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妇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12年4月我院妇科围手术期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肝素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指导.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肺栓塞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肺栓塞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一例死亡.结论采用肝素抗凝结合健康指导治疗妇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可以取得较满意的防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围手术期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5月于中山市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围手术期VTE患者38例(9例术前发生血栓、29例术后发生血栓)的临床特征、诊疗过程,并根据高危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 9例术前血栓的患者,其中恶性肿瘤、血浆D-二聚体阳性(>500 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BMI、合并内科疾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9例术后血栓的患者,BMI>25 kg/m2、恶性肿瘤、合并内科疾病、手术时间大于3小时、术后使用止血药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与手术方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血浆-D二聚体阳性、手术时间大于3小时、术后使用止血药物均为妇科围手术期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针对上述高危因素积极预防可显著降低V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 bosis,DVT)两种表现形式。有学者认为,肺栓塞是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肺栓塞的原发病常常是DVT。绝大部分DVT发病前期无症状,70%以上的PTE是在死亡后发现。PTE和DVT是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急性PTE起病急,病死率高,存在多种危险因素。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 thrombosis,DVT)两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全身静脉系统内的栓子脱落后堵塞肺血管床,其中99%的栓子是血栓性质的,也称为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hsm,PTE),简称为PE。围手术期发生的PE在外科已屡见不鲜,重者发生猝死,由此引发不少医疗纠纷。PE的发生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直接关联,后者发生隐匿,常常在毫无察觉中血栓已脱落并随血液回流堵寨肺动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理专科质量敏感指标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预防静脉栓塞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妇科2022年1—12月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需手术的患者219例作为研究对象,1—6月收治的111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对围手术期患者实行VTE预防措施落实护理质量控制;7—12月收治的108例患者为观察组,构建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VTE预防措施落实质量控制。对2组患者围手术期预防VTE效果进行评价,对比2组护理人员的VTE规范筛查落实率、VTE相关知识知晓率、功能锻炼执行正确率、物理预防实施正确率、抗凝药物执行正确率,患者VTE发生率、满意度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VTE规范筛查落实率(75.68%vs. 87.96%)、VTE相关知识知晓率(78.38%vs. 88.89%)、功能锻炼执行正确率(83.78%vs. 91.67%)、物理预防执行正确率(72.97%vs. 86.11%)、抗凝药物执行正确率(81.08%vs. 91.67%)、VTE发生率(9.91%vs. 1.85%)、患者满意度(76.5...  相似文献   

7.
8.
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围术期静脉血栓形成是导致患者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原因之一。围术期VTE的预防,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须考虑患者的风险和获益之间的平衡。为指导妇科医生在妇科手术中血栓预防,2021年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Canada发表了《Guideline No.417:Preventionof Venous Thromboembolic Disease in Gynaecological Surgery》一文,为医生进行围术期血栓预防提供标准流程。本文就指南中妇科手术患者VTE的预防16条推荐建议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等发生率上升,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越来越受关注。轻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气紧等症状,若血栓一旦脱落,可能导致患者肺栓塞甚至引起死亡。近年来,对于外科围手术期的血栓预防的相关指南和推荐意见也越来越多。而肝脏较为特殊,它血管众多,且合成多种凝血因子和促凝血因子,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出血风险和血栓风险并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VTE危险分级,选择采用机械性物理预防或抗凝药物预防。本文拟对肝切除术围手术期静脉血栓预防的方案和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肝切除术围手术期血栓预防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外科手术及长期卧床患者可能产生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重者可发生股部青肿,甚至肺栓塞,危及生命。我院外科近年来高度重视做好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观察和护理,并在临床实践中,逐步摸索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1临床表现1.1下肢肿胀比较双下肢同一部位的周径之差,>1 cm有临床意义[1]。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与肿胀的关系,见表1。表1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与肿胀的关系形成部位肢体肿胀范围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整肢体肿胀股静脉血栓形成肿胀位于膝或大腿下部静脉血栓形成肿胀位于足、踝和小腿下…  相似文献   

11.
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玉芬  袁启东 《中外医疗》2010,29(14):160-160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术前对高危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行认真评估,术后采取护理手段积极干预。结果术后根据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度,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通过为患者创造适宜的治疗环境,有效的心里护理,严密的护理观察。结论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等一系列护理措施,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重度肥胖患者常合并有肥胖相关疾病,与一般接受外科手术患者相比,需要更为全面的评估和准备.本文着重阐述重度肥胖患者围手术期的诊疗流程、各相关科室的术前评估和准备,术后处理及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骨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病因并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骨科手术后形成静脉血栓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采用抗凝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抗凝溶栓治疗,对比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有静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及血液呈高凝状等3大原因。临床上诊断静脉血栓的方法有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并且应用抗凝溶栓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延长抗凝药物使用时间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效果,初步探索髋部骨折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药物预防时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143例髋部骨折患者,分析抗凝药物使用时间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及用药期间出血发生率的关系,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药物预防具体方案均按照2016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建议执行,随访两组患者在骨折后5周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情况及用药期间出血情况。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有症状及无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所有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均需有血管彩超结果取得明确证据,以血管彩超结果为确定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依据。出血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消化道出血、伤口出血、颅内出血、椎管内血肿、眼底出血。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抗凝药物延长至术后2周组和4周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分别为22.09%和8.77%(P=0.037),两组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时间分别为术后(17.32±7.75) d和(29.20±0.17) d,两组患者抗凝药物使用期间均出现1例出血情况,用药期间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6%和1.75%(P=0.769)。结论 抗凝药物使用时间延长至术后4周可显著降低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存在出血风险的患者应仔细评估药物预防的风险及收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骨关节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87例骨关节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修正的Geneva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87例患者中,年龄>65岁的61例(70.1%)、手术中使用止血带的65例(74.7%)、全身麻醉82例(94.3%)、手术时间>1小时的80例(92.0%)、麻醉时间>1.5小时的82例(94.3%)、麻醉复苏时间>1小时的73例(83.9%)、术后踝泵运动<250次/天的86例(98.9%)、有心血管疾病史的58例(66.7%)。结论年龄、手术中是否使用止血带、是否全身麻醉、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踝泵运动等为下肢静脉血栓的独立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结直肠癌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指导预防和治疗。方法 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21年6月—2022年4月在本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02例患者,获取暴露指标,并观察结局,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围术期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者中共有20例患者在围术期发生了VTE。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是否合并有糖尿病、既往VTE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BMI、是否合并冠心病、是否合并高血压、术前4周是否行抗凝治疗、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体位、术后是否行物理预防、术后实验室检查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与结直肠癌围术期并发VTE有回归关系(P=0.005,OR=1.136)。结论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VTE发生率高达19.6%;对于年龄(72.95±9.44)岁以上、患有糖尿病、既往有VTE病史的患者,围术期应当加强干预措施,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形成,对于手术时间、手术体位等更值得关注的指标,还需要本中心更大的样本来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17.
刘蕾  马壮 《西部医学》2023,(9):1249-125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漏诊率及高误诊率的特点,是住院患者院内可预防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虽然各级医院都已加强对VTE防治和管理的关注,但在防治质量与整体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缺陷,缺乏统一质控指标。本文通过对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质量评价与管理指南的回顾,对指南的意义、VTE防治的重点人群及关键评估时间点、防治质量评价核心指标等进行详细的解读,以便为科学地评价VTE管理与防治质量提供依据,最终减少医院相关性VTE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规范的护理方法对预防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2011年收治的300例恶性肿瘤癌患者与2012年收治的308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比较,对比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术前有效护理宣教,术后加强护理,使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由2011年的7例减少到2012年的1例。结论:围手术期规范化护理对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患者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选取骨科创伤手术治疗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患者40例,另选同期骨科创伤手术治疗未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因和手术相关因素。结果: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既往有高血压24例、糖尿病23例,本次伤情为多发伤复合伤18例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使用药物治疗的效果为65%,结合手术综合治疗后的效果为95%。结论:骨科创伤患者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不仅与患肢制动时间长、手术操作这些外在因素有关,还与患者自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史有关;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给予药物及手术综合治疗,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有效的预防或控制眼科围手术期的感染率,提高伤口愈合率和手术成功率。方法通过病房的预防措施及手术室的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结果有效的控制了院内感染率,提高了伤口愈合率。结论感染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