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强化骨盆运动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出血偏瘫恢复期患者7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骨盆运动训练。结果:治疗2周后,2组平衡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观察组平衡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功能性步行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功能性步行分级≥3级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强化骨盆运动训练在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贺娟  孙明  贺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3):3091-3092
目的:观察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40例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对照组40例静脉滴注丹参粉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P〈0.01)。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以重型患者症状改善最为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可以作为ACI的有效药物,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虹  肖荣华 《中国康复》2006,21(3):191-191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黄芪组和对照组各38例。均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黄芪组同时加用黄芪注射液20-30ml于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结果:经过3周治疗,黄芪组卒中评分及恢复良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有效减轻急性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洪卫青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166-2168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采用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科自2011年1~12月期间收治的132例脑出血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66例患者采用100ml吡拉西坦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15d(观察组),同时积极进行其他相关对症支持治疗,在吡拉西坦治疗期间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66例患者采用甘露醇脱水治疗(对照组),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9.6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2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相应组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例(4.55%)发生静脉炎,对照组患者10例(15.15%)发生不良反应,其中5例静脉炎,3例水电解质紊乱,2例寒战,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监测患者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3例(4.55%)局部红肿,其中1例出现水疱,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结论采用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疗效显著,若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42例)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照组(n=44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天,观察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NER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雷尼替丁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分别于治疗后4周、8周及停药后2周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4周、8周及停药后2周时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子泵抑制剂治疗NERD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恩必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恩比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入选61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脉络宁注射液20mL静滴,1次/d,疗程2周;治疗组给予恩必普软胶囊0.2g,3次/d,口服,疗程4周;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片150mg,1次/d,连用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国卒中量表(CSS)及巴氏指数(BI)评分及不良反应,在发病后d1、d3、d7、d14测定血浆S-100B变化。【结果】两组入院时的CSS及BI评分基本一致(P〉O.05);治疗1个月后两组CSS及BI评分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评分优于对照组(P〈O.05或P〈O.01)。两组患者S-100B水平在d3达到峰值,与发病d,比较明显升高(P〈O.05),其后逐渐降低,两周后两组S-100B水平明显低于发病d1(P〈0.01);治疗组d。的S-100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不良反应:治疗组有5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恩必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可降低发病期间S-100B水平,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多学科卒中一体化管理模式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由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康复科、脑卒中监护病房、急救中心、手术室共同组成多学科卒中一体化管理模式。将2000-06/2005-01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60例在卒中一体化管理模式下选择药物治疗、CT引导立体定向外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并尽早康复介入作为治疗组;将1995—10/2000—05收治的脑出血患者l139例行单纯药物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牛津残障评分、Barthel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在入院时、治疗2周和6个月后进行评价。两组治疗2周和入院时的评分差值及治疗6个月后和治疗2周后的评分差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纳入患者239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治疗2周和入院时、治疗6个月后和治疗2周后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组(-4.57&;#177;4.68),(-6.32&;#177;4.88)分,对照组(-1.97&;#177;9.17),(-2.88&;#177;2.58)分,P〈0.05]。②牛津残障评分:治疗组治疗2周和入院时、治疗6个月后和治疗2周后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组(-1.29&;#177;0.95),(-1.47&;#177;1.35)分,对照组(-0.84&;#177;1.09),(-1.84&;#177;1.14)分,P〈0.05]。③Barthel指数:治疗组治疗2周和入院时、治疗6个月后和治疗2周后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组(29.53&;#177;24.40),(38.89&;#177;24.77)分,对照组(16.94&;#177;21.41),(23.96&;#177;22.10)分,P〈0.05]。④并发症:治疗组有并发症347例,低于对照组654例,差异显著(P〈0.001)。⑤平均住院日:治疗组平均住院(15.7&;#177;1.1)d,少于对照组(24.5&;#177;1.7)d,差异显著(P〈0.001)。⑥平均药费比:治疗组平均药费比29.98%,低于对照组50.0%,差异显著(P〈0.001)。结论:多学科卒中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能明显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典型脑出血早期活血化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非典型脑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给予对症处理、防治脑水肿及并发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并每日静脉滴注血塞通500mg。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头部CT检测血肿体积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经过2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肿体积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典型脑出血早期适当活血化瘀治疗安全、有效,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的早期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在脑出血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卒中单元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卒中单元组加用早期康复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结果:卒中单元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卒中单元组治疗后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曲唑酮与阿普唑仑治疗首发脑卒中后急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首发脑卒中后急性失眠患者1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83例;观察组应用曲唑酮片25~100mg/d,对照组应用阿普唑仑片0.4~0.8mg/d;分别记录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AIS评分观察组(5.77±3.67)分较治疗前(16.78±3.32)分明显减少(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0.46±3.23)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81.93%)(χ2=6.62,P<0.05)。【结论】曲唑酮对首发脑卒中后急性失眠的治疗效果优于阿普唑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电针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变化。方法:①选择2004—08/2005—10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入院距发病时间3-24h,经CT及MRI明确诊断,出血量〈40mL;均对治疗方案和检测指标知情同意。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和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②对照组仅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治疗的同时,电针治疗仪(上海华谊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型号G6805—2A)治疗2个疗程,针刺以头针为主(选穴以水沟、太阳、百汇、风府、哑门、上星为主),体针为辅(取穴上肢: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中渚;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风市、昆仑),均取患侧。电针参数疏密波,留针20~30min,1次/d,10d为1个疗程,间隔3d后进行下1个疗程。③于治疗前,治疗2,4周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高分45分,神经功能缺损轻度0-15分,中度16-30分,重度31-45分)。疗效判定:基本恢复为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为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为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显效率(%)=(基本恢复患者数+显著进步患者数)/患者总数~100%。按北京邦定生物医学公司提供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酶联免疫分析测定盒说明书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④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和两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的显著性。结果: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④疗效: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53%,X^2=4.800,P〈0.05)。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19.6&;#177;7.8),(18.8&;#177;6.7)分,P〉0.05],治疗2和4周后明显降低[治疗组:(15.8&;#177;6.2),(11.5&;#177;3.5)分;对照组:(16.6&;#177;6.4),(13.6&;#177;4.4)分,F=46.352,22.547,P〈0.01,0.05]。治疗2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0458,P〈0.05)。⑧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治疗组治疗2和4周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4.5&;#177;4.2),(12.6&;#177;3.),(19.7&;#177;6-3)分,F=67.56,P〈0.011;治疗前2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2和4周后治疗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14.5&;#177;4.2),(12.6&;#177;3.5)分;对照组(17.3&;#177;4.6),(14.8&;#177;3.7)分,t=2.4621,2.3659,P〈0.05]。结论:电针可以降低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联合丹参滴注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3例,奥扎格雷联合丹参滴注液组(联合组)31例,单用奥扎格雷组(单药组)31例,丹参组31例,奥扎格雷80mg静脉滴注,2次/d,丹参滴注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2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分幅度表明:联合组明显优于丹参组(P〈0.01)及单药组(P〈0.05)。联合组显效率为83.8%,单药组为61.3%,丹参组为32.3%,联合组与单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单药组与丹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扎格雷与丹参联用应用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参(冻干)粉针加阿魏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对照组Ⅱ和治疗组各30例、31例和31例,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使用丹参(冻干)粉针注射液和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丹参(冻干)注射液加阿魏酸钠注射液,疗程均为2周。【结果】对照组Ⅰ、对照组Ⅱ、治疗组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80%、81%、94%,两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5);心电图改变总有效率分别为54%、55%、74%,两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各组应用后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两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即治疗组较两对照组有更显著的改善(P(8)0.05)。【结论】丹参(冻干)粉针联合阿魏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较单用一种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参粉针对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明确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丹参粉针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常规应用血小板抑制剂、均暂停使用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和调脂药物,丹参粉针组加用丹参粉针,用量为400mg,1次/d静点,连用2周。用药前后分别采用高分辨超声仪检测肱动脉血管内径、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比(%)、基础内膜-中层厚度、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膜--中层厚度改变率(%)。结果治疗前丹参粉针组与对照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比(7.14±3.64,7.16±4.22)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比(6.87±3.45,7.12±3.46)、基础内膜-中层厚度(0.46±0.12,0.45±0.13)、血流介导内膜-中层厚度的改变率(7.53±3.62,7.61±3.87)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膜-中层厚度的改变率分别为(8.34±4.27,8.26±4.3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丹参粉针组与对照组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反应比(9.27±2.63,8.12±3.24)和硝酸甘油介导血管舒张反应比(8.56±4.17,7.86±3.55)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丹参粉针组与对照组基础内膜-中层厚度(0.42±0.06,0.44±0.03)、血流介导内膜-中层厚度的改变率(10.21±3.24,8.92±3.57)和硝酸甘油介导内膜-中层厚度的改变率(10.15±4,22,9.24±3.76)比较有明显改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参粉针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醒脑开窍针刺法促醒急性脑卒中意识障碍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格拉斯哥评分为评定标准,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作用。 方法:选择2004—01/2005-10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并脑外科与天津市脑系科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91例,针刺组46例,对照组45例。针刺组:按脑梗死、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原则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同针刺组。以格拉斯哥评分评定疗效,评分≥14分为意识障碍好转标准。两组患者于人院治疗后10,20d分别再次进行格拉斯哥评分,并对两组患者清醒(格拉斯哥评分≥14分)率进行比较。 结果:①治疗10d后,针刺组格拉斯哥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07,P〈0.05)。②治疗20d时,针刺组格拉斯哥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清醒率为73.9l%,53.33%;X^2=4.17,P〈0.05)。 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意识的恢复有促进和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灯盏花素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的灯盏花素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特点及不良反应。 方法:纳入2000-12/2005-03解放军92854部队医院眼科住院及门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46例,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即灯盏花素组(n=25,30只眼),丹参对照组(n=21,27只眼)。灯盏花素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主要含灯盏乙素(4,5,6-三羟基黄酮-7葡萄糖醛酸苷)、少量灯盏甲素及其他黄酮类成分)50mg。丹参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丹参和降香)10-20mL,均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1次/d,1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治疗30d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视力、视野、眼底荧光血管照影变化及比较两组间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结果:参与观察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4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30d后,视力小于4.0的眼数明显减少,视力大于4.6的眼数明显增加(u=61.00,P〈0.01),优于丹参对照组(u=262.00,P〈0.05)。②两组治疗前后视野比较:经过30d的治疗,灯盏花素组视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的改善(t=2.49,P〈0.05),比丹参对照组视野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0,P〈0.05)。③两组治疗前后眼底荧光血管照影平均臂-视网膜循环时间比较:经过30d的治疗,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平均臂-视网膜循环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18,P〈0.01),但灯盏花素组与丹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两组疗效比较:灯盏花素组总有效率为91%,丹参对照组为63%,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⑤治疗期间,患者主诉无明显不良反应,也未发现出血、溶血等现象出现。 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其特点为视力提高明显,视野改善明显,平均臂-视网膜循环时间缩短明显,疗效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王芳  张敏  蒋慧  唐婵  肖红  姜颖  张丹 《中国康复》2014,29(5):368-369
目的:观察系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2例住院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7例,2组均按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进行系统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 A )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BI)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ADL能力。结果:2组出院时FM A和BI评分均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末时随访,2组FMA和BI评分均明显高于出院时(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康复训练能促进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ADL ,且效果随时间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黛力新,每日清晨、中午各服1片,治疗6周;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采用HAMD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在第2周就开始明显改善,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5)。HAMD评分在治疗第4、6周进一步明显降低(P〈0.05),且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6周后有效率为97.50%,疗效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可以采用黛力新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组)3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0例。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14d为一疗程,在治疗前、治疗第1,2,3,4周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第1周,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6.7%和23.3%(P〈0.05);第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33.3%;第3周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和50%;第4周,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3.3%(P〈0.01),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第1周(P〈0.05)及治疗后第3周(P〈0.01),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水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