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腹横肌平面阻滞对中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疼痛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择期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90例,根据腹横肌阻滞用药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接受罗哌卡因与右美托咪定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B组接受罗哌卡因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C组不接受腹横肌平面阻滞。记录各组患者入室稳定状态(T0)、气管插管即刻(T1)、气腹后30 min时(T2)、气管拔管10 min后(T3)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监测术后的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及静息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评分。记录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拔管时间、麻醉后护理单元(PACU)停留时间。结果 T2时间点A组患者的MAP低于B组和C组(P<0.05);T3时间点,A组患者的MAP低于B组和C组,且B组的MAP低于C组(P<0.05);T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手术围术期免疫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如皋市人民医院74例行胸科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GP组)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GE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全身麻醉方式,进行常规麻醉诱导,GE组每1.5 h在硬膜外注射7 ml 0.375%罗哌卡因,GP组行T4~T8四点椎旁阻滞,每个点均注射6 ml 0.375%罗哌卡因。比较两组围术期用药剂量,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后30 min(T1)、拔管后即刻(T2)和术后24 h(T3)检测两组的CD4+及CD4+/CD8+比值,分别于T0、T3和术后3 d(T4)比较两组认知水平,比较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及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GP组围术期舒芬太尼、丙泊酚和罗库溴铵的总使用剂量均少于G...  相似文献   

3.
庞希友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7):1159-1162
目的 观察B超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于全麻诱导后行B超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静注0.25%盐酸罗哌卡因3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2组麻醉前(T0)、术后1 h (T1)、术后12 h (T2)、术后24 h (T3)及术后48 h (T4)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使用总量;比较CD4+%、CD8+%、IFN水平及不良反应。 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腹横肌平面阻滞组于T1、T2时点MAP降低,T1、T2及T3时点HR降低(均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腹横肌平面阻滞组于T1、T2、T3、T4时点VAS评分均更低,且术后24 h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总量均降低(均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1、T2、T3及T4时点CD4+%水平均升高,IFN水平T2、T3时点均升高(均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腹横肌平面阻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 结论 B超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较佳,血流动力学平稳,且对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胸横肌平面阻滞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华中阜外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于超声引导下行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于超声引导下行胸横肌平面阻滞,2组患者均于神经阻滞完成后接受全身麻醉。比较2组患者气管插管时(T1)、劈胸骨时(T2)、切开心包时(T3)、关胸时(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于麻醉苏醒后6 h(T5)、苏醒后12 h(T6)、苏醒后24 h(T7)、苏醒后48 h(T8)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剂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麻醉苏醒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T2、T3、T4时的HR...  相似文献   

5.
唐芳  王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9):1169-1172, 117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行择期手术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罗哌卡因+全麻(R+G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DR+G组),各20例。G组采用全身麻醉,R+G组采用全身麻醉+0.25%罗哌卡因两侧各20 mL腹横肌平面阻滞,RD+G组采用全身麻醉+1 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0.25%罗哌卡因两侧各20 mL腹横肌平面阻滞,术后病人均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观察3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以及术后24 h舒芬太尼的用量。比较病人术后2 h(T1)、6 h(T2)、12 h(T3)、24 h(T4)时点静息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咳嗽VA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3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DR+G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G组(P < 0.05);DR+G组、R+G组、G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在T1、T2、T3时间点3组静息VAS和咳嗽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间点,DR+G组静息VAS和咳嗽VAS评分均低于R+G组、G组(P < 0.05~P < 0.01)。DR+G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G组(P <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减少术中、术后全麻药物用量,改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减轻病人疼痛,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腹直肌鞘阻滞对全麻开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麻开腹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20例,年龄40~60岁,体重50~75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30例。R组(0.3%罗哌卡因),DR1组(0.5μg/mL右美托咪定复合0.3%罗哌卡因),DR2组(1μg/mL右美托咪定复合0.3%罗哌卡因),DR3组(2μg/mL右美托咪定复合0.3%罗哌卡因)。全麻诱导前30 min,行双侧腹直肌鞘阻滞,术中静脉麻醉维持,术毕行48 h连续静脉自控镇痛,布托啡诺1 mg静脉注射作为补救镇痛方式,维持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分别记录不同时点CD42+/CD14+比值、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CD14+比值、C反应蛋白(CRP)浓度、白细胞介导素6(IL-6)浓度、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记录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布托啡诺使用率、镇痛泵按压次数、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间驻留时间、心动过缓发生率、低血压发生率、术后嗜睡发生率、药物过敏及术后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和DR1组比较,DR2、DR3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布托啡诺使用率、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P<0.05);与DR2组比较,DR3组丙泊酚用量减少(P<0.05),瑞芬太尼用量、布托啡诺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T1时比较,T2~T6时四组患者CD42+/CD14+比值增大,HLA-DR+/CD14+比值减小(P<0.05);与R组和DR1组比较,T2~T6时DR2、DR3组CD42+/CD14+比值减小,HLA-DR+/CD14+比值增大(P<0.05)。与术前T1时比较,术中与术后各时点四组患者CRP浓度、IL-6浓度均增大(P<0.05);与R组和DR1组比较,T3~T6时DR2组、DR3组CRP浓度均减小,T2~T6时DR2组、DR3组IL-6浓度均减小(P<0.05)。与术前T1时比较,R、DR1组T2~T4时E、NE浓度均减小,DR2、DR3组T2~T5时E、NE浓度均减小(P<0.05);与R组和DR1组比较,T2~T5时DR2、DR3组E、NE浓度均减小(P<0.05)。与R组和DR1组比较,DR3组低血压发生率、心动过缓发生率、苏醒时间、苏醒间驻留时间、术后嗜睡发生率均增加(P<0.05);与DR2组比较,DR3组低血压发生率、心动过缓发生率、苏醒时间、苏醒间驻留时间、术后嗜睡发生率均增加(P<0.05)。各组均未出现右美托咪定或罗哌卡因过敏反应及呼吸抑制。结论1μg/mL右美托咪定复合0.3%罗哌卡因用于腹直肌鞘阻滞可降低全麻开腹手术患者应激和炎症反应程度,保护其细胞免疫功能,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安全性较好,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复合全麻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7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8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MR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试验组(n=40)。对照组在单纯全麻下手术,试验组在超声SAPB复合全麻下手术;于麻醉前30 min(T0)、术中(T1)、术毕时(T2)时,比较两组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皮质醇(Cor);于术前、术后24 h,比较两组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于术后6、12、24、48 h,比较两组疼痛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T1、T2时,两组炎症、应激指标水平较T0时逐渐上升,且试验组各时点IL-6、IL-8、TNF-α、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CD4+均较术前显著下降,CD8+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平面肌神经阻滞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在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择期需要进行胸腔镜下肺切除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5,切口局部浸润镇痛)和观察组(n=35,超声引导下前锯平面肌神经阻滞联合肋间神经阻滞镇痛)。选取麻醉苏醒后2、12、24、48h的VAS疼痛评分、患者术前、术后1d、2d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CD3+、CD4+、CD8+以及CD4+/CD8+水平、术后48h补救性镇痛情况、患者的康复情况以及住院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镇痛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h、12h、24h、48h的安静和咳嗽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d、2d的PCT、CD3+、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低,而观察组CD8+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对宫颈癌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86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抽签法分组。常规组43例行全身麻醉,试验组43例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麻醉诱导前、术后12 h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3+、CD4+/CD8+)水平。结果:试验组语言功能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较常规组短,并发症发生率(6.98%)较常规组(23.26%)低(P<0.05);与常规组比较,术后12 h试验组CD4+、CD3+、CD4+/CD8+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可有效缩短宫颈癌患者术后苏醒、拔管、语言功能恢复时间,减轻免疫抑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复合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接受IFF手术治疗的91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丙泊酚全身麻醉,观察组接受瑞马唑仑复合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前及术后2 h免疫功能及认知功能情况。结果 手术前30 min(T0),两组患者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手术时(T1)、结束手术时(T2)、结束手术后2 h(T3),观察组HR及MAP均较对照组高(P<0.05);T3时,两组外周血CD4+及CD4+/CD8+水平、IFF手术患者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及NK细胞、CD4+和CD8+T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雅安市人民医院2021年8—12月行择期单侧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9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和试验组(行全身麻醉联合ESPB),每组45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瑞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患者在入手术室(T0)、切皮(T1)、手术开始后10 min(T2)和拔管时(T3)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采用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4 h恢复质量;比较术前和术后24 h两组患者NK细胞及CD4+、CD8+T细胞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中瑞芬太尼泵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T0、T1、T2、T3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试验组身体舒适度、疼痛评分及NK细胞、CD4+和CD8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丙泊酚1.5~2 mg/kg、舒芬太尼0.1~0.2μg/kg、咪达唑仑0.02 mg/kg、阿曲库铵0.2 mg/kg麻醉诱导,试验组行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注射0.25%罗哌卡因10 mL,对照组使用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注射。于切皮前(T0)、切皮时(T1)、切皮后15 min(T2)、切皮后30 min(T3)、术后即刻(T4)记录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使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的总量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进食时间;在苏醒后0.5、1、2、6、12、24 h记录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0时间点,两组MAP、HR水平比较,差异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对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下行腹膜透析置管术肾衰竭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8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120例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于术前行TAPB,TAPB完成后15 min,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075 mg·kg-1,随即分别以0.2、0.4、0.6 mg·kg-1·h-1剂量维持静脉泵注;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10 g·L-1丙泊酚0.5 mg·kg-1,随即以2 mg·kg-1·h-1剂量维持泵注。分别于手术切皮时(T1)、分离皮下组织时(T2)、牵拉及切开腹膜时(T3)、放置腹膜透析管时(T4)、打皮下隧道时(T5)及手术结束时(T<...  相似文献   

14.
吴艳  马启刚  高贵 《安徽医学》2023,44(8):956-95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及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六安市中医院麻醉科诊治的105例腹股沟疝修补术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超声引导下予以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B组(超声引导下予以TAPB)、C组(超声引导下予以QLB),各35例。对比手术前(T0)、手术切皮时(T1)、手术牵拉疝囊时(T2)、缝皮时(T3)、术毕(T4)时点3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对比3组术后6 h、12 h、24 h、48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中Ramsay评分量表及不良反应(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差异。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3组HR、MAP存在时间、组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VAS评分存在时间、组间及时间与组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C组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麻醉诱导前行双侧腹横肌平面(TAP)阻滞与帕瑞昔布钠联用的多模式镇痛对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将84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帕瑞昔布钠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麻醉诱导前TAP阻滞的多模式镇痛。收集两组患者术后1、12、24、48 h血流动力学水平[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T淋巴细胞亚群、炎性因子水平[血清γ-干扰素(INF-γ)与白细胞介素-6(IL-6)]及VAS疼痛评分的变化。结果:术后12、24、48 h,观察组MAP以及HR水平均少于对照组(P<0.05);CD3+、CD4+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12、24、48 h,观察组INF-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L-6水平、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实施麻醉诱导前行双侧TAP阻滞与帕瑞昔布钠联用的多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胶质瘤患者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表面CTLA-4表达与胶质瘤WHO分级及手术的关系,阐明CTLA-4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胶质瘤患者60例作为胶质瘤组,健康志愿者46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胶质瘤组和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表面CTLA-4的表达,分析其与胶质瘤WHO分级及手术的关系。结果: 胶质瘤组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表面CTLA-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Ⅳ级胶质瘤患者CD4+和CD8+T细胞表面CTLA-4表达水平最高,Ⅳ级胶质瘤患者CD4+和CD8+T细胞表面CTLA-4表达水平高于Ⅲ级胶质瘤(P<0.01),Ⅲ级胶质瘤患者CD4+和CD8+T细胞表面CTLA-4表达水平高于Ⅱ级胶质瘤(P<0.01);术后胶质瘤患者CD4+和CD8+T细胞表面CTLA-4表达水平低于术前(P<0.01)。结论: 胶质瘤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表面CTLA-4的表达水平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升高而升高,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秀东  王两忠  于晓倩   《四川医学》2024,45(1):58-63
目的 探讨菱形肌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RISS)对肺叶切除手术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抽样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于我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及双盲方式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观察组予以RISS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对照组接受常规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按压自控镇痛泵(PCIA)时间、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CD3+、CD4+、CD8+。结果 观察组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6.25±1.78)vs.(7.59±2.45)]次低于对照组,而首次按压PCIA时间[(12.85±2.85)h vs.(10.25±1.78 h)]长于对照组(t=2.274,、2.833、4.955,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VAS评分、Cor、NE、CD3+、CD4+、CD8+存在时...  相似文献   

18.
牛晶  张天庆 《海南医学》2023,(5):655-658
目的 比较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联合全麻与腰方肌阻滞(QLB)联合全麻应用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肾癌根治术,A组接受SAPB联合全麻,B组接受QLB联合全麻。比较两组患者的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和麻醉后1 h、6 h的T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IgG、IgM);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阻滞操作时间和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8.25±1.51) min、(7.68±1.42) min,明显短于B组的(14.98±1.47) min、(12.54±1.58)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麻醉后1 h血清CD4+T淋巴细胞分别为(40.65±2.41)%和(40.43±1.53)%,麻醉后6 h血清CD4+  相似文献   

19.
徐艳  华豪 《广西医学》2023,(9):1028-1033
目的 探讨采用罗哌卡因行收肌管隐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行收肌管隐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第1次手术麻醉前、麻醉后10 min、麻醉后30 min、术后30 min)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及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麻醉后10 min、麻醉后30 min,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及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 d,观察组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水平、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值,以及胫神经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子宫肌瘤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无锡市新瑞医院收治的86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静吸七氟醚。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唤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麻醉诱导前(T0),切皮前(T1),切皮后10 min(T2),术毕(T3)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术后2、6、12和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毕、术后24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研究组唤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T0、T1、T2、T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间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