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 CIP)患者的胸部CT特征及变化,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5例确诊为CIP患者的CT图像,初步总结CIP影像特征。5例患者均为男性,确诊为肺癌后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不同时期出现气短、心悸、咳嗽、胸闷、腹泻、Velcro啰音、骨髓抑制等临床表现。肺部CT征象主要包括磨玻璃影、斑片实变影、网格影、蜂窝状影、纤维条索影、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及结节影等,对称或不对称分布。结果:CIP影像主要表现为肺内以间质改变为主的多样性、多态性病变,分布以双侧或单侧肺野中外带为主,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所好转,影像表现均有所吸收。结论:CIP的影像学征象表现各异,但CT可以客观清晰显示间质性肺疾病的变化,对CIP患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背景和目的:临床研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CIP在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1,PD-L1)抑制剂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irAE)致死原因中排第一位,而真实世界CIP的流行病学情况缺乏大宗人群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国真实世界中肺癌免疫治疗的CIP发病率,并进一步总结其特征、治疗现状和转归。方法:回顾并收集2019年1月—2021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首诊肺癌且接受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治疗的患者基本临床信息,以及CIP患者肺炎的发生时间、等级、治疗方案和转归。总结CIP在研究队列以及各亚组CIP的发病率、发病特点、危险因素以及CIP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临床现状以及转归。结果:共纳入2031例免疫...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后发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接受ICI治疗的125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CIP患者的临床特征、CIP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125例患者应用ICI治疗,7例(5.6%)患者出现CIP.发生CIP的患者中,2级CIP 4例(57.1%),3级CIP 3例(42.9%);发生时间为免疫治疗后1天至69周,中位发生时间为27周.7例(100%)患者出现CIP临床表现,其中喘息7例,咳嗽5例,发热3例,咯血2例.胸部CT影像学表现:双肺磨玻璃影5例,双肺斑片影3例,斑片影合并网格影2例,双肺实变影3例.7例患者接受了激素治疗,激素治疗后6例患者病情好转,1例患者无好转,经激素联合托珠单抗治疗后好转.无CIP导致的死亡病例.治疗好转后4例患者停用免疫治疗,3例患者再次接受ICI治疗.结论 NSCLC患者接受ICI治疗后可发生CIP,CIP虽然是一种少见且严重的不良事件,但经及时发现、合理治疗后,大多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尝试再次接受ICI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的CT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CIP患者的胸部CT检查图像、临床诊疗经过和随访结果,进行影像学分型,总结各分型特征,分析与其他肺部病变的鉴别要点。结果 2016年9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1354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本院肿瘤科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或联合治疗,共发生CIP 42例,发生率为3.1%(42/1354),共9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0.7%(9/1354)。根据CT影像将CIP分为5种类型:磨玻璃型(10例)、斑片型(16例)、肺实变型(2例)、网格型(3例)和混合型(11例),各分型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并有不同的临床转归,需要与感染性肺炎、肿瘤进展、放射性肺炎等相鉴别。结论 CT影像特征有助于CIP的早期诊断,预测激素敏感性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影像组学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图像分析方法, 能够深度发掘隐藏在医学影像背后的临床信息, 近几年在医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期放化疗后巩固免疫治疗已经成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 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放射性肺炎(RP)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IP)的预测和鉴别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基于CT的影像组学分析在预测RP和CIP以及二者鉴别方面展现了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 AEs)常发生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的患者,但关于肺癌中ir AEs发生和结局的国内证据相对缺乏。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国肺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ir AEs的发生和转归。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21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接受过至少1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肺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通过统计描述、Kaplan-Meier等方法分析ir AEs总体发生情况及各类ir AEs的发生与结局。结果 共纳入135例患者,106例(78.5%)至少发生一种ir AEs,首次发生的中位时间为28 d。多数ir AEs发生于治疗早期,多为轻-中度、可恢复。57例(42.2%)患者死亡;严重ir AEs致死率为12.6%(n=17),其中7例(41.2%)死于肺炎。整体人群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为505 d(95%CI:352-658),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为625 d(95%CI:491-759)。发生任一...  相似文献   

7.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应用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结局,随着ICI的广泛应用,与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irAE)也随之出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肺炎(CIP)为ICI治疗的严重不良事件,亟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因此,早期识别发生CIP的高危人群,尽早进行干预,可减少患者永久性停药、严重CIP的发生,从而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发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相关多系统不良反应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ICI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中日友好医院ICI治疗后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及irAE类型、出现时间、严重程度和ICI疗效等资料。根据是否1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发生过至少1次irAE, 将患者分为多系统irAE组和单一系统irAE组。总结irAE发生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因部分irAE会导致免疫治疗被迫中止, 无法分析无进展生存, 故以ICI治疗持续时间(TD)评价ICI疗效。结果纳入发生irAE的恶性肿瘤患者47例, 共发生70次irAE, 中位发生时间为90 d(35 d, 196 d), 其中12例(25.53%)发生多系统irAE, 共32次irAE;其余35例(74.47%)发生单一系统irAE, 共发生38次irAE。多系统irAE组irAE发生频次排前3位的部位为皮肤(7次)、甲状腺(7次)和肺(5次), 单一系统irAE组分别为肺(13次)、甲状腺(12次)、皮肤(5次)。两组年龄、性别、是否联合其他治疗及不同体质量状况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I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CIP患者的详细资料,根据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进行临床分型.结果 自2016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共564例患者在我院肿瘤内科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其中PD-1/PD-L1抑制剂单药134例,PD-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 pneumonitis,CIP)的发生率、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并探索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03月至2020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CIP的发生率,观察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征象,并对CIP患病组和未患病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索影响CI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60例患者中,5例发生CIP(3例G1,1例G2,1例G4),发生率8.3%,1例死亡,死亡率1.7%。CIP发生中位时间2.1个月(2~9个月)。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发热和胸痛。影像学表现各异,共同点是多个病例出现磨玻璃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分布区域位于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或胸膜下区。 合并肺部基础疾病可能为CI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征象无特异性,无明确诊断标准。目前临床诊治经验少,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有效后序贯胸部放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经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有效的患者, 序贯行胸部放疗, 采用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评估安全性, Kaplan-Meier法分析其总生存(OS)期、无进展生存(PFS)期。结果纳入患者33例, 中位年龄为66(50~79)岁。中位随访时间为20(3~33)个月, 15例(46%)患者出现疾病进展, 12例(36%)死亡。不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放射性食管炎、食欲下降、乏力等, 6例(18%)患者出现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 主要是白细胞减少。1例(3%)发生3级放射性肺炎, 3例(9%)发生1-2级放射性肺炎。全组患者中均未出现5级不良反应。中位PFS期为12个月(95%CI为3.9~20.1), 6个月、1年和2年PFS率分别为78%、49.6%和35.6%。中位OS期为23个月(95%CI, 15.98~30.01), 6个月、1年和2年的OS率分别为86.2%、74.5%和4...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TD-ILD)患者新发肺癌的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征。方法收集58例CTD-ILD患者随访过程中的系列胸部CT图像, 分析间质性肺病的CT特征、肺癌病灶CT图像上的初次出现时间、肺癌确诊时间, 肺癌病灶的形态学特征(位置、形态、大小)及其CT动态变化特征。结果 58例患者中,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最多(31例)。胸部CT表现为2种或2种以上肺间质纤维化CT征象并存。在随访过程中, 共出现59个肺癌病灶, 出现的中位时间为289 d, 确诊时间晚于病灶出现43 d。其中44个病灶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鳞癌23个, 腺癌19个), 12个病灶为小细胞肺癌。43个(72.9%)病灶位于肺下叶, 41个(69.5%)病灶位于肺间质纤维化区域内。根据肺癌病灶CT形态特征可分为结节型(37例)、实变型(12)和蜂窝内型(10例)。结论 CTD-ILD患者的肺部CT表现复杂, 新发肺癌在早期阶段常被漏诊或误诊, 重视CTD-ILD的特殊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新发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疗效、安全性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7例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 根据复发转移后是否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将患者分为非免疫治疗组(n=32)及免疫治疗组(n=55)。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1(OS1, 病理确诊日期至随访截止时间或患者死亡时间)、总生存期2(OS2, 首次免疫治疗/非免疫治疗时间至随访截止时间或患者死亡时间)、安全性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非免疫治疗组与免疫治疗组的DCR分别为53.1%(17/32)和72.7%(40/5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4, P=0.064)。非免疫治疗组中位OS1为51.0个月, 免疫治疗组未达到中位OS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 P=0.006);非免疫治疗组中位OS2为28.0个月, 免疫治疗组未达到中位OS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 P=0.008)。非免疫治疗组与免疫治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8.0个月和23.0个月,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14.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其中主要的类型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恶性肿瘤治疗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发现, 给很多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文章总结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NSCLC临床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探讨了药物作用的原理、不同临床分期NSCLC的诊疗差别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为临床医师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因胸部肿瘤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导致心肌炎的患者20例。将亚临床心肌损伤及轻症型心肌炎定义为轻症组,将重症型心肌炎和危重型心肌炎定义为重症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PLR)对于预测心肌炎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度和准确度。结果 20例患者中,女性4例,男性16例,中位发病年龄64.5岁,发生心肌炎时间(40.40±26.95) d,中位发病时间40 d,死亡率30.0%,重启免疫治疗3例。以胸闷和气短为首发症状的10例(50.0%)。心电图和心脏核磁共振等实验室检查表现形式多样。轻症组与重症组NLR和PL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4和0.727。结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  相似文献   

16.
薛鹏  徐芃芃  毛昀 《中国肿瘤》2019,28(5):367-372
摘 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抗体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配体(PD-L1)单克隆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疗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CIP)临床发生率低,但易造成免疫治疗延迟或终止,严重可导致死亡。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出现新发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必须高度怀疑肺炎。该综述简要介绍了CIP的流行病学、机制和临床特点等,并讨论CIP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发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IP)的发生情况和免疫治疗疗效的关系,分析接受ICI 治疗的NSCLC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 年3月至2023 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ICI 治疗145 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CIP 组和非CIP 组,随后将发生CIP 的患者分为轻度(1、2级)CIP 和重度(3、4级)CIP 两个亚组,通过Kaplan-Meier 法比较生存曲线,分析CIP 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对于患者PFS 及OS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与PFS 和OS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145 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出现CIP,发生率为17.93%,重度CIP 发生率为3.45%。CIP 组患者PFS 明显长于非CIP 组患者(12.3 vs 7.6个月,P<0.05),CIP 组与非CIP 组的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 vs 15.8个月,P>0.05)。亚组分析显示,轻度CIP 和重度CIP 相比,PFS(12.2vs 12.9 个月)及OS(16.1 vs 17.8 个月)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显示,CIP[HR=0.55,95%CI(0.33,0.90),P=0.02]、免疫疗程>6 个[HR=0.51 ,95%CI(0.31, 0.85),P=0.01]是影响患者PFS 的有利预后因素,免疫疗程>6 个[HR=0.4,95%CI(0.18, 0.88),P=0.02]是影响OS的有利预后因素。结论:CIP 的发生率为17.93%,CIP 的发生与PFS 的延长密切相关。免疫疗程>6个是影响NSCLC患者PFS、OS的有利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结合影像组学和剂量组学特征, 采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放射性肺炎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在本院接受放疗的8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肺组织-临床靶区的区域作为感兴趣区域, 从该区域的CT图像和剂量分布中提取影像组学和剂量组学特征。利用2 Gy/次等效剂量(EQD2)模型将物理剂量转换为生物等效剂量, 并从中提取基于EQD2的剂量组学特征。将影像组学结合剂量组学、影像组学结合生物等效剂量组学特征分别输入11个不同的分类器构建预测模型, 并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法完成分类实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UC)值被用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结果两种模型都可以很好地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两种算法下影像组学结合生物等效剂量组学模型的平均AUC值均更高(0.77±0.06∶0.85±0.03, 0.76±0.09∶0.85±0.05, 均P<0.05)。结论基于影像组学和生物等效剂量组学的多模态组学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为临床肺癌患者的放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刘娜  石磊 《肿瘤学杂志》2022,28(3):167-171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治疗中,给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影像组学在晚期NSCLC患者ICIs治疗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疗效评估相关的三个方面,包括...  相似文献   

20.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近年来, 免疫治疗迅速发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特别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已经在NSCLC的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打破了传统放、化疗有效率低、靶向治疗耐药广泛的格局, 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文章针对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NSCLC中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