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四川南充地区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南充地区192例2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研究组)和224例单纯2型糖尿病(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危险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肾脏病的患者共353例,发病率为13.46%。糖尿病肾脏病组的吸烟饮酒比例、BM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肌酐及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肾脏病组病程长于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BMI、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及血尿酸是2型糖尿病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肾脏病的发生发展是病程、吸烟、肥胖、血糖控制差、总胆固醇、血尿酸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早期检测和控制危险因素能够延缓糖尿病肾脏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外周动脉疾病(PAD)在伴有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发病率及PAD的危险因素。方法401例T2DM患者中,男201例,女200例,平均年龄(63.4±8.8)岁,双下肢任一侧踝肱指数(ABI)≤0.9诊断为PAD。结果T2DM患者PAD发病率为19.4%,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变量分析提示年龄、高血压、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T2DM)病程为其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T2DM病程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各自OR值及95%可信限(CI)分别为:年龄1.94(1.20~2.60),收缩压1.12(0.88~1.4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2(0.97~1.63),T2DM病程1.27(0.96~1.73)。结论T2DM患者PAD发病率约为19.4%,其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T2DM病程。这提示尽早良好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对延缓或阻止PAD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积极有效地开展糖尿病防治工作。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条件Logistic方法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表明家族人均收入、高压病史、肥胖史、腰臀比、家族史、总胆固醇与糖尿病的发生有一定联系,其中腰臀比的OR值最高为16.011。结论 积极预防肥胖、高血压对于Ⅱ型糖尿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诱发DR的危险因素如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24h尿微量白蛋白等因素进行研究。并用单因素t检验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和判定D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经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24h尿微量白蛋白与DR有显著相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和尿白蛋白含量增高、高血压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诱发DR的危险因素如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24 h尿微量白蛋白等因素进行研究.并用单因素t检验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和判定D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24 h尿微量白蛋白与DR有显著相关.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和尿白蛋白含量增高、高血压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 探讨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  [方法 ] 将糖尿病患者 5 0例分为有周围血管病变及无周围血管病变两组 ,以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 2h胰岛素、血压、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为观察指标 ,分析糖尿病各种相关因素与周围血管病变的关系。  [结果 ] 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的明显伴随有血糖、血胰岛素、血压、血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和血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P <0 .0 1)。糖化血红蛋白是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独立的危险因素。  [结论 ] 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高胆固醇是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渝东北中心地区成年居民2型糖尿病及高血糖状态的流行现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该地区开展2型糖尿病防制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该地区的26个乡镇及城区街道18岁以上成年居民2 600名,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及血糖检测.获得该地区成年居民2型糖尿病及高血糖状态的患病率,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其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人口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9.26%,高血糖状态患病率为43.42%.年龄组、吸烟、被动吸烟、中心性肥胖、血压水平、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因素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年龄组、中心性肥胖、血压水平、高胆固醇血症、文化程度等因素则为高血糖状态的危险因素.结论 该地区2型糖尿病及高血糖状态的患病率均较高,应着力开展糖尿病防制及糖尿病前期干预,重点干预低文化程度者、吸烟者、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者、高血脂患者等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贵阳市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贵阳市某社区老年人开展免费健康体检,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数据资料,了解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病现况,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1 099名居民中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174例,患病率为15.8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BMI、胆固醇、收缩压、锻炼、吸烟和喝酒8种因素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450、4.533、14.317、6.365、6.215、10.818、7.877和4.763,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和胆固醇3种因素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182、4.055和7.074,P<0.05)。结论 BMI、胆固醇和年龄是贵阳市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该地区老年人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工作,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97例2型DM住院患者通过超声测定下肢动脉,分为下肢动脉硬化组(AS组,161例)、非动脉硬化组(136例),对两组的多项指标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2型DM下肢血管病变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尿酸、纤维蛋白原和BMI,其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糖尿病病程。结论2型DM下肢血管病变与代谢综合征的多种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某高校职工2型糖尿病人群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该校175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体重指数、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的检查,从而观察该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易患因素。结果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中,BMI、三酰甘油及谷丙转氨酶较无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明显升高。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来自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其中病例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 mm)51例,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 mm)51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水果摄入量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危险因素(OR=1.233),水果摄入量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保护因素(OR=0.993).结论 HbA1c是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良好预测指标.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结构,是预防与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患者伴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伴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伴下肢血管病变79例(LEAD组),无下肢血管病变67例(NLEAD组),分别记录其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测定其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24 h尿白蛋白,并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LEAD组与NLEAD组比较,平均年龄、平均病程、24 h尿白蛋白、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C、HDL-C、APOA1、APOB、HbA1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2型糖尿病患者伴下肢血管病变各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C、年龄、收缩压、24 h尿白蛋白四项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C、年龄、收缩压、24 h尿白蛋白是2型糖尿病患者伴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分别对24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组、24例老年2型糖尿病未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组及24例老年非2型糖尿病的无症状性脑梗死组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体质量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升高(P〈0.05),同时高密度脂蛋白降低(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以多梗死灶多见,体质量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共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并存时视网膜病变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229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两病并存时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点,研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现两病并存时视网膜可发生DR和高血压视网膜病变(HR)两种改变,其发生率分别为27.51%和85.59%.并发现DR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浓度、血压水平、胆固醇和蛋白尿等显著相关.结论及早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是防治和降低DR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以平顶山某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24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研究组120例(UAER≥20μg/min)和对照组126例,检测尿白蛋白,并收集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糖尿病(DM)病程,DM家族史,合并高血压,体质量指数(BMI),吸烟,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尿素氮(BUN)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合并高血压(OR=3.812),吸烟(OR=3.395),病程(OR=3.031),HbA1c(OR=2.839),LDL-C(OR=2.267)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及戒烟是防止DN发生发展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江西省成年居民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0个慢性病监测点5 904名成年居民进行询问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收集个人相关特征、血压、血糖、血脂等情况。结果 江西省成年居民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IGR和糖尿病标化患病率分别为4.41%、7.42%、11.81%和6.69%。不同性别、地区人群各指标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IGR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大、超重或肥胖、危险饮酒、高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症、高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症(均有P<0.05);DM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大、超重或肥胖、高TG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症、低HDL-C血症和高血压(均有P<0.05)。结论 江西省成年居民IFG、IGT、IGR和DM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对可控危险因素的干预,积极应对IGR人群,降低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67例ACI均为2000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ACI35例为观察组,非糖尿病并ACI3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头颅CT或MRI、颈动脉彩超),并对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bg)、体重指数(BMI)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以多灶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多见,血TC、LDL-C、Fbg、BMI与非糖尿病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ACI有关的危险因素较多,积极干预危险因素是防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PVD)发生率,分析PV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有下肢血管病变者占72.41%。2型糖尿病PVD组年龄(66.68±9.87)岁与无PVD组(50.83±12.29)岁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PVD组病程(8.63±6.48)a、总胆固醇(4.82±1.1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9±1.01)mmol/L,患高血压比例(74/105)也明显高于无PV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性别、病程、总胆固醇是PV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51,0.098,1.142,2.021)。结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高,年龄、性别、病程、血脂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患者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各种高危险因素控制状况及其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记录464例5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和体质指数,按有无并发症分为两组进行分析。结果 有并发症组糖尿病病程、血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纤维蛋白原明显增高。Wald卡方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和收缩压有统计学意义。多数患者这些危险因素未得到很好的控制。结论 糖尿病患者存在着多种高危因素,有慢性并发症者更为严重,应注意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陈双 《中国妇幼保健》2018,(23):5400-5402
目的分析孕中期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将锦州市妇婴医院116例孕中期(孕24~28周)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有关GDM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GDM组33例、糖耐量正常(NGT)组56例及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组27例。对3组孕妇身高、体质指数(BMI)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等进行测定,并分析GDM的危险因素。结果GDM组孕中期BMI、血浆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水平较其他两组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其他两组低,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孕中期GD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46、0.69、0.50、0.60、0.64,-0.42,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影响纤维蛋白原的独立危险因素,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中期GDM患者容易发生严重的糖脂代谢异常,并且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会加重患者糖脂异常,故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评估孕中期GDM疾病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