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快通道麻醉在经胸腔镜辅助下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研究54例胸腔镜辅助下实施肺叶切除术治疗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划分为2组,对照组27例实施普通麻醉方法治疗,观察组27例实施快通道麻醉方法,比较不同麻醉方法下患者的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拔管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0.0%)、住院时间(10.2±2.4)d、住院总费用(25201±254)元、拔管时间(7.9±4.1)min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4.9%)、住院时间(14.1±3.6)d、住院总费用(29145±294)元、拔管时间(17.0±8.5)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腔镜辅助辅助下肺叶切除术中实施快通道麻醉方法治疗,应用安全、有效,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Narcotrcnd监测用于腔镜微创手术快通道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I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arcotrcnd监测组(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并行Narcotrcnd监测,N组以Narcotrcnd监测结果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用药,使Narcotrcnd指数州D维持在DI-E0水平,C组依据临床体征和临床经验调节麻醉用药。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a)、插管后5rain(T2)、手术开始时m)、CO2气腹后lrain(1r4)、手术结束时(L)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Narcotrcnd指数(M);记录麻醉药用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T2、T3、T4和T5时C组NI、MAP、HR明显低于N组(P〈0.01或0.05)。与C组比较,N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1),N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Narcotrcnd监测用于腔镜微创手术快通道麻醉,有利于调控麻醉深度,实现精确麻醉,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加快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3.
快通道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我科2008年3月~2009年10月20例心血管手术快通道麻醉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例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以咪达唑伦、小剂量芬太尼、丙泊酚、爱可松诱导,术中行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持续泵入、异氟醚或七氟醚吸入,早期拔管,术后镇痛。结果:术后20例全部在6h内拔管,术毕即拔管4例。ICU滞留时间12~24h,住院时间6~8d。结论:心血管手术可以实施快通道麻醉,缩短患者在ICU和病房的滞留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和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快通道麻醉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性心内直视手术病人30例,应用小剂量芬太尼-咪唑安定-异氟醚吸入为主的复合麻醉方法。结果30例病人术毕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均在6h以内,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咪唑安定-异氟醚复合麻醉达到了快通道麻醉的要求,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在心脏外科手术中 ,作者应用异丙酚复合中小剂量芬太尼麻醉 ,并与大剂量芬太尼麻醉进行了比较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择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2 5例 ,分为快通道 (1 2例 )和对照组 (1 3例 ) ,其中房间隔缺损 8例 ,室间隔缺损 1 7例 ,男 1 5例 ,女 1 0例 ,年龄 5~ 1 4岁 ,体重 1 6~ 4 0kg。排除标准 :手术复杂不适合早期拔管者 ;肝、肺、肾功能异常 ;重症肺动脉高压 ;术中或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术后多巴胺用量大于 3μg/ (kg·min)而延长拔管时间者。 2组间年龄、性别构成及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快通道麻醉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性心内直视手术病人30例,应用小剂量芬太尼—咪唑安定—异氟醚吸入为主的复合麻醉方法。结果30例病人术毕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均在6h以内,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咪唑安定—异氟醚复合麻醉达到了快通道麻醉的要求,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快通道心脏麻醉用于心脏手术的效果.方法 2006年4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心脏手术患者为试验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快通道法进行麻醉,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术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试验组患者中显效33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2%.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 表明,快通道心脏麻醉用于心脏手术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龄患者心血管手术的快通道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应用快通道麻醉技术行心血管手术的可行性。方法:73例患者,以咪唑安定、依托咪酯、丙泊酚、维库溴铵及芬太尼麻醉诱导,持续泵入丙泊酚复合异氟醚吸入麻醉维持,术后常规镇痛,尽早拔管。结果:术中芬太尼平均用量(13.2±1.6)μg/kg,异丙酚用量(550±25)mg,平均麻醉时间(232±26)min,CPB时间(109±3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5+29)min。术毕即气管拔管2例,ICU6h内拔管48例,平均拔管时间(243±30)min,术后均顺利恢复。ICU停留时间(2.7±1.6)d,术后住院时间(10.1±4.9)d。结论:高龄患者也可安全采用快通道麻醉方法行心血管手术,术后早期拔管、早期活动可加快身体康复,节省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麻醉深度指数(CSI)调控下妇科腹腔镜手术快通道麻醉的效果,评价CSI在快通道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T组),两组均以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并行CSI监测。C组根据麻醉医生经验用药,未以CSI反馈指导用药;T组则以CSI反馈调整异丙酚的用量,使CSI值维持在55±5之间。两组术后进行Steward评分,以术毕10 min内(≤10 min)Steward评分达4分及以上(≥4分)拔管者为快通道麻醉实施成功。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5 min(T1)、手术开始后5 min(T2)、手术结束时(T3)、拔管前1 min(T4)、拔管后5 min(T5)的CSI值;统计麻醉药用量、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快通道麻醉成功率及术中知晓、术后躁动情况。结果 T组CSI值低于C组(P=0.000),且存在组间与时点的交互作用(P=0.000);两组患者T0和T6时点的CS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T1、T2、T3、T4、T5时点的CSI值均低于C组(P<0.05)。T组的异丙酚用量明显小于C组(P<0.05),而拔管时间和离室时间早于C组(P<0.05)。T组无术中知晓,C组有2例术中知晓,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躁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快通道麻醉成功率高于C组(P<0.05)。结论 CSI应用于调控快通道麻醉,可以避免麻醉过深或过浅,防止术中知晓;可以减少全麻药用量,加快麻醉恢复,提早拔管时间和离室时间,从而提高快通道麻醉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瑞芬太尼在小儿心血管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对比小剂量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为主的快通道麻醉方案在小儿先心病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体外循环下行先心病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4组,实行快通道手术麻醉。即低剂量瑞芬太尼组(RL组)、中剂量瑞芬太尼组(RM组)、大剂量瑞芬太尼组(RH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10例。分别测量术中不同时点的血糖值、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比较术后拔管时间。结果:体循环后15 m in和30 m in血糖值RH组明显低于其他三组[15 m in:RL组(14.9±1.71)mmol/L,RM组(12.8±3.52)mmol/L,RH组(9.7±3.40)mmol/L,F组(15.0±2.37)mmol/L,P〈0.05,30 m in:RL组(13.5±1.32)mmol/L,RM组(12.5±3.27)mmol/L,RH组(10.4±1.67)mmol/L,F组(12.8±2.57)mmol/L,P〈0.05]。全麻诱导后,静脉泵注瑞芬太尼的患者出现和剂量相关的心率与血压下降,但和单次追加芬太尼的患者相比,对切皮、切开胸骨的手术刺激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更小。四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差别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RL组:(110±53)m in,RM组:(125±76)m in,RH组:(118±84)m in,F组:(146±72)m in,P〉0.05]。结论:瑞芬太尼为主和以小剂量芬太尼为主的快通道麻醉方式一样,能安全的应用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快通道手术,但大剂量瑞芬太尼静脉持续泵注可以更好的控制患儿体循期间的血糖值。瑞芬太尼可以产生和输注剂量相关的心率和血压下降,但对切皮和切开胸骨等手术刺激的应激反应抑制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11.
快通道麻醉方法应用于婴儿先心病矫治术6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快通道麻醉方法在婴儿先心病矫治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  6 0例 (年龄 1mo~ 1a)拟接受先心病矫治手术的患儿 ,均采用小剂量芬太尼 -异氟醚复合麻醉 .观察围术期循环指标的变化及麻醉用药情况 ,患者术毕苏醒及拔管时间 ,术后转归等 .结果 所有患儿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中心静脉压在诱导后、手术开始前、劈胸骨后、转机前、停机后、手术结束时、入 ICU后均没有显著改变 .6 0例患儿中有 16例术后拔管时间小于或等于 3h,其 ICU监护时间为 (4 0±12 ) h;另有 30例患儿术后拔管时间在 3~ 18h之间 ,其 ICU监护时间 (6 9± 36 ) h明显延长 (与小于或等于 3h组比较 ,P<0 .0 5 ) ;其余 14例患儿术后拔管时间大于 18h,其 ICU监护时间 (147± 90 ) h进一步延长 (与前两组比较 ,P<0 .0 1) .结论 小剂量芬太尼 -异氟醚复合麻醉可以应用于婴儿先心病矫治手术 ,能在围术期维持循环稳定 ,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有利于尽早拔管 ,并使缩短 ICU监护时间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张壮 《中国医疗前沿》2011,(17):31+50-31,50
目的探讨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21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手术进行快通道麻醉和对照组行常规麻醉,两组各107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CPB时间、阻断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快通道组与常规组在手术时间、CPB时间、阻断时间三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快通道组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及支气管痉挛三项指标比较,P〈0.05。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HR、CVP、MAP三项术前术中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拔管时间、在CICU时间,两组比较P〈0.01。结论快通道麻醉应用于dqL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效果理想,并且可以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许植 《医学综述》2012,18(6):943-945
目的通过快通道麻醉与常规麻醉比较,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麻醉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住院病例中72例快通道麻醉(手术室内拔管)和同期75例常规麻醉(手术室外拔管)先心病患儿的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麻醉方法、术后转归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快通道组患儿年龄及体质量均大于常规组患儿,常规组术前并发症多于快通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使用剂量在常规组术中较大,而瑞芬太尼则多应用于快通道麻醉组;术后快通道组早拔管相关并发症发生例数较少;两组患儿术后进食时间及出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严重肝肾功能疾患的先心病患儿实施快通道麻醉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快通道麻醉可明显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缩短出院时间,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易凡俨 《中外医疗》2011,30(36):92-92
目的 研究中等剂量芬太尼对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于我院进行心脏手术治疗的18例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的患者,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时采用30μg/kg的芬太尼,观察患者的清醒时间、复苏状况及拔管时间.结果 18例患者苏醒时间较早,过程平稳,拔管时间<6h.结论 在心脏手术快通道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中快通道心脏麻醉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本院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50例;主要采用复合麻醉;用药为异丙酚、瑞芬太尼、咪唑安定等;降低芬太尼的使用量;对患者在要后进行有效的镇痛和镇静。结果:本组患者中45例在术后6小时内把气管导管拔除,平均拔除时间为0.5~8小时,患者均无发生术中知晓。结论:采取快通道心脏麻醉可达到缩短患者在ICU停留的时间,术后对气管导管早期拔除,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麻醉深度指数(CSI)指导用药,探讨腹部手术不同方式快通道麻醉的差别.方法 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静脉全麻(A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组(B组),每组30例:A组为异丙酚静脉全麻,B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两组均行CSI监测,使CSI值维持在(55±5).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5 min(T1) 、切皮时(T2)、术中探查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后10 min(T5)的循环指标(MAP、HR)、麻醉药用量、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及术中知晓、术后躁动情况.结果 A组MAP、HR均高于B组,且均存在组间与时点的交互作用(P均<0.01);两组患者T0、T4时点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1、T2、T3、T5时点的MAP、HR均高于B组(P<0.05).组内比较,A组T1、T2、T3、T5时点的MAP、HR均较T0时点明显地升高,而B组于上述时点则较平缓.B组的异丙酚、阿曲库铵、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小于A组(P<0.05);B组的拔管时间和离室时间早于A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B组的术后躁动率低于A组(P<0.05).结论 CSI应用于快通道麻醉,可以避免术中知晓.CSI调控下,在腹部手术中,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比单纯静脉全麻可以使循环更稳定、术后躁动率更低,可以减少静脉麻醉药的用量、提早苏醒时间,在快通道麻醉中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7.
快通道麻醉是近十年来麻醉学领域出现的崭新概念,它以理想化的麻醉技术为基础,通过标准化的治疗流程,让患者的重要脏器从大手术中尽早恢复,也是快通道心脏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主要介绍不同快通道麻醉技术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心脏病患者在手术中实施快通道麻醉,并探究分析其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8例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以随机投掷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手术中给予常规麻醉,观察组给予快通道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CPB)时间、阻断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术后的重症监护(ICU)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观察组的CPB时间、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是(51.2±10.3)min、(33.5±6.0)min、(140.1±19.4)min和(8.2±2.4)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9.8±9.8)min、(32.8±5.6)min、(146.8±21.3)min和(15.6±4.8)d,P0.05;术后观察组的ICU时间与拔管时间分别为(5.4±1.7)h、(36.2±21.3)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7.4±7.2)h、(224.1±20.2)min,P0.05。结论心脏手术中给予快通道麻醉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快通道麻醉与常规麻醉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患儿136例,随机分为K组(快通道麻醉组)和C组(常规麻醉组)各68例,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的相关指征。结果 K组和C组手术时间、CPB时间、阻断时间上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K组住院时间为(7.2±3.2)d,无术后肺部感染和支气管痉挛发生,C组住院时间为(12.8±4.5)d,发生术后感染3例、支气管痉挛4例,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快通道麻醉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效果理想,并且可以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中小剂量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心内直视手术快通道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出ICU病房时间的影响。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3组:中等剂量芬太尼(30~50μg/kg)为A组,小剂量芬太尼(10~30μg/kg)为B组,瑞芬太尼为c组。分别记录三组患者基础、诱导插管后、CPB前、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以及术中一些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通过ICU病房医生护士的记录,了解病人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恢复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前年龄、体重、术中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和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开放主动脉后,所有患者均自动复跳,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三组患者均在ICU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的重新插管率均为0。C组比B组和A组拔管时间显著缩短,多巴胺应用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的各个阶段,中小剂量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于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抑制应激反应效果相似,可以有效地用于心血管手术快通道麻醉,但是应用瑞芬太尼的患者明显更早拔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