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硝苯吡啶纠正危重过缓型心律失常87例报告黑龙江省人民医院(150040)赵春莲,朱长发哈尔滨市第五人民医院(150040)李雯我们于1987年至1993年8月,共收治87例Ⅲ度及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A—VB)所致的心动过缓病人(心室率均<40次/分...  相似文献   

2.
近来,我们采用静滴美乐心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经病史、查体、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31~78岁,平均46.3±9.4岁。其中缺血性心脏病1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窦性心律10例,心房纤颤11例,房性期前收缩5例,室性期前收缩8例,左束文传导阻滞2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3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心功能分级(NY…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单通电极及VDDR起搏器应用2例报告上海胸科医院心内科(200030)诸宁,宋冠英,张蕾,胡丽霞例1患者男性44岁。为持续性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间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例2患者男性,64岁。为度III房室传导阻滞。二例分别于1994年8月1...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小儿伤寒并心肌炎9例,全部心电图(EGG)显示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AVB),较罕见,文章讨论了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案。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与其心肌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前瞻性比较二度Ⅰ型(房室结)传导阻滞与二度Ⅱ型(远滞)传导阻滞患者,起搏与不起搏治疗14年随访结果。近来,有人提出心电图呈持久的2:1和3:1房室传导阻滞,可能是二度阻滞的一个特殊类型,并已作为单独一组治疗。病例与方法:标准12导联心电图符合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共214例,按阻滞类型分3组:组1,二度Ⅰ型,77例(平均年龄69岁);组2,二度Ⅱ  相似文献   

6.
束支传导阻滞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束支传导阻滞患者Q-T离散度测定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6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束支付导阻滞(Ⅰ组)、94例不合并束支传导阻滞(Ⅱ组)及40例正常组(Ⅲ组)Q-T离散度,Q-T离散度以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上最长与最短Q-T间期之差(绝对离散度)及其变异系数(相对离散度)计算。结果:Ⅰ组Q-T、Q-Tc间期及其绝对离散度比Ⅱ组显著延长,但相对离散度相近;J-T、J-Tc绝对和相对离散度均显著长于Ⅱ组和Ⅲ组。结论:束支传导阻滞可影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复极离散度的测定,但其离散程度主要与潜在的基础心脏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7.
迷走神经张力亢进致心室停搏一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邹宝明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6岁。体型中等,体检时发现心律失常呈间歇性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AVB)、阵发性Ⅲ度AVB合并室性停搏,无任何不适症状,入院后,系统检查未发现明确的心脏病证据。日间心...  相似文献   

8.
体位性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分析刘侠1吴良金2(1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2徐州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徐州221009)关键词心脏传导阻滞;迷走神经;心电描记术Ⅰ°或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AVB)随体位改变而心电图上间歇出现,有时临床上易作为心肌炎等病处理,而使病人精...  相似文献   

9.
72例新月体肾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分析经肾活检确诊的72例新月体肾炎,占全部肾活检的1.37%,按免疫病理分型,Ⅰ型9例(12.5%),Ⅱ型48例(66.7%),Ⅲ型15例(20.8%),原发病因以狼疮性肾炎最多见(25例),急进性肾炎次之(18例),血管炎居第三(10例),在贫血,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程度上Ⅰ型重于Ⅱ型和Ⅲ型,而大量蛋白尿,肉眼血尿Ⅲ型多于Ⅰ和Ⅱ型,Ⅲ型新月体肾炎中ANCA,MPO-ANCA,AECA阳性率分别  相似文献   

10.
传统观点认为,文氏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即莫氏Ⅰ型或MobitzⅠ型AVB是良性的。本文旨在分析MobitzⅠ型AVB患者的存活率,并评价年龄、症状、心脏病、迷走神经张力等危险因素对MobitzⅠ型AVB的影响以及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益处。  相似文献   

11.
健康人异常心电图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健康人异常心电图的预后意义。方法:于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对福州地区56863例健康人进行了心电图检查。结果:56863例体检者中心电图异常率依次为:ST段下移1396例(2.455%)。左前分支传导阻滞906例(1.593%)。室性期前收缩682例(1.199%),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676例(1.189%),Ⅰ度房室传导阻滞303例(0.533%),心房颤动102例(0.179%),室上性心动过速21例(0.037%),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9例(0.033%),窦房传导阻滞14例(0.025%),左束支传导阻滞6例(0.011%)。左后分支传导阻滞6例(0.011%),心房扑动4例(0.007%)。结论:健康人心电图检查发现的心电图异常有助于心脏病的早期发现和防治。  相似文献   

12.
同一文氏周期的Ⅱ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并存一例北京市首钢总医院内科陈学珠,李世峻患者男性,41岁。阵发性心悸1年余,怀疑为心肌炎而入院。体检:血压在16/10kPa(120/75mmHg),心界不大,心率78次/分,律不齐,未闻及杂音。血电...  相似文献   

13.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AVB)在正常人睡眠时亦偶有发生,文献认为多为功能性,或损害限于房室结或房室束的近端,预后良好。我们在动态心电图(DCG)观察到Ⅱ度Ⅰ型AVB基础上伴发阵发性高度居室传导阻滞(PHAVB)、阿-斯综合征发作患者2例,现报道如下。例1女,51岁。反复胸闷7年,眩晕、黑源2年,本次因突然晕厥于1992年9月州日入院。体检:BP18.89/11.70kPa,心界不大,HR80次/min,律齐,无杂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及胸部X线摄片均正常,普通心电图为窦性心律,轻度ST-T改变。9月22日作24hDCG检…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例1 病人女,32岁。自述高考查体疑为心肌炎,来我院检查。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逐渐延长,R—R间距逐渐缩短至出现长的间歇,呈典型Ⅱ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因无临床症状,未给予治疗。毕业后在我院多次检查,时而表现Ⅱ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时而表现为交界性逸搏心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临床及食管调搏检查,对动态心电图检出的33例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绝大多数Ⅰ度和Ⅱ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用阿托品后房室传导功能改善,且临床上多无器质性心脏病;所有Ⅱ度二型和少数Ⅰ度、Ⅱ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用阿托品后房室传导功能不能改善,提示房室结器质性病变,临床上也多伴器质性心脏病。认为食管调搏联合阿托品阻断试验是评价动态心电图检出的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任何一个部位不应期病理性延长,使激动传导延迟或中断。称为心脏传导阻滞。根据部位可分为窦房、房内、房室及束支传导阻滞,临床上以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较为多见。按阻滞程度又可分为三度,一度心脏传导阻滞:表现为传导延迟。传导时间延长。二度心脏传导阻滞:表现为传导部分受阻,出现间歇漏搏,(一般分为二型)Ⅰ型又称文氏型,为传导时间逐渐延长,直至发生漏搏;Ⅱ型在漏搏之前无传导时间延长现象。三度心脏传导阻滞:表现为传导完全受阻。所有激动均不能下传。第一、二度心脏传导阻滞又称不完全性或部分性心脏传导阻滞,第三度心脏传导阻滞称为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心脏传导阻滞可分为暂时性、间歇性或永久性,以前二者多见。  相似文献   

17.
中国藏族和维吾尔族人群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与方法根据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区基因序列,合成一条通用引物和四条型特异性引物用于RT/PCR扩增反应,所得不同长度的扩增产物分别对应于HCVⅠ、Ⅱ、Ⅲ、Ⅳ的基因型,用此方法对采自西藏的69例藏族和新疆的81例维吾尔族的丙型肝炎病毒阳性血清进行了分析。结果藏族的69例中3例为Ⅰ型(3/69,4.3%),33例为Ⅱ型(33/69,47.8%),4例为Ⅲ型(4/69,5.8%),29例为混合型(29/69,42.1%);维吾尔族的81例中8例为Ⅰ型(8/81,9.9%),14例为Ⅱ型(14/81.17.3%),3例为Ⅲ型(3/81,3.7%),56例为混合型(56/81,69.1%),这同我国内地汉族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明显不同。结论 HCV基因型的分布有一定的地区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双原发癌的随访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23例双原发癌患者在患第Ⅰ,Ⅱ原发癌后的T细胞亚群,皮肤超敏试验结果,显示:(1)双原发癌患者生存期与两癌发生间隔时间及治疗方式有关,间隔时间长和施根治性手术者,生存期长。2)第Ⅰ,Ⅱ癌后CD4无明显变化,而CD8则升高,CD4/CD8均下降;第Ⅱ癌后的CD8及CD4/CD8较第Ⅰ癌后分别升高和下降,第Ⅱ癌后的皮肤超敏试验阳性率较第Ⅰ癌后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睡眠状态间歇出现的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原因与临床意义。方法对22例在非睡眠状态间歇性出现Ⅰ度或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15例,其中5例晚上睡眠加重,大多数于站立或活动(婴儿在哭闹后)或予阿托品或山莨菪碱口服后减轻。结论非睡眠状态下出现AVB原因较复杂,可以是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或交感神经兴奋性低下等自主神经系统紊乱所致,可以是非心脏病变引起的迷走神经损伤,还可以是感染性心肌炎、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  相似文献   

20.
分析7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P-R间期和QT离散度(QTd)变化,并与72例正常人对照。结果:DCM组P-R间期(不包括Ⅱ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和QTd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1个月内心脏性猝死(SCD)者QTd较存活者和进行性心力衰竭死亡者显著增高(P<0.01)。Ⅰ度和Ⅱ度AVB者SCD发生率显著高于P-R间期正常者(P<0.05)。QTd>110ms者SCD发生率显著高于QTd≤110ms者。QTd>110ms同时伴Ⅰ度或Ⅱ度AVB者全部发生SCD。提示:DCM患者SCD的发生主要与QTd有关;Ⅰ度、Ⅱ度AVB是DCM患者SC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