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动活检结合超声造影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患者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区常规超声检查后,对肿大淋巴结病变进行超声造影,并在造影灌注丰富区行超声引导下经皮淋巴结手动活检。将穿刺组织的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评价该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50例患者(除外2例取材量较少)获得明确的组织病理学结果,穿刺病理组织学诊断满意率为96.00%(48/50)。穿刺病理组织学结果:淋巴结转移性癌21例(阳性),非淋巴结转移癌29例(阴性)。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淋巴结转移癌22例(A组),非淋巴结转移癌28例(B组)。该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灵敏度为95.45%(21/22)、特异度为96.55%(28/29)、准确率为98.00%(49/50)。结论超声引导下手动活检结合超声造影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诊断具有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高的特点,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手动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科行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手动穿刺活检的105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穿刺取材成功率为100%,每例穿刺进针1~2针,平均每针取材长度(3.09±1.88)cm,穿刺病理诊断为恶性淋巴结占61.90%(65/105),良性淋巴结占36.20%(38/105),2例未能明确诊断。穿刺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或临床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979,P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手动穿刺活检简便、微创、精准性和安全性高,可作为浅表淋巴结病变首选的定性诊断方法,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在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通过超声引导活检技术的应用,比较三种针型(16G、18G、20G)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美国Bard穿刺针经超声引导对125例肿大淋巴结患者穿刺活检,活检取出的组织能作出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为取材满意,以手术证实或随访观察6个月-1年的为最后诊断。结果125例中,116例取材满意,穿刺获得组织学诊断率92.8%,16G活检针活检44例,18G活检针活检54例,20G活检针活检27例,三种针型取材满意率间的比较及良恶性的诊断差异无显著性(P〉0.05)。20G针有1例假阴性,16G、18G针型无,三种针型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淋巴结穿刺活检技术方法简便,病理诊断阳性率高,对确定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颈部肿大淋巴结粗针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粗针穿刺活检的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400例,其中200例穿刺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引导穿刺(超声造影引导组),200例仅行常规超声检查并引导穿刺(常规超声引导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取材成功率和病理诊断准确率。将淋巴结直径进一步细分,比较直径<1.5 cm、1.5~2.2 cm、>2.2 cm时两组患者的取材成功率和病理诊断准确率。结果超声造影引导组穿刺取材成功率及病理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5%、91.0%,高于常规超声引导组(80.0%、77.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当淋巴结直径1.5~2.2 cm时,超声造影引导组穿刺取材成功率及病理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95.3%,高于常规超声引导组(86.8%、7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颈部肿大淋巴粗针穿刺中,提高了穿刺取材的成功率及病理诊断准确率,尤其对直径1.5~2.2 cm肿大淋巴结临床应用价值更佳。  相似文献   

5.
<正>浅表淋巴结是构成免疫系统的重要外周免疫器官,多种全身及局限性疾病可侵袭淋巴结使其形态学及血管构建发生改变,也是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之一,准确评估淋巴结的性质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1-2]。超声造影可清楚显示淋巴结内血管分布与走向,获取其微循环状况与灌注信息,为超声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研究拟探讨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肿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4例患者的94个浅表肿大淋巴结进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其灌注特征,用Philips Q-LAB软件分析,并与病理诊断结果 对照,比较造影前后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94例浅表肿大淋巴结经病理诊断确定良性44例,转移性33例,淋巴瘤17例.超卢造影诊断的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79%,准确性为80%.超声造影结果 显示,炎性淋巴结在造影后主要表现为均匀显著灌注(39/44),转移性淋巴结主要为不均匀高灌注(25/33)或不均匀低灌注(7/33),淋巴瘤则主要表现为均匀显著灌注(6/17)或整个淋巴结无灌注(9/17).Q-LAB时间强度定量分析显示良性淋巴结峰值强度及曲线下面积均高于转移性淋巴结和淋巴瘤(P<0.01).结论 淋巴结造影后的灌注特征和Q-LAB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对定性诊断浅表肿大淋巴结疾病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实时弹性成像(RTE)鉴别诊断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行超声检查57例患者共83枚浅表淋巴结,入选淋巴结均行CUS、RTE和CEUS检查,并取得病理结果。结果淋巴结造影增强模式:良性以均匀增强为主,恶性以非均匀增强为主;造影剂填充模式:良性以离心性增强为主,恶性以向心性增强为主。CUS、RTE、CEUS以及CEUS联合RTE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分别为71.7%、78.4%、74.7%;87.0%、83.8%、85.5%;93.5%、86.5%、90.4%;97.8%、81.1%、90.4%。结论 RTE和CEUS较CUS在鉴别诊断浅表淋巴结良恶性具有优势,两种新技术联合可提高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肿大淋巴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浅表肿大淋巴结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诊断。根据病理类型,淋巴瘤30例为试验组,炎性良性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淋巴结的L/S比值。结果试验组L/S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浅表肿大淋巴结患者的诊断中应用超声检查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3—11月我院住院DPN患者40例,以及正常对照30名,观察两组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连续性和神经内部回声,测量两组神经的前后径(D1)和横径(D2),并计算横断面积(CSA)。结果 DPN组表现为受累神经肿大、增粗,内部回声减低,神经内平行线状结构消失。DPN组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D1超声测量值分别为(10.7±1.4)mm、(6.5±1.0)mm、(6.9±1.1)mm,正常对照组D1 分别为(9.5±1.8)mm、(5.2±0.7)mm、(5.3±1.0)mm;DPN 组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D2 超声测量值分别为(6.0±0.9)mm、(4.3±0.6)mm、(4.4±0.6)mm,正常对照组D2 分别为(5.4±0.7)mm、(3.6±0.5)mm、(3.7±0.7)mm;DPN组D1 和D2 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DPN 组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CS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50.3mm2vs33.1mm2、21.6mm2vs13.2mm2、24.8mm2vs15.5mm2)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超声能够清晰显示DPN患者受累神经结构、位置以及病变范围,对DPN 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的选择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对浅表淋巴结组织疾病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接受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1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穿刺靶淋巴结大小0.6cm×0.4cm~6.1cm×3.6cm。选用18 G、16 G穿刺针活检。结果使用18 G穿刺针活检者108例,使用16 G穿刺针活检者36例。每次穿刺组织条数2~6条,组织条大小0.5cm×0.1 cm×0.1 cm~2.0cm×0.1cm×0.1 cm。138例患者所取组织量可以满足组织病理学诊断,取材满意率为95.8%(138/144)。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结果:淋巴结良性病变41例;淋巴结恶性病变97例;取材不佳6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零。结论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技术具有实时、简便、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临床上淋巴结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引导炎性淋巴结穿刺取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患有浅表淋巴结肿大拟行穿刺活检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造影组)和B组(常规组)。比较两组中炎性淋巴结病例的取材效果和诊断准确率。结果 A、B两组分别有69例和76例淋巴结炎。A组超声造影呈显著增强区,病理显示为与病变相关的各种细胞增生区;无增强区,病理主要显示为不同类型的坏死灶。A组取材效果显著优于B组(平均秩次81.07vs 64.86,P0.01);A组诊断准确率为95.7%(66/69),高于B组84.2%(6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以对炎性淋巴结内的细胞增生区及坏死灶做针对性穿刺活检,有助于提高标本取材效果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3例患者的75个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性28个,转移性39个,淋巴瘤8个)进行常规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灰阶超声造影,观察淋巴结造影剂灌注特征,并与病理对照,比较造影前后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良性淋巴结中57%(16/28)造影表现为均匀增强型,36%(10/28)表现为淋巴门不均匀增强型;转移性淋巴结中77%(30/39)表现为实质不均匀增强型,21%(8/39)表现为微弱增强型。常规超声诊断良恶性淋巴结的敏感性70%,特异性86%,准确性75%;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87%,特异性93%,准确性89%,超声造影诊断的准确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 灰阶超声造影发现淋巴结疾病的不同灌注特征,为良恶性淋巴结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浅表淋巴结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浅表淋巴结疾病超声造影时间一强度曲线的变化特征。 方法对39例患者的65个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性23个,转移性35个,恶性淋巴瘤7个)进行灰阶超声造影,分析造影时间一强度曲线。 结果良性组和淋巴瘤组淋巴结造影时间一强度曲线形态上表现为上升支陡直,到达顶峰时先快速下降,随后缓慢下降。转移性组淋巴结曲线形态上表现为上升支陡直,到达顶峰时持续缓慢下降。良性组和转移性组造影剂的到达时间及达峰时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但良性组峰值强度大于转移性组(P<0.05)。淋巴瘤组到达时间短于良性组和转移组(P均<0.001);达峰时间短于良性组和转移组(P<0.05和P<0.001);峰值强度大于良性组和转移组(P均<0.001)。 结论超声造影时间一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显示淋巴结疾病的不同灌注情况,对临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在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545例颈部浅表淋巴结病例行常规超声检查(其中52例同期行超声造影检查)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和恶性淋巴结两组,分析两组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的不同特点.结果 良性淋巴结组230例,恶性淋巴结组315例.与良性组相比,恶性组的短长径比值(S/L)和结内血流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良性组(P<0.01).两组间血流类型、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造影剂到达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淋巴结与颈部大血管的时间强度曲线(TIC)相关性均非常好,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联合运用可以明显提高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5.
良恶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的超声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浅表淋巴结(LN)肿大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以高频超声对浅表肿大LN进行多切面扫查,测量其最大长径(L)和最大横径(S),观察LN形态、边界、皮质及LN门回声。结果:67例患者浅表肿大LN共89个,其中良性肿大31个,恶性58个。大部分良性肿大LN保持椭圆形状,边界清楚,L/S≥2,LN皮质变薄,LN门回声保持,而恶性肿大LN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大部分边界清楚,L/S<2,LN皮质多呈偏心性增厚,多数无LN门回声。两组LN形态、L/S值、皮质及LN门回声差异有显著性,而边界回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频超声有利于浅表肿大LN性质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及其图像特征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9年6月~2021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106例浅表淋巴结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高频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将患者根据病理诊断良恶性结果进行分组,比较良性组(n=45)、恶性组(n=61)患者高频超声图像特征差异,包括:淋巴结长径(L)/短径(S)、血管化评分(VS)、淋巴结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流速(Vmin)、阻力指数(RI)。比较高频超声与病理检查结果差异,使用ROC曲线分析高频超声评估浅表淋巴结病变的价值。结果良性组、恶性组患者淋巴结L/S < 2、VS、淋巴结Vmax、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高频超声诊断浅表淋巴结病变的准确率为85.85%,敏感度为90.16%,特异性为80.00%,阳性预测值为85.94%,阴性预测值为85.71%。ROC曲线结果显示,淋巴结Vmax、RI诊断价值均较高(P < 0.05)。结论高频超声评估浅表淋巴结病变的价值较高,可区分良恶性浅表淋巴结病变。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肿大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常见良、恶性浅表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患者的139个浅表肿大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依病理及随访结果分为三组: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淋巴瘤组及转移性淋巴结组。比较其长径与短径比(L/S)、淋巴门位置形态及血流分布状况,并据此三项指标建立判别函数,讨论其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运用上述三项指标及判别函数能较好的区分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与恶性淋巴结(淋巴瘤及转移性淋巴结),其正确率为88.5%,三项指标的判别能力大小依次为:淋巴门位置形态、血流分布、L/S。但仅此三项指标仍不易区分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结论超声在常见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和弹性成像在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08—2015-08在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淋巴结病变患者共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观察诊断结果。结果超声弹性成像组的良性淋巴结诊断正确率为94.1%,恶性淋巴结诊断正确率为93.5%,均高于常规超声组良性淋巴结诊断正确率76.5%,恶性淋巴结诊断正确率7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常规超声检查,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具有更高的诊断正确率,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4):4734-4736
选取在我院进行诊断浅表淋巴结患者51例。观察比较采用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进行诊断后的诊断价值。常规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为56.00%(14/25)、特异度50.00%(13/26)明显低于超声造影诊断的灵敏度84.00%(21/25)、特异度76.92%(20/26),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超声造影对浅表淋巴结的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比较高,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并且方法比较简单,费用相对于低下,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效果显著,为后续的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临床上是一种可靠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在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浅表肿大淋巴结定性诊断中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浅表肿大淋巴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采用超声检查观察浅表肿大淋巴结,同时对肿大淋巴结行病理检测,对比分析超声检查的定性诊断效果。结果:50例浅表肿大淋巴结病理检查发现14例正常淋巴结肿大、16例炎性淋巴结肿大、8例淋巴瘤和12例转移癌。炎性组比值最高为0.57±0.05,图像宽阔;恶性组比值最低为0.41±0.04,图像狭窄;正常组比值居中为0.47±0.04,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淋巴结门髓质部血流呈低速低阻频谱,恶性组呈高速高阻频谱,炎性组介于二者之间(P<0.05)。结论:浅表肿大淋巴结定性诊断中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高,通过结合相关超声图像特征和超声测量数据结果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淋巴结性质加以鉴别,辅助临床定性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