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马××,女,14岁,1989年4月 28日初诊。自述从去年10月开始,口唾涎水,日渐增多。自今年以来,午饭后即唾,一般每天下午要唾两罐头瓶左右。伴神疲力乏,不思饮食,日渐消瘦,腹胀或大便时肛门即脱出。经多方诊治,罔效,邀余去诊。观其面黄肌瘦,神情呆滞,言少口吃。察其所唾之物,在瓶内下为清水,上浮一层一横指厚的白沫,用木棒挑之,有粘性。查舌胖苔薄白且滑,脉细滑。属脾肾气虚,且有痰湿之象,拟祛痰补气健脾强肾,方用涤痰汤加味:半夏10克,胆南星10克,陈皮10克,党参10克,石菖蒲10克,竹茹5克,生芪  相似文献   

2.
我临床每迂以涎唾分泌过多者,重用益智仁配合六君子汤治疗,均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治验病人中,经追踪的二例报导如下,供同志们参考。病案一:刘××,女,6岁。1972年4年就诊,其母讲该儿自幼好吐涎水,习以为  相似文献   

3.
人体口中之唾液,中医学称为“涎”、“唾”,又称为“口津”。在正常情况下,口中的唾液分泌适中,不会因为过多而时时吐出。然而当体内津液  相似文献   

4.
真武汤治疗唾涎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武汤治疗唾涎举隅唐承宏江苏省铜山县棠张镇卫生院(221113)1唾涎王某,男,71岁。1992年12月15日诊。半年前因患胃癌在徐州某医院作胃大部切除,术中顺利,术后按常规化疗,近3个月来出现口吐涎沫甚多,吐后片刻涎沫盈口,白昼所到之处四周皆湿,入...  相似文献   

5.
李某,女,32岁,工人。1990年11月25日诊。患者剖腹产后,口中流涎不止20余日,身热心烦,腹部逐渐胀大,用青霉素等药治疗,未见好转。刻诊:面色欠华,口中唾涎常流,以空罐头、瓶轮接,腹部胀大如鼓,纳谷不香,体倦乏力,腰背酸楚。舌淡苔厚腻,脉象濡  相似文献   

6.
唾涎之病,多见于儿童。方书虽亦偶载,但多要略言之。兹不揣简陋,择其三例整理介绍如下。例一:王××,男,8岁,初诊于1986年4月。病史其母代诉:频唾涎沫已两年,迭经中西医药治疗而罔效,现仍频频吐涎,白昼则其坐处四周皆湿,夜晚则其涎从口角自出而不知。视其精神尚可,两目有神,形体偏瘦,发育正常,频吐涎沫,片刻盈口,量多质清稀如水,颜面微红,语言清楚,不咳不呕,口  相似文献   

7.
赵复国 《中医杂志》2002,43(1):72-72
答:唾为肾液,涎为脾液。故小儿唾涎频多俱是湿证,有虚寒和湿热之分。虚寒证:脾主中气,司中阳,性喜温,主运化水谷,输布精微,为后天之本,精气生化之源。肾主五液,主藏精,内寄真阴真阳,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元气之主。脾肾相互协调,再经三焦  相似文献   

8.
涎、唾与脾肾的免疫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脾肾与免疫的相关性、脾肾与唾液的免疫相关性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文献回顾,论述了唾液与脾与肾的免疫相关性,并对其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国内称60岁以上为老年人,45~59岁为老年前期。笔者临床工作中运用手针疗法治疗老年前期及老年人的诞唾缺乏症,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治疗方药党参、黄芪、焦三仙各30克,白术(土炒)15克,茯苓18克,陈皮12克,益智仁、干姜、大枣各20克,山药,附片(先煎)各25克,台乌、砂仁(后下)、炙甘草各10克,防风9克,水煎分早、中、晚饭前饮服,10剂为1疗程。  相似文献   

11.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中药材中经常使用的"根茎"与"根状茎"进行辨析。方法:参考文献资料,结合专业实践,总结并分析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根茎类药材。结果:对部分药材用药部分的描述和拉丁用语进行商榷,提出修改建议。结论:对根茎类中药材"根茎"与"根状茎"规范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强  傅薇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9):1470-1470
对于中、西医药学之间的关系 ,目前在学术界 ,持“不可通约论”者甚众。其最典型的是把中医学说成“形上科学”、“系统性科学” ,把西医学 (现代医学 )说成“形下科学”、“还原性科学” ,因此将中、西医学视为“不可通约”的“对峙”〔1〕。笔者以为 ,所谓“通约”或“不可通约”都是对中、西医药学之间关系的简单化认识 ;两者又不是科学与伪科学的关系 ,所以也不能以“对峙”加以概括。“不可通约论”者之误 ,首先是把医学仅仅看作一成不变的知识 ,甚至说“科学的本意即知识”〔1〕。其实 ,科学不仅需要有知识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活动 ,…  相似文献   

14.
咽唾养生法     
此法主要有二种:一种是不拘行住坐卧,舌搅口中, 上下腭,左右二颊,等到唾液多时,象嗽口一样,然后分三次徐徐咽下;另一种做气功时,配合咽唾养生法。端坐,排除杂念,舌顶上腭,牙关闭合,放松面部肌肉,调息入静之后,唾液源源而来,待到唾液满口时,低头缓缓咽下,并以意念送至脐下丹田。清晨,午休、睡前、夜半都可以作。常炼此法,会收到“炼  相似文献   

15.
"半表半里"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榕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69-2070
现在多用"半表半里"来解释少阳病之病机及少阳病之病位,似乎已成为定律."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则认为,少阳其病位既不在太阳之表,又不在阳明之里,而在半表半里之位.但笔者就有关资料进行探讨时,"半表半里"指太阳与阳明之间具有很大的漏洞,很有争议.  相似文献   

16.
"缪刺"与"巨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刺”与“巨刺”是古代针灸中的两种刺法,最早见于《至少问》、《灵枢》,而后《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均有记载。两种刺法同是“左刺右,右刺左”的交叉刺法,都是为治疗经络病而设。二者在临床上应用相当广泛,但误用和应用不当者颇多。下面就两者的涵义、区别及临床应用做一简要的探讨和辨析。  相似文献   

17.
吴同玉  李宇涛  李灿东  朱龙 《中医杂志》2011,52(22):1976-1978
"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在理论上,涎和唾可以分主于脾肾,又可以为脾肾共同所主,或者与全身脏腑均有联系;有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脾和肾,病性性质以气阴两虚和湿热、瘀血为主,多为虚实夹杂。就糖尿病肾病的病变脏腑部位与病变性质探讨唾液的性状,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唾石治验     
<正> 唾石就是发生在唾液腺上的结石。笔者曾患颚下腺结石,经用中药《修琴堂方》唾石散治愈,现报告如下。自7年前发现左侧顎下有拇指大肿瘤,经耳鼻科诊为唾石。未经特殊治疗。1983年12月中旬无任何诱因,突然出现左侧颚部肿胀,耳下及口腔内发热疼痛,认为并发炎症,而用抗生素治疗10余天,疼痛、肿胀缓解。不久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19.
"气化"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化”是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是对宇宙万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其理论形成与“元气论”或气一元论关系密切。而中医气化理论是在气化哲学思想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下形成的用以解释自然生命运动规律的理论体系,属于中医基础理论范畴,其理论思想对中医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多唾治验     
田某,女,46岁,1986年1月14日就诊。患者1年来经常唾液盈口,时时欲吐,近20余天来症状日渐加重,频频不自主吐唾。约5~10分钟1次,伴畏寒,背冷,胃脘胀满,纳差,影响正常工作和睡眠,甚为之苦恼,四处求医诊治未能取效。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此系肾阳亏虚,脾失健运,水邪上泛而致。治宜温肾健脾,化水摄唾。方用附子汤加减: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5g,制附子9g,肉桂6g,益智仁10g,陈皮10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5剂而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