间也显著缩短(PFS 21 vs 22个月,P=0.012;OS 25 vs 26个月,P=0.006)。Cox回归分析显示,CD33和CD13均是MM患者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CD33:P=0.000;CD13:P=0.003)。结论:CD33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于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治疗的145例NDMM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NDMM组(n=145),其中,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系ISS-Ⅰ期患者为33例,ISS-Ⅱ期患者为45例,ISS-Ⅲ期患者为67例.选择61例无症状/冒烟型骨髓瘤(SMM)患者与47例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US)患者作为对照,将其分别纳入SMM组(n=61)和MGUS组(n=47).观察NDMM组、SMM组及MGUS组患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及P-、L-、E-选择素等黏附分子水平,以及NDMM组患者的疾病特征(β2-微球蛋白、肌酐、尿素和白蛋白水平).统计学比较3组患者黏附分子水平,NDMM组不同ISS分期患者的黏附分子水平,以及分析NDMM组患者黏附分子水平与MM疾病特征的相关性.观察NDMM组患者总体生存(OS)期,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NDMM患者OS期的影响因素.根据已有研究结果、临床经验及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NDMM患者O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①NDMM组VCAM-1水平,显著高于SMM组与MGUS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33、2.71,P=0.001、0.009).SMM组与MGUS组VCAM-1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1.79,P=0.047).NDMM组与SMM组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MGUS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0、2.97,P=0.009、0.007).NDMM组和SMM组I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8,P=0.870).NDMM组L-、P-选择素水平,均显著低于SMM组和MGUS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选择素水平:Z=3.77、9.86,P=0.002、0.001;P-选择素水平:Z=6.71、8.48,P=0.001、0.001).SMM组与MGUS组的L-、P-选择素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01、0.31,P=0.640、0.780).3组E-选择素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NDMM组ISS-Ⅰ期患者的VCAM-1水平,显著低于ISS-Ⅱ、-Ⅲ期患者,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1、8.72,P=0.007、0.001).NDMM组ISS-Ⅰ期患者的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ISS-Ⅱ、-Ⅲ期,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2.66、3.47,P=0.013、0.002).NDMM组不同ISS分期患者的ICAM-1及L、E-选择素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NDMM组患者ICAM-1水平与VCAM-1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466,P=0.001),与P-选择素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216,P=0.011).NDMM组患者VCAM 1水平与β2-微球蛋白、尿素和肌酐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560、0.430、0.436,P=0.002、0.001、0.001),与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167,P=0.018).P-、L-选择素水平与β2-微球蛋白、肌酐和尿素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选择素水平:r=-0.430、-0.215、-0.339,P=0.006、0.021、0.017;L-选择素水平:r=-0.284、-0.321、-0.251,P=0.033、0.002、0.001),与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54、0.381,P=0.001、0.001).④NDMM患者OS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CAM-1水平(HR=0.546,95%CI:0.376~0.981,P=0.003),P-选择素水平(HR=0.490,95%CI:0.277~0.998,P=0.017),ISS分期(HR=0.476,95%CI:0.341~0.965,P=0.026)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HR=0.466,95%CI:0.272~0.873,P=0.001),均为NDMM患者OS期的影响因素.NDMM患者OS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CAM-1水平≥799 ng/mL(HR=0.444,95%CI:0.246~0.801,P=0.007),LDH水平<300 U/L(HR=0.350,95%CI:0.133~0.919,P=0.033)和ISS分期(HR=0.392,95%CI:0.225~0.681,P=0.001),均为NDMM组患者O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CAM-1水平是NDMM患者O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VCAM-1是否可以作为抗NDMM治疗的潜在靶点,则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治疗相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t-MDS/AML)的临床特征、分子生物学特点、疗效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3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86例肿瘤t-MDS/AML患者临床资料, 分析肿瘤t-MDS/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分子生物学特点、治疗及其生存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86例肿瘤t-MDS/AML患者, 原发肿瘤类型主要包括乳腺癌(27.9%)、肠癌(17.4%)、淋巴瘤(12.8%)、肺癌(11.6%)。t-AML患者67例, 其中M0 1例、M1 6例、M2 27例、M3 9例、M4 12例、M5 10例、M6 1例、M7 1例。62例患者可进行遗传学分层, 20例(29.9%)低危组患者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36(95%CI 22~52)个月;10例(14.9%)中危组患者中位OS时间为6(95%CI 3~9)个月;32例(47.8%)高危患者中位OS时间为8(95%CI 1~15)个月。非低危组t-AML患者中位OS时间为8(95%CI 3~13)个月, 明显短于低危组(χ2=13.856, P<0.001);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在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中的地位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0月至2007年2月接受ASCT治疗的28例MM患者(A组)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并与同期未行ASCT的MM患者,包括接近完全缓解(nCR)或以上缓解的23例(B组)和仅获得部分缓解(PR)的25例(C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 ASCT对缓解程度的影响并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3组患者的缓解持续时间(DOR)、疾病进展时间(TTP)和生存(OS)时间.结果 移植前未达到nCR的8例患者[7例PR和1例轻微缓解(MR)]移植后均达到nCR或以上缓解(3例CR,5例nCR),A组完全缓解(CR)率由移植前的10.7%(3例)提高到42.9%(12例).A组中位DOR(33个月)较B组(17个月)和C组(18个月)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中位TTP(45个月)较C组(28个月)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B组(43个月)无明显差异;中位随访时间为30(4~79)个月,A组和B组OS时间较C组长,但随访结束时未显示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SCT可进一步增强患者的缓解程度,延长患者的DOR和TTP,并可能延长OS时间,改善生存质量;ASCT对TTP的延长得益于更好程度的缓解,因此对其他治疗不能达到很好缓解的MM患者可以通过ASCT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局限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1例Ⅲ~Ⅳ期ENKT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疗效、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依据起病时是否存在鼻咽部受累分为鼻型与非鼻型,对比分析二者的差异,探讨EB病毒DNA(EBV-DNA)在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价中的意义。结果所有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2(14~67)岁,男女比例为2.9∶1。中位随访时间为30(1~78)个月,非局限期患者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7个月,1年及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34.1%和24.6%,1年及3年OS率分别为39.9%和26.6%。鼻型与非鼻型患者的比例为1.6∶1。非鼻型患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比例较鼻型患者高(65.0%对35.5%,P=0.039),非鼻型患者一线化疗的完全缓解(CR)率较鼻型患者低(10.0%对45.2%,P=0.008)。非局限期鼻型与非鼻型患者的中位OS时间分别为9个月和4个月,3年PFS率分别为36.0%和10.0%(P=0.029),3年OS率分别为37.9%和1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初诊并术后病理证实的292例C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以患者血小板计数300×109/L为界值将患者分为正常和增高两组,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血小板增高及其他临床因素对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预后的影响。结果该研究CCRCC患者中血小板增高发生率为9.59%(28/292),正常组1年、3年、5年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99%、97%和99%、97%、86%,而增高组分别为89%、84%、84%和86%、81%、81%,两组OS(χ2=13.023,P=0.000)和PFS(χ2=3.968,P=0.046)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方式、肿瘤大小、肿瘤坏死情况、病理分级、T分期、TNM分期是OS的预后因素,而且肿瘤大小和TNM分期还是PFS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T分期和TNM分期是PFS预后的独立因素,血小板计数是OS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血小板增高是CCRCC预后不良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R-CDOP方案对初治DLBCL伴预后不良因素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初治DLBCL共94例临床资料。均给予患者R-CDOP方案治疗,统计疗效、生存获益及安全性指标,并根据临床特征进行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分析。结果:94例患者经治疗后,CR共73例,PR共14例,SD 2例,PD 4例,ORR为92. 55%; 1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94. 68%(89/94),85.11%(80/94),中位OS和PFS均未达到。不同年龄、Ann-Arbor分期、IPI评分、结外肿物数量、肿物直径、Ki-67、LDH水平及组织受累情况、患者累积OS率和PFS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 05);结外肿物0-1个和≥2个患者的1年OS率和PFS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5);肿物直径7. 5和≥7. 5 cm患者1年OS率和PFS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5)。结论:对初治DLBCL伴预后不良因素患者采用R-CDOP方案治疗可有效改善早期疗效,延长生存时间,且安全性良好,但远期预后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多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纳入2014年1月至2022年11月因继发AML在浙江省造血干细胞移植协作组4个中心接受allo-HSCT的18岁以上的成人患者, 并进行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95例患者, 其中66例(69.5%)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AML(MDS-AML), 4例(4.2%)为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转化AML(MDS/MPN-AML), 25例(26.3%)为治疗相关AML(tAML)。所有患者的3年累积复发率(CIR)、无白血病生存(L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18.6%(95%CI 10.2%~27.0%)、70.6%(95%CI 60.8%~80.4%)和73.3%(95%CI 63.9%~82.7%)。M-AML(包括MDS-AML、MDS/MPN-AML)组和tAML组的3年CIR分别为20.0%和16.4%(P=0.430);3年LFS率分别为68.3%和75.4%(P=0.176);3年OS率分别为69.7%和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不同时间进行修订版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及WHO预后积分系统(WPSS)评分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allo-HSCT的184例MDS患者临床资料,在初诊及移植前两个时间点进行IPSS-R及WPSS评分,比较两者预后评估价值,分析影响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中位随访21.9(0.5~47.5)个月,移植后2年总体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75.1±3.4)%、(71.6±3.6)%,2年复发(RR)率和无复发死亡率(NRM)分别为(11.9±0.1)%、(16.5±0.1)%。初诊时IPSS-R≤3.5分与>3.5分组OS、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9;P=0.724),WPSS≤2分与>2分组OS、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2;P=0.726)。移植前除外10例患者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74例患者可进行IPSS-R及WPSS评估,其中IPSS-R≤3.5分组OS、PFS率显著优于>3.5分组[OS:(88.6±4.1)%对(65.8±5.3)%,P=0.003;PFS:(87.6±4.2)%对(60.5±5.8)%,P=0.002],WPSS≤2分与>2分组间OS、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4;P=0.565)。此外,移植前IPSS-R较初诊时相比改善组OS、PFS率显著优于未改善组[OS:(83.8±4.6)%对(69.3±5.8)%,P=0.027;PFS:(82.8±4.4)%对(64.0±7.2)%,P=0.006],多因素分析发现移植前TP53突变(P=0.047,HR=2.460,95%CI 1.014~5.971)和移植前IPSS-R>3.5分(P=0.021,HR=2.510,95%CI 1.151~5.476)是影响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移植前细胞遗传学差及极差(P=0.008,HR=2.765,95%CI 1.305~5.856)和移植前IPSS-R>3.5分(P=0.017,HR=2.457,95%CI 1.175~5.141)是影响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移植前进行IPSS-R评分对行allo-HSCT的MDS患者的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移植前IPSS-R较初诊时改善的患者有着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初诊伴肾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肾功能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7年8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伴肾损害的MM患者181例,其基线慢性肾脏病(CKD)分期为3~5期。对不同肾功能疗效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血液学反应深度、生存情况等进行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纳入181例初诊时即有肾功能损害患者,以277例肾功能正常(CKD分期1~2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大多数患者应用BCD和VRD方案。与无肾损害患者相比,肾损害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时间(14.0个月对24.8个月,P<0.001)和总生存(OS)时间(49.2个月对79.7个月,P<0.001)均显著缩短。肾功能疗效有效组和无效组高钙血症(P=0.013,OR=5.654)、1q21+(P=0.018,OR=2.876)和血液学反应达部分缓解及以上(P=0.001,OR=4.99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均为肾功能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后肾功能有效者的PFS时间和OS时间均较治疗后肾功能无效者延长(PFS:15.6个月对10.2个月,P=0.074;OS:56.5个月对47.3个月,P=0.6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钙血症、1q21+和血液学反应深度是MM患者肾功能改善的独立预后因素。基线CKD分期3~5期的MM患者生存更差,治疗后肾功能疗效有效有助于改善P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