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90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7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55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65例和对照组8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CRP和可溶性IL-6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AMI组、UA组的血清CRP和可溶性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CRP及可溶性IL-6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两者的检铡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及UA和SA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Ⅱ型可溶性白介素1受体(sIL-1RⅡ)水平以及sIL-1RⅡ/IL-1β比值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L-1β、sIL-1RⅡ浓度水平,以及计算sIL-1RⅡ/IL-1β比值,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 UA组与AMI组患者血清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SA组、UA组与AMI组患者血清sIL-1RⅡ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UA组与AMI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SA组、UA组与AMI组患者血清sIL-1RⅡ/IL-1β比值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 IL-1β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起到了促进作用、sIL-1RⅡ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起到了抑制作用;sIL-1RⅡ和IL-1β两者的比例失调可能和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sIL-1RⅡ/IL-1β比值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膜微粒(EMPs)、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标准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21例,不稳定心绞痛(UA)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另选择同期在孝感市中心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4组受检者外周血EMPs、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0水平。结果 4组受检者中,SA组、UA组、AMI组外周血EMPs、IFN-γ、IL-2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UA组和AMI组水平又高于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外周血EMPs显著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MPs与IFN-γ、IL-2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IL-4、IL-10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MPs水平能够反映患者内皮功能、斑块炎性反应程度及斑块稳定性;导致EMPs升高的原因可能与Th1/Th2细胞因子分泌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抗凝血酶(AT)与冠心病病情的关系.方法 对42例稳定型心绞痛(SA)、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4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4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AT-Ⅲ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SA组、UA组、AMI组和正常对照组的AT-Ⅲ活性分别为68.2士10.1、55.7±9.8、44.5±6.9和76.6士10.8.SA组、UA组和AMI组的AT-Ⅲ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UA组和AMI组的AT活性均显著低于SA组(P<0.05).结论 AT活性降低与冠心病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检测AT对于预测冠状动脉急性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胱抑素C(Cys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08例ACS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52例(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56例(UA组)]和54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SA组)及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浆CysC和hs-CRP,同时检测血清肌酐、血尿素氮等.结果 AMI组、UA组、SA组血浆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GFR)均低于对照组,AMI组、UA组血浆CysC 、hs-CRP水平均高于SA组和对照组,多支病变组血浆CysC、hs-CRP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CysC与hs-CRP呈直线正相关(r=0.77,P<0.01).结论 血浆CysC水平能早期反映ACS患者肾功能改变,与血浆hs-CRP水平一样是反映ACS炎症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MMP-9、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探讨MMP-9、CRP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我科2004年7月-2005年4月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且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73例,其中最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17例;稳定型心绞痛(SA)17例;对照者17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MMP-9的水平,CRP由检验科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①AMI组、UA组与SA组患者血浆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1,P<0.05).②AMI组、UA组患者血浆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1),而S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AMI组、UA组患者血浆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SA组(P<0.01,P<0.01).④AMI组患者MMP-9、CRP水平与U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1).⑤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MMP-9和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MMP-9、CRP水平升高.ACS患者MMP-9、CRP水平升高可能提示斑块不稳定.ACS患者中MMP-9和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提示二者可能通过不同的方面反映了斑块的不稳定性.联合检测血清MMP-9及CRP水平,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筛选分层,应能更有效地预测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及P-选择素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秀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4):2715-2716,2718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P-选择素的变化,并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机制。方法选择住院冠心病患者50例,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组32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组18例,另选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浆中IL-6、IL-8、TNF-α及P-选择素水平,并进行了比较;同时分析P-选择素与IL-6、IL-8、TNFα-的相关性。结果 IL-6、IL-8、TNF-α及P-选择素水平,UA患者组、SA患者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患者组明显高于SA患者组(P0.01)。血浆P-选择素水平与IL-6、IL-8、TNF-α水平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IL-6、IL-8、TNF-α及P-选择素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病程判断、评价、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CK-MB)在冠心病中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评价其在冠心病诊疗方面的价值。【方法】测定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2例急性心梗患者(AMI)、20例非冠心病患者(NS)血浆sPLA2、hs-CRP和CK-MB的浓度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PLA2和hs-CRP在AMI组升高最明显,UA组和SA组次之;CK-MB在AMI组升高最明显,而SA组以及UA组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结论】冠心病患者sPLA2与hs-CRP、CK-MB呈现正相关,三者显著升高可辅助临床诊断急性心梗、sPLA2和hs-CRP升高可用以鉴别SA和U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S)及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变化。方法用ELISA法检测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AMI患者SP-S及OX-LDL。结果冠心病患者SP-S及OX-LDL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且UA及AMI患者SP-S与OX-LDL比SA显著增高。而SP-S与OX-LDL呈正相关系。结论SP-S及OX-LDL参与冠心病的病理过程,SP-S及OX-LDL相互促进作用对冠心病早期起着关键作用,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酸(U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冠心病组),并按照冠心病类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组,n=32)、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组,n=74)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n=14);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科就诊的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Hcy、UA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并分析血清Hcy和UA与CRP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Hcy[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8.64±6.42)和(5.52±1.64)mg/L]、UA[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18.64±42.53)和(312.32±22.46)μmol/L和CRP[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85±2.12)和(2.25±0.84)mg/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MI组患者血清Hcy[AMI组、SA组和UA组分别为(24.83±5.23)、(12.54±2.52)和(17.64±3.84)mg/L]、UA[AMI组、SA组和UA组分别为(442.53±45.25)、(343.63±23.54)和(389.46±36.72)μmol/L]和CRP[AMI组、SA组和UA组分别为(12.27±2.53)、(3.72±1.32)和(7.47±1.64)mg/L]水平明显高于SA和UA组患者,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UA水平和CRP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384、0.362,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cy和UA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血清Hcy和UA水平有助于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UA组及SA组血浆AT-Ⅲ活性(%)分别为89.04±13.32,86.64±11.07和102.33±9.39.AMI组、UA组及SA组血浆AT-Ⅲ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组及SA组血浆Fib含量(g/L)分别为3.93±1.42,3.83±1.12和3.20±0.73.AMI组和UA组血浆Fi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组血浆AT-Ⅲ活性较S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Ⅲ活性及Fib水平的变化是鉴别各种冠心病发生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定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其在冠心病的发病及病情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用全自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33例稳定性心绞痛(SA)、30例健康者血清CRP水平。结果 AMI、UA、S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血清CRP水平可以作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指标并可作为监测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王坤坤  秦勤  李杨  何文彬 《临床荟萃》2014,29(3):287-290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的水平变化,探讨hsCRP、HCY和MMP-9与CHD的发生发展及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因胸痛症状入院且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267例,其中CHD组202例,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65例,CHD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81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53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查血浆MMP-9的水平,hsCRP、HCY由检验科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 ①CHD组hsCRP、HCY、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②AMI组、UA组患者血浆hsCRP、HCY 和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SA组(P<0.05).③AMI组与UA组hsCRP水平及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AMI组MMP-9水平显著高于UA组(P<0.01).⑤CHD患者血浆hsCRP分别与HCY、MMP-9呈正相关(r=0.128、0.199,P<0.05),HCY和MMP-9之间亦成正相关(r=0.400,P<0.05).⑥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史、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hsCRP、MMP-9、HCY 是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且HCY、MMP-9及吸烟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独立相关因子.结论①hsCRP、HCY、MMP-9水平升高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②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MI组和UA组)hsCRP、HCY、MMP-9水平升高可能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袁红 《中国综合临床》2002,18(5):418-418
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9例稳定性心绞痛(SA),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1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UA组和AMI组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SA组(P<0.01),AMI组又较UA组明显增高(P<0.01),而SA组与对照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选择素可作为AMI患者早期诊断,病情监测,预后判断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入选患者稳定性心绞痛(SA)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共84 例及对照组22 例分别空腹采静脉血3 ml,CRP测定采用快速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含量。【结果】SA组、UA组及OMI组血CR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M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AMI组与SA组、UA组、OMI组的CRP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UA组与SA组、OMI组的CRP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CRP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演变状况有关,并有利于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C-反应蛋白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SA组)、稳定性心绞痛(UA组)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根据Braunwald分级标准,将SA组按危险度高低分为Ⅰ、Ⅱ、Ⅲ级,比较各级之间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①AMI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SA组、UA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SA组显著高于UA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UA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SA组中,随Braunwald分级加重,C反应蛋白水平呈上升趋势,Ⅰ、Ⅱ、Ⅲ级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水平可能是中国汉族人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相关,C反应蛋白是预测和评价冠心病危险程度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毅 《临床医学》2010,30(10):29-30
目的探讨D-二聚体含量与冠心病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以了解D-二聚体在冠心病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18例、稳定型心绞痛(SA)24例、健康者30例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D-二聚体含量UA组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1),且AMI组D-二聚体含量又明显高于UA组(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且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患者止凝血、纤溶状态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102例冠心病患者,其中31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angina,SA),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38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α-granulemembraneprotein140,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PAI)及D-二聚体(D-Dimer),采用Clauss法检测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并比较各指标在CHD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别。结果CHD患者血浆中t-PA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他指标的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UA组与SA组比较,vWF、t-PA、PAI、D-Dimer、FIB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GMP-140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与UA组比较,GMP-140和D-Dimer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HD患者存在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性增高而纤溶活性降低的状态,易发生血栓,并且各项指标异常程度与CHD严重程度相一致(AMI>UA>SA),有助于进行危险分层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并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瘦素、脂联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应用Gensini评分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①SA组、UA组、AMI组血清瘦素水平逐渐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组、UA组、AMI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MI组、UA组、SA组TG、TC、L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UA组H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随Gensini评分升高而逐渐降低,瘦素、TG、TC、LDL水平随Gensini评分升高而逐渐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TG、TC、LDL水平异常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异常降低,两者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选取健康人群与稳定性心绞痛(SA)、不稳定性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各60例分别利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与酶法测定Hs-CRP与血脂。结果 SA、UA、AMI组患者的Hs-CRP、TC、TG、LDL-C、APOB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s-CRP、TC、TG、LDL-C、APOB等浓度水平之间具有正相关性;SA、UA、AMI组分别与对照组在Hs-CRP、TC、TG、LDL-C、APOB、HDL-C、APOA差异显著(P<0.05)。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