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成香  蒋跃  龚利花  鲁一兵 《海南医学》2020,31(23):3036-3038
目的探讨血尿酸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南京市栖霞区医院住院的389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部血管B超检查结果分为有颈动脉粥样斑块者203例(有斑块组)和无颈动脉粥样斑块者186例(无斑块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血脂、C反应蛋白(CRP)、脂肪肝、糖化血红蛋白、促甲状腺激素(TSH)、血尿酸(UA)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斑块组患者的血尿酸、促甲状腺激素、C反应蛋白、病程及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328.08±97.72)μmmol/L、2.51 (1.63,3.59)μIU/L、1.1 (0.40,2.60) mg/L、10 (5.0,14.0)年、64.53%,明显高于无斑块组的(307.94±87.63)μmmol/L、2.22 (1.34,3.06)μIU/L、0.8 (0.16,1.86) mg/L、5.0 (3.0,10.0)年、37.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2型糖尿病患者促甲状腺激素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及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按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为研究1组(促甲状腺激素<0.49?μIU/ml)22例,研究2组(促甲状腺激素0.49~4.91?μIU/ml)82例,研究3组(促甲状腺激素>4.91?μIU/ml)20例。并选择同期该院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促甲状腺激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血糖等临床指标,并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促甲状腺激素、血脂和血糖的相关性。结果 4组的同型半胱氨酸、血脂和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3个研究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水平均较高。4组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经χ2分割法,3个研究组患者血管并发症较对照组均偏高(P?<0.007)。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促甲状腺激素、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和年龄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和病程无相关(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正常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其自身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关,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和异常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会造成机体代谢紊乱,加快患者病情进展,筛查甲状腺功能正常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甲状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汤广锋  徐雯  李昉 《安徽医学》2014,(11):1506-150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斑块组(54例)和非斑块组(55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尿酸(UA)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斑块组患者年龄、吸烟及高血压比例、糖尿病病程、IMT、LDL-C、TC、CRP及UA水平与无斑块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或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程、LDL-C、CRP以及UA水平与CAS形成显著相关(P﹤0.01或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程、LDL-C、CRP以及UA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CAS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润琳  王芳  王懿 《陕西医学杂志》2013,(10):1358-135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263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对比两组年龄、病程、高血压病史、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纤维蛋白原(FIB)。并对上述因素使用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2型糖尿病斑块组年龄、病程、HbA1c、TC、TG、FIB与无斑块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年龄、病程、高血压病史、HbA1c、TC、TG、FIB均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颈动脉,并积极进行降糖、降压、抗凝及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变化,探讨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32例T2DM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T2DM+ CP组),24例单纯T2DM患者(T2DM组),24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HIF-1α浓度.结果 T2DM+ CP组和T2DM组HIF-1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T2DM+ CP组HIF-1α水平明显高于T2DM组(P<0.05).血清HIF-1α水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成明显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HbA1c是血清HIF-1 α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2DM患者体内高水平的血清HIF-1α与血糖、胰岛素抵抗有关,在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水平及其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无颈动脉粥样斑块者49例,2型糖尿病患者伴颈动脉粥样斑块者51例;同时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的血脂指标。结果对照组和2型糖尿病无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血脂结果分析表明,TG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2型糖尿病患者无颈动脉粥样斑块与2型糖尿病患者伴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血脂结果分析表明,TC,HDL-C,TG指标有显著性差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诊疗过程中,对血脂各项指标注意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纠正血糖及降脂,排除和减少引发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12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基本资料,测量体重指数(BMI)、血压、血脂、HbA1c、TSH、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四碘甲状原氨酸(FT4)、甲状旁腺激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人甲状腺激素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且甲状腺功能正常病人3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体质量指数(BMI)不同分为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及肥胖组3组.检测所有病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彩色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莉 《中外医疗》2010,29(14):171-171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颈总动脉和颈总动脉分叉处的IMT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颈总动脉分叉处IMT明显高于颈总动脉的IMT,P〈0.05。结论彩超可以准确诊断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为临床及时治疗和提高预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颈动脉CTA对颈动脉病变进行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方法:对32例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DM组),35例非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NDM组)行颈动脉CTA成像及工作站后处理,对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DM组颈动脉中发现斑块56支血管轻度狭窄39支,中度13支,重度5支,稳定斑块35处,不稳定斑块42处;NDM组发现斑块48支血管,轻度狭窄44支,稳定斑块40处,不稳定斑块23处,中度4支。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2型糖尿病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对9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将患者分为两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患者的年龄、病程、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病史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关。斑块组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无斑块组。结论:年龄、病程、高血压、IMT、空腹和餐后血糖、胆固醇等因素可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有作用。除控制血糖外,应该加强对高血压、高血脂等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0例2型糖尿病合并CAS斑块患者采用常规疗法加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其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用彩超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数量变化.结果 治疗后6个 月,患者血脂明显改善,双侧颈动脉IMT明显降低、颈动脉斑块明显缩小(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并CAS斑块患者的血脂及血清CRP,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对粥样硬化斑块起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38例住院的T2DM患者行双侧颈动脉彩色B超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有无斑块,分为非斑块组(颈动脉IMTGl.5mm和无颈动脉斑块)、斑块组(颈动脉IMT≥1.5mm和颈动脉斑块),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并测定生化指标及踝臂指数(ABI)。结果:两组高血压病史、年龄、T2DM病程、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同型半胱氨酸(Hcy)、A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0.01或PG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ABI呈负相关,与高血压病史、年龄、T2DM病程、SBP、LDL—C、Hcy、HbAlc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病史、年龄、SBP、LDL—C、Hcy、HbAIc、ABI是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史、SBP、年龄、LDL—C、Hcy、HbAlc、ABI可能参与了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ABI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个简便可靠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63例,使用超声检测仪对所有患者颈部血管进行扫查,记录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部位及性质。结果斑块组年龄显著高于无斑块组[(64.46±10.18)岁vs(55.86±10.20)岁,P<0.05]。斑块组112例患者共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36处,其中颈总动脉膨大处最多(126处,占53.4%),斑块性质以混合斑居多(123处,占52.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中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者(73.7%vs 26.3%,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斑块发生率明显增加。颈总动脉膨大处为斑块好发部位,斑块以混合斑居多。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斑块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5.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vaspin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vaspin水平与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因素及糖尿病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初发T2DM患者69例,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糖尿病无斑块组(男17例,女15例)和糖尿病伴斑块组(男20例,女17例),另外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男15例,女11例)。测定收缩压(SBP)、腰围(W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等指标,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vaspin水平。结果 校正年龄、性别后,糖尿病无斑块组的血清vasp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66±0.22 ng/mL vs (0.46±0.12)ng/mL,P< 0.01],而糖尿病伴斑块组血清vaspin水平低于无斑块组[(0.52±0.22)ng/mL vs (0.66±0.22)ng/mL,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清vaspin与HOMA IR呈负相关(r=-0.276,P=0.02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P和vaspin水平是糖尿病发生颈动脉硬化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血清vaspin水平在初发T2DM人群中升高,血清vaspin水平下降可能与初发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7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测定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空腹葡萄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三碘甲状腺素(triiodothyronine, T3)、甲状腺素(thyroxine, 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 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 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等。根据有无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血清TSH水平进行分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TSH相对表达量与冠状动脉硬化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评估TSH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病变严重程度关系。结果 严重病变组的TSH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0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 TSH水平与冠状动脉是否为严重病变呈正相关(r=0.128,P=0.03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OR=1.025,95%CI: 1.000~1.050)和TSH(OR=1.454,95%CI: 1.123~1.884)是冠状动脉是否严重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甲状腺功能正常范围内血清TSH水平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无显著相关,但是在已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中,TSH是冠状动脉是否严重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钙粘蛋白(VE-cadherin,VE-Ca)水平与血糖、血脂及2型糖尿病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将新诊断T2DM患者90例,根据有无CAS分为合并CAS组(A组)48例和无CAS组(B组)42例,设健康对照组(C组)35例。测量体重指数、血压,检测临床生化指标和血清VE-Ca水平。结果3组血清VE-Ca水平依次为:C组(2.79±1.68)ng/mLB组(4.53±1.42)ng/mLA组(5.16±1.43)ng/m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VE-Ca与FPG、HbA1c、TG、SBP、DBP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237、0.734、0.319、0.229、0.349,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Ca、DBP、FPG、TC是T2DM发生CAS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血清VE-Ca在新诊断T2DM合并颈动脉斑块人群中升高,在新诊断T2DM合并CAS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67例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TSH值将纳入患者分为A(81例)、B(94例)、C 3组(92例)。收集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病程、BMI、血压)、生化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血钙、血磷)和甲状腺功能全套(总三碘甲腺原氨酸、总四碘甲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促甲状腺激素),并检测其L2~4、股骨颈、全髋的骨密度。比较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生化指标、甲状腺功能全套和L2~4、股骨颈、全髋的骨密度,分析TSH与BMD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A、B、C 3组患者的血清TSH依次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患者L2~4、股骨颈、全髋的BMD依次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TSH与L2~4、股骨颈、全髋的BMD均呈正相关性(r=0.535、0.774、0.813,P=0.007、0.014、0.023)。 结论 绝经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女性T2DM患者血清TSH水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激素及促甲状腺素在2型糖尿病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比较2型糖尿病组(n=200)与糖耐量正常组(n=200)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激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的变化。采用微粒子免疫发光技术测定TSH、FT4、FT3。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清中FT3水平较糖耐量正常组降低(P<0.05),TSH及FT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当重视甲状腺激素的测定,以利于早期筛查和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行颈部血管彩超,IMT<1.0 mm为对照组,IMT≥1.0 mm为实验组.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技术检测骨密度,分为骨量正常组与骨量变化组,分析各组生化指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发生骨量变化的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HOMA、TC、TG、LDL-C、UA、MAU、硬化斑块是骨量减低的独立危险因素,BMI是保护因素(P<0.01).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血管病变与骨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