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主要方法, allo-HSCT数量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长。中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中度流行地区,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 我国一般人群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5%~6%[1]。2017年至2020年, 乙型肝炎在我国的年发病率为1%左右[2]。HBsAg阳性或既往感染HBV的患者在接受强免疫抑制治疗、化疗、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尤其是抗CD20单克隆抗体)时存在HBV再激活的风险[3-5]。而接受allo-HSCT治疗的血液病患者HBV再激活发生风险较其他患者更高[6-13]。目前国内仍缺乏allo-HSCT后防治HBV再激活的规范化临床共识或标准。为此,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干细胞应用学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讨论, 在回顾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就血液病患者allo-HSCT后防治HBV再激活达成共识, 旨在为血液科、造血干细胞移植亚专科及相关医师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2.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是HSCT后的重要并发症。近年来IFD诊断方法的改进, 抗真菌药物种类的进一步丰富, 真菌药敏试验及抗真菌药物浓度监测的使用, 进一步优化了IFD患者的诊治策略。基于中国HSCT患者IFD的流行病学数据、HSCT人群特点、中国专家IFD诊治经验以及IFD诊治进展[1,2,3,4,5,6,7],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真菌病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本共识, 旨在为HSCT患者IFD的防治提供合理临床路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以下简称移植)技术的进步, 移植后长期生存人数得以持续增加。移植后生存2年以上且无原发病复发的患者中约80%获长期生存, 但移植后长期生存者仍面临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及继发二次肿瘤等长期合并症的风险[1,2,3]。长期合并症的发生受多种移植治疗因素的影响, 包括预处理用药、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防治用药等, 也与患者年龄、性别、移植前合并症等相关。移植后长期合并症的出现直接影响到长期生存者的生活质量及非复发死亡率。因此, 对移植后长期生存者进行终身随访, 筛查和管理移植后长期并发症是极为必要的。本共识重点介绍不同系统长期合并症的发病率、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随访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脑脊液EB病毒检出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 1100例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因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送检脑脊液病毒检测, 其中19例脑脊液EB病毒检测阳性,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19例脑脊液EB病毒阳性患者中男12例, 女7例, 年龄<18岁5例, ≥18岁12例, 中位年龄27(5~58)岁。急性髓系白血病7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 霍奇金淋巴瘤1例, 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全部19例患者均为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其中二次移植1例。19例患者均有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抽搐或癫痫发作), 其中13例患者伴发热。10例头颅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19例患者中6例诊断为EB病毒相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中位诊断时间为移植后50(22~363)d。9例(47.3%)患者外周血EB病毒检测阳性, 均予以利妥昔单抗静脉滴注治疗(其中2例患者行腰椎穿刺鞘内注射给药), 治疗后7例患者血EB病毒转为阴性。19例患者中2例复发, 2例死于EB病毒感染, 2例...  相似文献   

5.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甚至是唯一治愈手段。肺部感染是移植后主要合并症, 发生率高达40%~70%[1,2]。而一旦发生肺炎, 相较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而言, allo-HSCT患者更容易发展为重症肺炎[3,4]。  相似文献   

6.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us-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V-A ECMO)在难治性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我国急诊医学专家团队在2018年发表的《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1]中, 系统阐述实施成人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大大推进了国内急诊ECPR技术的开展。我国ECPR的发展远未满足临床需求, 仍处于高速发展期, 存在地域不均衡、部分医院缺乏经验、在基础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急于开展等情况, 加之ECPR发展迅速, 基于上述情况, 本文结合新近文献及临床实践对2018年共识进行补充及更新。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范围内,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近几十年来心肺复苏技术不断进步, 但CA患者预后仍然不容乐观。与心肌梗死、脑卒中相似, CA救治具有高度的时间依赖性, 且CA导致的全身系统性缺血-再灌注损伤, 使多器官、多系统受累, 因此CA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参与、及时有效、综合专业。的集束化治疗策略。研究表明将CA患者运送至反应迅速、综合救治水平较高的医疗中心, 生存率可从30.8%上升至58.7%, 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的比例升高近3倍[1]。在这种背景下, 心脏骤停中心(cardiac arrest center, CAC)的概念应运而生, 旨在为CA患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综合集束化治疗策略, 改善患者生存结局。  相似文献   

8.
秋水仙碱(colchicine, Col)是一种草酚酮类生物碱, 1820年从秋水仙的球茎中分离出来并命名。秋水仙碱的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是痛风性关节炎、地中海热、心包炎等疾病的治疗常用药物, 它的衍生物也可用于抗癌药物的合成[1,2,3]。然而, 秋水仙碱的治疗窗窄, 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者更易蓄积导致中毒。食用黄花菜也可导致秋水仙碱中毒, 近年秋水仙碱急性中毒的报道也呈上升趋势, 且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4,5]。研究报道, 秋水仙碱病死率在10.0%~14.3%[6,7]。当前, 医护人员对秋水仙碱中毒诊治缺乏统一的认识和应有的规范, 需制定相应的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 由于早期胃癌无明显症状, 临床发现的胃癌约90%属于进展期, 严重降低了5年生存率。胃镜和活检是公认的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但我国人口众多, 资源分配有限, 难以实现大规模筛查, 而早期诊断相关检验技术具有无创、便捷、灵敏度高等特点, 能够实现早期胃癌的筛查。通过分析近年来已用于临床早期诊断胃癌的相关检验技术, 包括呼气检测、血清学免疫检测和分子检测技术, 探讨早期胃癌相关标志物, 例如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肿瘤标志物及DNA甲基化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特点, 并提出了共识性意见, 旨在为患者、临床医师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规范、临床应用价值高的检验技术指导和筛查策略。  相似文献   

10.
流式细胞术在临床血液及免疫相关疾病的精准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流式细胞仪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 临床实验室开展流式细胞术检测, 服务临床诊疗的能力和水平也逐渐提升。为适应流式细胞术临床应用的进展和需求, 加强质量控制,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对2013年发表的《流式细胞术的临床应用共识》进行更新, 制定此共识。  相似文献   

11.
患儿, 男, 8岁10个月, 陕西西安人。患儿1岁时出现面色苍白、巩膜黄染, 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黄疸、轻中度贫血, 诊断溶血性贫血, 原因未明确, 未予特殊处理。为进一步诊治至我院就诊, 血常规:WBC 8.65×109/L, PLT 138.3×109/L, RBC 3.12×1012/L, HGB 87.4 g/L,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8.07 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8.05 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8.50 g/L, 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Ret)0.37×1012/L。血生化:总胆红素(TBIL)102.1 μmol/L, 间接胆红素(IBIL)95.2 μmol/L, 血清铁蛋白(SF)203.79 μg/L,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正常。肽链分析:α链正常, β链减少, Gγ链++, Aγ链++。血红蛋白电泳:HbF 31.5%, HbA2 2.1%。常见β地中海贫血基因分析正常。外周血涂片见成熟红细胞部分大小不等, 可见椭圆形、泪滴形、棘形红细胞及红细胞碎片, 较易见嗜多色、嗜点彩红细胞。未予特殊处理, ...  相似文献   

12.
阴道分泌物自动化检测仪器因检测效率高等优势, 近年来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实验室。但目前阴道分泌物自动化检测在操作流程、标本采集及前处理、复检规则、检测项目与功能、仪器校准、性能验证、质量控制与结果报告等方面尚不规范。因此,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血液学与体液学学组邀请检验与临床专家, 从检验全流程质量管理与操作规范的角度, 结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 针对阴道分泌物自动化检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反复讨论并达成共识, 以促进其规范化与标准化应用, 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报告与互认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3.
由新型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自2019年12月底爆发以来, 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大规模传播[1]。近来奥密克戎毒株也呈现出普遍易感性, 且有症状的患者比例高。患者可出现高热、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疲劳、恶心、胸闷、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并且可同时出现凝血、心血管、消化、泌尿、免疫等系统的损伤, 甚至发生速发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2]。国内研究显示奥密克戎毒株导致的重症率为0.27%-~0.50%[3]。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据WHO统计, 截至2022年12月19日, 全球累计确诊COVID-19病例超过6.49亿, 死亡人数逾664万, 其中我国累计确诊病例1 007万, 死亡3.13万(含港澳台地区, 其中本土死亡5 235例)[1]。2022年初, 中国康复医学会血液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共同组织专家撰写了《成人血液病患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共识)[2], 为我国血液病患者进行新冠疫苗接种提供了重要指导。2022年以来, 具有更强免疫逃逸和传播力的Omicron变异株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流行株, 同时新冠病毒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 新冠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根据疫情发展和Omicron变异株致病力下降的现状,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先后发布了优化疫情防控策略的二十条和新十条, 表明我国疫情防控策略发生了巨大转变。为适应这一变化, 使我国血液病患者更为合理有效地进行新冠疫苗接种及感染防控, 现对2022版共识进行更新和修订, ...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随着质谱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检验领域, 配置质谱仪器、建设临床质谱实验室已成为众多医疗机构及第三方医学检测实验室的选择。与常规生化免疫系统相比, 质谱分析检测系统对实验室环境的要求更为严格, 需配备的辅助设备、耗材、试剂种类更为繁多, 手工操作环节更加繁琐, 同时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要求更高。目前尚缺乏临床质谱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如何建设安全高效、工作流程顺畅且符合质量规范要求的临床质谱实验室仍是医疗机构面临的严峻考验。为规范医疗机构临床质谱实验室建设,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临床生化检验学组、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医学分会联合领域内专家从临床质谱实验室通用要求、人员、环境、仪器、试剂及耗材要求等方面制定共识。  相似文献   

16.
患者, 女, 27岁, 主因反复血细胞减少15年, 发热、牙龈肿痛1周于2020年6月以全血细胞减少待查收住院。血常规示WBC 1.44×109/L、RBC 2.22×1012/L、HGB 75 g/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99.7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56 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35.6 pg、PLT 13×109/L。入院查体: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左侧牙龈可见肿胀、出血。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血糖(空腹)6.57 mmol/L, 乳酸脱氢酶346.45 U/L, 血钾3.34 mmol/L, 钠136 mmol/L, 氯98 mmol/L, 尿酸478 μmol/L;余肝肾功能、心肌酶谱指标正常;纤维蛋白原4.14 g/L;血清铁蛋白(SF)1691.47 μg/L, C反应蛋白89.9 mg/L, 降钙素原、免疫球蛋白、肿瘤标志物、叶酸、维生素B12、淋巴细胞亚群、尿便常规均正常;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狼疮全套、血及尿免疫固定电泳、EB病毒、巨细胞病毒、呼吸道腺病毒、甲乙流感病毒均阴性。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原始中...  相似文献   

17.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全球发生率高、预后差的重大卫生问题[1,2]。我国每年有约105万人遭受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 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HCA)的发生率也比较高, 但出院存活率却明显低于欧美发达国家[1,2,3,4,5,6]。分析当前我国心肺复苏领域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心脏骤停的预防、预警、早期互救体系还不完善, 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复苏、复苏后综合征的处理和康复治疗上各地发展不充分、不规范、不平衡[5,7,8]。通过加强心脏骤停中心(cardiac arrest centre, CAC)建设, 优化心脏骤停复苏整个链条中相关资源的配置和救治流程, 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9,10,11,12]。2018年浙江省在国内率先正式提出复苏中心的概念[7], 相对于心脏骤停中心可能更符合国人的表达习惯。复苏中心是指医疗机构针对心脏骤停患者建立的专门体系, 涵盖从心脏骤停预防到急救、监护、治疗、康复的全过程, 通过整合各种医疗资源并优化整个...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 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 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季节性疫情, 并能引发不可预测的大流行,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1]。在我国, 基于国家流感样疾病监测哨点医院的数据估计, 每年有340万病例因流感样疾病就诊[2], 门诊病例总经济负担为464~1 320元/例, 住院病例总负担为9 832~25 768元/例[3], 平均每年约有8.81万(95%CI: 8.42万~9.20万)例流感相关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死亡, 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8.2%(95%CI: 7.8%~9.6%)[4]。  相似文献   

19.
航空医学救援(air ambulance)又称航空医疗救援、空中医学救援和空中医疗救援, 是指利用航空飞行器提供紧急医疗服务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 包括伤病员的生命支持、监护、救治和转运, 特殊血液和移植器官的运输, 以及急救人员、医疗装备和药品的快速运达等, 具有快速、高效、受地理空间限制少等优点, 是地面120急救的有效延伸, 同时也是一项对医务人员身心素质、操作技能和医疗装备等要求严格、专业性强的特殊医疗急救[1,2,3,4]。根据航空飞行器类型, 航空医学救援主要分为直升机航空医学救援(helicopter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HEMS)和固定翼航空医学救援(fixed wing air ambulance, FWAA)[5]。直升机航空医学救援机动性强, 但飞行半径小, 机身空间小, 所携的医疗装备和药品有限;固定翼航空医学救援飞行半径长, 机身空间较大, 必要的医疗装备可改装固定于机舱内部, 但需要机降场等地面基础设施和指挥系统的支持, 易受航空流量管制。目前, 国内外航空医学救援以直升机为主, 固定翼飞机和其他飞行器为辅[5,6]。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简称,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 T细胞, 可致人体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 未经治疗的感染者在疾病晚期易合并各种严重感染, 继发恶性肿瘤, 最终全身衰竭而死亡[1,2]。近年来进入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ombinati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 cART)时代后, HIV感染者的预期寿命逐渐延长[3], HIV相关淋巴瘤(HIV-related lymphomas, HRL)患者逐渐增多。由于HIV感染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HIV对重建的供者T细胞的影响, 预处理药物的毒性, cART药物和预处理药物及移植期间使用的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4,5]等, 导致应用allo-HSCT治疗HRL较为少见。近期我们采用allo-HSCT成功治疗1例HIV相关Burkitt淋巴瘤(HIV-BL)患者, 报道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