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12岁,学生.因右眼外侧复发性肿物长大半年于2009年7月5日入院.自诉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外侧肿物长大,呈无痛性、渐进性生长,无明显的视力下降.  相似文献   

2.
本病例系因10年前行胃大部切除术时遗留于腹腔一纱布致结肠近肝曲系膜异物肉芽肿形成,声像图表现酷似一实性畸胎瘤,较为罕见,报告如下。患者男性,49岁。10年前在某医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自述为胃溃疡伴粘膜糜烂)近两年来上腹不适伴恶心,无呕吐,大便正常,曾在某医院B超检查诊为“上腹部占位性病变,考虑胃癌。”查体:上腹部偏右可扪及—6×7cm大的肿块,质硬,活动,轻压痛。大  相似文献   

3.
4.
5.
患者,男,35岁。右下腹反复发作3月余入院。疼痛位置固定,严重时合并畏寒发热等症,无呕吐血便等不适,抗炎解痉治疗症状可以缓解。体检:腹平软,右下腹麦氏点处压痛,可以扪及直径4cm大小包块。腹部平片及钡剂灌肠无特殊发现,B超及CT示右下腹腹膜处包块,性质不明。部腹探查发现未段回肠与前腹壁粘连,粘连处腹壁肥厚形成包块,分离回肠可见回肠0.8cm慢性穿孔。  相似文献   

6.
蒋秋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780-3780
1病历摘要男,8岁。主因右面部出现条索状隆起4个月于2009-02来诊。追问病史,0.5 a前和小伙伴捉迷藏时曾摔倒致右侧面部外伤史,伤口点状黄豆粒大小,出血不多自行停止,于当地门诊行局部消毒擦拭,疼痛逐渐减轻后无明显不适。伤后1个月起右面部出现条索状隆起,且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9 岁.1年前曾行剖宫产术,术中大出血.10个月前无诱因出现腹胀不适伴肿块入院.体检:中、下腹正中长8 cm手术瘢痕,中下腹扪及一约7 cm×15 cm大小质中、移动度差的包块,轻压痛,无肌紧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诊断为腹部实性肿块,考虑为肿瘤性病变.CT平扫中、下腹腔前部卵圆形肿块,大小7 cm×9 cm×14 cm,边缘清楚,为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CT值为36~61 HU,包膜呈稍高密度,内有漩涡状、条絮状稍高密度影(图1).增强扫描包膜较明显环状强化,部分包膜下可见脑回状强化影,CT值净增34 HU(图2).局部肠管粘连受压移位变形.CT诊断:考虑腹膜或小肠肿瘤.手术所见:中、下腹腔前部巨大实性包块,包膜完整,触之有弹性,肿块与大网膜、腹膜、回肠粘连,局部腹膜增厚、肠腔狭窄.剖开见包膜为网膜组织和纤维组织,内容物为肉芽组织、炎性渗出物和大小约16 cm×22 cm的发黑易碎纱布.病理诊断:腹腔医源性异物肉芽肿.  相似文献   

8.
正患儿男,12岁,间断性右下腹痛15 d,临床以阑尾炎收入院。超声检查:右下腹腹壁内可探及一大小约3.3 cm×2.8 cm外形不规整的厚壁液性包块,中心液性无回声区范围约1.4 cm×1.0 cm,内可见边界光滑的线样结构,呈蝴蝶结状(图1),探头加压线样结构未见变形,测量线样结构宽约1 mm,包块浅层可见宽约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5岁,因右乳不适就诊.查体:右侧9点处可触及一大小2.0 cm×1.0 cm的包块,质硬,活动度好,轻微压痛,右侧腋窝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患者有右侧乳腺纤维腺瘤切除史.钼靶检查:右侧乳腺外象限可见点条状钙化影,考虑为良性病变.超声表现:右侧乳腺9点处见大小为1.8 cm×1.2 cm×0.8 cm的团状低回声,形态规则,呈长椭圆形,纵横比<1,边界欠清,内部回声杂乱,内可见点状及团块状强回声,后方回声衰减明显(图1).病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周边见点状血流信号,RI:0.64.右侧腋窝可见多个常见淋巴结.超声诊断:右侧乳腺实质性占位性病变,考虑:(1)纤维腺瘤并钙化;(2)乳腺癌不排除.手术中见:于乳腺腺体下方胸大肌前方可见皱缩成团块状的橡皮样异物,大小约2.0 cm×2.0 cm,周围可见软组织包裹,病理诊断:异物性肉芽肿并钙化.  相似文献   

10.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7岁,因右眼颞侧球结膜新生物生长伴异物感1周入院。患者11天前因右眼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于我院行右眼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4天后患者发现右眼注射部位球结膜新生物生长并伴异物感,自觉肿物逐渐增大。玻璃体内注射手术过程:患者取仰卧位,0.5%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行右眼表面麻醉3次,消毒、铺巾、开睑,0.5%聚维酮碘溶液加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结膜  相似文献   

11.
<正>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肺脏真菌病。隐球菌仅侵犯肺脏或者首先累及肺脏则称之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1-2]。近年来随着器官移  相似文献   

12.
13.
男,60岁.因咳嗽、咳痰2个月,加重伴胸闷气短2周入院.2个月前患于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痰,痰为白色泡沫样痰,较粘稠,不易咯出,偶带血丝,量不多,无黄脓异味,无发热、盗汗、胸闷等症状.在当地医院诊为急性气管炎,予抗感染对症处理后效果不佳.2周前患渐感胸闷、气短伴喘息症状,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患1994年因甲状腺癌行右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女,72岁,4年前因甲状腺包块行甲状腺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今自觉右侧颈部有一小包块,质韧,无压痛,活动度可。声像图示:右侧颈部Ⅲ区、Ⅳ区数枚大小不等的低回声团,边界清晰,形态尚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未见明显淋巴门结构,较大一个大小为15 mm×9 mm(图1),CDFI显示右侧颈部团状低回声周边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结合病史,超声提示甲状腺癌术后右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并建议活检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28岁,剖宫产术后3年,月经期左下腹疼痛2年余,无腹泻及发热,每次月经干净后腹痛即停止。外院超声检查发现左附件区见一无回声包块,考虑巧克力囊肿,包裹性积液不排除。我院超声检查:左下腹探及一83mm×50mm×103mm的囊实性混合回声包块,有包膜,边界清,包块上方紧贴腹壁肌层,包块左下方可见左侧卵巢回声,囊性部分为密集细弱回声,实性部分为条索状、团块状不均质中等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左下腹混合回声包块内部及周边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图1)。超声提示:左下腹混合回声包块,性质待定,考虑子宫内膜异位。  相似文献   

16.
<正>1病例报告患者张某,47岁,2012年初出现左侧鼻塞伴左面颊部肿胀,当地医院就诊为上颌骨囊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症状无明显减轻。2012年5月患者以左侧鼻塞伴面颊部肿胀为主诉,在当地县人民医院行上颌骨囊肿切除术,术后给予抗炎等治疗,半年后症状无改善情况下,进行鼻窦CT复查,发现左侧上颌骨内肿瘤,考虑恶性可能性大。建议进一步行MRI。经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行左侧上颌骨囊肿切除术,术中见上颌骨内一长约13cm条形纱条并伴脓性分泌物。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62岁.2年前已行阑尾切除,术后7个月自觉右下腹壁轻度刺痛,弯腰时疼痛加重,并有支撑感.外科检查,于切口处腹壁内可触及一类似镊子样条状物,长约10.0m,宽约0.5cm.X线腹平片仅可见一模糊密度稍高阴影,B超探查选择探头频率7.5MHz,于阑尾切口处,可见一长条状强回声(图1)长约9.3cm,后方无明显声影,位于腹壁内,深度距表皮约0.4cm.提示:右下腹壁内条状强回声(实质性物)性质待查.96年12月9日手术取出一条状实  相似文献   

18.
易灵华 《全科护理》2012,10(27):2582-2582
喉癌行全喉切除术后,气管正中有一造瘘口,需长期放置气管套管,呼吸和排痰都经由此造瘘口,1个月前病人用自制钢丝排痰时不慎将钢丝掉入气管内,错过了纤维支气管镜取出的时机来我院寻求外科治疗。我院于2012年4月20日为其手术,成功取出气管异物,手术过程顺利。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25岁,6个月前在当地医院行剖宫产术后出现间歇性下腹疼痛,伴有血尿、尿急、尿痛及排尿不尽,阴道有异常液体流出等,经治疗症状未减轻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正常,血白细胞为12.3×109/L。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8~10个/HP、上皮细胞(++)。超声检查:膀胱中等充盈状,膀胱内可见一“蘑菇状”强弱不等回声,大小约5.2cm×4.9cm×4.6cm,病灶边缘部呈强回声,后方回声衰减,中心部呈弱回声,探头加压探查时未见明显絮状回声及点片状回声漂浮;  相似文献   

20.
<正>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kull eosinophilic granuloma,SEG)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骨病,属于朗罕细胞组织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ocytosis,LCH)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发。SEG好发于额骨,其次为顶骨和枕骨,以骨质破坏,组织细胞增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点~[1]。本病患者以头颅局部疼痛、肿胀,低热及体重减轻,头部出现单个结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