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泌尿系结石成因复杂,目前研究显示机体代谢异常所导致的尿量和尿液中,草酸、枸橼酸、尿酸、尿钠、尿钾、尿钙、尿磷、胱氨酸的变化与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作者就目前国内外有关24 h尿液成分与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罗敏  苟淼  沈鹏飞  朱玲   《四川医学》2018,39(2):138-14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泌尿系结石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与结石成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合并MS组和单纯结石组,比较两组血液及结石指标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S与泌尿系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MS与结石成分的关系。结果合并MS组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G、尿酸表达水平较单纯结石组明显高(P<0.05);合并MS组草酸钙结石明显少于单纯结石组,磷酸钙结石、尿酸钙结石较单纯结石组明显多(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MI、高空腹血糖、高尿酸及尿酸结石多是MS与泌尿系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Spearman相关性分析MS与尿酸钙结石呈明显正相关,其与草酸钙结石呈明显负相关(r=0.360、-0.315,P<0.05),但与磷酸钙结石、磷酸镁铵结石、胱氨酸结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MS与泌尿系结石患者体重、尿酸含量、尿结石成分中尿酸结石增多和草酸钙结石减少等危险因素紧密相关,临床应据此为患者实施针对性预防、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疆南部维吾尔族结石成分与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分析177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及完整血生化及24h尿分析结果。结果:草酸钙结石135例(76.3%),感染性结石2例(1.1%),尿酸结石24例(13.6%),磷酸盐结石14例(7.9%),胱氨酸结石2例(1.1%)。24h尿分析结果患者中代谢异常129例(72.9%),其中高钙尿症40例(22.6%),高尿酸尿症62例(35.0%),高草酸尿症43例(24.3%),高尿磷71例(40.1%),低枸橼酸尿症117例(66.1%),低尿镁症59例(33.3%),24h尿量〈2000ml者124例(70.1%),高胱氨酸尿症2例(1.1%)。结论:结石与多种代谢异常关系密切;确定结石成分及患者的代谢评价对泌尿系结石的成因、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化学成分、百分比及性别、年龄与地区分布特点。方法收集海口市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11月经结石治疗的住院患者结石标本557例,应用红外光谱法进行结石成分测定,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57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95:1;40~60岁为泌尿系结石高发年龄段,占58.7%;398例混合型结石(71.45%)高于159例单一成分结石(28.55%);单一成分结石和混合型结石成分中草酸钙检出率最高;草酸钙与碳酸磷灰石混合型结石最多,占61.94%,草酸钙结石第二,占19.21%,无水尿酸结石占12.2%,碳酸磷灰石占1.97%,仅发现2例胱氨酸结石。含六水磷酸铵镁成分的泌尿结石患者组年龄[(41.0±9.3)岁]与草酸钙组[(51.0±12.3)岁]、无水尿酸组[(57.9±9.8)岁]、草酸钙和尿酸混合结石组[(54.3±11.0)岁]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草酸钙和碳酸磷灰石混合结石组[(49.1±11.9)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南地区患者泌尿系结石成分发病以混合型为主,胱氨酸结石较为少见;含六水磷酸铵镁结石成分的患者发病年龄较小,而无水尿酸结石患者发病年龄最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金钱草总黄酮提取液抑制大鼠草酸钙结石形成机制的研究。方法常规饲养大鼠1周,采用乙二醇饮水和氯化铵灌胃造模草酸钙结石大鼠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草酸钙结石模型组(B组)和金钱草总黄酮组(C组)。给药4周后收集各组大鼠24 h尿液,检测尿p H值及24 h尿钙、尿草酸、尿酸、尿葡胺聚糖和尿凝血酶原片段-1的含量。结果金钱草总黄酮组大鼠24 h尿量较草酸钙结石模型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钱草总黄酮组大鼠与草酸钙结石模型组大鼠比较,其24 h尿钙和尿草酸含量均降低,而尿凝血酶原片段-1的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间尿p H值、尿酸经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金钱草总黄酮提取液可能通过增加大鼠24 h尿量,降低尿液中成石因子-尿钙和尿草酸的含量,增加尿液中抑石因子-尿凝血酶原片段-1含量,从而抑制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邓逢见 《吉林医学》2011,32(15):2974-2974
目的:探讨草酸钙结石与尿液成分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40例确诊为草尿酸结石患者,其中有一水草酸钙(COM)与二水草酸钙(COD)尿结石的患者各20例进行24 h尿液生化检测,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4 h尿量减少的COM结石患者占85.0%,24 h尿量减少的COD结石患者占90.0%;COM结石患者与COD结石患者24 h尿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M结石患者与COD结石患者24 h尿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M结石患者尿枸橼酸低于正常水平的占87.5%。结论:COD结石的形成与高钙尿和高磷尿有关;COM结石的形成可能与低尿枸橼酸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从化地区尿石症患者的尿路结石成分及尿液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将200例尿路结石进行结石成分测定,并对其中的153例进行24 h尿液分析,对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从化地区尿路结石以含草酸盐结石为主(90.5%),其中单纯草酸钙结石占42.5%;其次为含尿酸结石(26.5%),其中纯尿酸结石占5.5%;多数结石患者合并各种尿液代谢异常,其中高尿钙症36例(23.5%)、高尿磷症64例(41.8%)、高尿酸尿55例(35.9%)、低镁尿51例(33.3%)、高草酸尿39例(25.4%)、低枸橼酸尿症100例(65.3%)。结论尿路结石成分分析及尿液代谢分析对了解结石病因与预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结石成分及尿液pH值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之间年龄、性别、BMI、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尿酸、24小时尿总尿酸、尿pH值、结石成分的差异。结果 65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中,112例2型糖尿病组患者尿酸结石比例(33.9%)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尿酸结石比例(11.7%,P<0.001),2型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24小时总尿酸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2型糖尿病组患者尿液pH值(5.57±0.37)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患者尿pH值(6.91±0.33,P<0.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更易患尿酸结石,尿液pH值也更低,2型糖尿病是尿酸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泌尿系统结石的化学成分及与尿代谢异常、性别和民族差异性的关系,探讨其在泌尿系统结石预防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长期居住在延边地区的上尿路结石100例,利用化学试剂方法对其结石中的草酸盐、磷酸盐、尿酸及尿酸盐、胱氨酸、碳酸盐、铵、钙、镁等主要成分进行测定,结合患者临床资料中的尿酸、尿比重、尿pH值、尿钙水平等进行分析.[结果]100例上尿路结石中含有草酸盐成分的为92例(92%),磷酸盐成分为49例(49%),尿酸及尿酸盐为20例(20%),碳酸盐成分为27例(27%),铵成分为13例(13%),钙成分为92例(92%),镁成分为42例(42%),无含有胱氨酸成分结石.100例中含有1种成分的结石为35例(35%),2种成分为44例(44%),3种成分为19例(19%),4种成分为2例(2%).24h尿分析结果示代谢异常为43例(43%),其中高尿酸尿症为13例,高尿比重为21例,pH值低于5.5的为7例,高尿钙症为2例.汉族与朝鲜族泌尿系统结石成分中尿酸及尿酸盐差异明显(P<0.05).[结论]延边地区泌尿系统结石成分以草酸盐和磷酸盐为主;不同尿代谢异常、不同民族及性别人群的生活习惯及饮食方法不同导致结石成分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泽泻总三萜提取物对大鼠尿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从而确认泽泻抗泌尿系结石的活性成分。方法在实验的28d内给予乙二醇及阿法骨化醇诱导雄性SD大鼠泌尿系草酸钙结石形成。造模的同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泽泻总三萜提取物,分别为205.2、68.4及22.8mg/kg。实验结束时,检测各组大鼠体重,血尿素氮(BUN)、肌酐(Cr)、P、Ca2+、Mg2+含量,24h尿量,尿pH值,24h尿Ca2+、Mg2+、尿草酸(Ox)的分泌量,右肾系数,肾Ca2+、Mg2+含量;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切片中草酸钙结晶沉积及病理变化,评价泽泻总三萜对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影响。结果乙二醇及阿法骨化醇诱导的泌尿系草酸钙结石大鼠血BUN、Cr、24h尿Ox、尿Ca2+分泌量、肾Ca2+含量及右肾系数明显升高,肾Mg2+含量明显下降。泽泻总三萜提取物能降低泌尿系结石大鼠的血BUN、Cr、24h尿Ca2+含量、肾Ca2+含量及右肾系数水平,增加24h尿量及肾组织Mg2+含量。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知泽泻总三萜能减少大鼠肾组织内草酸钙晶体的沉积,改善肾脏组织的损伤情况。结论泽泻总三萜提取物可以有效抑制乙二醇及阿法骨化醇诱导的大鼠泌尿系草酸钙结石的形成,泽泻总三萜是泽泻抗泌尿系结石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与预防复发健康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以期对预防其复发进行健康指导。方法收集本院泌尿外科最近234例患者的结石,并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结石成分含有草酸盐、磷酸盐、尿酸盐、钙盐、镁盐的患者为108例(46.2%);含有草酸盐、尿酸盐、钙盐、镁盐的患者为63例(26.9%);含有磷酸盐、钙盐、镁盐的患者为45例(19.2%);含有草酸盐、尿酸盐、钙盐的患者为18例(7.7%)。另外,分析的结石全部为含钙结石;92.3%的结石含镁盐;草酸盐和尿酸盐均为80.8%;磷酸盐为65.4%。结论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是代谢评估的一项主要内容,可以为预防结石的复发提供针对性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2.
昌亮亮  王杰  胡代星  蒋立  唐伟  罗生军 《重庆医学》2023,(19):2977-2982
目的 分析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伴或不伴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20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99例PHPT患者,比较62例结石患者与37例非结石患者,以及结石患者中11例结石复发患者与36例结石未复发患者的病理结果、年龄、BMI、术前全段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钙、血清磷、血清碱性磷酸酶、24 h尿钙等指标,甲状旁腺切除术后复查血清PTH及血清钙。结果 PHPT结石组患者血清钙、PTH、24 h尿钙水平及高尿钙构成比明显高于PHPT无结石组(P<0.05),而血清磷水平明显低于PHPT无结石组(P<0.05)。两组病理类型、性别组成、年龄、BMI、血清肌酐、尿素氮、血清碱性磷酸酶、肾小球滤过率、24 h尿磷、术后血清PTH、术后血清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后血清PTH与血清钙水平均恢复正常。PHPT结石组患者随访时间(58.8±29.9)个月,甲状旁腺切除术后仍有23.4%(11/47)的患者有结石复发,结石复发组患者年龄明显低于结石未复发组(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成分及尿液成分与结石复发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随访一年,记录术后结石复发率,根据结石是否复发将其分组,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探讨影响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结石成分及尿液成分与结石复发相关性。结果:120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结石复发,1年复发率为22.50%;复发组≥70岁占比62.96%高于未复发组40.86%,复发组手术清石率≥80%占比率66.67%低于未复发组90.32%,复发组内分泌疾病史占比率55.56%高于未复发组21.50%(P<0.05);复发组尿液成分中pH值(5.36±0.58)低于未复发组(6.89±0.71),尿酸、草酸、磷分别为(2.67±0.26)mmoL/L、(0.52±0.05)mmoL/L、(15.49±2.47)mmoL/L,均高于未复发组(2.15±0.28)mmoL/L、(0.41±0.06)mmoL/L、(12.36±2.38)mmoL/L(P<0.05);复发组磷酸镁铵类成分占比66.67%高于未复发组23.6...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2.5%枸橼酸钾溶液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方法:将260例确诊为泌尿系结石(结石直径≤1.0cm)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两组均采用多饮水、多运动、注意饮食、应用药物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加服12.5%枸橼酸钾溶液,记录每个患者的尿pH、尿钙、尿枸橼酸浓度、排出结石及结石大小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7.69%,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6.92%,两组间采用χ2检验(χ2=18.4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尿pH、尿酸钙等较对照组患者下降明显,两组间均采用u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5%枸橼酸钾溶液能够有效排出泌尿系结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本地区泌尿系结石疾病患者利用泌尿系结石红外光线自动分析仪分析的结石成分构成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至2020年5月3760例泌尿系结石疾病患者资料,采用泌尿系结石红外光线自动分析仪(LIIR-20型)分析结石成分组成。结果泌尿系结石以肾结石为主(2932例,77.98%)。从结石成分看,草酸钙结石最常见2999例(79.76%)、其次分别是无水尿酸结石229例(6.09%)、碳酸磷灰石187例(4.97%)。从性别来看,男性泌尿系结石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2659例(70.72%),女1101例(29.28%)],其中男性一水草酸钙结石较女性明显多发(男71.86%,2155/2999;女28.14%,844/2999),女性六水磷酸铵镁类感染性结石明显多于男性(男36.36%,52/143;女63.64%,91/143)。从年龄上看,成年患者多表现为一水草酸钙结石,而小儿患者(10岁及以下)多表现为尿酸胺(30.43%,56/184)及胱氨酸结石(3.80%,7/184)。结论本医疗中心泌尿系结石成分以草酸钙类结石为主,存在着年龄及性别等的差异;泌尿系结石红外光线自动分析仪作为新技术可以很好地分析泌尿系结石成分,为针对结石成分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和诊疗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比较了尿路草酸钙结石患者和正常人尿镁/草酸比值的改变情况,发现虽然两组之间24h尿镁和尿草酸排泄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结石组24b尿镁/草酸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进行昼夜动态改变观察发现结石组尿镁/草酸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的时相主要出现在清早及晚上。本文认为尿镁/草酸比值是进行尿路草酸钙结石病因研究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化湿排石汤联合西医药物对泌尿系结石患者尿PH、尿钙、尿草酸、尿尿酸、结石排出时间、结石复发率及总有效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部符合条件的患者,将32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化湿排石汤治疗,持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量尿PH、尿钙、尿草酸、尿尿酸、结石排出时间、结石复发率及总有效率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尿PH、尿钙、尿草酸、尿尿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指标比较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结石排出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结石复发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74,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各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对泌尿系结石进行成分分析对了解结石的发病机制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探索泌尿系结石的防治.泌尿系结石成分中最常见的是草酸钙结石,目前,对尿草酸钙结石的分析方法很多,本文就尿草酸钙结石成分各种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成分分析及其饮食预防指导。方法在2017年2月—2018年8月开展本次关于泌尿系统结石的研究。收集500例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患者,所有患者均排除甲状旁腺亢进、高草酸血症、高草酸尿症等明显代谢紊乱性疾病。结石来源于手术取出的结石、体外冲击波率石术后排出的结石、药物治疗后自行排出的结石。采用第二代红外光谱自动分析仪(济南SUN-3G)对收集的泌尿系结石标本行化学成分分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不同结石成分与患者性别、年龄、结石部位的差异性。结果 500例不同部位的结石在化学成分检测方面的结果详情见表1。草酸盐、钙盐在三种结石的成分中均存在较高占比。镁盐、铵盐在结石中的出现概率基本相同,胱氨酸主要体现在肾结石中,下尿路中未出现胱氨酸成分。上下尿路的结石中磷酸盐、尿酸、尿酸盐、钙盐的占比差异较大,数据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石红外光谱分析结石成分的效果理想,临床中对于不同结石在具体成分方面的差异比较突出,其分析结果对于预防结石形成以及复发问题有着较高的指导性价值,临床中应当加强饮食预防指导,降低结石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存效益,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0):116-119
目的探讨网络管理平台在预防草酸钙结石患者复发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住的草酸钙结石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网络管理平台帮助患者进行饮食管理。6个月及12个月时复查B超了解结石复发情况,并监测尿液一般性指标(尿量、pH值)、抑制成石因子(葡胺聚糖、尿凝血酶原片段)、促进成石因子(钙离子、尿酸、草酸)。结果 6个月和12个月时实验组结石复发率分别为5.00%和8.97%,较对照组的15.00%和21.05%明显降低(P0.05);各时间点实验组24 h尿量较对照组增加(P0.05);24 h尿钙、尿酸、尿草酸浓度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尿凝血酶原片段-1浓度较对照组增加(P0.05);尿pH值、尿葡胺聚糖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网络管理平台的使用,以个体化饮食健康处方的形式帮助草酸钙结石患者进行饮食管理,强化健康教育知识,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能有效预防草酸钙结石的复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