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胃镜置管行残胃、输出袢同时减压治疗毕Ⅱ式胃手术后肠梗阻的疗效。方法毕Ⅱ式胃手术后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胃镜置入导管行残胃、输出袢同时减压,对照组采用经鼻胃管减压。比较腹胀改善程度、胃肠减压量、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腹胀改善程度、胃肠减压量、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胃镜置管行残胃、输出袢同时减压治疗毕Ⅱ式胃手术后肠梗阻效果优于鼻胃管行胃肠减压。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59例胃癌病人在施术中置鼻肠营养管,术后经此管补给营养,从而对机体恢复和预防吻合口瘘起了积极作用。一、临床资料男36例,女23例。手术方式:毕Ⅰ式42例,毕Ⅱ式6例,“P”字空肠代胃6例,胃空肠吻合术5例。术前病人均呈低营养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镜辅助下鼻肠减压管置人技术在小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4月~2009年1月收治的13例小肠梗阻患者,在使用常规鼻胃减压管治疗无效后在胃镜辅助下放入鼻肠减压管,并进行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置管效果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胃镜辅助下鼻肠减压管置入平均时间19.4min,成功率100%,导管头端到达梗阻上方的平均时间4.3d,经造影观察均能明确病变部位并对病变性质作出初步判断;置管后病人腹痛、腹胀均有显著缓解,引流量增加,腹围减少;7例患者经减压治疗后小肠梗阻完全缓解,6例需手术治疗患者在手术治疗时均能依据导管头端位置准确定位。结论鼻肠减压管治疗小肠梗阻安全有效,应作为治疗小肠梗阻的首选方法;胃镜辅助置人鼻肠减压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因胃部肿瘤或胃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时,进行毕Ⅰ式或毕Ⅱ式吻合前,先将鼻空肠营养管置于空肠.Trize韧带以下,再行胃空肠吻合或Brown吻合,有时因吻合口出血需要缝扎止血,进针过深导致营养管被误缝在吻合口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胃镜孔道直视下放置新型鼻肠饲养管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SAP患者不同方法放置鼻肠饲养管的情况,75例采用新型鼻肠饲养管(DM组),经胃镜孔道直视下放置至空肠上段,经口鼻转换固定后行肠内营养;21例采用内镜下活检钳夹法(CM组)。观察2组放置鼻肠饲养管有效性、成功率、操作时间、鼻肠饲养管通畅时间及并发症差异。[结果]DM组、CM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100%(75/75)、95.2%(20/21),2组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CM组一次性成功置管至空肠上段者分别为69例、1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42,P0.01);DM组、CM组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4.91±1.68)min、(23.76±6.0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08,P0.01);2组鼻肠管均可维持较长通畅期,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7,P0.05);均无明显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内镜孔道直视下放置新型鼻肠饲养管简单、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胃十二指肠择期手术是否使用胃肠减压出现吻合口瘘的机率比较.方法全组共131例患者,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2例,胃溃疡54例,胃癌35例.男102例,女29例.年龄为20岁~72岁.病史为1mo~26mo.如系术前诊断为胃癌,则按胃癌根治术进行处理.所有手术均按毕Ⅱ式或毕Ⅰ式胃肠吻合方式,并特意从相应疾病病例中采用同一手术方式作同步对照.各分成一半在术前、术中、术后使用胃肠减压和不使用胃肠减压,对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概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胃十二指肠择期手术的131例患者中,未使用胃肠减压66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3/66),阳性率为4.55%.其中胃癌患者行毕Ⅰ式和毕Ⅱ式吻合各一例,胃溃疡患者行毕Ⅰ式吻合一例.而使用胃肠减压的病例共65例,出现吻合口瘘2例(2/65),阳性率3.08%,而且均为胃癌患者,采用毕Ⅰ式或毕Ⅱ式吻合各1例,按医学统计结果示:胃十二指肠疾病择期手术是否进行胃肠减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徐胜  麦威  黄顺荣 《山东医药》2012,52(30):74-75
目的观察经鼻小肠减压管置入术在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内镜或X线引导下经鼻小肠减压管置入行胃肠减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21例,X线检查观察导管造影情况,观察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性插管成功,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本组总有效率为90.48%(19/21),2例肿瘤性肠梗阻腹胀无明显缓解,中转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穿孔和肠坏死。结论经鼻小肠减压管置入治疗急性肠梗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胃镜下放置鼻肠营养管新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支持在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肿瘤等疾病治疗中已成为重要的基础治疗.对需营养支持的患者首选肠内营养支持的观点已成为共识[1].安全、高效的放置鼻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途径是实现肠内营养支持的必备条件.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探索出胃镜下放置鼻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途径的新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营养支持是肠外瘘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肠内营养是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对13例高位肠外瘘患者进行了经鼻胃镜导丝引导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改良式鼻肠营养管胃镜下拖拉法置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置人时间,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6例)采用改良式鼻肠营养管胃镜下拖拉法置于空肠,B组(28例)采用鼻肠营养管胃镜下拖拉置于空肠,C组(22例)采用鼻肠营养管导丝引导置于空肠.观察3组患者是否存在消化道内盘曲、注水试验、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A组置管成功率为100.0%,B组置管成功率为57.1%,C组置管成功率为68.2%,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为0,A组置入花费时间平均为5分钟,B组置入花费时间平均为15分钟,C组置管花费时间平均为20分钟.结论 改良式鼻肠管胃镜下拖拉法与未改良法及导丝引导法比较,成功率高,简便,时间短,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11.
肠梗阻患者留置肠梗阻导管,比普通胃管更能有效地吸引肠内容物,降低肠管内压力,减轻水肿,恢复肠道血运及肠管动力,从而达到非手术解决肠梗阻的目的。临床上放置肠梗阻导管的方法很多,我院自2009年起采用超细胃镜引导下放置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肠梗阻,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的ERCP诊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毕Ⅰ式或毕Ⅱ式)胆总管梗阻患者行ERCP术,术中使用乳头预切开、导丝引导插管、网篮取石等方法,以及及时改变患者体位加以配合。结果10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均成功实施ERCP术,术后放置鼻胆管引流3例,胆管支架内引流7例。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我院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胆总管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ERCP诊疗术成功率高,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经胃镜置放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①全肠外营养(TPN)组26例,行常规治疗:禁食、胃肠减压、抑酸、抗炎、生长抑素、全肠外营养及对症治疗等;②肠内营养(EN)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入院后3d左右经胃镜置放鼻空肠营养管,逐渐停止肠外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营养与单纯经鼻空肠管营养2种肠内营养方式在重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重型脑出血患者分成两组进行肠内营养,一组采用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营养,另一组采用单纯经鼻空肠管营养。记录两组置管前及置管后第8天、第15天的营养情况,包括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记录两组置管15d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腹泻、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表评定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置管后第15天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营养组的总蛋白、前白蛋白的含量均高于单纯经鼻空肠管营养组(P<0.05)。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营养组15d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纯经鼻空肠管营养组(P<0.05),两组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显示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组预后优于单纯经鼻空肠管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脑出血患者中使用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更能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胃肠减压是临床上内科治疗单纯性肠梗阻最有效的方法,传统鼻胃管置入对胃及近端小肠内容物的负压抽吸,达到引流减压从而阻断肠梗阻恶性循环的病理生理过程的目的。然而,普通鼻胃管胃肠减压有效率不高,减压不彻底,复发率及需要手术解除梗阻的比例均较高。近年多项研究证实了长导管置人小肠内直接抽吸减压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疗效,随后陆续出现改良的鼻肠减压管以及各种改进的置入方式。2003年日本研制出亲水性三腔二囊肠梗阻导管,随后成功用于临床,但我国目前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系统临床报道较少。我们对肠梗阻导管进行了探索性的临床应用,并与普通鼻胃管进行了比较,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镜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的方法.[方法]25例需要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患者在胃镜下异物钳辅助直接置管.[结果]通过改良胃镜直接置管方法,空肠营养管放置成功率为100%.[结论]改良胃镜下直接置管放置空肠营养管成功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患者肠道通透性,改善肠道灌注,保持肠道菌群,减少内毒素易位,保护肠屏障功能,且缩短病程,节约患者住院费用[1-2].经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是实施肠内营养的重要措施,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可靠、方便、安全的置管方法.我院采用异物钳直接放置营养管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经皮经肝胆管腔内射频消融(PTC/EB-RFA)是胆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新技术之一。由于肝门部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介入手术的高风险性,特别是晚期癌性梗阻和实施了毕Ⅱ式或Roux-en-Y胆肠吻合以及经口/鼻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操作失败者,难以实施经ERCP途径的胆管腔内射频消融(EB-RFA)。本文报告1例基于三维重建CT(3D+CT)和超声等多模态影像精准引导的PTC/EB-RFA,回顾分析了相关临床资料和文献,总结了基本操作技术和临床影像判读经验,以进一步提高PTC/EB-RFA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胃镜辅助放置鼻胃管和空肠营养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胃镜下放置鼻胃管和空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途径的方法.方法:11例鼻胃管,其中8例患者在胃镜下用异物钳钳夹鼻胃管推送胃镜将其送至胃腔,3例在胃镜下放入导丝,通过导丝放入鼻胃管.46例空肠营养管,在胃镜下用异物钳钳夹胃腔内空肠营养管,推送胃镜将其送至Treitz韧带以下.结果:胃镜下11例鼻胃管全部放置成功.通过改良胃镜直接置管方法,空肠营养管放置成功率例为100%,其中鼻肠管29例,三腔鼻肠管17例.鼻肠管弯曲,折回,打圈7例,后退鼻肠管头端重新放置成功,退出胃镜后鼻肠管脱出3例,改进方法后,2例2次,1例3次放置成功.1例胰腺炎置管后血淀粉酶增高.结论:对常规放置困难的鼻胃管,胃镜下放置简单可行.改良方法后可一次使空肠营养管头端到达空肠,此方法副作用小,成功率高,操作技术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毕Ⅱ式胃大切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分析58例毕Ⅱ式胃大切术后并发症的资料。结果 58例毕Ⅱ式胃大切术后并发症中治愈47例,放弃治疗或转上级医院治疗7例,死亡4例。结论毕Ⅱ式胃大切术后早期并发症除了与其合并症有关外,还与技术操作有关。明确原因,及时、正确的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并发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