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将60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功能性电刺激及神经促进技术等常规方法 行康复训练,共8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减重步行训练(BWSTT),15~30 min/次,每天1次,每周5次,共8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及Barthel指数(BI).结果 治疗后两组MWS、BBS评分及BI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认为体力及耐受性好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可在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变化等情况下行BWST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糖耐量的影响。方法 124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减重组和非减重组各62例,减重组给予减重步行训练,非减重组不给予该训练方法,其余治疗及康复方案均相同。给予4 w的训练,最后评价两组血糖、血脂相关指标及下肢运动功能。结果训练后,两组空腹血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值均处于正常状态。但两组泼尼松葡萄糖耐量试验(CGTT)2 h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胰岛抵抗指数差异显著(P<0.05,P<0.01);减重组下肢功能评分较训练前明显增高,同时也显著高于非减重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能明显改善脂糖代谢,调节餐后血糖,对糖耐量及胰岛功能均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当然也能明显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策略性靶向性康复训练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102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策略性靶向性康复训练技术,即认知注意力训练、空间位置觉及下肢协调性训练。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通过“起立-行走”计时(TUGT)、最大步行速度(MWS)检测值进行比较。结果2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TUGT检测值分别从(28.7±4.9)S及(27.5±6.3)s下降钏(15.7±3.6)S及(23.5±5.1)s,治疗前后的差值分别为(14.0±1.7)s及(4.8±2.1)s,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间及两组间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0.01、0.001、2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MWS检测值分别从(30.5±5.8)m/min和(33.1±6.3)m/min上升到(53.5±7.8)m/min及(42.5±6.7)m/min,治疗前后的差值分别为(23.8±3.2)及(11.0±3.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间及两组间差值只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01、0.0000,结论策略性靶向性康复训练技术可针对性改善啮卒中患者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5.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步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脑卒中后病人步行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5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疗法,治疗组同时配合BWSWT,共训练8周,每周5次,每日1次,每次30min,训练前后各评,价1次。结果 训练8周后两组FAC评分、步行速度及步长较训练前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01);训练后,治疗组步行速度及步长提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FAC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01)。结论 BWSTT可提高偏瘫病人的步行能力、步行速度及步长。 相似文献
6.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步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BWSTT)对脑卒中后步行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58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疗法,治疗组加BWSTT,共8周,每周5次,每日1次,每次30min,训练前后各行1次评价。结果训练后两组功能性运动量表(FAC)评分、步行速度及步长较训练前均明显提高,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各项提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或P〈0.01)。结论BWSTF可提高偏瘫病人的步行能力、步行速度及步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 BWSTT )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康复技术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BWSTT进行下肢运动能力的恢复训练,共训练4周。采用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 量表)、行走能力[功能性步行量表( FAC)]、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Barthel指数)、平衡功能( Berg平衡量表)评价两组训练前后的运动功能。结果两组训练前后Fugl-Meyer量表、FAC、Barthel指数、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优于训练前( P均<0.05),且观察组训练后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训练后( P均<0.05)。结论 BWSTT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9.
规范化康复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规范化康复护理在首次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8例脑卒中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制定规范化的脑卒中康复护理方法,对治疗组29例发病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结果治疗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步行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结论按规范化的康复护理方法实施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步行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18)
目的探讨等速运动锻炼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学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82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以等速运动锻炼,随访6个月后,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比较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测平衡功能;比较两组6 min步行距离及10 m步行时间;采用改良Ashworyh量表比较两组肌张力变化。结果观察组MBI评分、FMA评分及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10 m步行时间小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肌张力差别不大,观察组治疗后肌张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运动锻炼能够有效提高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对于降低患者的肌张力、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强化下肢运动训练(腿部推蹬机上进行抗阻及屈伸训练、跑步机上跑步)和传统步态训练两种方法,对帕金森病(PD)患者下肢肌肉力量和平衡步行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强化组和传统组各30例。传统组给予传统步态运动训练法,每次30 min,强化组给予伸展及抗阻两种运动训练法。15 min热身后在跑步机跑步训练30 min。两组患者每周训练进行4次,持续3个月。两组干预前后进行肌肉力量测量和功能性步态评价量表分别进行评分。结果两种运动训练法干预后,强化组患者肌肉力量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强化组患者功能性步态评价结果明显优于传统组(P<0.001)。结论强化下肢运动训练法更能有效改善PD患者的下肢肌肉力量和平衡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1)
目的对比不同次数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6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组及常规组,每组4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常规组联合常规FES治疗,20 min/次,1次/d;强化组联合强化FES治疗,20 min/次,2次/d。对比两组治疗前1 d与治疗2 w时的步行能力(采用Holden分级评价)、运动功能[采用运动评定量表(MAS)评价]与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I)评价];对比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 w时,两组Holden分级优于治疗前1 d,且强化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w时,两组MAS、BI评分均较治疗前1 d,且强化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每日应用1次FES相比,每日应用2次FES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带来的获益更理想,患者步行能力、活动功能恢复更好,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且治疗过程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Lokomat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步态、步行能力及踝、膝关节角度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患者80例(病程<6个月).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干预组应用Lokomat康复训练机器人进行干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均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下肢功能评分(FMA-L)、步频、步长和步速及踝膝关节角度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干预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干预组各项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Lokomat康复训练机器人的干预疗法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Biodex平衡训练系统辅助特定性平板步行训练对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卒中后平衡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偏瘫患者40例,按病例号奇偶数分为平衡训练组和常规训练组,每组20例。常规训练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传统的平衡训练,平衡训练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Biodex平衡训练系统辅助特定任务性平板步行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下肢稳定性指数、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起立-行走"计时(TUGT)、最大步速和步长、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下肢部分)评分(FMA-L)、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功能性步行量表评分(FAC),综合评定患者的平衡和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衡训练组与常规训练组比较,稳定性指数(分别为6.5±1.3、8.5±2.1)、BBS评分[分别为(49±4)、(34±3)分]、TUGT[分别为(13.5±3.2)、(22.3±2.8)s]、最大步速[分别为(60±23)、(50±21)m/min]、最大步长[分别为(54±12)、(42±11)m]、FMA评分[分别为(31±4)、(24±5)分]、MBI评分[分别为(81±14)、(70±11)分]及FAC分级评分[分别为(4.31±0.39)、(3.21±0.19)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应用Biodex平衡训练系统辅助特定任务性平板步行训练对卒中后患者的平衡和下肢运动功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跑台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运动功能及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SCI大鼠模型,实验分为SCI模型组、运动训练组和正常组,BBB评分法和改良Tarlow评分记录术后1、3、7、14、28 d大鼠运动评分;RT-PCR检测SCI部位的脊髓组织中Notch1、Hes1 mRNA表达。结果 SCI模型组及运动训练组在各个时间点的BBB评分和改良Tarlow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0.05),运动训练组从14 d起BBB评分和改良Tarlow评分显著高于SCI模型组(均P0.05);SCI模型组和运动训练组各个时间点Notch1、Hes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均P0.05),运动训练组在各个时间点Notch1、Hes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SCI模型组(均P0.05)。结论跑台训练可能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对大鼠的SCI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4)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Lokohelp机器人阶梯减重下肢康复训练对步行功能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104例,分传统组28例、常规组31例、阶梯组45例;3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传统康复训练,常规组加Lokohelp机器人下肢康复训练,凭康复师经验和患者感觉判断减重量,阶梯组加Lokohelp机器人阶梯减重下肢康复训练,疗程均8 w;观察3组治疗前后步长、步宽、步频、步速、步行功能分级的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的步长、步宽、步速、步频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步行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3组治疗后的步长、步宽、步速、步频及步行功能分级比较,阶梯组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Lokohelp机器人阶梯减重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步行功能的康复,其效果优于传统和机器人常规经验式减重康复训练,Lokohelp机器人增加减重称功能,可直观显示减重系数,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单任务与双重任务条件下的运动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一般康复训练,实验组再接受运动双重任务平板训练,对照组再接受单一任务平板训练。采用简式Fugel-meyer运动功能评估下肢部分(FMA-lower),10m最大步行速度(MWST)、Barthel指数量表(Barthle Index,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单任务起立步行测试(TUG)、双重任务TUG评估患者在单项任务条件与双重任务条件下的步行功能表现。结果训练前,2组FMA-lower、MWST、BI、单任务TUG及双重任务TU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2组FMA-lower、MWST和BI评分明显升高(P0.05,P0.01),2组单任务TUG及实验组双重任务TUG明显降低(P0.01);训练后,实验组双重任务TUG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5±1.61)s vs(13.20±2.61)s,P0.01],而2组FMA-lower、MWST、BI评分及单任务TU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任务与双任务平板训练均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但单任务训练不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在双任务条件下的表现,而双任务条件下的康复训练能提高脑卒中患者在双重任务条件下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王环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21,(4)
目的:探寻老年脑卒中患者早发性癫痫的护理方法.方法:实施随机抽选的方式对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这段期间收治的部分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患者总量为80例,是本次临床试验中的主要研究的对象,对照组中对于患者选择的护理方法是常规的护理模式,而实验组中患者则在常规护理模式之上,选取优质护理的模式,在临床试验调研结束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