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母女同患先天性心脏病各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女,15岁。活动后心悸3d入院,生长发育无影响,无呼吸困难、紫绀等,当地心脏超声示:房间隔缺损,入院查体:T36.4℃,P86次/min,R18次/min,BP104/80mmHg,无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清,心脏不大,无震颤,心前区无杂音,心电图正常,入院后完善检查,心脏超声示:各房室不大,房间隔中部回声中断7mm,可见心房左向右分流,肺动脉压估测40mmHg,次日行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术中测肺动脉压34mmHg,应用8mm国产房间隔封堵器成功封堵房问隔缺损,3d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
胸腔镜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初步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胸腔镜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经验。方法:采用右侧胸壁打孔、电视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34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龄3~46岁,体重12-62kg。房间隔缺损直接缝合24例,涤纶补片修补10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3例。结果:术后右侧气胸2例,手术时间1.8~3.6h,平均2.6h;体外循环时间36-92min,平均是77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8~52min,平均28min。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自1984年1月至1995年12月,我院共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机手术620例,术后并发缺氧性脑病44例,发生率约为7.1%。现将我们对44例并发缺氧性脑病的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20例患者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2.5~58岁,平均11.2岁。其中法鲁氏四联症6例(并发房间隔缺损2例),法鲁氏三联症2例,空间隔缺损31例(并发房间隔缺损4例),房间隔缺损3例,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例。1.2临床表现本组病人脑损害在行体外循环后当即出现者39例,术后24~72小时出现者5例;轻度脑损害35例,表…  相似文献   

4.
例1 男,3岁,出生后发现尿道下裂。入院查体:一般状况良好,无口唇紫绀,未触及震颤,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听诊区第2心音亢进,无分裂。外阴检查发现尿道下裂。心脏B超提示下腔型房间隔缺损,1.5cm×2.0cm大小。全身检查没有发现其它畸形。术前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尿道下裂。在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顺利,术后9d心脏病治愈出院。1年后行尿道下裂根治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二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即刻疗效和超声心动图随访的近期效果。方法;21例二孔型房间隔缺损患(男12女9,年龄12-46岁),在透视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监视下采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TEE观察术后即刻封堵情况,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比较术后3d,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心脏分流及心功能情况,术后并发症。结果:1例因房间隔缺损太大(大于40mm)外,手术即刻成功率100%,术中无任何严重并发症,10例病人球囊测得房间隔缺损直径20-36mm,选用封堵器直径24-38mm,术后即刻TEE检查示3例存在微量残余分流,术后3dTTE检查示2例存在残余分流,6例病人完成12个月随访,无1例存在残余分流,无1例封堵器脱落。X线检查示所有患肺血减少,TTE检查示右心房,右心室缩小。心功能改善。结论:经导管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二孔型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近,中期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肺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加快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动脉内血流速度加快的意义及对先天性性心脏病心内分流及肺动脉瓣狭窄的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46例肺动脉内前向血流速度和频谱形态的变化,结合心脏形态学改变、瓣膜情况等探讨其他先天性心脏病与肺动脉瓣狭窄的区别并与手术对照。结果房间隔缺损中肺动脉内血流速度最快达2.5m/s,室间隔缺损中肺动脉内血流速度最快达3.5m/s(多见于干下型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中,肺动脉内血流速度最快达4.5m/s。结论房间隔缺损时肺动脉前向血流速度一般不超过2.5m/s,且肺动脉内血流速度与房间隔缺损大小呈正比,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时肺动脉前向血流速度可明显加快,达3.5m/s,肺动脉瓣狭窄者肺动脉前向血流速度显著加快可达4m/s以上,同时要结合房室腔大小的变化及瓣膜情况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所于1994年9月~1996年2月在国内首先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股静脉行纽扣式补片法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获得成功,兹将其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4例中男8例,女6例,年龄4~14岁,体重14~39kg,房间隔缺损大小18.3±3.8mm,室间隔缺损6.3士20mm。1.2手术步骤:ASD关闭法:穿刺股动、静脉进行肝素化,然后插入交换钢丝,送入气囊测ASD直径,再送片补房缺。VSD关闭法;穿刺股动、静脉进行肝素化,行左右心导管术,测VSD直径,建立股动脉、股静脉轨道,再送片补室缺。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术后心律失常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116例房间隔缺损术后患者,46例发生心律失常,分析其与年龄、缺损部位、缺损大小及合并症的关系。结果大龄、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直径≥2.0cm及合并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关闭不全为危险因素。结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缺损部位、缺损大小及合并症相关。  相似文献   

9.
例1,女,31岁,农民,因反复胸闷、气促10个月伴胸痛加重1个月而入院。入院查体:生长发育正常,心界无明显扩大,心率70次/min,心律齐,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Ⅳ/6级收缩期杂音,S2固定分裂;X线胸片示符合先心病表现,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经胸超声(TTE)提示Ⅱ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回声连续性中断约36~38mm,右房、右室增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2004-02/07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及他汀组(辛伐他汀40mg/d或阿托伐他汀20mg/d,连续用药7d):治疗前后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及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记分法对入选患者在入院时及3个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中位数)入院时(NIHSS1,BI1)为:5.00,75.00;8.00,80.00;6.00,85.00;3个月时(NIHSS2,B12)为:2.00,100.00;4.00,100.00;1.00,100.00:各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与3个月后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1或P&;lt;0.05),但不同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别。治疗后各组AST及CK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短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安全性好,但对梗死后3个月的预后无明显改善作用。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的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Voxel模型超声三维重建法定量房间隔缺损准确性,我们对14个房间隔缺损的模型和15例患者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显示:三维重建法可明确显示缺损的形态、部位和邻近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间的关系,并与实际观察到的情况相一致。三维法测得房间隔缺损模型的最大径和最小径与实测值差别无显著意义(P值>0.05)。三维法测得的房间隔缺损大小与实测值高度相关(最大径:r=0.97,P值<0.001;最小径:r=0.95,P值<0.0001)。15例患者中8例房间隔缺损还进行了手术对照,三维法测定的缺损大小也与手术所见相符(r=0.90,P值<0.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4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4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5例,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及肺动脉瓣狭窄3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部分型心内膜缺损合并二尖瓣和三尖瓣不全3例;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三尖瓣下移畸形3例;三尖瓣下移畸形合并房间隔缺损和右室发育不良综合征1例;法乐氏四联症9例,法乐氏四联症合并房间隔缺损8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3例;三尖瓣闭锁合并房、室间隔缺损和右室流出道狭窄1例。46例患者均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行一期矫治术。结果 术后1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和1例法乐氏四联症患者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4.3%)。其余44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体外循环应平稳,手术操作要精细,手术成功的关键是畸形矫正满意和良好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3.
选择60例5~10岁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患儿,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60例患儿均为Ⅱ级。将其分为3组:Ⅰ组:单用七氟醚;Ⅱ组;七氟醚加芬太尼(后者剂量为3ng/kg);Ⅲ组:七氟醚加芬太尼(后者剂量为6ng/kg)。用体动反应交叉点的方法测定七t醚最小肺泡气浓度,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芬太尼血浆浓度。结果:I组七氨酸的最小肺泡气浓度(MAC)体积分数为(2.72士0.08)%;而单次静脉给芬太居3ng/kg,20分钟后芬太尼血浆质量浓度为(0·64士0·13)pg/L,此时七$酸的MAC体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ASD)术前、术后及随访中左、右心室功能及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比较45例成功施行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的成人房间隔缺损及40例成功施行心脏停跳手术治疗的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于手术治疗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左、右心室功能及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变化。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右室射血分数(RVEF)作为反映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及左室晚期充盈分数(AFF)作为反映左房收缩功能的指标,左室偏心率(LVE)及长径/短径比值(LV L/D)作为反映左室几何构型的变化。结果:心脏不停跳ASD术后较心脏停跳ASD术后LVEF、LAEF、AFF增大,RVEF、LVE及LV L/D减少,LAEF、LV L/D在随访中持续改善,二尖瓣血流峰值流速(E/Amv)明显增加,三尖瓣血流及肺动脉血流峰值流速明显下降。结论: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术由于术中改善了心肌保护,减轻了右室的容量负荷,在改善左室、左心房的收缩功能及几何构型方面较心脏停跳手术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术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配合及监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术中配合及监护。方法对采用经胸非体外循环封堵房间隔缺损的110例患者的术中配合及监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3例因房缺大无法牢固放置封堵器,术中延长小切口侧开胸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其余107例术后3d复查无残余分流,平均术后住院日期3.2d。结论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创伤小、适应症广、手术安全性高,有推广应用价值,术中良好的护理配合及监护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心脏不停跳在房间隔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998-05~2001-06期间108例房间隔缺损采用微创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用右前外乳腺下弧形、右腋下斜行及胸骨正中小切口,切口长5~10cm,平均8.1cm。采用补片修补27例,直接缝合者8l例。结果:108例病人术后无低心排综合征,痊愈出院。术后随诊满意。结论:微创心脏不停跳治疗房间隔缺损,手术切口小、心肌保护好、损伤小、安全、恢复快、美观、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王梅  杨蓉  李拥军  张辉 《临床荟萃》2010,25(8):657-657
患者,男,19岁。主因活动后胸闷气短20余天,于2009年7月12日入住我院。查体:血压108/67mmHg(1mmHg=0.133kPa),脉搏92次/min;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92次/min,律整,胸骨左缘二、三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心脏彩色超声示:左心房26mm,右心房39mm,左心室43mm,右心室40mm,房间隔中部回声失落约25mm×30mm,失落处可见左向右分流。提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36例〉45岁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或房室瓣功能障碍。房间隔缺损修补采用直接缝合或心包片修补,同期行三尖瓣戍形术10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结果:36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48个月,同术前相比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有手术适应证的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应用多平面经食管体元模型动态三维重建的方法测量8例健康志愿者和9倒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室腔容积和右室射血分数,结果显示,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右室腔三维形态与正常人相似,但比正常人饱满,表面乳头肌和肌小梁的压迹与正常人相仿,室间隔面仍然凹进,短轴截面基本为半月形。正常人右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分别为37.82±10.6ml/m2和19.84±5.93ml/m2,房间隔缺损患者则分别为101.06±48.81ml/m2和52.69±31.02ml/m2,较正常人的右室容积均高(P<0.01和P<0.05),但EF值在正常人(0.48±0.04)和房间隔缺损患者(0.49±0.07)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本研究建立了超声技术测定右室射血分数的方法,为无创伤性右心功能评价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03-08/2006—05对12例漏斗胸的患儿实施了胸骨抬举加钢板固定术,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1岁3个月~2岁10个月,平均2.43岁。12例均有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有近1/3的患儿半岁后长期感冒,甚至反复肺炎;1/3的患儿有活动后气踹,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并发先天性肺囊肿1例。胸部X线检查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脏左侧移位。肺功能检查9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气道阻塞性或限制性通气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