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式致透析中高血压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方法:将35例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别按标准透析(SHD)和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BVM)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两种透析方法实施前后平均动脉压(MAP)、体重、超滤量、相对血容量的变化及护理干预等指标,评价血容量监测对评估干体重的作用,以及防治透析中高血压的作用及低血容量相关并发症的不良反应.结果: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在下调干体重的同时,能使透析中高血压得到改善,提高护理质量.结论: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可有效调整干体重,减少透析中高血压发生率及低血容量相关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机血容量监测(BVM)对评价透析患者干体重和防治透析患者低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过1次或1次以上低血压的维持性透析患者30例,分为3组,分别采用恒定超滤、阶梯式超滤和血容量监测(BVM)控制超滤三种超滤模式进行血液透析,观察并记录患者超滤量、血压的动态变化及出汗、肌肉痉挛、头疼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次数,记录护理干预次数,比较三种超滤模式透析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与恒定超滤组、阶梯式超滤组相比,BVM控制超滤组低血压发生率、护理干预次数、血液透析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少(P(0.05),透析后血压显著降低(P(0.05);恒定超滤组低血压发生率、护理干预次数、血液透析中出汗、肌肉痉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阶梯式超滤组(P0.05)。结论 BVM控制的超滤模式有助于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并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干体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容量监测(BVM)对评价透析患者的干体重和防止透析患者难治性高血压、透析中低血压中的作用。方法对35例血液透析患者既往临床表现,分别为低血压倾向和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128例次BVM。结果使用4008H机BVM功能后,确定了干体重,在透析过程中避免了低血压的发生,高血压得到满意控制,降压药物用量明显减少。结论删是一种无创、安全的检查方法,透析过程中进行BVM,有助于确定合适的超滤量,调整干体重,防治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和控制透析患者难治性高血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在线血容量监测(b lood volum e mon itoring,BVM)对调整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dry we ight,DW)以及防治透析相关低血压及药物依赖性高血压的作用及护理。方法4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进行108例次透析在线BVM。根据患者透析中表现分为低血压组(A组,n=31)和高血压组(B组,n=18),观察所有患者透析前后血压、体重、超滤量、血容量(b lood volum e,BV)变化及临床表现。结果根据透析中BV变化曲线及临床表现,上调A组患者DW(0.89±0.71)kg,透析结束时BV下降率(△BV)明显升高[(16.06±2.03)%至(19.03±1.99)%,P<0.05],未再发生低血压;对B组下调DW,每次0.5 kg,DW降低(2.48±0.62)kg,透析结束时△BV明显下降[(11.5±0.61)%至(4.36±0.37)%,P<0.05],高血压得到较好控制。结论在透析过程中在线监测BV变化曲线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调整DW,帮助确定合适的超滤量,能有效防治透析相关低血压及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联合在线血容量监测(BVM)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容量负荷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MHD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透析期间体质量增长率(PIBWG)为标准评估容量负荷,检测患者透析前和透析2、4 h时的血浆NT-proBNP水平,应用BVM系统监测在线相对血容量(RBV)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浆NT-proBNP、RBV水平与PIBWG、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的相关性,并观察透析并发症(低血压和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140例患者平均PIBWG为(4.33±1.26)%,按照PIBWG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低容量组(PIBWG 4.33%,50例)与高容量组(PIBWG≥4.33%,90例)。高容量组透析2、4 h时的血浆NT-proBNP、RBV水平高于低容量组,变化差值小于低容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IBWG、LVEDV分别与血浆NT-proBNP、RBV的变化差值呈正相关(P 0.05或P 0.01)。高容量组透析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低容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联合BVM可用于MHD患者容量负荷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的评估,与PIBWG、LVEDV水平有较好的一致性。分析血浆NT-proBNP或RBV水平透析2、4 h时与透析前的变化差值,可为准确评估透析效率和安全性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输注甘露醇对病人透析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对符合标准的60例血液透析病人分别采用标准钠血液透析模式(对照组)与透析中输注甘露醇(观察组)的方法,利用在线容量监测装置(BVM)测定病人透析前、透析后每小时的血容量,同时监测病人血压、脉搏、出汗、恶心呕吐、打哈欠、乏力、肌肉抽搐等症状。[结果]透析3h后,对照组相对血容量(RBV)明显下降,血压明显下降,观察组病人透析中最低血压、RB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方法可明显降低病人低血压、头晕、恶心呕吐及肌肉抽搐的发生率(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过程中输注甘露醇可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血容量监测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透析过程中在线监测相对血容量(RBV)变化对预测和防止透析中低血压及调整透析患者干体重的作用.方法监测12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RBV、血压、心率的变化,并用超声心动同步测定下腔静脉宽度(IVCD)及心脏参数.结果透析结束时RBV变化范围在78.9%~102.6%,在有和无症状性低血压的透析过程最低血容量(mRBV)有显著差别[(84.41±3.85) v (87.38±4.66)%,P=0.01],RBV与超滤量及心率变化均呈线性相关(r值分别为0.293,-0.359;P<0.01);IVCD变化率与RBV变化呈线性相关(r=0.311,P<0.05);透析结束时RBV降低小于5%的患者经下调干体重高血压好转.结论尽管血液透析过程中RBV变化存在较大的个体间和个体内差异,RBV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故血容量监测对预测和防止低血压具有一定作用,此外对判断干体重的高估也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对评估血液透析患干体质量的作用。方法对26例规俸性血液透析患.先后按标准透析和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两种方式进行血透治疗,观察两种透析方法透析前后血压、体质量、超滤量、相对血容量的变化和临床合并证及护理干预等指标。结果两组透析前的血压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血容量监测组的干体质量、脱水量、透后血压、急性并发症及护理干预次数与标准血液透析组相比均有显性差异。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能有效地评估干体质量;有效地减少透析中低血压及肌肉痉挛等低血容量相关不良反应;在下调干体质量后高血压得到改善。结论在透析过程中,根据患临床表现结合血容量监测有助于确定合适的超滤量、调整干体质量、防治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和指导治疗顽同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透析前、后血清N端脑钠肽(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变化与血压、超滤量、心胸比例、水肿指数以及低血容量指数的相关性分析,探讨NT-proBNP对MHD患者容量负荷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56例患者透析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的水平,对MHD患者NT-proBNP水平与血压、超滤量、水肿情况、透析过程中低血容量发生的次数以及心胸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HD患者透析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慢性肾脏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HD患者透析后NT-proBNP水平较透析前明显下降(t=5.300,P<0.01),透析前后NT-proBNP的差值与脱水量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332,P<0.05)。MHD患者透析前血清NT-proBNP水平与血压、水肿指数和心胸比例呈正相关(均P<0.01),与低血容量发生次数呈负相关(r=-0.447,P<0.01)。MHD伴有高血压患者透析前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的透析患者(t=2.333,P<0.05)。血清NT-proBNP水平小于中位数MHD患者与大于中位数的MHD患者比较,收缩压明显偏低(t=2.437,P<0.01),临床低血容量发生率较高(x2=9.984,P<0.01),水肿发生率较低(x2=8.054,P<0.01)。根据NT-proBNP四分位数将MHD患者分为A、B、C、D4个亚组,4组患者心胸比例逐渐升高,其中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HD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血压、心胸比例、水肿以及低血容量发生次数密切相关。监测血清NT-proBNP水平对判断MHD患者的容量负荷,调整干体质量,减少急性低血容量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钠及超滤曲线模式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容量维持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钠超滤曲线模式透析(PHD)对尿毒症患者透析时的血容量维持作用。方法 选择10例常规血液透析患者,每例患者常规血液透析模式(CHD)与销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交替进行各5次,观察两种透析模式下患者血容量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血球压积、血压、透析后血浆钠浓度及透析时症状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销及超滤曲线模式透析较普通透析血容量下降明显减少(P0.05),透析中及透析后患者出汗、肌肉痉挛症状明显减少(P<0.05)。结论 钠及超滤曲线模式透析防止了透析患者血容量的明显减少,减少了透析并发症,增加了患者透析耐受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血容量监测运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评价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金霞  董捷  徐莉  薛津津  左力  王梅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1):1011-1013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容量下降与血压变化对干体重设置的影响。方法来自我院血液透析中心透析过程中进行血容量监测的病人,选择透析结束时血容量下降大于15%共28例,根据是否出现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分成两组,既A组无透析中低血压和B组透析中低血压。分析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透析状况和临床症状,以及护理观察,及时反馈医师。结果在28例病人中,A组19例(68%),B组9例(32%)。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透析龄,血流量及干体重方面无统计学意义。A组病人透析结束时血容量下降为19.79±3.3%,B组为18.99±2.89%,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51),但两组透析后的收缩压、舒张压、透析中血容量下降=15%时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收缩压、舒张压的最大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密切观察和分析临床症状与血容量监测相结合有助于评价血液透析患者的干体重。  相似文献   

12.
超声稀释监测血液透析期间低血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超声稀释的方法监测血液透析期间低血压患者的有效血容量、心输出量(CO)、外周血管阻力(PVR)的变化,了解低血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超声稀释的方法对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出现复发性低血压的患者进行透析前后心输出量、心脏指数(CI)、中心血容量(CBV)、外周血管阻力对比分析;并在出现低血压后分别给与强心药和高浓度葡萄糖干预治疗及调整干体重后观察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血液透析中患者低血压与ΔCBV和ΔCO直接相关(P0.05),而ΔPVR变化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心剂和高浓度葡萄糖干预治疗后ΔCBV[(0.04±0.06)比(0.11±0.04)P0.05]和ΔCO[(0.33±0.15)比(0.70±0.1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干体重前后,透析3hΔCO有明显升高[(-1.63±0.68)比(-0.91±0.3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期间低血压与有效血容量、心输出量直接相关,与外周血管阻力、心肌储备功能关系不明显。超声稀释方法是一种简便、非侵入性监测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方法,对预防透析低血压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评价方法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航 《中国血液净化》2006,5(6):328-331
对于从事血液净化的医生,评估透析患细胞外液的容量状况非常重要.目前临床常规使用"干体重"这一概念.干体重通常是指透析结束后患将要但还没有发生低血压综合征的体重.但这一不确定的干体重结果往往导致患在离开透析中心后出现高血容量、正常血容量和低血容量3种情况.前可能导致容量依赖性高血压、右心室肥厚和心功能衰竭,而后发生容量缺失综合征及透析过程低血压.正确评估患干体重对优化透析方案非常重要,本就近年来血液透析(HD)患干体重的评估方法及进展做一回顾.  相似文献   

14.
联机血容量监测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终末期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有效控制干体重,可以延长患者寿命,减少并发症.如果干体重设置过低,将导致透析中发生低血压.设置过高,将导致机体内水潴留,而发生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死亡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约80%的患者存在干体重不准确的问题.因此如何确定患者的干体重一直是血液透析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有关方法也很多,但很难有一个方便、快捷的方法.本中心从2001年使用费森尤斯公司生产的4008H的联机血容量监测(BVM)功能,调整患者的干体重,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临床病例分析人体成分分析仪监测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低血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18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包括男性120例,女性65例,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监测,随后重新进行对患者干体重的评估和调整,进而比较患者在监测前和监测后的平均动脉压变化以及低血压发生率。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人体成分分析仪监测前所有患者的平均干体重为57.6±7.2 kg,而经过人体成分分析仪监测后干体重均有上调,最终干体重为62.1±7.8 kg,平均上调体重为4.5±1.2 kg,这与监测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人体成分分析仪监测前所有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为42.2%,而在监测后并上调干体重后第血压发生率为15.1%,这与监测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人体成分分析仪监测前后,平均动脉压、平均舒张压以及平均收缩压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时,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监测可有效改善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且不增加患者水钠潴留,还能够较为快速的调整干体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下腔静脉宽度及脑钠肽对稳定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B型脑钠肽(BNP)及体表面积矫正后下腔静脉宽度(VCD)对稳定血液透析患者的干体重的评估.方法 检测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血浆BNP水平,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透析前和透析后2 h的下腔静脉宽度,检测透析前、后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记录当次透析脱水量.透析前、透析后及健康对照组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58例稳定透析患者经透析脱水后血浆BNP水平(52.1±22.8)ng/L较透析前(156.5 ±18.2)ng/L显著下降,但仍较健康对照组(15.6 ±7.6)ng/L增高(P<0.01).VCD值透析后(9.8 ±2.1)mm/m2较透析前(13.3 ±3.1)mm/m2显著下降但与健康对照组(9.1±1.1)mm/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超声影像学及临床指标,对透析后患者判断仍存在高血容量者8例,血浆BNP[(224.1±42.8)ng/L]及VCD[(12.8±2.1)mm/m2]显著增高,降低干体重后,BNP[(38.4±8.6)ng/L]及VCD[(9.7±1.4)mm/m2]值显著下降.结论 血浆BNP及VCD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血液透析患者体内血容量的变化,是判断干体重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血容量监测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透析治疗可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有效地控制干体重,延长患者生命。持续监测血容量的变化对防治透析中低血压及调整透析患者干体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接节段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DSM-BIA)技术在血液透析(MHD)患者干体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规律MHD治疗3个月以上的非住院患者88例,应用Kraemer评分表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根据血容量减少症状、容量状态及有无负荷过重等情况进行严格的临床干体质量调整管控,直至Kraemer评分为0分且持续1周,并将此时的透后体质量作为临床评估干体质量(DWclin)。采用直接节段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量MHD患者透析前后相关参数,并通过包含年龄、透析后上肢在50 k Hz时的电阻抗数值(R50)、身高以及透后BMI等参数的CB公式计算干体质量(DWDSM-BIA–CB)。观察MHD患者透析前后不同部位的DWDSM-BIA–CB值差异,并绘制Bland-Altman图对2种干体质量评估方法评估值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MHD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躯干部R50水平均显著低于内瘘对侧上肢R50、下肢R50(P0.01);血液透析后内瘘对侧上肢R50、躯干R50、下肢R50分别较透析前显著升高(P0.05);本组DWclin平均(66.3±13.2)kg,Bland-Altman图形分析显示DWclin和男/女性MHD的DWDSM-BIA–CB值一致性均较好。本组血透中仅有2例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出现感染症状。结论 DSM-BIA技术能较好反映血透患者的容量负荷,结合严格的临床管控结果可进行准确的干体质量评估,对指导临床血透方案、降低并发症等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依据血液中水含量判定透析患者干体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铠 《中国血液净化》2003,2(12):659-661
目的 寻找一种简便准确判定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的方法。方法 选择 48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 ,根据干体重的临床标准将患者分达标组 (2 9例 ) ,未达标组 (19例 ) ,每组又按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不等分为a组 :HB≥ 10g/dl ;b组 :8g/dl≤HB <10g/dl;c组 :HB <8g/dl三个亚组。使用在线血容量监测仪 (BVM)测定所有患者透析开始、透析结束时血液中水含量 (BWC)。结果 干体重达标组透析开始血液中水含量分别为a :(83 .58± 1.2 2 ) % ,b :(84.55± 1.3 7) % ,c :(85.87± 1.89) %。未达标组透析开始血液中水含量分别为a :(86.78± 2 .2 1) % ,b :(87.53± 3 .70 ) % ,c :(88.80± 3 .90 ) %。结论 透析前血液中水含量与干体重密切相关 ,可以作为评价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是否达标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联合应用生物电阻抗分析和在线血容量监测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方法选择240例石家庄市区健康志愿者及40例临床法评估均达到干体质量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根据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分为达干体质量亚组(8例)和未达干体质量亚组(32例)。应用MaltronBioScan916生物电阻抗仪测定对照组和病例组的体内水含量及分布[总体水含量占体质量的百分比(TBW%)、细胞外液占总体水含量的百分比(ECW/TBW%)、细胞内液占总体水含量的百分比(ICW/TBW%)]。使用Fresenius4008sBVM系统监测病例组初入组时未达干体质量亚组下调直至生物电阻抗法评估达干体质量后相对血容量的变化(ΔBV%)。结果未达干体质量亚组TBW%、ECW/TBW%、ICW/TBW%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缓慢下调干体质量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达干体质量亚组调整干体质量前后分别与达干体质量亚组比较,△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电阻抗分析法较临床评估法更准确评价透析患者的干体质量。联合应用生物电阻抗和在线血容量监测△BV%可以安全、准确地评估透析患者的干体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