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扶阳通络汤对糖尿病神经病变(DPN)阳虚血瘀证患者体内氧化损伤标志性因子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诊断为DPN阳虚血瘀证的门诊及住院患者80例,随机抽取40例为甲钴胺对照组(ME组),每日口服甲钴胺片(500μg,每日3次);另外40例为扶阳通络汤治疗组(FY组),每日口服扶阳通络汤1剂。8周后,测量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多伦多神经病变评分标准(TCSS)评分及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8-iso-PGF2α的表达。结果 FY组及ME组的临床症状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FY组优于MK组(P<0.05);与同期ME组相比,FY组TCSS评分明显降低;与干预前相比,ME组及FY组血清8-iso-PGF2α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期ME组相比,FY组血清8-iso-PGF2α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阳通络汤改善阳虚血瘀型DPN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氧化损伤因子8-iso-PGF2α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对比甘精胰岛素联合拜糖平及瑞格列奈联合拜糖平两种治疗方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甘精胰岛素联合拜糖平组(A组)、瑞格列奈联合拜糖平组(B组),每组60例,均接受6周的降糖治疗,选取2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血糖、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8-异前列腺素(8-iso-PGF2a)、丙二醛(MDA)、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前FPG、2 h PG、血清8-iso-PGF2a、MDA、Hcy较对照组高,NO、SOD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清8-iso-PGF2a、MDA、Hcy较B组下降幅度大,血清NO、SOD较B组升高幅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拜糖平治疗在改善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状态上较瑞格列奈联合拜糖平治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邱宇珍  刘志平  杨杨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0):2298-2299,230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胱抑素C(Cys C)水平变化特点及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24 h尿微量清蛋白定量将患者分为A组(尿微量清蛋白<30 mg/24 h,60例)和B组(尿微量清蛋白30~299 mg/24 h,60例);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比较3组受检者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Cys C(Cys C)、24 h尿8-异前列腺素F2a/肌酐(8-iso-PGF2a/Cr)。结果 A组、B组患者血清Cys C水平及24 h尿8-iso-PGF2a/Cr均显著高于C组(P<0.01),且B组又显著高于A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 h尿8-iso-PGF2a/Cr与血清Cys C水平呈正相关(r=0.674,P<0.01)。结论 Cys C、24 h尿8-iso-PGF2a/Cr均在糖尿病患者中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肾脏损害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中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8-iso-PGF2α)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29例,健康对照者2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8-iso-PGF2α等指标。并采用彩色高频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颈动脉IMT的水平,以IMT=0.9 mm为切点,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颈动脉IMT正常组(IMT<0.9 mm)与IMT增厚组(IMT≥0.9 mm)。分析比较各组8-iso-PGF2α水平及各种生化指标的水平并将其与IMT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IMT正常组、IMT增厚组的8-iso-PGF2α水平分别为(356±137)、(507±167)、(1 342±323)pg/mmol肌酐,2型糖尿病患者尿中8-iso-PGF2α水平高于对照组,IMT增厚组的8-iso-PGF2α水平高于IM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水平与8-iso-PGF2α、HbA1c、LDL-C、TG及BMI呈正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增强,且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应尽早针对高氧化应激状态进行治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叶文春  方向明  王玉容  高莉 《四川医学》2012,33(12):2098-2100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α-硫辛酸治疗组,B组为单纯甲钴胺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0D)、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0c)、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的改善情况、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的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B组50.00%,P<0.01;两组治疗前后MNCV、SNCV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治疗后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P<0.05;与B组比较A组血清MDA明显减少(P<0.05),SOD及TAOC明显提高(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中抗氧化物与认知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4年1—6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41例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体检的老年人4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MMSE总评分、血脂、氧化指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尿液中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总评分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8.813,P<0.01),命名能力、语言能力、延迟回忆、定向能力、视空间和执行力、注意力和计算能力评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清TG、TC、HDL-C和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SOD、GSH-Px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3.973、5.966,P<0.05),MDA水平及尿8-iso-PGF2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12.25、46.18,P<0.01);血清SOD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527,P<0.01),GSH-Px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471,P=0.002),同时尿液中8-异前列腺素F2α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456,P=0.003)。结论 SOD、GSH-Px活力下降,MDA、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升高可能共同参与了AD患者认知损害的发病过程,可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药物和神经营养等支持治疗,治疗组加服黄芪桂枝五物汤,12周为1疗程。治疗结束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清GSH-Px活性。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GSH-Px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GSH-Px活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GSH-Px活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以及血清GSH-Px活性,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可能与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3):323-326
目的:研究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对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A组,2型糖尿病未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B组,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测定各组受试者血清中PCSK9、脂质代谢指标、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的含量。结果:A组和B组血清中PCSK9、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CyPA、对氧磷酶-1(PON-1)、PON-3、丙二醛(MDA)、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的含量均显著高于C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ApoAI)的含量均显著低于C组;A组血清中PCSK9、TG、TC、LDL-C、ApoB、CyPA、PON-1、PON-3、MDA、8-iso-PGF2α的含量均显著高于B组,HDL-C、ApoAI的含量均显著低于B组;A组中PCSK9高水平亚组血清中TG、TC、LDL-C、ApoB、CyPA、PON-1、PON-3、MDA、8-iso-PGF2α的含量均显著高于PCSK9低水平亚组,HDL-C、ApoAI的含量均显著低于PCSK9低水平亚组。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的PCSK9能够影响脂质代谢过程、增强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0):766-770
目的:研究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损害病理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接受丁苯酞治疗的A组、接受尤瑞克林治疗的B组、接受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治疗的C组。治疗后14 d,测定血清神经标志物、凝血指标、生长因子、氧化应激指标的含量。结果:3组治疗后的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血栓素A2(TXA2)、溶血磷脂酸(LPA)、D-二聚体(D-D)、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丙二醛(MDA)含量均明显降低,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力(T-AOC)含量均明显升高且C组治疗后的VILIP-1、NSE、S100B、TXA2、LPA、D-D、8-iso-PGF2α、MDA含量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NO、NOS、VEGF、BDNF、IGF-1、SOD、T-AOC含量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结论: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损害病理进程的改善作用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n=30),将80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C组,n=40)普罗布考组(P组,n=40).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250 mg,2次/d,疗程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留取血清检测血脂,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结果 (1)与N组相比,糖尿病大血管病变C组和P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下降,8-iso-PGF2α、OX-LDL显著升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C组治疗后TC、TG、LDL、8-iso-PGF2α、OX-LDL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无明显改变.P组经治疗后TC、TG、LDL、8-iso-PGF2α、OX-LDL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普罗布考在调节血脂的同时,可改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并有减少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异构前列腺素水平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 将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左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左室肥厚组(n=140)和非左室肥厚组(n=60),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异构前列腺素(8-iso-PGF2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左室肥厚组患者的血清8-iso-PGF2α和CRP水平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左室肥厚组患者的血清8-iso-PGF2α水平随着血压分级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血清8-iso-PGF2α与LVMI和hs-CRP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8-iso-PGF2α和hs-CRP是LVMI独立影响因素,P<0.01(R2=0.328).结论 血清异构前列腺素水平与高血压左室肥厚密切相关,可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左室肥厚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维生素C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患有MCI的老年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C 0.2 g,3次/d,疗程1年.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定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检测两组患者的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为(26.7±1.0)分,MoCA评分为(24.9±1.6)分;试验组患者的MMSE评分为( 26.0±0.6)分,MoCA评分为(25.2±1.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11和-0.625,P均>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MMSE及MoCA评分分别为(26.3±1.2)分和(26.2±1.4)分,试验组患者的MMSE及MoCA评分分别为(28.0±1.1)分和(28.3±1.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66和6.067,P均<0.01).试验组患者血清8-iso-PGF2α水平治疗前为(50.8±21.9)ng/L,治疗后为(31.5±12.4)ng/L;对照组患者血清8-iso-PGF2α水平治疗前为(49.5±19.9)ng/L,治疗后为(46.7±21.2)ng/L,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8-iso-PGF2α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8-iso-PGF2α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4,P<0.01).结论 维生素C能明显改善老年T2DM患者的MCI,具体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围生期缺氧缺血事件新生儿高压氧治疗前后外周血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及S100B蛋白水平,了解高压氧对围生期缺氧缺血事件新生儿体内氧化应激状态及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围生期缺氧缺血事件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高压氧治疗组(治疗组)30例,常规进行高压氧,每日1次,共4 d;对照组30例,患者进舱,常压空气观察相同时间,除高压氧外进行相同的治疗方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浆8-iso-PGF2α、S100B的蛋白含量。结果外周血8-iso-PGF2α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86.040±29.123)ng/Lvs(69.304±25.67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S100B蛋白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能使围生期缺氧缺血事件新生儿机体发生氧化应激,但对其脑损伤状况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DPN)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DPN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帕司他片+贝前列素钠片,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CSS评分及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神经生长因子水平上,治疗后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高于治疗前(P0.05),人磷髓脂碱性蛋白(MBP)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治疗后两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能够明显改善DPN临床症状,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及神经相关生长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冯月儿  夏丽霞 《右江医学》2007,35(3):265-266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孕妇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的变化。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21例(观察组),正常妊娠妇女28例(对照组),检测分娩时血浆8-iso-PGF2α水平。结果子痫前期孕妇血浆中8-iso-PGF2α较正常孕妇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子痫前期孕妇机体存在氧化应激状态,氧化应激在子痫前期的病因学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二甲双胍+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20例T2DM患者(2019年1月~2020年3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60例。常规组接受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组接受二甲双胍+达格列净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糖代谢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糖(FBG)]、氧化应激指标[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丙二醛(MAD)]、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3个月联合组HbAlc、2hPG、FBG、血清MDA、8-iso-PGF2α水平较常规组低(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常规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2DM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达格列净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抑制氧化应激状态,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和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关系密切,本文探讨前列地尔治疗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方法 选择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比值、临床症状评分、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指标。 结果 治疗前,2组踝肱比值、临床症状评分、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踝肱比值、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评分、8异前列腺素F2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2组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踝肱比值、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治疗前(P<0.05),临床症状评分、8异前列腺素F2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低于治疗前(P<0.05),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前列地尔能够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症状和下肢血流,降低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反应,但对体内炎性细胞因子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脂化前列腺素E1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对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实验组给予脂化前列腺素E1联合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给予脂化前列腺素E1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并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IL-6、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SOD、8-OHdG均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61%(P<0.05).结论 脂化前列腺素E1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状态,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9.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6):2285-2288
目的:研究脑外伤患者血清中Tau、8-iso-PGF2α含量与神经损伤及氧化应激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断为脑外伤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的TBI组,同期在郫都区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的45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清标本并检测Tau、8-iso-PGF2α、神经细胞凋亡分子、抗氧化分子的含量。结果:TBI组患者血清中Tau、8-iso-PGF2α、Bax、Caspase-3、Caspase-9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cl-2、GSH、VitE、GSH-Px、SOD、HO-1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au高含量TBI患者血清中Bax、Caspase-3、Caspase-9的含量显著高于Tau低含量TBI患者,Bcl-2的含量显著低于Tau低含量TBI患者;8-iso-PGF2α高含量TBI患者血清中GSH、VitE、GSH-Px、SOD、HO-1的含量显著低于8-isoPGF2α低含量TBI患者。结论:脑外伤患者血清中Tau、8-iso-PGF2α含量的异常升高分别与神经细胞的过度凋亡以及氧化应激反应的过度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55例DPN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甲钴胺治疗组,B组为单纯甲钴胺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的改善情况、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的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B组53.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MNCV、SNCV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P<0.01);两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P<0.01),其中症状和感觉评分改善明显(P<0.01),反射评分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