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彬  张兴安  徐波  邵伟栋  施冲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0):3140-3142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方法:将46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病人分为两组。以血浆药物浓度为靶浓度,靶控输注舒芬太尼(PS组,n=23)0.4~0.8μg/L或瑞芬太尼(PR组,n=23)2~4μg/L后,逐步升高异丙酚靶浓度至3~4mg/L,视术中情况调整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浓度维持麻醉平稳,观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后PS组输注异丙酚后SBP、DBP、HR下降(P〈0.05);PR组病人SBP、DBP均降低(P〈0.05),HR降低明显(P〈0.01)。气管插管、切皮及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2hPS组病人平稳。PR组躁动发生率为13%。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均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舒芬太尼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恢复平稳。[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靶控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麻醉的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30例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的病人,ASA为1、2级,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复合靶浓度0.5ng/mL舒芬太尼组(SF组,n=15);异丙酚复合靶浓度4.0ng/mL瑞芬太尼组(RF组,n=15)。两组患者均采用效应室靶控输注,异丙酚靶浓度为3μg/mL。观察麻醉诱导、手术开始以及围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停药后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停留ICU时间、第一次主诉需要镇痛药的时间;VAS评分;OAA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和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1)RF组麻醉诱导时的SBP、DBP、MBP低于SF组(P〈0.05);两组在麻醉诱导时心率比麻醉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在手术开始时的SBP、DBP、MBP无明显变化;RF组围拔管期的SBP、DBP、MBP均高于SF组(P〈0.05);(2)SF组停药后的呼吸恢复、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高于RF组(P〈0.05),RF组停止异丙酚后30min内的OAAS评分高于SF组(P〈0.05),30min后的OAA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RF组围拔管期的躁动发生率多于SF组(P〈0.05)、RF组第1次主诉需要阿片类药物时间早于SF组(P〈0.05)、需要镇痛药的比例高于SF组(P〈0.05);(4)两组患者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发生术中知晓。结论 舒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但术毕30min内意识恢复慢于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患者苏醒迅速,躁动发生率高,应提前给予镇痛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麻醉在胆囊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胆囊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组(B组),以血浆浓度为靶浓度,A组(30例)靶控输注舒芬太尼,B组(30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分别进行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麻醉中逐步升高异丙酚靶浓度,调整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浓度维持麻醉平稳,观察相关指标的变化及镇痛情况。结果A组患者血压、心率波动较B组平稳,A组躁动发生率低,术后需镇痛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胆囊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效果明显,适合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行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各20例,R组麻醉诱导时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3ng/mL,麻醉维持时效应室浓度为2ng/mL;S组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为0.3ng/mL,麻醉维持时效应室浓度为0.2ng/mL;记录2组入室时(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切皮1min(T3)及拔管后1min(T4)时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并比较2组拔管后5min Riker镇静躁动评分。结果 T1~T3时间点,R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低于S组(P<0.05);T4时间点R组心率、平均动脉压高于S组(P<0.05);R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例数多于S组(P<0.05),术后Riker SAS评分高于S组(P<0.05);2组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上腹部手术麻醉诱导和维持效果优于瑞芬太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合理的静脉麻醉方法。方法:100例ASAⅠ级接受无痛人流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异丙酚TCI组(P组)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TCI组(PR组),每组50例。P组:异丙酚的血浆靶浓度为6 mg/L;PR组:异丙酚的血浆靶浓度为3 mg/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2μg/L。待病人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扩张宫颈结束时停止给药。结果:PR组麻醉起效时间(1.8±0.8 min)明显短于P组(P<0.01);PR组麻醉效果的优良率明显优于P组(χ2=12.25,P<0.01);PR组异丙酚总用量(2.6±0.3 mg/kg)及呼吸抑制评分(2.1±0.8)明显小于P组(P<0.01)。P组苏醒期躁动和兴奋多语的发生率分别为34%及31%,PR组未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无痛人流术,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合理的静脉麻醉方法,但应该加强麻醉期间的呼吸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流产的麻醉效能。方法120例拟行无痛流产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术中A组仅单纯靶控输注(TCI)10g/L的异丙酚,设定血浆靶浓度为8.0mg/L;B组在输注异丙酚前1min给予瑞芬太尼0.4μg/kg体质量,并设定异丙酚的血浆靶浓度为5.0mg/L。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呼吸抑制程度、苏醒时间、术中体动情况、术后宫缩痛时间及异丙酚的用量等。结果两组病人呼吸抑制发生率、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体动发生率、术后宫缩痛发生率及异丙酚用量B组明显减少(χ^2=24.51、22.32,t=84.60,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流产明显改善了术中体动及术后宫缩痛,并减少了异丙酚的用量,使无痛人工流产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不同靶控浓度的瑞芬太尼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偲  张旭宇  许淼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0):3573-3575
目的:通过采用不同靶控浓度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观察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抑制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合适靶控浓度。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腔镜手术病例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瑞芬太尼靶控浓度4ng/mL,Ⅱ组瑞芬太尼靶控浓度6ng/mL,Ⅲ组瑞芬太尼靶控浓度8ng/mL:3组丙泊酚靶控浓度均为3μg/mL。麻醉维持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浓度与诱导时相同,观察和测定麻醉前10min(T1)、插管后1min(T2)、气腹后20min(T3)、术毕解除气腹后20min(T4)时的血压、心率、血糖和皮质醇变化,记录术毕停药后患者呼之睁眼的时间、拔管时间、气腹时间。术后24h随访恶心、呕吐、头痛、躁动、术中知晓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在T2、T3、T4时点3组MAP、HR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MAP在T2时点同T1时点比较均下降(P〈0.01);3组HR在T2、T3时点较T1时点均下降(P〈0.01);Ⅱ、Ⅲ组在T3及T4时点与I组比较血浆皮质醇浓度显著下降(P〈0.01)。组内比较Ⅰ组血浆皮质醇在T4时点较T1时点增高(P〈0.05),Ⅱ、Ⅲ组在T3、T4时点同T1时点比较均下降(P〈0.01)。3组血糖较麻醉前均增高,但Ⅰ组同T1时点相比血糖升高显著(P〈0.01)。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稍高。结论: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靶控输注4~8ng/mL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3μg/mL全凭静脉麻醉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所致的应激反应.6-8ng/mL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可以更有效抑制二氧化碳气腹所致的应激反应,且以瑞芬太尼6ng/mL复合丙泊酚3μg/mL更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维持时单独应用瑞芬太尼、舒芬太尼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择期行开腹手术的妇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20例.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的效应室靶控浓度分别为瑞芬太尼2~6 ng/mL、舒芬太尼0.4~0.6 ng/mL,联合用药组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控浓度分别为1~3 ng/mL、0.2~0.3 ng/mL.观察患者围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拔管后5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术后要求镇痛治疗的患者例数.结果:与麻醉前相比,瑞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和联合用药组患者拔管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升高,拔管后10 min瑞芬太尼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比另外两组高(P<0.01);与舒芬太尼组相比,瑞芬太尼组和联合用药组的置管时间较短;瑞芬太尼组拔管后5 min VAS为(5.3±1.7)分,舒芬太尼组和联合用药组分别为(2.3±1.7)分、(2.3±2.1)分,后两组与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0 min内要求镇痛治疗的患者三组分别为瑞芬太尼组14例(70.0%)、舒芬太尼组4例(20.0%)、联合组5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维持时患者术后置管时间短,但术后疼痛发生率高;舒芬太尼能提供更平稳的血流动力学环境,减少患者苏醒期疼痛的发生,然而术后置管时间较长;两药联合应用时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平稳,置管时间较短,且苏醒期疼痛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不同丙泊酚浓度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ECe50值.方法:75例女性乳腺良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n=25),A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0 μg/mL;B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5μg/mL;C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4.0μg/mL(均为Marsh药代模型),待其效应室浓度和血浆浓度达平衡后给予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瑞芬太尼(Minto药代模型),运用Dixon's序贯法确定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浓度,10 min后置入喉罩并观察喉罩置入条件与成功率,计算出相应的瑞芬太尼适宜靶浓度(ECe50值).结果:3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2.89[95%CI(2.72~3.08)ng/mL];B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2.50[95%CI(2.40~2.60)ng/mL];C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1.58[95%CI(1.41~1.77)ng/mL].结论:丙泊酚剂量的增加可减少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的ECe50.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用大脑状态指数(CSI)和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观察靶控输注(TCI)异丙酚麻醉时舒芬太尼的对大脑状态指数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全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舒芬太尼组(各20例)。舒芬太尼组靶控输注舒芬太尼0.2ng/ml,效应室浓度稳定10rain后给予靶控输注异丙酚(维持靶控舒芬太尼),对照组则只靶控输注异丙酚,靶浓度从0.5μg/mL开始,每5min递增0.5gg/mL,试验开始后每20S行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并由电脑相应软件同步记录靶控泵每2S自动计算生成的效应室靶浓度及每1S产生的CSI值,全程记录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值,至MOAA/s为0分后调整以原靶浓度继续5min停止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舒芬太尼组丧失语言反应(LVC)和意识消失(LOC)出现在更高的CSI值和更低的异丙酚的效应室靶浓度(EC)值(P〈0.05)。研究计算得出了两组5%、50%及95%的患者出现LVC、LOC时CSI和异丙酚的EC(μg/ml)及其他们的95%可信区间。【结论】舒芬太尼明显增强异丙酚的临床镇静效果。研究得出的相应的CSI05、CSI50、CSI95和异丙酚的EC05、EC50、EC95及其他们的95%可信区间可以为CSI提供临床麻醉深度监测参考以及为靶控异丙酚提供类似于吸入麻醉药物肺泡最小有效浓度(MAC)的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