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sp100和抗gp210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诊断和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的研究2010年8月至2012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诊治的90例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阳性和(或)组织学符合PBC的患者,收集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抗gp210和抗sp100检测,并对其中接受熊去氧胆酸[13~15 mg/(kg·d)]治疗的66例患者随访1年以上。观察患者肝脏生化指标变化,并按治疗1年后肝脏生化指标的变化将患者分为生化应答组及无应答组,比较两组抗gp210和抗sp100阳性率的差异。结果抗gp210和抗sp100在90例PBC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0/90)和13.3%(12/90),在AMA-M2阴性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8.6%(4/14)和1.4%(2/14)。抗gp210阳性组患者与阴性组患者相比,血清白蛋白[分别为(34.9±6.0)、(38.1±4.9)g/L,P=0.009]和胆碱酯酶[分别为(5.4±2.4)、(6.5±2.2)k U/L,P=0.032]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谷胺酰转态酶、总胆红素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gp210和抗sp100的阳性率在熊去氧胆酸生化应答组(17.7%,33.3%)和无应答组(9.5%,5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gp210阳性可能与PBC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PB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比较两组的肝功能指标、炎症和氧化应激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以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12(IL-12)、磷脂转运蛋白(PLTP)、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PBC的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朱华波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964-1965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茵栀黄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PBC患者,在其他治疗相同的情况下,分成对照组(使用熊去氧胆酸)和治疗组(使用熊去氧胆酸和茵栀黄),疗程4周,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肝脏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6例患者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0.05),但治疗组的肝功能指标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茵栀黄治疗PBC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熊去氧胆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熊去氧胆酸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对照组单用熊去氧胆酸治疗,疗程1月,比较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临床疗效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熊去氧胆酸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组肝功能各项指标、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活动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疾病过程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 T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Treg)改变。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36例PBC患者(PBC组)及15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 T细胞及CD4~+ CD25~+FoxP3~+Treg水平及不同疗效及临床分期PBC患者治疗前后Treg水平变化。结果 PBC组外周血中CD4~+ CD25~+FoxP3~+Treg水平[(3.61±1.82)%]比健康对照组[(9.80±4.70)%]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PBC患者治疗前Treg水平及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可见PBC患者Treg水平与碱性磷酸酶(r=0.257,P=0.03)、IgM(r=0.241,P=0.045)等生化指标呈正相关;CD4~+ T细胞与年龄呈负相关(r=-0.252,P=0.033)。Treg水平在不同疗效PBC患者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阶段的PBC患者比较仅在第2阶段可见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 PBC患者疾病早期体内Treg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分期,熊去氧胆酸治疗不影响患者体内Treg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周口永兴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PBC患者9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7例予以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48例予以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连蛋白(LN)、三型前胶原N端肽(PC-Ⅲ)、四型胶原(Ⅳ-C)]水平、肝脏弹性值、Child-Pugh分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LN、PC-Ⅲ、Ⅳ-C水平、肝脏弹性值、Child-Pugh分级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与对照组(2.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P=0.9853)。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PBC能通过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改善肝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熊去氧胆酸对部分慢性肝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肝病患者 118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熊去氧胆酸治疗 ,对照组用普通护肝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在总胆红素、丙氨酸转移酸、γ-谷氨酰转肽酶下降均较对照组优越 (P <0 0 5 )。结论 :熊去氧胆酸能明显改善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状况 ,减轻肝脏及小胆管的炎症反应 ,抑制肝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汉族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原表位分布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Red/ET重组技术制备AMA-M2抗原表位蛋白PDC-E2、BCOADC-E2和OGDC-E2,建立相应的ELISA检测方法,对374例PBC患者抗原表位分布进行分析。比较AMA-M2主要抗原表位组合模式间清蛋白-胆红素评分(ALBI)结果的差异,熊去氧胆酸(UDCA)药物生化应答和不应答患者抗原表位分布的差异。结果 374例PBC患者血清与PDC-E2、BCOADC-E2和OGDC-E2抗原表位有反应率分别为86.6%、88.0%和35.0%。与PBC患者血清有反应性的常见抗原表位模式(PDC-E2+BCOADC-E2+OGDC-E2、PDC-E2+BCOADC-E2、PDC-E2和BCOADC-E2)间ALBI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DCA生化不应答患者血清与BCOADC-E2的反应率(89.9%)高于应答患者(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AMA-M2抗原表位PDC-E2、 BCOADC-E2和OGDC-E2同时有反应性的PBC患者疾病预后不佳的风险较高,PDC-E2和BCOADC-E2抗原表位可能与UDCA治疗应答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 ary b iliary c irrhosis,PBC)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PBC的认识。方法分析具有完整资料的22例PBC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22例PBC中女性21例,确诊年龄平均为52岁。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皮肤瘙痒、黄疸,体征包括肝脾肿大、黄色瘤。实验室检查以高ALP、GGT、高胆红素血症、高球蛋白血症以及存在自身抗体如AMA、AMA-M2等为特征。熊去氧胆酸可延缓病程、改善胆汁淤积指标。结论PBC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以乏力、瘙痒、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肝功能以胆汁淤积为主,伴有高球蛋白血症,高滴度AMA及AMA-M2亚型是诊断PBC的主要指标。以熊去氧胆酸(UDCA)为主的综合治疗能延缓病程,总体预后欠佳,治疗手段有限。  相似文献   

10.
程明荣  戴德坚 《临床荟萃》2020,35(3):260-263
目的 观察贞芪扶正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疗效,及其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诊治的PBC患者7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贞芪扶正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CⅢ)、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1(TIMP 1)、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素(TT4)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14%(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ALP、HA、TIMP 1、LN和PCⅢ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血清TT3、FT3、TT4和FT4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观察组的降低或者升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更加明显(P<0.01)。结论 贞芪扶正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机体的纤维化,缓解甲状腺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116-4118
目的探讨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患者肝酶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采用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肝酶水平、瘙痒程度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大出血、胎儿窘迫、剖宫产、早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可调节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患者肝酶水平,减轻患者瘙痒症状,从而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孙曼丽 《临床医学》2004,24(2):19-20
目的 :评估中西医综合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的效果。方法 :观察组 12 0例采用以熊去氧胆酸为主的综合治疗 ,对照组仅用能量合剂治疗 ,治疗一周后 ,观察肝功能、胆酸、瘙痒评分。两组病人在孕 3 2周后行NST检查 ,分娩后比较两组围生儿预后及产妇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血清总胆汁酸 (TBA)、硷性磷酸酶 (ALP)及搔痒评分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观察组产时缺氧发生率低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 ,剖宫产率较低 (P<0 0 5 )。结论 :以熊去氧胆酸为主的中西医综合治疗ICP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以肝内胆汁淤积、循环血中出现抗线粒体抗体和肝内小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破坏,主要累及肝内小叶间胆管的,可逐渐发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衰竭的器官特异性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该病认识的不断增多,新型免疫学与病理学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成果。PBC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医技检查、肝活组织病理检查,此外特异性免疫学标志物为PBC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熊去氧胆酸仍然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PBC的有效药物,但是有近40%的患者对该药应答不佳,且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也在增加。免疫抑制剂、生物抑制剂、奥贝胆酸、肝移植等PBC治疗方法已经逐步应用于临床,为PBC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极大希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旨在提高对该病的治疗水平。方法:将临床、病理学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3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总结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特征、各项生化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患者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在治疗前后ALT、AST、TBil、ALP、GGT存在差异,对照组在治疗前后ALT、AST、TBil存在差异,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比较,TBil、GGT存在差异。临床分析,治疗后16例治疗组中10例患者显效,5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98.3%;而对照组14例中,4例显效,5例有效,总有效率64.3%,两组病例治疗后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性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熊去氧胆酸可明显改善PBC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生化指标,且其不良反应较小,是目前治疗PBC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肝内胆管进行性破坏,实验室检查可见ALP和GGT升高、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目前西医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一线药物是熊去氧胆酸,但仍有部分患者对熊去氧胆酸治疗应答不佳,中医辨证论治在本病的治疗中有一定优势。施卫兵教授结合多年临床治疗经验,认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气滞、瘀血、湿热、本虚,治疗时应根据病机演变,切合病机立法用药,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间推移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大多数患者最终死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抗线粒体抗体(AMA)是PBC患者的特异性抗体,约5%~10%的PBC患者AMA为阴性。PBC诊断特异度不高,故AMA阴性的PBC患者更易误诊。目前对于PBC患者主要治疗方案为熊去氧胆酸、奥贝胆酸,以及其他的新型制剂,但药物治疗只能延缓疾病进展,肝移植是终末期PBC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AMA阴性PBC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展开综述,有助于早期确诊AMA阴性PBC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延缓病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选择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熊去氧胆酸组45例)和对照组(茵栀黄颗粒组45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对照组总有效率64%,熊去氧胆酸组明显优于茵栀黄颗粒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观察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取综合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服用熊去氧胆酸片,每次250mg,每天3次,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直接胆红素(D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清蛋白(ALB)水平;并检测2组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占外周血CD4~+细胞比例,最大直径(PVD)、平均流速(PVV)、脾静脉最大直径(SVD)、平均流速(SVV)。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TBIL、TBA、DBIL、GGT、ALT、AST、ALP、ALB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reg细胞水平、PVD、SV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7细胞、Th17/Treg比值、PVV、SVV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肝功能指标,延缓病情进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素E1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硬化残留黄疸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硬化残留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早期肝硬化伴残留黄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以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PGE1联合熊去氧胆酸,疗程30天,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TB il)、直接胆红素(DB il),间接胆红素(IB il)、肝动脉阻力指数(R I)、肝动脉宽度(HA)及门静脉宽度(PV)变化。结果治疗30天时与对照组比较,TB il、DB il、R I显著降低[(51.60±4.53)μmol/L vs(53.65±4.16)μmol/L,(30.12±5.18)μmol/L vs(33.62±4.96)μmol/L,(0.70±0.04)vs(0.72±0.03),均P<0.05]。结论PGE1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硬化残留黄疸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实施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熊去氧胆酸。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肝功能指标变化、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的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7.5%(35/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6%(24/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肝功能指标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熊去氧胆酸联合常规基础治疗肝硬化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指标,加快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