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和p5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66例子宫内膜癌的ER、PR、Ki-67和p53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及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的相关性.结果 p53和Ki-67表达阳性率在正常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到内膜癌的表达逐渐升高(χ2值分别为16.23、16.23;7.10、5.01,均P<0.05),而ER、PR表达相反,但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76、9.69;16.23、10.40,均P<0.05).p53随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增高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Ki-67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无关(均P>0.05).结论 ER、PR、p53和Ki-67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P53蛋白表达程度及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病理科收集的8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4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MP3、P53蛋白的表达程度,分析两者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MP3蛋白、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0%、57.50%,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IMP3蛋白、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50%、12.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MP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病理学分型、FIGO分期、分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病理学分型、FIGO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MP3、P53蛋白表达程度上调,并且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患者微小RNA 17-5P(miR-17-5p)、内膜中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2年4月在该院妇产科进行子宫内膜切除治疗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6例增殖期子宫内膜标本作为正常组,22例子宫内膜增生标本作为内膜增生组,51例子宫内膜腺癌标本作为内膜癌组。应用RT-PCR法测定子宫内膜组织中miR-17-5p、PTEN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分析miR-17-5p、PTEN与临床病理参数的联系,用Kaplan-Meier生存函数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内膜增生组、内膜癌组子宫内膜组织中miR-17-5p、PTEN基因表达均低于正常组,且内膜癌组基因表达水平低于内膜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内膜增生组及内膜癌组患者PTEN蛋白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7-5p表达与病理学分期、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联系,PTEN表达与病理分级、浸润程度存在一定联系(P0.05)。生存曲线显示,miR-17-5p、PTEN 5年内高表达患者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iR-17-5p和PTEN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水平下降,且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组织环氧合酶-2(COX-2)、p53、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10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恶性组,同期46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组)、34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正常组)进行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织COX-2、p53、E-cadherin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探究COX-2、p53、E-cadherin蛋白表达相关性;随访5年,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COX-2、p53、E-cadherin蛋白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关系。结果:恶性组COX-2(73.1%)、p53(58.7%)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不典型增生组(15.2%、6.5%)和正常组(8.8%、0),E-cadherin阳性表达率(38.5%)低于不典型增生组(89.1%)和正常组(97.1%)(均P<0.05)。恶性组COX-2表达与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有关,p53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有关,E-...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iR-183在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p53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rTM2000脂质体将miR-183的特异性抑制剂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到Ishikawa细胞(实验组),不相关序列、脂质体和未转染组细胞分别为阴性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各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采用RT-PCR检测miR-183和p53 mRNA在各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53蛋白在各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转染0~24 h,实验组、空白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速相似,阴性对照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速略快;转染24~48 h,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和脂质体对照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速较快;转染48~72 h,实验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较其余3组增长速度快;转染72~96 h,4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继续保持增长状态,且达到对数生长期,实验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较其余3组增速快。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转染3 d后,实验组较其余3组早期凋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对照组较其余3组早期凋亡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miR-18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53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83在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有表达,miR-183抑制剂能有效抑制miR-183在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的表达,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上调p53蛋白表达。miR-183可能通过抑制p53蛋白表达而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从而影响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53蛋白和MGMT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其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2年9月~2014年1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蛋白和MGMT蛋白在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标本中的表达,并选取60例子宫内膜正常的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P53蛋白和MGMT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并探讨P53蛋白和MGMT蛋白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P53蛋白和MGMT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60,P<0.05;χ2=5.275,P<0.05)。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χ2=9.818,P<0.05)及肌层浸润深度(χ2=12.23,P<0.05)有相关性;MGMT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χ2=14.67,P<0.05)和肌层浸润深度(χ2=16.90,P<0.05)也有相关性。结论:P53蛋白和MGMT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且与患者的病理特征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人表皮生长因子-2(C-erb B-2)、突变型p53、Ki-67在早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erb B-2、突变型p53、Ki-67蛋白在增生期子宫内膜15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15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癌60例(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erb B-2、突变型p53、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35.00%、75.00%。子宫内膜癌组中Cerb B-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组及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突变型p53、Ki-6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组及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292,23.627,P0.05),增生期子宫内膜组与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47,P0.05)。C-erb B-2在子宫内膜癌组中阳性表达随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阳性表达逐渐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13,P0.05)。突变型p53在子宫内膜癌组Ⅰ期与Ⅱ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9,P0.05);而在G1与G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0,P=0.001);突变型P53随肌层浸润深度增加阳性表达逐渐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56,P0.05)。Ki-67随肌层浸润深度增加阳性表达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22,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erb B-2、突变型p53与Ki-67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89,P=0.000;r=0.780,P=0.000),而C-erb B-2与突变型p5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无相关性(r=0.148,P=0.258)。结论联合检测C-erb B-2、突变型p53、Ki-67对评价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恶性程度及预后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MTA-1)及p 7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的5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与70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组),并选取同期5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正常组)为对照,检测组织中MTA-1及p 73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正常组、不典型增生组及子宫内膜癌组的MTA-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28.00%、78.57%,p 7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30.00%、75.71%;子宫内膜癌组及不典型增生组的MTA-1及p 73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子宫内膜癌组的MTA-1及p 73阳性表达率亦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P0.05)。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MTA-1表达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 73表达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分化程度和肌层浸润深度组织中的p 73表达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MTA-1和p 73表达呈正相关(r=0.472,P0.05)。结论 MTA-1及p 7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多,二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判断临床病理分期和有无转移存在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于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患者癌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比较ER及PR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及不同分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ER阳性30例(75.00%),阴性10例(25.00%),PR阳性29例(72.50%),阴性11例(27.50%).手术-病理分期Ⅰ期ER、PR阳性率显著高于Ⅲ期(χ2值分别为3.987、3.987,均P<0.05).组织学分化高分化ER、PR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分化(χ2值分别为5.831、4.093,均P<0.05),且中分化ER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分化(χ2=4.804,P<0.05).肌层浸润程度ER、PR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0.087~2.264,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ER、PR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值分别为5.840、4.675,均P<0.05).结论 ER及P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化程度相关,ER及PR在手术-病理分期越早,组织学分化越高的患者中的阳性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类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年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差异,以期增强对非子宫内膜样癌的认识及重视。方法:对45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种类型子宫内膜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在绝经前后患者中的构成比、组织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非子宫内膜样癌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相比,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在已绝经患者中所占比例远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Ⅲ/Ⅳ期、中、低分化、雌孕激素受体阴性的比例明显高于内膜样腺癌,更易发生深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超声特征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96例。行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肿瘤直径、肿瘤形态、边界强回声等特征性指标;免疫组化检测病灶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196例患者中,肿瘤直径0.9~9.5 cm,其中直径2 cm 106例(54.08%);肿瘤形态不规则130例(66.33%)、边界强回声106例(54.08%)、内部低回声136例(69.39%)、等回声/高回声60例(30.61%)、后方回声衰竭84例(42.86%);血供分级:0~1级82例(41.84%)、2~3级114例(58.16%);淋巴结转移92例(46.94%)。194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阳性128例(65.31%),孕激素受体阳性114例(58.16%),P53阳性102例(52.04%)。雄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表达水平在不同肿瘤直径、肿瘤形态、肿瘤边界、肿瘤边缘、后方回声、血供、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激素受体、P53表达水平在不同横纵比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浸润性乳腺癌超声特征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表达有关,存在恶性超声征象的患者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低表达,P53高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Ki-67、FasL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资料作为研究组,另取非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子宫切除患者的病理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Ki-67、FasL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Ki-67、FasL蛋白表达水平,分析Ki-67、FasL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Ki-6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Ki-67表达与患者年龄和肌层浸润均无明显相关性(P0. 05),与组织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呈正性相关(P0. 05)。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Fas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FasL表达与患者年龄和肌层浸润均无明显相关性(P0. 05),与组织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呈正性相关(P0. 05)。子宫内膜癌患者2年内生存率与患者年龄、肌层浸润均无明显相关性(P0. 05),与组织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Ki-67和FasL的表达呈正相关性(P0. 05)。组织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Ki-67和FasL的表达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Ki-67和FasL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临床通过检测Ki-67和FasL表达可有助于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患者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抑癌基因(P53)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在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7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的ER、PR、P53、VEGF表达情况,分析ER、PR、P53、VEGF与病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ER、PR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53、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ER的阳性表达率随着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VEGF阳性表达率与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PR阳性表达率随着肌层浸润深度、细胞分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虽然PR随着病理分期的增加而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P53的阳性表达率随着病理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虽然随着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也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ER、PR、P53及VEGF阳性表达状况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可反映子宫内膜癌病变程度,可以帮助患者进行术前分期,并确定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案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各32例。A组行宫腔镜下刮宫术,B组行宫腔镜下电切术,C组在宫腔镜下电切术后1个月于患者月经来潮第3d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比3组复发情况、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子宫内膜厚度、术后并发症。结果:干预后C组子宫内膜厚度和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A组与B组与术前对比均无差异(P0.05)。C组复发率(3.1%)低于A组(25.0%)和B组(21.9%)(P0.05),A组与B组无差异(P0.05)。3组患者点滴状阴道出血、月经量增加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明显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比较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内膜癌患者与单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高危影响因素及其对复发与预后意义.方法 对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2005年2月至2015年7月期间治疗的30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内膜癌患者31例(A组,10.1%),其余276例为单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B组,89.9%),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细胞学分型、腹水细胞学、淋巴结转移,复发率、3年无病存活率、3年总存活率等资料.结果 A组相比于B组,其肌层深度浸润较浅、组织分化程度好、PR阳性检测率高、ER阳性检测率高、复发率低、3年无病存活率高、3年总存活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065、6.285、4.480、6.813、4.98、12.45、17.87,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病理分期、年龄、绝经率、体重指数、腹水细胞学阳性率、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7、2.31、1.22、1.76、1.21、2.04、2.57,均P>0.05).结论 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内膜癌可能为雌激素依赖性肿瘤,肌层浸润较浅,组织分化好,相较单纯的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其高危因素少.患者术后复发率低,3年无病存活率高,3年总存活率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表达水平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23例子宫不典型增生患者为不典型增生组,体检健康正常子宫内膜者46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受试者血清中HE4、CA125水平。结果子宫内膜癌组血清HE4、CA125水平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P0.05),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血清HE4、CA12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E4、CA125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组织分级以及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子宫内膜癌Ⅲ~Ⅳ期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有肌层浸润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明显高于无肌层浸润患者(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结论血清HE4、CA125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高表达,推测两者参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R、PR和p53蛋白在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UPSC)和子宫内膜样癌(uterine endometrioid carcinoma,UEC)鉴别诊断中应用的价值,同时观察两种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UPSC(研究组)和同时期的117例UEC(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表达。结果:研究组平均年龄明显大于对照组,在肿瘤分期、组织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严重,而5年生存率比较研究组明显小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表达方面,研究组p53表达呈阳性者显著多于对照组,而ER(雌激素受体)和PR(孕激素受体)呈阳性表达者则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PSC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与UEC比较,具有p53高表达而缺乏ER和PR的特点,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特殊病理类型(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癌、癌肉瘤)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前、术后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6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或在其他医院门诊行分段诊刮术诊断为特殊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行分期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仍为此类病理类型的患者56例,与同一时间段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557例对比。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就诊年龄、初潮年龄显著低于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P0. 05)。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肥胖(BMI28 kg/m2)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P0. 05)。原发不孕、继发不孕、绝经年龄、绝经后阴道出血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前血清CA125阳性率显著低于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P0. 05),而子宫内膜样腺癌血清CA199阳性率与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Ⅱ、Ⅲ、Ⅳ期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P0. 05)。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肌层浸润深度≥1/2、宫颈间质浸润、子宫浆膜层和(或)输卵管卵巢转移、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淋巴脉管浸润、膀胱和(或)肠黏膜或远处转移、腹水细胞阳性、雌激素受体阳性、P53阳性均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P0. 05)。但孕激素受体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术前CA125增高,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可能性大。特殊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病时期别较晚,恶性程度高,危险因素多,易复发,生存率低。故早发现、早治疗,对提高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子宫肌瘤中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中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在月经周期中的改变,探讨子宫肌瘤的生长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为临床上药物治疗子宫肌瘤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组织和正常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通过积分的方式计算两者比值.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肌组织,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肌瘤组PR/ER在子宫内膜增殖期与分泌期均低于肌组织,分泌期肌瘤组与正常组PR/ER分别高于增殖期(P<0.05).结论:子宫肌瘤的生长,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在月经周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孕激素及孕激素受体同样起着一定的作用,且以月经后半期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趋化因子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长兴妇幼保健院所收治的8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86例同期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组织趋化因子水平、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以及不同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组织趋化因子水平、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205. 37±31. 24) ng/L和RANTES (626. 50±73. 39)μg/L水平均明显提高(P<0. 05)。与Ⅰ~Ⅱ期相比,Ⅲ~Ⅳ期患者趋化因子MCP-1 (228. 62±24. 95)ng/L和RANTES (679. 86±76. 91)μg/L水平均明显提高(P<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雌激素受体(ER)阳性表达率36. 36%,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率31. 82%,均明显降低(P<0. 05)。与Ⅰ~Ⅱ期相比,Ⅲ~Ⅳ期患者ER阳性表达率25. 53%,PR阳性表达率19. 15%,均明显降低(P<0. 05)。结论组织趋化因子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对诊断和鉴别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病情危重程度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