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凌红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2033-2034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对疾病致病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暴盲是常见的一组视网膜疾病,其病因病机中情志因素为致病的重要原因。在总结暴盲的心理特征及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心理学七情致病说对暴盲的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暴盲的病理机制,提出了相应的中医对策。  相似文献   

2.
彭清华  彭俊 《中医药学刊》2010,(9):1812-1813
对暴盲病名的发展沿革及其分化进行了介绍。暴盲是指眼外观端好、视力急剧下降的眼病,最早见于《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抄本眼科》又称为"落气眼"。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医眼科教材及专著对暴盲所包含的现代医学眼底疾病进行了阐述。明确提出对暴盲病名进行分化,首见于彭清华1989年发表的《中医眼科病名规范化的探讨》,分为视衣脱落暴盲、目衄暴盲、脉络阻滞暴盲、目系炎性暴盲和目系外伤暴盲5种病名;1999年出版的《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眼病》将其分为络阻暴盲、目衄暴盲、络损暴盲、火郁暴盲、视衣脱落5种;2003年出版的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在彭清华对暴盲分类的基础上,将其分为络阻暴盲、络损暴盲、目系暴盲和视衣脱离4种。  相似文献   

3.
对暴盲病名的发展沿革及其分化进行了介绍。暴盲是指眼外观端好、视力急剧下降的眼病,最早见于《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抄本眼科》又称为"落气眼"。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医眼科教材及专著对暴盲所包含的现代医学眼底疾病进行了阐述。明确提出对暴盲病名进行分化,首见于彭清华1989年发表的《中医眼科病名规范化的探讨》,分为视衣脱落暴盲、目衄暴盲、脉络阻滞暴盲、目系炎性暴盲和目系外伤暴盲5种病名;1999年出版的《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眼病》将其分为络阻暴盲、目衄暴盲、络损暴盲、火郁暴盲、视衣脱落5种;2003年出版的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在彭清华对暴盲分类的基础上,将其分为络阻暴盲、络损暴盲、目系暴盲和视衣脱离4种。  相似文献   

4.
由于视网膜中央成分支动脉阻塞、视网膜血液循环障碍,使其发生急性缺血而视力突然丧失,是一种急重的眼底病。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属中医眼科“暴盲”范畴,《证治准绳·七窍门》中指出:所谓暴盲即突然看不见,外不伤轮廓,内不损伤瞳神,发病机理为七情内伤使脏腑功能紊乱、导致气滞血瘀脉道受阻,精气不能上奉于目,目失所养而发病。自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八年我们继续应用针刺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50例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禄颖  吴莹  鲁艺  翟双庆 《吉林中医药》2013,33(8):858-860
对于七情学说的认识,萌芽于春秋战国,系统形成于《黄帝内经》,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在此基础上,首倡七情内伤病因论,对“七情”进行了更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陈无择明确提出了“七情”病因,强调七情致病的广泛性,重视气机及虚实在七情致病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注重疾病的情志调养.因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关于七情学说的特点,是对中医病因学的一个突破性贡献,成为七情学说成熟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张连菊 《河北中医》2008,30(1):94-94
中医学重视情志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七情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正常的精神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不同的生理反应。但是,强烈或长期的七情刺激,就会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使脏腑气血功能发生紊乱,导致疾  相似文献   

7.
通过讨论药物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等在方剂组成原则--君、臣、佐、使中的具体应用,认为方剂组成原则是通过七情药物的不同配伍关系来实现的,七情是方剂组成的基本单位,二者关系甚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七情,具体是指怒、喜、思、忧、悲、恐、惊七种不同的情志,但中医学中的“七情”概念,却涵盖了人的全部情志活动,是包括情绪、情感在内的重要心理活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七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心身变化,这本来是人的正常心理生理现象,但七情变化太过,则又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红细胞血小板相关参数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在络损暴盲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比分析141例住院治疗络损暴盲患者及74例健康者统计数据。结果:除RBC(P>0.05)外,其余MCV、RDW、PLT、PCT、PDW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红细胞、血小板异常是络损暴盲发生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陈红新 《河南中医》2012,32(5):538-539
治疗暴盲的常法包括平肝降逆、清肝泻火、温补脾肾、滋阴降火等,常用方剂有加味逍遥散、丹栀逍遥散、真武汤、知柏地黄丸等.对于暴盲的治疗,不能仅限于前人归纳出的常见病因及分型治疗,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应用大承气汤、针刺疗法等变法治疗暴盲,亦可收效.  相似文献   

11.
陈常云 《光明中医》2011,26(9):1790-1791
情志病,是指由于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过于强烈、持久或突然变化,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的疾病。肝具有主疏泄和藏血的功能,能协调脏腑的功能活动,对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产生着重要影响。关于情志病应从肝主疏泄,肝藏魂,肝与春气相通应,肝与情志病相互影响来治疗、叙述,故肝在情志病发病和治疗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性猝死的病因及复苏策略,以预防和减少心性猝死的发生,提高复苏成功率,最大程度地减少死亡率及致残率。方法:对28例医院内心性猝死病例进行年龄、性别、猝死前主要疾病、诱发因素、复苏方法等项内容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心性猝死患者45~60岁为高发年龄;男性:女性=3:1,其中冠心病患者为67.8%,53.6%为情绪不稳定或用力排便诱发。复苏成功18例,其中2例遗留有永久性脑损害。死亡10例,占35.7%。结论:心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为存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避免诱发因素可望减少猝死的发生,及时电除颤和气管插管及后续高压氧治疗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Chronic pain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negative emotions,and the progression of negative emotions may further impede pain relief.Both chronic pain and negative emotion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reward/motivation circuits.Treatment with acupuncture is effective for the relief of pain and emotional disorders,although the acupoint combinations vary.Thus,this study aimed to elucidate the relationship of chronic pain and emotional disorders with the reward/motivation circuits.In association with the...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过程中视力损害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损害的原因。方法 对接受激光光凝和玻璃体切割治疗的160例(198只眼)糖悄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随访视力进行比较,并对与视力损害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60例(198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中89只眼(44.95%)发生严重视力下降,在发生视力损害的病例中平均血红蛋白和胆固醇明显高于无视力损害病例(P〈0.01和P〈0.001)。视力损害的发生与玻璃体出血、黄斑水肿和黄斑区色素上皮改变损害有关(P〈0.01和P〈0.001)。视力损害的发生与玻璃体出血、黄斑水肿和黄斑区色素上皮改变损害有关(P〈0.01)。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过程中可以发生永久性视力损害。视力损害发生与玻璃体出血、黄斑水肿、黄斑区色素上皮损害、高血红蛋白和高胆固醇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情志病与心肝二脏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志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强烈或持久的刺激,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的疾病。《内经》认为不同的情志刺激可对各脏有不同的影响。然而由于心为君主之官,主藏神;肝为将军之官,藏血,主疏泄,调畅情志。故心肝二脏在情志病发病及治疗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七情致病脉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雪颖  齐向华 《山东中医杂志》2012,(11):779-780,791
探讨了喜脉、怒脉、忧脉、思脉、悲脉、恐脉、惊脉与情志间的关系。认为七情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会在脉象上有所反映,同时也可从脉象变化中推测出七情内伤的病证。  相似文献   

17.
中医中风病急性期患者发病诱因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庾慧  邹旭 《中国中医急症》2000,9(5):217-218
目的 了解中风病急性期患者发病诱因情况以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连续性收集的78例中风病急性期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结果显示有76.9%(60例)的患者发病前存在1种以上的诱因,而且多数诱因是单个存在的。这些诱因中,以劳力过度和情志过极的因素居多,其次是气候聚变,三者分别占调查诱因的55.0%、21.7%和13.3%。进一步分析表明,证型、病类和CT分类与诱因无显著性关联。结论 中风急  相似文献   

18.
总结归纳中医辨证施治、中药单方、针灸、中成药注射液以及高压氧加常规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有一定优越性,能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协同作用,是治疗突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探讨郁证性虚劳的病脉证治。虚劳是对以脏腑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慢性虚衰性病证的总称,但其中有缘于七情五志所致者,看似一般虚证虚劳,实为郁证之变形。虚劳五志伤五脏论以劳心为先,抑郁可成劳损;虚劳五劳七伤论包括五志七情伤及脏腑,显为情志之病;虚劳脱营失精论乃生活际遇落魄所致;室女童男思窦初开失当、鳏寡僧尼恨愁结肠曲思不达,亦致忧郁成劳。郁证性虚劳有显性郁证和隐性郁证。治疗郁证性虚劳除补益以外,应重视开郁安神、疏通气机;在药物治疗以外,更需改心革志、消遣情怀、知命乐天。情志调摄与医养结合对防治郁证性虚劳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