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在仲景书中凡两见:一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的第147条[1],二是<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的"附<外台秘要>方"[2].前者为外感伤寒病而设,后者为内伤杂病而立,而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柴胡桂枝干姜汤研究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胡桂枝干姜汤(简称柴胡桂姜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7条,也见于《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的“附《外台秘要》方”。本方目前仍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历代医家对本方的病机及方解认识不一,争论较多。笔者参考了相关书籍以及近10年的文献报道,试从病机、  相似文献   

3.
陈宁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7):498-498
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7条,该方历代均认为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临床应用者寥寥无几。但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到本方证却屡见不鲜,兹探究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笔者在"结胸病是恶性肿瘤的胸腹部转移"这个前提下看,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是伤寒本证,中是兼证,下是先讲癌症。所以从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一开始的128条"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之问,到第142条都是论结胸病的。其后第143条—第145条是论热入血室,从病位上予以区分鉴别。第146条的柴胡桂枝汤证是"心下支结,外证未去  相似文献   

5.
正柴胡桂枝干姜汤最早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7条,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全方由柴胡、桂枝、干姜、黄芩、牡蛎、天花粉、  相似文献   

6.
张长恩 《北京中医》2004,23(4):244-246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在仲景书中凡两见:一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的第147条[1],二是<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的"附<外台秘要>方"[2].前者为外感伤寒病而设,后者为内伤杂病而立,而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半夏泻心汤由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甘草7味药组成,寒热并用、补泻兼施、调和阴阳,为辛开苦降、寒热平调的一首名方.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广泛,在调整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胃肠功能方面有着特殊的效果,现结合典型案例介绍如下.1 组方特点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脉证并治>中也提到:"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治之".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治痰饮咳喘4方即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除见于<金匮·痰饮咳嗽病证并治>篇外,又载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后3方见于<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篇,4者皆为治疗痰饮、咳嗽上气的良方,配伍得当,组方严谨,各方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茯苓杏仁甘草汤见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原用于治疗胸痹轻证,导师张智龙将其灵活应用,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症、三叉神经痛、吮吸动作、嗅觉障碍等魄之为病,每有桴鼓之效.  相似文献   

10.
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三十>.原文曰:"妇人怀娠,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各家的见解进行了评述后,认为柴胡桂林干姜汤证的病机应重视正气虚弱的一面,汗下后致津液受损,伤其脾阳,邪在太阳少阳两经,不存在水饮、痰等病理产物.  相似文献   

12.
李艳锋  张恒  张致祥 《陕西中医》2009,30(9):1242-1244
仲景六个柴胡汤分别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和下篇,其中小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中篇,而柴胡桂枝汤和柴胡桂枝干姜汤则在下篇。张致祥主任医师谓仲景六个柴胡剂,是仲圣匠心所在,以示人们曲应病机,灵活运用,现就张致祥主任医师临证五十余年运用柴胡剂之体会作以简介。  相似文献   

13.
<正>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汤主之"。方由柴胡、桂枝、干姜、瓜蒌、黄芩、牡蛎、炙甘草7味药组成。当代多数注家及目前所用《伤寒论》教材均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病机为伤寒汗下后,邪入少阳,枢机不利,三焦决渎失职而致水饮内结~([1])。本方为小柴胡汤类方,由小柴胡汤  相似文献   

14.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原文为"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笔者曾用此方治疗以下疾病,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赵怀舟  贾颖 《山西中医》1998,14(5):46-47
《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中首见理中丸方,由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四味组成,其方论下有作汤加减法。《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将此理中汤称为人参汤。而在宋本《伤寒论》中“人参汤”作为独立的方名仅在146条柴胡桂枝汤方论中出现,且非指...  相似文献   

16.
阎艳丽  李春花  宋晓宇  李清  王玉仓 《中成药》2005,27(6):i018-i019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原书为伤寒挟虚误治变证而设,主治阴液不足,筋脉失养的"脚挛急",后世应用颇为广泛.鉴于汤剂应用多有不便,本研究将其改为滴丸剂,并观察其缓急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301条,原文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相似文献   

18.
大黄牡丹汤加味治疗盆腔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牡丹汤出自<金匮要略·疮疡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笔者根据临床盆腔炎病证的需要,对组方进行了加减,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以下简称桂甘龙牡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阐释<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篇>中"太阳中暍"条文要义的基础上,探析仲景治暑法对辨治暑病和运用清暑益气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