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与内镜特点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及1979年1月至2005年5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报道的131例EG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20.61%的EG患者与进食有关,12.21%有过敏性疾病史。临床表现多样。消化不良型EG占51.91%,梗阻型占7.63%,腹腔积液型占18.32%,混合型占22.14%。75.58%的EG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嗜酸粒细胞的比例为0.07—0.74,嗜酸粒细胞的绝对值为(0.48-7.64)×10^9/L。腹腔积液中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内镜表现多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和息肉样增生,病理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应用激素可在1周内迅速缓解症状,并逐渐使嗜酸粒细胞恢复正常。结论 EG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多数患者外周血和腹腔积液中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浸润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国材 《新医学》1998,29(7):344-345
当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比例超过0.04或其绝对值超过0.4×109/L时,则称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本症临床较常见,但并非独立疾病。临床上按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程度分为3组:①轻度增多: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小于1.5×109/L,分类在0.15以下;②中度增多:...  相似文献   

3.
韩玲玲  姚主荣 《临床荟萃》1994,9(15):682-683
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Pulmonary infiltration with eosinophilia,PIE)是一组由嗜酸粒细胞(EOS)浸润引起的肺部病变,常伴有血EOS增多。我院自1981年1月~1992年12月共收治3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在鼻息肉中的浸润状况及在鼻息肉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HE染色及chromtrope2R染色,标记在鼻息肉组织中的全部嗜酸粒细胞,伴有与不伴有变应性鼻炎的患者进行对照,并以鼻息肉患者和慢性鼻炎患者下鼻甲组织作对照。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鼻息肉纽织病理学是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鼻息肉组织中的嗜酸粒细胞数量显著多于慢性鼻炎患者下鼻甲组织中的嗜酸粒细胞数量(P〈0.001)。伴有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数量显著多于不伴有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患者(P〈0.05)。结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浸润是鼻息内的主要病理学特征之一,嗜酸粒细胞在鼻腔粘膜局部的趋化、移行及聚集过程就是鼻息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六种少见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血液病嗜酸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性观察61例伴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液病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涂片嗜酸粒细胞形态,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伴嗜酸粒细胞增多23例,包括:AML伴inv(16)t(16;16),(CBFB/MYH11)10例;AML伴t(8;21)(q22;q22),(AML/ETO)1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伴嗜酸粒细胞增多18例;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伴嗜酸粒细胞增多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伴嗜酸粒细胞增多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伴嗜酸粒细胞增多6例。每组计数200个骨髓嗜酸粒细胞,分析各阶段嗜酸粒细胞比例以及形态特征。结果AML伴inv(16)t(16;16)骨髓嗜酸粒细胞,以嗜酸中晚幼粒细胞为主,形态异常特点为颗粒增多而细小,有少量细小的嗜碱颗粒散在嗜酸颗粒上;AML伴t(8;21)(q22;q22)骨髓嗜酸粒细胞以嗜酸晚幼粒细胞为主,形态异常特点为颗粒增多,多数胞核和胞质上覆盖粗大紫红色嗜碱性颗粒;CML—CP骨髓以嗜酸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形态异常为颗粒多、细小、密集,少量金黄色颗粒覆盖在胞核上,少数为灰黑色嗜碱颗粒;CMML骨髓嗜酸细胞以嗜酸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形态异常特点为颗粒虽少但颗粒粗大,易见双核畸形;MDS骨髓嗜酸粒细胞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形态异常特点为颗粒粗大,分布不均匀,折光性强,呈多色性改变;ALL骨髓嗜酸粒细胞以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形态轻度异常,特点为嗜酸颗粒减少,浆内颗粒分布不均匀,有明显无颗粒间隙。结论六种少见伴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液病,除各自原发病形态特点外,嗜酸粒细胞数量和异常形态特征各不相同,通过形态学初步筛查可为遗传学检查和治疗提供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变应性鼻炎和急性鼻炎鼻分泌物中总IgE嗜酸粒细胞的不同含量,指到临床进行鉴别诊断.方法 鼻分泌物涂片,用显微镜进行嗜酸粒细胞分类计数,用免疫分析仅检测鼻分泌物中总IgE.结果变应性鼻炙分泌物中嗜酸粒细胞和总IgE分别是21.2±8.4%、154±96ug/L.急性鼻爽分泌物中嗜酸粒细胞和总IgE分别是2.6±0.7%、26±11ug/L.治疗后,变应性鼻交分泌物中嗜酸粒细胞和总IgE分别是5.3±1.8%、126±86ug/L.变应性鼻炎和急性鼻炎分泌物中嗜酸牲细胞和总IgE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检测鼻炎分泌物中的嗜酸嗜酸粒细胞和总IgE对临床医生在诊断和鉴别变应性鼻炎和急性鼻炎中有非常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倪莲娣  朱月芬 《检验医学》2001,16(6):384-384
周围血中嗜酸粒细胞异常增多对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肺炎等患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近年来,由于肺吸虫病的明显升高,对入院患者作周围血涂片分类计数嗜酸粒细胞,为临床诊断肺吸虫病提供了有力的第一手资料.我们报道4 792例肺部疾病住院患者血常规分析中,76例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肺部疾病分布.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是气道慢性变应性炎症性疾病,其变应性炎症与多种免疫细胞有关,包括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T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等[1]。其中嗜酸粒细胞及其所释放的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以及与嗜酸粒细胞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白介素-5(IL-5)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测定支气管哮喘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的ECP和IL-5水平,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探讨两者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门诊就诊的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的支气管哮喘的诊…  相似文献   

9.
<正>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是一组嗜酸粒细胞持续升高,并伴有器官损害的疾病,最早在1968年由Hardy报道[1],由于其病因不明,故又称为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0.07,绝对值0.45×109/L时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当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持续1.5×10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以肾病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IHES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咳嗽3周收入我科。3年前因蛋白尿、双下肢水肿于我院肾内科住院治疗,查血嗜酸粒细胞计数1000×106/L,肾穿刺病理检查提示膜性肾病,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此次入院查血嗜酸粒细胞0.428,嗜酸粒细胞计数11044×106/L,完善相关检查无继发性因素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的临床依据,且行骨髓穿刺、染色体和融合基因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嗜酸粒细胞迅速降至正常,故考虑为IHES。回顾分析患者3年来临床资料发现嗜酸粒细胞计数与蛋白尿水平变化呈现同步关系,推测3年前因嗜酸粒细胞增多累及肾脏出现肾病综合征。结论 IHES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需积极完善检查排除继发性和克隆性疾病引起的嗜酸粒细胞增多方可确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迅速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1.
胃嗜酸粒细胞性肉芽肿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国内有少量病例报道。该病X线检查、胃镜检查及手术中直视都易与胃溃疡、胃溃疡恶性变、胃癌等相混淆。我院1985~1990年期间经病理诊断为胃嗜酸粒细胞性肉芽肿17例,手术前皆误诊为胃的其它疾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旻 《天津护理》2010,18(3):162-163
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s,IHES)是以嗜酸粒细胞持续、过量生成为特征的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IHES)的诊断标准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超过1.5×10^9/L(I500/mm3)持续半年以上;缺乏明确的症状和体征;具有多系统受累的表现。该疾病文献报道较少,我科于2008年3月12日收治了1例由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致多发性单神经炎的患者,经过有效救治和精心护理,25天后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嗜酸粒细胞通过血管进入组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移动、激活、牢固的粘附和穿过血管内皮。嗜酸粒细胞是粘膜表面的防御成分,不仅对过敏原应答,而且对蠕虫、化学物质、创伤及炎症也有应答。它们可以在呼吸道上皮聚集修复或者破坏呼吸道上皮。1989年,Gibson等描述了一组患者的特征:慢性咳嗽(病程超过3周),无痰或晨起咳少许粘液,无哮喘、呼吸困难、咯血、胸膜炎等病史,肺功能正常,峰流速(PEF)变异率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有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证据,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Gibson等将这些患者命名为非哮喘性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NAEB)。以后国内外许多作者报告了NAEB,并认为是慢性咳嗽的一个主要原因,约占呼吸科门诊咳嗽患者的10%~15%。  相似文献   

14.
T细胞淋巴瘤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之间的关系已经确立,是由肿瘤性T细胞或具有异常免疫表型的T细胞群分泌大量Th2型细胞因子,包括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4、IL-5等导致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具有异常表型的T细胞克隆已被证实具有恶性转化潜能,很容易发展成T细胞淋巴瘤。有些诊断为特发性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IHES)或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HES)的病例现已证明是由于免疫表型异常、克隆性或非克隆性的T细胞造成的嗜酸粒细胞增多,故此类病例不再分类为HES。不管何种原因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都将导致器官、组织受损。  相似文献   

15.
5例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误诊分析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313202]徐新美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310009]劳力民,孙国钧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临床表现涉及皮肤与多种脏器组织,病人症状不一,皮肤损害缺乏特异性,故常被误诊。现收集1991~1993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4例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的常规治疗及专科护理。方法 对4例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心理、饮食、皮肤方面等护理。结果 4例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结论 通过常规治疗及各种护理可使患者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伴哮喘患儿血清IL-13、IgE和嗜酸粒细胞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学方法对7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伴喘息患儿36例,不伴喘息患儿34例)的血清IL-13、IgE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水平进行检测,另设30例建康体检者作为继康对照组。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血清IL-13、IgE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支原体肺伴喘息患儿的血清IL-13、IgE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水平则又明显高于不伴喘息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13、IgE和嗜酸粒细胞在肺炎支原体导致肺炎哮喘样发作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n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由于嗜酸粒细胞在消化道组织中浸润,释放细胞毒性蛋白导致胃肠组织损坏而引起的疾病。现将我院1982年1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1例EG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9~64岁,平均44·3岁。病程5天~3个月。1·2临床表现11例均有腹痛、腹泻、腹部压痛,恶心、呕吐及腹泻各2例,柏油便、躯干红色斑疹、哮喘、发热各1例。11例血红细胞及血小板正常,肝功能正常,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升高9例,6例查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均未见异常,11例尿、粪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9.
嗜酸粒细胞胃肠炎 (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临床上较为罕见。本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嗜酸粒细胞( eosinophilic cell,EC)浸润及周围血中 EC增多 ,同时伴有消化系统症状及体征。本病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 ,故常易导致误诊。本文收集我院近 1 0 a来临床、病理确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用闭式预冲循环的方法对血液透析相关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持续存在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7例,全部患者排除其它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原因,应用闭式循环冲洗透析器及管路3个月,收集每月患者的静脉血,检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观察患者每次透析的临床表现及记录每月嗜酸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比较嗜酸粒细胞的变化趋势。结果7名患者经闭式循环冲洗透析器及管路后,嗜酸粒细胞计数值的中位数由0.73降到0.48,百分比的中位数由13.0%降到5.6%,P〈0.05。结论闭式预冲透析器及管路可能改善血液透析相关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