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0 毫秒
1.
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颅内血流动力学及侧支循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侧支循环的代偿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 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计算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峰流速及其比值(RVACA、RVPCA),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共观察38例单侧MCA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1)病例组ACA、PCA血流速度代偿性增快,以ACA代偿为主(76.3%);(2)病例组RVACA明显较对照组高﹙P<0.01﹚;(3)MCA主干及皮层支梗死患者的RVACA明显较对照组及深穿支梗死组高﹙P<0.01,P<0.05﹚;MCA重度狭窄或闭塞脑梗死患者的RVACA较对照组及中度狭窄组高﹙P<0.05﹚;(4)病例组RVACA及RVPCA与NIHSS呈负相关(P<0.01﹚.结论 皮质软脑膜侧支吻合血管开放成为MCA狭窄或闭塞脑梗死侧支循环的主要途径,其代偿程度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程度与不同急性脑梗死病变模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MCA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患者梗死模式分为:单发性梗死(包括小的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大的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皮质分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和大面积梗死)、分水岭梗死(CWI)和多发性梗死。比较不同模式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CA病变情况。结果 3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MCA狭窄致穿支动脉(PAI)梗死最为多见,占137例(42.28%);PAI患者MCA重度狭窄率与其他单发性梗死、多发性梗死和内分水岭梗死(IWI)患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分水岭梗死、多发性梗死和大面积梗死的MCA重度狭窄率高于小穿支动脉梗死、大穿支动脉梗死、皮质穿支动脉梗死和外分水岭梗死(P0.05),而内分水岭梗死、多发性梗死和大面积梗死之间的MCA重度狭窄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A狭窄致PAI最为多见,但是MCA重度狭窄并非是PAI的重要原因;MCA重度狭窄易导致CWI(尤其是IWI)和多发性梗死;MCA重度狭窄也是导致LTI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表现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04-2016-05我院收治的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在发病48h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计算脑梗死区体积及动脉狭窄程度;对患者进行神经缺损程度NIHSS评分,并分析影像学表现与NHI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区体积与MCA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596,P=0.005);脑梗死区体积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347,P=0.045);MCA狭窄程度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75,P=0.004)。结论 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DWI中异常区体积和MRA中血管狭窄程度均与神经功能缺损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预测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不同脑梗死病灶类型的灌注状态。方法对89例MCA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进行头颅320排CTA+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不同梗死病灶类型患者MCA闭塞率、侧支循环程度、MCA供血区灌注情况。结果 89例患者中,穿支动脉梗死(PAI)8例(9.0%)、皮质分支动脉梗死(PI)7例(7.9%)、大面积梗死(LTI)7例(7.9%)、分水岭梗死(BZI)43例(48.3%)、多发性脑梗死(MI)13例(14.6%)、无梗死灶11例(12.4%);不同类型梗死灶间MCA M1段病变、血管闭塞及不良侧支循环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类型梗死灶局部脑血流量(rCBF)患健比、达峰时间(TTP)患健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ZI组rCBF患健比显著高于LTI组与无梗死灶组(均P0.05);LTI组及BZI组TTP患健比显著高于无梗死灶组及PAI组(均P0.05),MI组TTP患健比较无梗死灶组升高(P0.05)。LTI组MCA供血区低灌注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梗死灶组(P0.05)。不同亚型BZI组间低灌注异常及不良侧支循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灌注参数、MCA M1段病变及闭塞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TI为失代偿期表现,低灌注发生率最高,其余类型为代偿期表现。皮质下型分水岭梗死较其他亚型侧支循环差,低灌注发生率更高,与血流动力学受损为主要病因的观点相符。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梗死病灶类型以BZI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区脑梗死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成像病灶分布特点及与其供血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经颅脑磁共振成像(MRI)的DWI序列诊断的急性脑梗死,选择病灶位于MCA分布区,且完善其供血动脉检查,包括头颈部CTA,或颅脑MRA加颈部血管超声的患者108例,排除心源性栓塞、特殊血管病变导致的脑梗死.将梗死按照部位分为腔隙型梗死(SSSI)、皮层下梗死(SI)和混合型梗死(MI),供血动脉分为正常、轻度(50%)、重度(50%)和闭塞.比较不同类型梗死组的供血动脉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各种梗死类型的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8,P>0.05).单纯MCA病变者53例(53/108,49.1%),单纯ICA病变者28例(28/108,25.9%),单纯MCA病变高于单纯ICA病变(x2=12.35,P<0.01).同侧血管正常者以LI类型的梗死多见,而单纯ICA病变者以MI类型的梗死多见(x2=10.22;10.54,P<0.01);三种梗死类型在单纯MCA病变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P>0.05);在单纯MCA病变者中,SI梗死类型多见于MCA闭塞患者(x2=7.45,P<0.05).LI梗死类型多见于MCA轻度或重度狭窄患者(x2=6.39,P<0.05).结论 结合DWI和相应血管检查对于明确MCA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病因和机制有一定帮助.基底节区的腔隙梗死,相应血管检查正常提示小血管病的可能大;MCA存在一定狭窄则可能是穿支受累造成;ICA病变多累及皮层,包括皮层型分水岭区梗死;而不同程度的MCA病变其梗死形态没有本质区别,皮层下梗死更多见MCA闭塞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侧枝代偿在分水岭脑梗死(CW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CT血管成像(CTA)技术,回顾性分析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39例分水岭脑梗死(包括皮质型、内侧型及混合型)患者的颅内动脉,比较各组患者相关血管病变及侧枝代偿情况。结果 (1)CTA显示110例患者存在颈动脉系统病变,其中49例为颈内动脉(ICA)狭窄/闭塞,61例为大脑中动脉(MCA)狭窄/闭塞;(2)在内侧型分水岭梗死(IWI)患者中,存在MCA狭窄/闭塞者(46例)高于ICA狭窄/闭塞(31例)和无明显狭窄(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ICA狭窄/闭塞时,前交通动脉(ACOA)未开放者在IWI患者所占比例(25/31例)明显多于皮质型分水岭梗死患者(5/11例)和混合型分水岭梗死患者(3/7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3);(4)MCA狭窄/闭塞时,软脑膜侧枝代偿较差者在皮质型分水岭梗死患者所占比例(6/9例)明显多于IWI患者(11/46例)和混合型分水岭梗死患者(1/6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颈动脉系统病变所致的IWI受MCA的狭窄/闭塞影响程度更大;ICA狭窄/闭塞所致IWI梗死与ACOA缺乏或发育不良有关,ACOA的存在可以明显减少IWI发生;MCA病变时软脑膜代偿的出现可增加受累皮质的血供,软脑膜侧枝代偿较差可促进皮质型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对内囊纹状体梗死(striatocapsular infarction)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磁共振证实的内囊纹状体梗死患者26例,分别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和HRMRI检查,利用HRMRI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的分布位置,比较MRA与HRMRI识别MCA狭窄能力的差异。结果MRA检查显示MCA狭窄者10例(38.5%),HRMRI显示MCA狭窄者20例(76.9%)(χ~2=4.875,P=0.027)。HRMRI显示MCA狭窄的20例患者,其粥样硬化斑块位于血管管壁的下侧12例(60.0%)、腹侧6例(30.0%)、上侧2例(10.0%)、背侧0例(χ~2=7.600,P=0.022)。结论HRMRI在诊断MCA狭窄方面可信度较高;内囊纹状体梗死患者MCA粥样硬化斑块大多分布在穿支动脉开口对侧。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64排CTA及CTP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急性脑梗死合并MCA狭窄的患者行头颅CTA及CTP检查,分析MCA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及有无侧支循环,并对脑梗死区域rCBF、rCBV、MTT三个血流灌注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63例中重度狭窄32例(50.8%),闭塞23例(36.5%),侧支循环建立17例(26.9%),63例患侧MCA梗死区与健侧比较,rCBF、M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头颅CTP及CTA联合检查,可获得MCA梗死区域及半暗带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时诊断MCA的狭窄及闭塞程度,评估大脑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对急性MCA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单侧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MCA)及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水岭梗死(WI)类型及发病机制。方法起病48h内DWI诊断的急性分水岭梗死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MCA/ICA重度狭窄与闭塞的患者102例,其中MCA组38例,ICA组64例,有潜在心源性栓子患者除外。急性期DWI上分水岭梗死病灶分为:(1)单纯分水岭梗死病灶;(2)含分水岭梗死的多发梗死病灶。结果 ICA组单纯分水岭梗死病灶较多,其中前+内分水岭梗死的例数最多,与MCA组比较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组复合梗死病灶中,出现最多的梗死类型为穿支动脉伴分水岭梗死,与MC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CA组以穿支动脉伴皮层支梗死伴分水岭梗死最多,且与IC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和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与闭塞所致分水岭梗死的类型有明显的不同,提示有着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引发脑梗死的部位及特点。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本院诊治的98例经头颅磁共振加权成像(DW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ICA或MCA狭窄或闭塞引发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起病1周内的DWI确诊梗死部位,对比ICA和MCA狭窄或闭塞引发脑梗死的部位和特点。结果 ICA组患者的完全性前循环脑梗死率(36.00%)显著高于MCA组的12.50%(P<0.05); ICA组的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26.00%)显著低于MCA组的52.08%(P<0.05); ICA组和MCA组患者的PI、PAI、LTI供血区脑梗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MCA组患者的BZI供血区脑梗死发生率(62.50%)显著高于ICA组的26.00%(P<0.05); ICA组患者的单发性脑梗死发生率(70.00%)显著高于MCA组患者的(47.92%)(P<0.05)。结论 ICA狭窄以单发性脑梗死多见,MCA以多发性脑梗死多见,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的分水岭梗死发生率高于ICA狭窄或闭塞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随访大脑中动脉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或闭塞病例时发现的MCA狭窄或闭塞与其周围微小血管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07年7月-2015年3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因MCA狭窄或闭塞多次行HRMRI检查的病例(共20 例),分析其MCA狭窄或闭塞的变化与其周围微小血管的关系。 结果 20例患者中7例的MCA由狭窄转变为闭塞(35.00%),其中有6例出现狭窄或闭塞周围微小 血管(85.71%);13例MCA的狭窄无明显变化,其中有3例的狭窄或闭塞周围微小血管状况出现变化 (23.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2)。 结论 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周围微小血管可能与狭窄度的加重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狭窄对脑梗死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MD)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4 h内入院的幕上皮质下脑梗死患者133例,根据病情特点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运动项目评分,将患者分为PMD组与稳定组。记录患者入院时的基线临床资料,采用1.5 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于发病72 h内完成颅内血管狭窄程度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颅内血管狭窄情况差别,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血管狭窄与脑梗死后PMD的相关性。结果 133例幕上皮质下脑梗死患者中PMD组有30例,稳定组10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PMD组卒中史患者比例低于稳定组(P=0.011),颈内动脉(ICA)与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比例均高于稳定组(P值分别为0.014、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CA狭窄或闭塞(OR 4.122,95%CI:1.25813.502;P=0.019)是幕上皮质下脑梗死后PMD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颅内动脉狭窄与脑梗死后PMD存在相关性,MCA狭窄或闭塞是幕上皮质下脑梗死后PMD重要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和椎-基底动脉(VBA)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别对19例发病<6 h及21例发病6~9 h不同血管(ICA 12例,MCA 18例,VBA 10例)闭塞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弥散加权成像(DWI)≥2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90 d用修正Rankin量表(MRS)评价临床预后.结果 溶栓后血管再通率:MCA组77.8%,VBA组50.0%,ICA组3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6 h组和6~9 h组患者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两组间NIHSS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时预后良好率:MCA组77.8%,ICA组41.7%,VBA组3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发生颅内出血4例,血管再闭塞1例.结论 动脉溶栓治疗MCA闭塞的疗效最好,ICA闭塞次之,VBA闭塞较差.动脉溶栓时间窗<6 h与6~9 h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提示对PWI/DWI不匹配的患者,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可放宽到9 h.  相似文献   

14.
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卒中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卒中类型特点及其发病机制。方法经TCD确诊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依据头部CT和(或)MRI所示梗死灶进行卒中分型。结果169例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卒中类型各亚型以腔隙性脑梗死(LI)最为常见,占38.46%,其次为分水岭梗死(WI)占19.23%。流域性脑梗死、弥散性多发点状脑梗死、半卵园中心梗死与MCA严重狭窄或闭塞程度有关。结论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卒中类型以腔隙型脑梗死、分水岭梗死为主。卒中类型多种多样,血管检查应该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交界区脑梗死与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交界区脑梗死与颅内外主要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 (DWI)检查证实的急性交界区脑梗死 4 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交界区梗死部位分为前交界区、后交界区及内交界区 ,利用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和经颅超声多普勒 (TCD)检查判断颅内外主要动脉有无狭窄或闭塞 ,观察梗死部位与血管受累的情况。结果  4 5例中共有 32例 (71 1% )存在相应血管狭窄或闭塞。大脑中动脉狭窄出现比例最高 (4 7 6 % ) ,其次为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31% ) ,大脑前或后动脉狭窄少(11 9% )。动脉异常情况在单交界区与多交界区梗死的患者间无差别 ,但内交界区受累更易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 (P <0 0 5 )。结论 交界区脑梗死患者常存在颅内外主要动脉狭窄或闭塞 ,大脑中动脉狭窄最常见 ,尤其在内交界区受累时。  相似文献   

16.
大脑中动脉狭窄与其深穿支供血区单发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大脑中动脉(MCA)深穿支供血区单发脑梗死的形态学表现,进一步探讨其与MCA狭窄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急性脑梗死,并经头颅DWI检查明确急性梗死灶为单发,且位于MCA深穿支供血区域的5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TCD和MRA检查,颅外颈内动脉狭窄>50%以及有可疑心源性栓子来源的患者从研究中排除.根据是否存在病灶同侧MCA狭窄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MCA狭窄组(14例)与MCA正常组(41例).测量DWI上急性梗死灶的直径、面积和体积,并将直径≤2 cm归为经典腔隙性梗死,直径>2 cm归为纹状体内囊梗死.DWI上的梗死灶区分为基底节区、侧脑室体旁和同时累及上述2个部位,并判断MRI T2>像上皮质下多发陈旧性小梗死灶或白质疏松是否存在.结果 55例患者中,病灶侧MCA狭窄患者14例(25.5%),MCA正常患者41例(74.5%).MCA狭窄组中经典腔隙性梗死占71.4%,MCA正常组中经典腔隙性梗死占6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7,P=0.701).MCA狭窄组与正常组患者MCA深穿支梗死病灶的大小(包括直径、面积及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CA正常组和MCA狭窄组病灶在基底节区、侧脑室体旁及基底节区+侧脑室体旁分布的比例依次为:正常组31.7%、17.1%和51.2%;狭窄组35.7%、28.6%和35.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2,P=0.529).同时存在皮质下多发陈旧性小梗死灶或白质疏松的患者在MCA正常组有23例(56.1%),在MCA狭窄组有3例(21.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3,P=0.025).结论 MCA深穿支供血区梗死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MCA狭窄和穿支动脉本身病变均可造成深穿支供血区单发脑梗死.梗死灶的大小、体积及梗死发生的部位与是否存在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无明显相关性,而同时存在皮质下多发陈旧性小梗死灶或白质疏松对穿支动脉病变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颈内动脉颅外段(EICA)狭窄或闭塞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MV)与病情和分水岭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120例EICA严重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用经颅多普勒检查仪检测同侧MCA的MV,以及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经头颅CT、MRI检查确定分水岭梗死.结果 MCA MV重度降低组10例,MV中度降低组38例,MV轻度降低组42例,MV正常组30例;4组NIHSS评分(分别为12.5±4.7、3.9±4.8、3.2±4.7、2.4±4.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分水岭梗死的比率分别为40%、63%、38%、27%,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中度降低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结论 EICA严重狭窄或闭塞时,患侧MCA的MV越低,病情越重,发生分水岭梗死的比率亦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侧支循环代偿评价对临床功能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伴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AIS患者79例,采用DSA评估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根据侧支循环代偿途径分为Willis动脉环开放组和未开放组,根据侧支循环代偿程度分成侧支循环代偿良好组、代偿中等组和代偿差组;对患者入院及出院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90d随访时用改良Rankin(mRS)量表衡量AIS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Willis环开放患者37例,未开放患者42例,两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及90d 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代偿较好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及90d mRS评分显著低于侧支循环代偿差组(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者闭塞的AIS患者,侧支循环代偿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能够预测90d临床功能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右侧大面积大脑中动脉(MCA)急性梗死继发心电图改变的预后。为临床早期评估及干预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择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4例急性MCA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梗死部位分为左侧脑梗死组(n=20)和右侧脑梗死组(n=34),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时、1月、3月及6月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及改良Rankin(mR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左侧脑梗死组和右侧脑梗死组在1月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5,P0.05)。两组患者发病6月时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1,P0.05)。两组患者在1月、3月及6月时的NIHSS评分比较,无论是否继发心电图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侧大面积MCA梗死继发心电图改变的预后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和分布特点,以及与动脉硬化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有无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将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组和无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组。分析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和各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比例,分析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比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等危险因素的差异;分析各支动脉狭窄或闭塞与以上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122例研究对象中,有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55例(45.1%),其中有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36/55例(65.4%),多支动脉狭窄51/55例(92.7%)。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组的年龄(67.29±10.92)岁大于无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组(63.28±11.2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患有糖尿病比例(58.1%)较无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16.7%)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比例较高,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与年龄有关,大脑后动脉狭窄与糖尿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