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蓉  李新  张爱英 《吉林医学》2012,33(24):5198-5199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分娩的282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产后出血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孕周及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阴道分娩组先出生的新生儿发生率显著低于后出生的胎儿新生儿窒息,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正确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IVF与ICSI周期实验室及临床结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助孕技术的临床妊娠结局及产科结局。方法对843个IVF-ET及ICSI治疗周期的流产、异位妊娠、多胎妊娠的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胎儿孕龄、先天性畸形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组单胎、双胎妊娠的结局分别进行比较。结果ICSI组的受精率显著高于IVF组,IVF和ICSI两组早期胚胎的发育情况、产科结局、围生情况及出生后婴儿的健康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双胎妊娠和单胎妊娠两组低体重儿、小于胎龄儿、早产的发生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双胎妊娠组低体重儿、小于胎龄儿、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组(P<0·05)。结论IVF与ICSI两组的妊娠结局、围生儿结局相似;ICSI不增加胎儿畸形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几率,双胎妊娠是引起低体重儿、小于胎龄儿及早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管理对控制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改善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12月于本院产检并计划在本院分娩的孕妇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前检查,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体重管理。比较两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孕期体重增长超过或小于合理范围发生率、新生儿体重、分娩孕周、新生儿结局及妊娠情况。结果:试验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孕期体重增长超过合理范围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新生儿体重正常及足月分娩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胎儿窘迫、巨大儿、产程阻滞、胎膜早破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体重管理可有效降低各种妊娠期疾病的发生率,减少新生儿出生体重异常,从而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单胎活产新生儿1416例为观察对象。比较新生儿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巨大儿组的分娩结局。结果随着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增加,阴道分娩率逐渐下降,剖宫产率逐渐升高;阴道分娩新生儿中巨大儿组新生儿窒息、肩难产、产后出血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出生体重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孕产妇孕期管理、控制新生儿体重对降低剖宫产率、改善分娩结局对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妊娠期亚临床甲减及TPOAb阳性对妊娠结局及胎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500例妊娠在我区医院门诊就诊经甲状腺功能筛查诊断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及同期正常孕妇50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甲状腺功能指标(TSH、FT4、TPOAb),分析妊娠结局和胎儿结局情况。结果 (1)通过对比两组孕产妇最终妊娠结局发现,患有亚临床甲减组的孕产妇流产、早产、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成功娩出的新生儿中观察组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先天性甲减两组数据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在正常组的孕妇中其中TPOAb阳性组65例,将TPOAb阳性和阴性两组最终成功娩出的新生儿中观察得到: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及先天性甲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在正常组的孕妇中其中TPOAb阳性组65例,将TPOAb阳性和阴性两组对比两组孕产妇最终妊娠结局发现,TPOAb阳性组的孕产妇其流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产、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流产、早产,妊娠并发症及妊娠和胎儿结局产生不良影响,而TPOAb阳性对这两种影响各异。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应做好孕早期筛查,争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改善妊娠结局和胎儿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胎妊娠减胎术(MPR)对妊娠结局、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MPR的孕妇479例为减胎组,选取243例同期怀孕女性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出生结局。根据减胎后保留胚胎数,将减胎组分为保留双胎组(n=245)与保留单胎组(n=234)。根据妊娠胚胎数,将对照组分为普通双胎组(n=133)与普通单胎组(n=110),比较4组孕妇妊娠结局、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出生结局。结果减胎组(保留双胎组与保留单胎组)的自然流产率(10.61%和9.83%)均高于普通双胎组(0.75%),保留双胎组的自然流产率高于普通单胎组(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双胎组与普通双胎组的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早产及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保留双胎组分别为8.98%、13.47%、41.10%和42.30%,普通双胎组分别为9.02%、11.28%、39.39%和42.80%)的发生率均高于保留单胎组、普通单胎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低于保留单胎组、普通单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R可能会导致自然流产、自然减胎的风险增加。MPR后保留胎儿数以及正常妊娠胎儿数是影响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出生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产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2年12月以剖宫产分娩结束妊娠的ICP孕妇72例(病例组),观察其羊水胎粪污染、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与同期行剖宫产分娩的70例正常孕产妇(对照组)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分析,并行胎盘组织超微结构的电镜检查.结果:病例组羊水胎粪污染、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0.56%、23.61%、16.67%、5.56%、16.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病例组胎盘组织的超微结构有明显的异常改变.结论:ICP可导致羊水胎粪污染、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ICP胎盘的病理改变与围产儿结局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阴道试产的安全性。方法对2006年10月~2009年9月106例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分娩、单胎头位并自愿选择阴道试产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单胎头位选择阴道试产的非妊娠期糖尿病产妇4167例进行对照比较,观察两组的分娩方式、孕产妇及胎儿分娩结局及对新生儿患病率的影响。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剖宫产率为18.87%,稍高于非妊娠期糖尿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死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吸入综合征、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低钙血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组为4.7%,非妊娠期糖尿病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组阴道试产转剖宫产率并未明显增加,且分娩结局如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亦无显著增加,新生儿病率亦无显著增加,说明妊娠期糖尿病有阴道试产指征患者阴道试产是较为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血α-L-岩藻糖苷酶(AFU)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52例单胎妊娠产妇的资料,其中221例分娩巨大儿(观察组),231例为非巨大儿(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分娩前血AFU水平及难产发生率。分析孕妇分娩前血AFU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AFU水平及难产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孕妇分娩前AFU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P<0.05)。结论孕晚期血AFU水平明显升高者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偏大,分娩巨大儿孕妇孕晚期血AFU水平更高;AFU或可作为孕晚期评估胎儿出生体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初次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PFD)对再次分娩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妊娠经产妇1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初次阴道分娩后PFD孕产妇为观察组,60例初次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正常孕产妇为对照组。依据有无母婴严重并发症[母: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子痫、肺水肿、肾功能不全、心功能衰竭、高血压脑病、HELLP综合征等;婴: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窒息、肺出血、颅内出血、新生儿产伤、新生儿死亡、DIC及胎死宫内等],分为妊娠结局不良及结局良好。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并探讨妊娠结局与PFD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POP分度不良妊娠率比较:Ⅲ度>Ⅱ度>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OP分类妊娠结局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1 min Apgar评分、出生5 min 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阴道分娩后PFD可增加再次分娩产妇妊娠结局不良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经产妇妊娠特点及分娩方式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产科收治的高龄经产妇(年龄≥35岁)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60例非高龄经产妇(年龄35岁)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基本信息、既往分娩情况、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是否难产及新生儿结局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总结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特点及分娩方式对其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两组经产妇在平均产次、流产史发生率及剖宫产史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产妇的平均年龄、孕前体重及与上胎次间隔时间、剖宫率、分娩周龄、巨大儿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产妇(P0.05);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新生儿体重及标准体重儿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妊娠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经产妇妊娠特点及分娩方式会显著影响其妊娠并发症及胎儿标准体重,降低高龄经产妇比例对保障孕妇及胎儿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娟 《黑龙江医学》2021,45(17):1812-1814
目的:探讨胎母输血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7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进行产检及分娩的8例胎母输血综合征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A组,并在同期行胎儿血红蛋白酸洗脱实验(HBF)的161份中随机抽取45例未出现胎母输血综合征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B组.两组均记录并比较母血胎儿血红蛋白(HBF)、胎儿及胎盘的相关特征表现,记录并比较胎儿病死率及两组活产新生儿出生时阿氏(Ap-gar)评分、血红蛋白水平、脐血pH值、体重,以及住院时间.结果:A组孕产妇HBF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胎儿胎动减少、胎心监护异常及胎儿水肿以及胎儿胎盘绒毛间出血或局灶胎盘梗死发生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胎儿病死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住院时间长于B组,1 min Apgar评分及血红蛋白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气pH值及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母输血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孕产妇HBF水平升高,胎儿胎动减少、胎心监护异常、胎儿水肿、胎盘绒毛间出血或局灶胎盘梗死等情况高发;胎母输血综合征胎儿病死率高,活产新生儿出生1 min时Apgar评分及血红蛋白水平低,住院时间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128例不孕症患者行多胎减胎术(MPR)对妊娠期并发症、妊娠结局、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多胎减胎术的128例不孕症患者作为实验组,按照减胎后保留胎儿数,分为保留单胎组84例和保留双胎组44例;另选取同期因不孕症助孕的单胎和双胎患者共128例作为对照组,分为对照单胎组84例和对照双胎组44例,分析4组患者妊娠期并发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结局。结果 保留双胎组及对照双胎组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发生率分别为13.64%、18.18%、13.64%和11.36%、11.36%、4.54%,均高于保留单胎组、对照单胎组,而平均分娩孕周低于保留单胎组、对照单胎组(P <0.05)。保留双胎组流产率高于其他3组,活产率低于其他3组(P <0.05)。保留双胎组及对照双胎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分别为40.9%、43.18%和36.36%、31.81%,新生儿畸形及死亡发生率均高于保留单胎组、对照单胎组,而平均出生体重低于保留单胎组、对照单胎组(P <0.05)。保留单胎组与对照单胎组间、保留双胎组与对照双胎组间母婴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4.
吕霞 《海南医学》2013,24(16):2391-2393
目的探讨孕妇的体重指数与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在我院就诊并住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妇34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孕产妇的一般特征、孕前体重指数(BMI)、怀孕期间体重增加值、妊娠结局和新生儿体重,并分析孕期体重指数与新生儿出生时体重的关联性。结果孕前肥胖组的妊娠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孕期增重15.1~20kg则孕妇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加(P均<0.05),孕妇体重正常组和肥胖组组新生儿体重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女怀孕前的体重增长过大对妊娠结局有影响,具有潜在风险,但孕期妇女体重增加对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胎心电子监测在妊娠结局的监护价值.方法:对300例足月单胎妊娠按入院诊断分为高危组和正常组,产前常规行NST监测,临产后行CST监测,追踪胎儿、新生儿、羊水混浊、脐带异常和胎盘钙化情况,追踪两组正常胎监和异常胎监的妊娠结局.结果:高危妊娠组异常胎监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NST无反应组和CST阳性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率、羊水混浊、脐带异常和胎盘钙化发生率明显高于NST有反应组和CST阴性组(P<0.005).结论:胎心电子监测是监护胎儿宫内安危的较好指标,加强产前、产时监测,尤其是对高危妊娠监测,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脐带异常的妊娠结局及其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脐带异常产妇6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入院无脐带异常的产妇65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及胎儿情况。结果两组产妇阴道手术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20.00%)明显较对照组(61.54%)低,剖宫产发生率(63.08%)明显较对照组(29.2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脐带异常对妊娠结局及胎儿的情况具有显著影响,增加产妇剖宫产发生率与阴道助产手术发生率,同时,还增加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临床中需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7.
张弘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834-1835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临床特点及围产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我院和丰满区妇幼保健院双胎妊娠共54便(研究组)及同期单胎77例(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经产数、分娩方式、平均妊娠天数、早产、新生儿出生体重、是否贫血、妊高症发生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硬肿发生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产妇较初产妇易产生双胎,双胎妊娠与单胎妊娠在分娩方式上没有统计学差异。双胎妊娠易发生早产(P〈0。005),双胎平均出生体重低于单胎(P〈0.05),双胎妊娠更易发生中度贫血(P〈0.05)。双胎妊娠更易发生妊高症、胎膜早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硬肿(P〈0.05)。两组在年龄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双胎妊娠较单胎妊娠有显著的不良围产期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辅助生殖技术(ART)单胎妊娠女性围产期母婴结局与自然妊娠女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34例ART单胎妊娠女性(ART组)和20 906名自然妊娠单胎女性(自然妊娠组)围产期妊娠结局,分别比较两组间母婴 围产期并发症差异,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GDM)、前置胎盘、早产、产后出血、分娩方式等,新生 儿结局如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的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性别比。结果:ART组较自然妊娠组GDM(χ2=67.978,P=0.000)、前置胎盘(χ2 =27.565,P=0.000)、早产(χ2=11.874,P=0.001)、剖宫产分娩(χ2=92.042,P=0.000)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 加。ART组较自然妊娠组低出生体重儿(χ2=13.534,P=0.000)、巨大儿(χ2=8.328,P=0.004)、新生儿转入 NICU(χ2=5.763,P=0.016)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结论:与自然妊娠女性相比,ART单胎妊娠女性母婴不良围产 结局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比较夫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husband,AIH)与自然单胎妊娠的妊娠期和分娩期并发症,胎盘异常及新生儿结局来探讨AIH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1月—2021年6月贺州市人民医院行AIH术后单胎妊娠并分娩的49例产妇资料为AIH单胎组。选取同时期50名自然单胎妊娠产妇资料为自然单胎组。比较两组妊娠期和分娩期并发症,胎盘异常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自然单胎组剖宫产38.00%、早产6.00%、妊娠期糖尿病12.00%与AIH单胎组的36.73%、2.04%、22.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0、0.240、1.900,P>0.05),自然单胎组巨大儿、低体质量、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自然单胎妊娠相比,AIH单胎组的剖宫产、妊娠期和分娩期并发症,胎盘异常的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结局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7,(2):173-174
目的:探讨胎儿单纯持续性右脐静脉的围产期结局,指导围产期胎儿健康监测。方法:选取产前诊断为胎儿单纯持续性右脐静脉孕妇92例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分娩的孕妇9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为单胎妊娠、活产、胎儿无结构异常。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年龄、孕次、产次、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比较,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剖宫产率及早产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及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持续性右脐静脉增加剖宫产率,胎儿的生长发育可能落后于正常胎儿,且早产的发生率高于正常胎儿,妊娠期及分娩时应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