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在支气管哮喘(BA)和过敏性鼻炎(AR)患者中的应用,比较Fe NO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分类(EOS%)在健康对照组(A组)、AR(B组)、BA/AR(C组)及BA(D组)之间的不同,寻找两种疾病Fe NO、EOS%改变的意义,以及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按国际技术标准设计的尚沃纳库仑一氧化氮分析仪对A、B、C、D组患者检测Fe NO,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常规。结果三组病例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5;AR、BA/AR、BA三组Fe NO、EO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Fe NO与EOS%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505,P0.0 5)。结论Fe NO诊断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有临床意义。Fe NO可以反映患者气道嗜酸性炎症水平。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这两种疾病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脂水平分布特点,并探讨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呼气一氧化氮(FeNO)、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_1)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支气管哮喘患者144例,轻中度103例,重度41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72例,收集患者入院第二日空腹血脂水平(TG、TC、HDL-C、LDL-C),以及EOS%、FeNO、FEV_1等资料。比较不同程度哮喘患者各指标差异;分别比较不同性别、不同EOS%患者的TG、HDL-C、LDL-C、TC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血脂水平与EOS%、FeNO、FEV_1的相关性。结果轻中度与重度哮喘患者HDL-C、LDL-C、FeNO、FEV_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TC、E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者男性与女性比较,HDL-C、TC、FeNO、FEV_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LDL-C、E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者不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FeNO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LDL-C、HDL-C、TC、FEV_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程度哮喘患者血脂相关指标不同;哮喘患者HDL-C、TC、FeNO、FEV_1水平存在性别差异;不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哮喘患者血脂水平以及FeNO无差异;血脂水平与FeNO、FEV_1及EOS%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张春玲  王静  程哲  张伟华 《山东医药》2012,52(24):74-75
目的探讨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及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MDC)在哮喘中的作用及评价哮喘发作严重程度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5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轻中度组20例、重度组15例)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ELISA法检测诱导痰内TARC、MDC水平,痰涂片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测定肺功能,记录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分析TARC、MDC、EOS%、FEV1%pre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轻中度、重度哮喘组诱导痰TARC、MD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组TARC水平高于轻中度组(P<0.05);诱导痰TARC水平与MDC、EOS%呈正相关;MDC与EOS%呈正相关,与FEV1%pred呈负相关;轻中度、重度哮喘组治疗后TAR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TARC的水平可作为哮喘患者临床病情判定和疗效观察的良好指标,吸入糖皮质激素至少部分是通过降低TARC水平减轻气道炎症反应;MDC可能与哮喘气道炎症的慢性持续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中支气管激发试验、Fe NO、诱导痰中的ECP相关性及Fe NO、ECP诊断哮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疑似支气管哮喘患者160例(最终诊断哮喘92例,非哮喘68例),测定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行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结果 Fe NO水平与诱导痰ECP呈正相关(r=0.669,P=0.000);Fe NO水平与支气管激发定量试验呈负相关(r=-0.759,P=0.000);诱导痰ECP与支气管激发定量试验呈负相关(r=-0.909,P=0.000)。通过ROC曲线分别评价Fe NO、诱导痰ECP诊断支气管哮喘的价值,其约登指数的最大值分别为:59.1%、76.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2.2 ppb、98.05μg/l,灵敏度分别为82.6%、84.8%,特异度分别为76.5%、91.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2.6%(95%CI 73.3%~89.7%)、92.9%(95%CI 85.1%~97.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5%(95%CI 64.6%~85.9%)、81.6%(95%CI 71.0%~89.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0.956(P0.05)。结论哮喘患者中,支气管激发试验、Fe NO、诱导痰ECP水平有显著相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是公认的哮喘诊断的客观依据,Fe NO、诱导痰ECP两者对哮喘的诊断均有较高价值,且诱导痰ECP诊断哮喘的价值优于Fe NO,可作为哮喘诊断的重要辅助工具,但需要注意两者尚有临床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和咳嗽变异型哮喘(CVA)引起的气道炎症特征和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70例慢性咳嗽患者,其中EB 26例,CVA 44例,分别采取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测定其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测定两组患者痰上清液中P物质水平,同时统计其呼吸道嗜酸性粒细胞性炎性反应阳性率;同时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结果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CVA组显著高于EB组,P0.05;P物质水平CVA组显著高于EB组,P0.01;呼吸道嗜酸性粒细胞性炎性反应阳性率CVA组显著高于EB组,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CVA组显著高于EB组,P0.01。结论嗜酸性粒细胞炎性反应是EB与CVA患者的一种主要的呼吸道炎性反应类型,但两者反应程度不同,CVA组明显高于EB组,可以推断CVA是EB的疾病进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对60例不吸烟的持续性哮喘患者(观察组)和2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高张盐水诱导痰试验,测定痰悬混液中细胞总数、细胞分类计数和上清液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髓过氧化物酶(MPO)、白介素-8(IL-8)水平。结果观察组痰液标本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22例、正常38例,痰液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者中性粒细胞比率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和对照组(P均<0.0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痰ECP含量明显高于嗜酸性粒细胞正常者和对照组(P<0.01),观察组痰液MPO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中性粒细胞和IL-8水平存在相关性(r=0.69,P<0.01)。认为持续性哮喘患者存在两种不同的气道炎症反应模式,非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反应更为常见,可能与IL-8介导的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并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rbations of chor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呼出NO(Fe NO)的变化,分析Fe NO在AECOPD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AECOPD患者为急性组,选取同期门诊50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为稳定组,并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做为健康组,分别测定三组对象的Fe NO、CRP、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肺功能以及CAT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根据Fe NO水平将急性组以27ppb为界限,分为高Fe NO患者与低Fe NO患者,高Fe NO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静脉激素治疗,低Fe NO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使用静脉激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进行CAT分值。结果三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与稳定组进行比较,急性组的Fe NO水平与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CRP、CAT评分明显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与健康组进行比较,急性组的Fe NO水平与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CRP、CAT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与健康组进行比较,稳定组的Fe NO水平与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CRP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治疗后CAT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中的亚组高Fe NO患者(使用静脉激素治疗)与低Fe NO患者(未使用静脉激素治疗)在治疗后进行CAT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 NO测定可有效评估AECOPD患者气道炎症的水平,无创简单,易于操作,并且在指导AECOPD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方面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健康成人诱导痰细胞计数正常值参考范围的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健康成人诱导痰细胞计数及分布规律。方法随机抽取120例健康成人,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以4.5%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痰,分类计数各细胞成份。结果诱导痰以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主,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吸烟组痰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高于非吸烟组(P〉0.05)。只有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占非鳞状上皮细胞计数的百分比呈正态分布。结论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占非鳞状上皮细胞的百分比呈正态分布。女性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高于男性。吸烟组高于非吸烟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在哮喘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过敏原s Ig E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疑似哮喘患者111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对比患者的临床特征指标,分析Fe NO对哮喘的诊断价值,以及Fe NO水平与过敏原s Ig E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的Fe 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重指数和肺功能等其他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过敏原s Ig E为阳性者的Fe NO水平显著高于阴性者(P0.05)。哮喘患者的Fe NO水平与户尘螨-s Ig E水平呈正相关,但与真菌类-s Ig E水平无明显的相关性。且随着过敏原种类的增加以及血清总Ig E水平的上升。结论 Fe NO对于哮喘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并非为诊断哮喘的特异性测定工具。Fe NO与过敏原s Ig E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值得临床诊疗时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吸烟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及气道炎症的影响,以及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门诊就诊的40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15例)和非吸烟组(23例).所有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必要时可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发放哮喘日记卡及峰流速仪.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8 d后哮喘症状评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晨间及夜间最高呼气流速(PEF),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并测定痰液中白介素8(IL 8)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除性别构成外,年龄、病程、ACT评分、肺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ACT评分(F=39.991,P<0.05)、FEV1% pred(F=56.075,P<0.05)、PEF% pred(F=53.535,P<0.05),嗜酸粒细胞百分比(F=15.271,P<0.05)及eotaxm(F=24.172,P<0.05)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哮喘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 <0.05).其中非吸烟组以上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吸烟组(P<0.05).结论 吸烟降低了哮喘患者对ICS治疗的反应性.对吸烟的哮喘患者,治疗可能需要特殊调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咳嗽变异型哮喘、典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各30例,对照组25名健康者,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其中2 ml血行血常规检查,比较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3ml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GRP,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外周血细胞计数比较:中性粒细胞计数CVA组显著低于典型哮喘组与对照组(P<0.0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CVA组与典型哮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淋巴细胞计数CVA组显著高于典型哮喘组与对照组(P<0.05).(2)血浆CGRP水平比较:CVA组与典型哮喘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VA组与典型哮喘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VA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升高为主;CVA患者血浆CG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CGRP在CVA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症(ACOS)患者诱导痰细胞分类计数及血清PCT的变化,了解不同时期ACOS患者气道炎症的类型。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6月-9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急性加重期ACOS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分别于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检测诱导痰细胞分类计数及血清PCT,同时期健康体检者30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诱导痰细胞计数及血清PCT,比较不同时期ACOS患者诱导痰炎性细胞分类计数及血清PCT的变化。结果急性加重期ACOS患者诱导痰炎症细胞总数、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PCT较稳定期明显升高(P0.05);稳定期ACOS患者诱导痰炎症细胞总数、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较健康成人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血清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期ACOS患者气道炎症以慢性炎症为主,主要浸润细胞为嗜酸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并存,ACOS患者急性加重期多由细菌感染引起,气道急性炎症与慢性炎症共同作用,炎症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本实验进一步探讨吸烟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了解吸烟哮喘患者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方法选取35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14例和非吸烟组21例。所有患者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必要时可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发放哮喘日记卡及峰流速仪。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8d后哮喘症状评分、哮喘控制测试(ACTTM)评分;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最大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占预计值%)、每日晨间及夜间PEF;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并测定痰液中白介素8(IL-8)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结果两组患者ICS治疗后ACTTM评分有明显改善,组间ACTTM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42,P<0.05)。治疗后两组哮喘患者肺功能均有改善,组间比较FEV1占预计值%(t=4.740,P<0.05)、PEF占预计值%(t=5.1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ICS治疗后组内比较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taxin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中性粒细胞(t=7.707,P<0.05)、IL-8水平(t=4.557,P<0.05)、嗜酸粒细胞百分比(t=4.740,P<0.05)及eotaxin水平(t=2.06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患者ICS治疗28d后,其临床症状、肺功能及痰中炎性介质均有改善,但吸烟组改善程度较非吸烟组差。吸烟组哮喘患者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及IL-8水平高于非吸烟组哮喘患者,而嗜酸粒细胞及eotaxin水平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贵州省人民医院支气管哮喘患者58例,其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40例(急性发作期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18例(缓解期组),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Fe NO分析仪测定Fe NO水平,并检测各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组Fe NO为101.44±32.87ppb,EOS为5.0±2.62×10~9/L;缓解期组Fe NO为32.83±11.42 ppb,EOS为1.32±0.59×10~9/L;健康对照组Fe NO为8.43±3.02ppb,EOS为0.22±0.09×10~9/L。发作期组及缓解期组Fe NO及EOS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发作期组与缓解期组比较,Fe NO及EO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Fe NO水平与EOS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Fe NO能够一定程度上反应气道嗜酸细胞炎症,Fe NO检测可能有助于评估支气管哮喘的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和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160例急性期哮喘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160例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含量百分比,研究两者相关性。结果急性期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和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之间具有正相关。结论哮喘患者同时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和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而且可以作为哮喘治疗及病情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水平,研究其与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确诊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78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SDF-1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XCR4水平,利用肺功能仪检测2组受试者1秒用力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检测2组受试者诱导痰液中炎性细胞数目。结果研究组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FV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儿诱导痰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数目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5),研究组患儿巨噬细胞数目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研究组外周血SDF-1、CXCR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SDF-1、CXCR4水平与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FVC、巨噬细胞数目负相关(P0.05);与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目、嗜酸粒细胞数目、淋巴细胞数目正相关(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SDF-1、CXCR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支气管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及气流受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在老年哮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通过测定收治的老年哮喘患者FeNO水平和肺功能的检测结果,比较其与健康对照组的FeNO水平、痰诱导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肺功能差异,以及在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50/250)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FeNO水平、痰诱导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肺功能差异。结果哮喘组的肺功能检查指标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而FeNO和痰诱导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则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2、8.66、25.33,P0.05)。FeNO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FEV1/FVC肺功能监测及痰诱导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6、4.95,P0.05)。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FEV1/FVC、FeNO等评价指标差异显著(F=4.32、8.66、25.33,P0.05)。另外,随着患者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3、6个月,患者的FEV1/FVC、FeNO等评价指标呈现明显的改善趋势。结论 FeNO测定对支气管哮喘的敏感性较其他2项检查灵敏度高,FeNO测定可以有效反映老年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对老年人支气管哮喘的诊治有较强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利用诱导痰的方法识别非嗜酸粒细胞性哮喘.方法 对57例不吸烟的成年哮喘患者和23例健康对照组进行痰诱导,痰处理并进行细胞分类计数.结果 57例哮喘受试者中26例(45.61%)嗜酸粒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1例(54.39%)无明显嗜酸粒细胞增多,而其中性粒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的比例可以很好的鉴别非嗜酸粒细胞性哮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呼出气NO(FeNO)水平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与气道炎症初筛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选择ACO患者52例为研究组,以上病例均给予ICS/LABA规范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FeNO检测,同时采集外周血清总IgE、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等指标,了解治疗前后FeNO水平、血清IgE及EOS的变化,以同期健康志愿人群(30例)为对照组;分析ACO病人FeNO水平与血清IgE、EOS等指标的关系。结果ACO病人FeN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经应用ICS/LABA规范治疗12周后,ACO病人FeNO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FeNO与血清IgE浓度、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1、0.391,P0.01)。结论ACO病人经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规范治疗后FeNO水平均显著降低,此变化同病人气道炎症变化具有较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未控制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不同水平痰嗜酸粒细胞的临床特点,探讨未控制哮喘患者痰嗜酸粒细胞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未控制哮喘患者167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诱导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以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