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参水溶性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酸水为溶剂,加热回流法提取丹参水溶性提取物,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时间、温度、pH值、提取溶剂体积等4因素,对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提取工艺;以丹酚酸B为标准品,采用HPLC法测定含量。结果:丹参水溶性提取物以酸水做溶剂,最佳提取工艺为pH值为3的酸水,8倍量,温度100℃,加热回流4h。结论:本提取工艺所得提取物丹酚酸B含量较高,简单,经济,可行性强,适合工业大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2.
丹参水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目的优选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丹酚酸B、丹参素、原儿茶醛的含量为指标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丹参水溶性成分最佳提取工艺为A2B(3,2)C3,即加11倍量水提取2次,第1次2h,第2次1.5h。结论采用此方法省时、省工、节能,适合于大生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丹参中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丹参酮ⅡA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加醇量、提取时间及次数对丹参中脂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的影响;以丹酚酸B的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及次数对丹参中水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脂溶性成分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30 min;水溶性成分最佳提取工艺为加5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30 min。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操作简单、稳定可行,适合于工业生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丹参多酚酸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选丹参多酚酸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丹参多酚酸B和总丹参多酚酸含量为指标成分,对丹参多酚酸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优化工艺为:12倍量30%乙醇回流提取3次,1 h/次.丹参多酚酸B和总丹参多酚酸含量分别为57.7%,66.9%.结论 该工艺合理,丹参多酚酸成分提取完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丹参叶中水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丹参叶中水溶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设计,以总酚、丹酚酸B含量及干膏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提取工艺。结果:丹参叶水溶性成分提取的优选工艺为A2B1C2D2,即加12倍量50%乙醇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采用优选提取工艺,总酚、丹酚酸B提取效率高且稳定。  相似文献   

6.
白花丹参提取工艺优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优选白花丹参提取工艺.方法:以丹酚酸B、总丹酚酸、丹参酮ⅡA及总丹参酮含量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法及比色法测定指标成分含量,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加醇量、药材粒度和提取次数等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白花丹参乙醇回流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白花丹参切段后用10倍量60%乙醇提取3次,每次2h.结论:优选工艺对白花丹参药材中的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均有较高提取率,且稳定、节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丹参的提取新工艺.方法:以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丹参提取工艺全面优选,并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结果:醇提与水提方法相结合,可同时对丹参的脂溶性及水溶性有效成分进行全面提取.在本试验条件下,其中丹参醇提最佳工艺为:丹参加6倍量9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h;丹参水提最佳工艺为:丹参醇提后药渣加7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1 h.结论:丹参提取新工艺可兼顾丹参的脂溶性和水溶性活性成分,使丹参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8.
张喜武  张弘  杨明  孙妍  李永吉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2996-2997
目的 优选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以丹酚酸B转移率、干膏率为指标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丹参水溶性成分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水,提取3次,45 min/次.结论 采用此方法省时、省工、节能、适合于大生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丹参提取工艺,探讨乙醇提取工艺对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丹参酮ⅡA、醇提干浸膏得率及丹参素、丹酚酸B为考察指标,对丹参醇提工艺进行优化。结果优选的最佳工艺为6倍量95%乙醇提取3次,每次60min。结论优选工艺合理、稳定、可行,既能充分提取丹参中醇溶性成分,也可使丹参中水溶性成分得到最大程度保留,有利于对丹参中有效成分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丹参药材中水溶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了煎煮、超声、索氏提取3种不同提取方法中丹酚酸B、丹参素、原儿茶醛的含量。结果超声提取丹酚酸B含量最高,索氏提取丹参素、原儿茶醛含量最高。结论测定丹酚酸B的含量宜采用超声法提取,而测定丹参素、原儿茶醛的含量则宜采用索氏提取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差异性炮制方法对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的变化。方法:选取和制备炒丹参、丹参炭、米炒丹参、酒丹参、醋丹参,随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种丹参炮制品中的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酒丹参炮制品中丹酚酸B的含量最高,醋丹参位列第二,按照醋丹酚酸B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生丹参、米炒丹参、炒丹参、丹参炭。结论:丹酚酸B的热稳定性较差,通过乙醇以及酸性添加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丹酚酸B的热稳定性,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丹参中丹参素、原儿茶醛来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考察丹参药材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来源。方法:以丹参素、原儿茶醛为指标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采用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法鉴定丹酚酸。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并非丹参固有成分,随煎煮时间增加而增加,而丹酚酸B随煎煮时间增加而减少。结论:丹参素、原儿茶醛是丹酚酸B的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提取时间、碱处理、转化时间等因素对丹参中酚酸类成分水解转化规律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考察了丹参饮片在不同加热时间、p H及反应时间下的丹参酚酸类成分峰面积变化规律。结果:在加热的6 h内,丹酚酸B在受热30 min峰面积最大,随后丹酚酸B开始发生降解,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A是终产物。丹酚酸A进一步在碱性条件下又发生降解,生成丹酚酸C和异丹酚酸C一对同分异体。结论:揭示了丹参在受热、p H条件下中丹酚酸类成分的转化规律,为丹参在中药制剂生产和临床应用中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碳纳米管糊电极用于丹酚酸B的伏安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月荣  张敏  胡坪  梁琼麟  罗国安  王义明 《中成药》2007,29(10):1476-1478
目的:建立一种以碳纳米管糊电极为工作电极的丹酚酸B的伏安测定方法,为丹酚酸B的分离过程进行质量监测。方法:在pH1.81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采用方波溶出伏安法对其进行测定。结果:建立的方法对丹参药材水提液经SP-207树脂柱分离洗脱过程中丹酚酸B的含量进行测定,所得结果与HPLC法测定的结果一致。结论:本方法为丹酚酸B的测定提供了新方法,为将来丹参的提取过程中丹酚酸B含量的变化在线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丹参地上部分总丹参酮提取工艺和吸附树脂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丹参地上部分总丹参酮的提取工艺和筛选吸附树脂。方法:以总丹参酮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提取工艺;以总丹参酮吸附率、解析率为指标,采用树脂静态吸附、解析试验法筛选吸附树脂。结果:丹参地上部分总丹参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90%乙醇12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1.5 h;D101-1树脂对丹参地上部分总丹参酮吸附和解析效果最好。结论:该工艺能较好的提取、分离和富集丹参地上部分总丹参酮。  相似文献   

16.
展筋乳剂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优选展筋乳剂提取工艺。方法 :考察提取时间对挥发油提取得率的影响 ;采用正交试验 ,以浸膏得率和三七总皂苷含量考察醇提工艺条件。结果 :当归、乳香、没药 3味药物水提 3h可使挥发油馏出 95 % ;三七、伸筋草、秦艽 3味药物用乙醇提取 ,乙醇浓度 (A)、提取次数 (B)、提取时间 (C)、乙醇用量 (D) 4因素中 ,A,B对浸膏得率有显著性影响 ,对提取液中三七总皂苷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乙醇提取最佳工艺为药材用 5倍量 6 0 %乙醇提取 3次 ,每次 1h。 3批验证结果浸膏得率 2 6 .5 % ,三七总皂苷含量 17.2 8mg·g-1。结论 :上述实验结果可为展筋乳剂提取工艺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丹参总酚酸闪式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并确定丹参总酚酸闪式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以丹参酚酸B为质量控制指标,利用闪式提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分析统计学方法,考察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电压对丹参总酚酸的影响。结果:研究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电压179V,水为10倍量,提取时间105s,在此条件下丹参总酚酸的提取转移率可达95.239%。结论:闪式提取法是一种高效、快速提取丹参中丹参总酚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丹参酮IIA与丹酚酸B在丹参药材中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丹参酮IIA与丹酚酸B在丹参药材中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为丹参药材的GAP栽培与采收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丹参药材的采收季节,分别在不同的主产地采集药材样品,按实验需要分成不同部分,晒干后,以HPLC法测定药材中活性成分丹参酮IIA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研究表明,丹参酮IIA在皮层含量最高,木质部含量甚微,根的下端含量高于上端,须根的含量高;丹酚酸B在皮层的含量高于木质部,根下端含量高于上端,同样以须根的含量高。结论脂溶性的丹参酮IIA与水溶性的丹酚酸B的在丹参根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这两个成分在丹参根中的横向分布以皮层为高,纵向分布均以根的上端高于下端,须根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丹参注射液(丹参)、丹红注射液(丹参、红花)、冠心宁注射液(丹参、川芎)、香丹注射液(丹参、降香)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丹酚酸D、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丹酚酸E、丹酚酸A的含量。方法4种药物50%甲醇稀释液(含0.1%维生素C)的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5 nm。以原儿茶醛为内标,计算其他8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其含量。结果9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90.37%~109.07%,RSD≤5.61%。一测多评法所得结果与外标法接近。结论该方法简便稳定,可用于4种中药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